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雕塑造型與材料的拓展
本文關鍵詞:當代雕塑造型與材料的拓展
【摘要】:在傳統造型藝術中,新的隱喻方式由不斷變化的風格化的形體處理來完成——由原始生殖崇拜藝術,到古埃及、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乃至上世紀前半葉的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無不如此,的確,這當中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最終在藝術上的呈現方式仍然可以籠統歸結為對現實形體的風格化處理。在當代,隱喻的手段依然未變——就像本文所指出的那樣,依然是尋找相似之處而后進行個人化的處理,但是在呈現形式上則更為多樣化了,尤其突出地體現在材料的運用上。但是歸根結底,無論這些現成品,還是沙、或是狗咬膠等等,它們發(fā)生作用的方式依然和一張傳統具象繪畫中的某根線條、某塊顏色是一樣的。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關鍵詞】: 當代 雕塑藝術 隱喻 藝術風格 造型 材料
【基金】:2010年度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材料的可能性——雕塑本體再研究”(項目編號:XJ2010001)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J306
【正文快照】: ——我們在歷史上回溯的越遠,這個原則就顯得越重要。檢驗物象的試金石不是它的逼真性,而是它在一種行動的上下文所產生的功效。(貢布里!端囆g與錯覺》第79頁第2段第1行)當代雕塑①創(chuàng)作區(qū)別于傳統的雕塑創(chuàng)作手法(即雕、刻、塑以及焊、敲擊、編織等手段制作三維空間形象的藝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金仙;也談雕塑藝術的公共性[J];藝術·生活;2005年03期
2 翁劍青;;嬉戲中的隱喻 生活化的關切——觀第六屆全國高校畢業(yè)生優(yōu)秀雕塑作品展隨感[J];雕塑;2011年04期
3 于明剛;;論數字技術與雕塑藝術的關系[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4 曾岳;;“抽象雕塑的基礎訓練“綜合構成”[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張健;名家談雕塑——第十屆美展雕塑展《雕塑·社會·文化》論壇言論集[J];藝術·生活;2005年01期
6 潘紹棠;;可喜可賀! 寫于雕塑專業(yè)委員會20周年[J];雕塑;2011年03期
7 焦興濤;;“持續(xù)60年的創(chuàng)造和活力”——川美雕塑[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張嗣蘋;;古代雕塑作品對當代雕塑創(chuàng)作的啟迪[J];文藝爭鳴;2011年12期
9 林早;;從雕塑的文化反溯來思考“雕塑與公共空間”[J];美術觀察;2011年08期
10 于化云;;雕塑奇葩 歲月如歌——紀念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yè)委員會20周年[J];雕塑;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勇;;關于雕塑教育的一點思考[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2 劉彥紅;王靜;王順輝;;雕塑藝術中的形式問題[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于小平;;后現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韓起文;;論“燈光雕塑”[A];海峽兩岸第十三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暨論文集[C];2006年
5 陳培一;;“雕塑批評”之我見——試論雕塑藝術批評的標準問題[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黃月新;;當代雕塑材料的藝術表現[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7 劉向娟;;觀念性——中國當代雕塑現象研究[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郭亞男;;現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間[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吳虹;;光雕藝術的聯想[A];中國長三角照明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賈京生;;論傳統和諧文化與當代居室、家紡色彩設計[A];傳統色彩與現代應用——海峽兩岸傳統色彩與現代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凱;2010年第三屆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評審揭曉[N];美術報;2010年
2 記者 徐蕾;用凝固的雕塑藝術表達流動的南昌歷史文化[N];南昌日報;2011年
3 王娉;雕塑藝術是一種“文化福利”[N];青島日報;2011年
4 中國美術學院 連冕;必要的“消毒”:歷史與當代[N];美術報;2011年
5 肖維波;雕塑藝術要多與公眾對話[N];中國文化報;2006年
6 記者 孟黎;捷克雕塑藝術盛宴[N];金融時報;2010年
7 曹春生;追求·提煉·升華[N];人民日報;2007年
8 ;當雕塑藝術走進尋常百姓家[N];中華建筑報;2008年
9 曉晨;葉毓山:雕塑藝術蘊涵強大市場潛力[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10 黎霞 王東標;曲陽:打造東方雕塑藝術之都[N];河北經濟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藝術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2 徐晨陽;“意”與“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3 劉立彬;民國時期現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4 陳艷;共性·個性·女性[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5 楊亮;淄博民間工藝文化與當代產業(yè)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王子源;書法章法之于現代文字設計意義的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孫璐;與環(huán)境共舞的建構[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8 劉洋;設計下政治的互動關系及符號解讀[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9 王豪;中心性與開放性[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楠;中國當代雕塑色彩運用探索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常潔;當代雕塑材料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3 張瑩;當代景德鎮(zhèn)日用瓷發(fā)展之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4 饒建華;當代“流行書風”現象下的非書法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宋慶蓮;當代中國人物畫的區(qū)域特征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梁昭烈;流行書風與當代大眾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7 王中會;當代水墨山水畫中書畫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葛田田;當代中國民間美術的元素傳承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莊融;當代平面廣告中男性形象的設計表現[D];蘇州大學;2006年
10 蔣雯;淺議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語言[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912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1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