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背后的非物質性溫暖
發(fā)布時間:2017-10-08 05:07
本文關鍵詞:材料背后的非物質性溫暖
【摘要】:安尼施·卡普爾是一位有著東西方雙重生活背景的藝術家,卡普爾生于印度,上世紀70年代開始,則主要活動于倫敦。對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考量,使得其作品富有獨特的氣質,這是一種融東方宇宙觀和西方極少主義形式為一體的獨特創(chuàng)作方式,而顯露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沖突與對抗,則更容易引發(fā)人們對對立統(tǒng)一事物的關注與思考。 特別是卡普爾那些標志性的巨大拋光不銹鋼作品,打破了人們習慣思維上的視覺經驗,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觀看視角,讓觀看者重新審視自我與自我所處的現實生活的環(huán)境。可以說,卡普爾重寫了雕塑的美學功能,不僅使其看上去鮮活生動,也與觀者在潛意識層面上形成交流與互動。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思考,即藝術作品本身,升華成為一種可以與觀看者交流的巨大開放式公共空間,進而是觀念與精神上的碰撞。
【關鍵詞】:材料 非物質性 精神空間 溫暖 感覺至上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30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
- 第一章 材料的非物質性6-9
- (一) 走出材料6-8
- (二) 判斷中的冥想8-9
- 第二章 對極少主義的吸收與剝離9-11
- (一) 極少主義9
- (二) 吸收與剝離9-11
- 第三章 物質性與非物質性11-15
- (一) 《云門》11-12
- (二) 消減與模糊12-15
- 第四章 理念與哲學考量15-18
- (一) 記憶與靈感15
- (二) 簡化與純度視覺15-16
- (三) 雙重螺旋16-18
- 第五章 感覺先于認知18-20
- (一) 藝術的本質18
- (二) 感覺至上18-20
- 結語20-22
- 主要參考文獻22-23
- 后記2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亞力;;現代的崇高——阿尼什·卡普爾訪談[J];世界美術;2008年04期
,本文編號:9921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9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