公共圖像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1-06 17:57
本文關鍵詞:公共圖像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公共圖像 中小學美術教育 視覺環(huán)境
【摘要】:我們已悄然進入繽紛的圖像世界。憑借著數(shù)字化技術,電子技術,人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大量生產圖像,圖像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公共圖像的生產變得輕而易舉,使公共圖像的數(shù)量的激增乃至“泛濫”,傳播范圍之廣、應用之頻繁實屬前所未有,公共圖像已成為當今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像景觀構成的讀圖時代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方法。因此,“學習圖像傳達與交流的方法、形成視覺文化意識和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chuàng)造力已成為當代美術課程的基本取向! 一部分圖像在制作之初就是以制作公共化圖像為目的制作而成的,一部分則是由于制作之后的廣泛傳播和復制變成公共圖像的。各類標志,圖片廣告,網(wǎng)絡圖片等就是以公共化為目的制作的圖像,世界名畫則是因復制被廣泛傳播的圖像。在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研究中,公共圖像也就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 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圖像的公共性得到無限的擴展。與傳統(tǒng)媒體不同,互聯(lián)網(wǎng)的功能更加日益豐富多樣;但是其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是一個突出問題。以往圖像主要掌握在精英們的手中,用于承載并傳達經(jīng)典性或強勢的主流文化,在這個“讀圖時代”,幾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圖像作為表達的工具,圖像的快捷、高效的制作方式無形中本來就難免粗制濫造,又由于大眾被以商業(yè)利益驅使的現(xiàn)代圖像文化包圍著,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不管其內容是高雅還是低俗污穢,劣質圖像被大量的制造和傳播。而這一點同樣不可忽視。 在藝術家方面,利用公共圖像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已已成為重要手段。以圖像代替實物的鑒賞活動,是當今最常見行之有效的鑒賞方式。當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影響了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公共圖像就成為了藝術家交流的媒介。通過圖像,可以沖破時間的阻隔看到千百年前的美術作品,通過圖像,也可以實現(xiàn)身處兩地的藝術家的交流。往日難得一見的各種圖像,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如今已經(jīng)變?yōu)楣驳囊曈X資料財富。公共圖像的廣泛分布影響了大眾對視覺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趣味。代表大眾趣味的公共圖像,會引導美術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也會有部分藝術家逆潮流而行的“避俗”行為。 在美術學習方面,公共圖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據(jù)調查,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觸并且樂于接觸的是電腦網(wǎng)絡,電視等媒體,在他們喜歡的內容中有著豐富的圖像。除了課余時間在媒體上接觸的公共圖像外,公共場所也都充斥著各類圖像。公共圖像確實影響著中小學生視覺環(huán)境。美術創(chuàng)作需要在視覺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在鋪天蓋地的圖像中,其構圖樣式和形式語言,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眾多美術知識也通過公共圖像成為了公眾的常識。 除了被動的受到公共圖像的影響外,主動利用公共圖像,也是現(xiàn)代美術學習中一個重要手段。對于前人作品的學習與模仿是美術實踐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公共圖像成為美術學習中模仿和臨摹的重要對象。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繼承、發(fā)展或是反叛都離不開現(xiàn)有的客觀存在的視覺環(huán)境及視覺材料作為參照。豐富的公共圖像資源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啟示。現(xiàn)代社會網(wǎng)絡上的各種圖片為美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公共圖像的發(fā)展使美術教育的內容發(fā)生了許多改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身心發(fā)展的內容逐步取代服務于科學生產的教學內容,以公共化為目的的圖像,如設計標志、海報等“視覺設計傳達”[2]類的課程逐步成為美術教育的內容之一!皩W習圖像傳達與交流的方法”[3]也成為當代美術課程的取向之一。利用公共圖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公共圖像的易得性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對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有極大幫助。豐富的公共圖像的利用可以教師美術專業(yè)素養(yǎng)及教學方法的提高,公共圖像為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美術教學的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 凡事有利必有弊。公共圖像大量運用的弊端:一是公共圖像獲取的過于便利,帶來對圖像的過于關注,而忽視對自然的關注和對文本內容的關注。二是由于公共圖像質量參差不齊,對學生也容易產生負面影響。主動營造包括視覺環(huán)境在內的良好校園環(huán)境是學校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在享受圖像為美術教育帶來的便利和益處之外,我們還應清醒的意識到公共圖像必然和可能帶來的問題并及時克服與解決,以便與時俱進地有力推動美術教育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33.955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厚祥;論“意象”美術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熊燕霞;;從“傳神寫照”到“以形寫神”——試析顧愷之的繪畫美學觀[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孫延利;;論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劉明來;;論美術教育中的創(chuàng)造力培育[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鐘華;劉加奇;;中西方園林建筑環(huán)境對室內景觀設計的借鑒[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0期
6 高飛;;古雅娟秀 氣韻超然——董其昌繪畫中的筆墨之美[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闞新娜;;中國早期宗教畫與西方早期基督教題材畫比較研究[J];書畫世界;2010年04期
8 戚序;查海燕;;析綦江少兒版畫造型特征[J];書畫世界;2011年02期
9 王小紅;;《富春山居圖》原貌考[J];書畫世界;2011年06期
10 張曉s,
本文編號:11487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14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