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胡文和巴蜀佛教雕刻藝術史之研究
本文關鍵詞:評胡文和巴蜀佛教雕刻藝術史之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石窟藝術 佛教雕刻 雕刻藝術 巴蜀 藝術史 佛教美術 寶頂山石窟 造像題材 千禧年 佛教藝術
【摘要】:正巴蜀佛教及其雕刻藝術,在千禧年之前,就海外的學術界而言,不甚熱衷,亦無大型力作。千禧年之后,日、歐、美不用言,就是臺灣一地開始有專題式、論文式的研究報告。若查詢臺北國家圖書館的碩博士論文索引即知,目前至少已有十位以上的新世代莘莘學子投入巴蜀佛教雕
【作者單位】: 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
【關鍵詞】: 石窟藝術 佛教雕刻 雕刻藝術 巴蜀 藝術史 佛教美術 寶頂山石窟 造像題材 千禧年 佛教藝術
【分類號】:J32
【正文快照】: 巴蜀佛教及其雕刻藝術,在千禧年之前,就海外的學術界而言,不甚熱衷,亦無大型力作。千禧年之后,日、歐、美不用言,就是臺灣一地開始有專題式、論文式的研究報告。若查詢臺北國家圖書館的碩博士論文索引即知,目前至少已有十位以上的新世代莘莘學子投入巴蜀佛教雕刻藝術的碩論成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悅;;淺談佛教美術對唐代民間繪畫教育的影響[J];美與時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2 ;論摘[J];美術觀察;2010年01期
3 范景中;;《藝術的故事》的敘述者——紀念偉大的藝術史家貢布里希誕辰100周年[J];圖書館雜志;2010年01期
4 ;張同祿大師五十年巔峰之作,榮登景泰藍藝術之巔![J];收藏界;2010年01期
5 孫林茂;;賽門的激情——我的世界藝術史教授[J];美文(下半月);2010年02期
6 覃京俠;;當代藝術與藝術史寫作——第四屆深圳美術館論壇會議紀要[J];畫刊;2010年03期
7 ;學術出版高居翰著作推介[J];教書育人;2010年06期
8 吳開東;;淺析金塔寺石窟藝術[J];絲綢之路;2010年04期
9 范麗娜;;古佛的微笑:日本雕刻大師圓空上人[J];雕塑;2010年01期
10 牛宏寶;;藝術史的形式與智慧[J];文藝爭鳴;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大學;孫?;徐顯斌;;利用原生藝術資源 推進學校素質(zhì)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李先逵;;巴蜀古鎮(zhèn)類型特征及其保護[A];2010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高峰論壇專刊[C];2010年
3 劉穎紅;;淺述撫寧皮影雕刻的文化特性[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4 安榮杰;;論雕刻藝術不斷創(chuàng)新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關系[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5 陳繼武;;菊花石的造型與構思[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6 徐軍;;下堡坪故事現(xiàn)狀及其保護[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7 何小鏘;;發(fā)展中的儀隴剪紙藝術[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8 鐘國富;;璀璨奪目的竹簧工藝——略論江安竹簧工藝源流及其形態(tài)特征[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9 江濤;;大足石刻:一部承載儒釋道三教融合思想的文化巨著[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10 唐毅;;從“神仙”到“凡人”——對漢畫像石藝術中“女性形象”變遷的解讀[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靜 王麗霞;廣東最早博物館藏身中山大學[N];中國文化報;2011年
2 陳靜文 余波攝;四川皮影 巴蜀奇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3 本報記者 舒眉;中國錢,北京鎊 新“中國價格”[N];南方周末;2011年
4 孫振華;古典雕塑不是無條件都好[N];中國文化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舒眉;中國錢,北京鎊 新“中國價格”[N];南方周末;2011年
6 陳靜文 余波攝;四川皮影 巴蜀奇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7 徐靜 王麗霞;廣東最早博物館藏身中山大學[N];中國文化報;2011年
8 見習記者 白璐;臺州市四川商會成立[N];中華工商時報;2011年
9 譚顯全;重慶市大足石刻列入教科書[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10 記者寶玉;哈密2人獲新疆工藝美術大師稱號[N];哈密日報(漢);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永安;“象人”說與六朝肖像繪畫視野[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2 薛軍偉;藝術與博物館[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3 曹硯黛;亞瑟·丹托藝術哲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潘汶汛;唐及唐以前敦煌壁畫設色研究及其在現(xiàn)代繪畫的影響[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5 高民;陜西東路皮影圖案學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0年
6 魏文斌;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diào)查與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顧黎明;線論[D];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
8 張波;美國藝術教育思想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盛葳;歷史的錯位:J-F.米勒及其在中國的評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10 何桂彥;形式主義批評的終結[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萍;廣西水源頭古村落解讀[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胡小燕;藝術自律的困境[D];西北大學;2010年
3 李曉云;論笈多美術對南北朝后期與隋代佛教造像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0年
4 孫紅燕;重慶大足千手觀音貼金軟化與回貼修復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滿君;柏孜克里克石窟崖體穩(wěn)定性及加固措施[D];蘭州大學;2010年
6 葛士恒;他塑到自塑[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7 金淑賢;高麗佛教繪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8 林鐘顯;韓國當代佛教美術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9 胡尹萍;“能量”的再認識[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10 卜惺暉;公共環(huán)境中雕塑的情感性表達[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8298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2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