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飛來峰第68號龕造像的人間意蘊
本文關鍵詞:杭州飛來峰第68號龕造像的人間意蘊
更多相關文章: 飛來峰 阿羅漢 彌勒信仰 布袋 佛教造像 世俗化 未來佛 高僧傳 杭州 漢傳佛教
【摘要】:正杭州飛來峰石窟造像是中國公元10世紀以后著名的晚期佛教雕刻。它集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藝術于一體,是我國東南地區(qū)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的見證。唐宋以來,中國由于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佛教也逐漸世俗化。在眾多世俗化的表現(xiàn)中,布袋彌勒和十八羅漢是引人注目的題材。杭州飛來峰第68號龕中布袋彌勒和十八羅漢造像組合出現(xiàn),在飛來峰造像的佛國世界里徒顯了人間世相。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關鍵詞】: 飛來峰 阿羅漢 彌勒信仰 布袋 佛教造像 世俗化 未來佛 高僧傳 杭州 漢傳佛教
【分類號】:J305
【正文快照】: 杭州飛來峰石窟造像是中國公元10世紀以后著名的晚期佛教雕刻。它集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藝術于一體,,是我國東南地區(qū)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的見證。唐宋以來,中國由于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佛教也逐漸世俗化。在眾多世俗化的表現(xiàn)中,布袋彌勒和十八羅漢是引人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文漢;南泉普愿生平及其法嗣考[J];池州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2 殷光明;敦煌盧舍那佛法界圖像研究之二[J];敦煌研究;2002年01期
3 楊君;《金剛經》與唐朝民眾崇經活動及其觀念[J];西華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王丹;從“觀音”形態(tài)之流變看中國佛教美術世俗化、本土化的過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彭肜;站在神的一邊——略論藏傳佛教雕塑藝術及其特征[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耿紀永;;“道非道”:美國垮掉派詩人與佛禪[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楊梅;;唐代女性出家因緣考[J];歷史教學;2005年12期
8 田道英;貫休與錢撔交往考辨[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崔巖;也談唐代太原“黃坑”葬俗的宗教屬性[J];洛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10 徐麗娟;;淺談魏晉南北朝玄學之風對佛教造像的影響[J];美與時代;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Martha P.Y.CHEUNG;;Ji(寄),Xiang(象),Didi(狄棶),Yi(譯)—A Study of Four Key Terms in Ancient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A];跨學科翻譯研究——國際譯聯(lián)第4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之三[C];2004年
2 李勤璞;;塞北與江南:喀左縣吉祥寺的十六羅漢壁畫[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平;皇家贊助與文化認同[D];南京藝術學院;2002年
2 劉亞丁;靈驗記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王秀林;晚唐五代詩僧群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汪小洋;漢畫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5 安正q
本文編號:961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6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