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菩提瑞像到毗盧遮那:信仰變遷與造像的重生
本文關鍵詞:從菩提瑞像到毗盧遮那:信仰變遷與造像的重生
【摘要】:通過分析四川地區(qū)唐代的菩提瑞像和中晚唐至兩宋時期的毗盧遮那造像及其所反映出來的兩種信仰的發(fā)展狀況,我們認為:廣元千佛崖菩提瑞像窟和巴中南龕第103龕等兩尊造像由菩提瑞像到毗盧遮那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兩種信仰的變遷和更替,另一方面,對于兩尊名稱發(fā)生變化的菩提瑞像來說,他們在毗盧遮那信仰興起時代的裝彩中獲得了重生。信仰的變遷與造像的變化有時會有一定的時間差。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 菩提瑞像 毗盧遮那 信仰變遷 造像重生
【基金】:四川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研究專項項目“巴蜀唐宋凈土類經(jīng)變的調查與研究”(skqy201238)
【分類號】:K879.3;J309.2
【正文快照】: 四川地區(qū)唐代摩崖造像中有一批頭戴寶冠、頸戴項圈、右臂飾臂釧、左手仰掌置于腹前、右手撫膝、結跏趺坐的佛像。隨著考古調查的深入,這類造像的實例越來越多,學術界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但是,對于這類造像的定名,一直以來存在爭議。有的學者認為是毗盧遮那(即大日如來)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明光;菩薩裝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變——兼談密教大日如來尊像的演變[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2 雷玉華;王劍平;;再論四川的菩提瑞像[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06期
3 常青;;試論龍門初唐密教雕刻[J];考古學報;2001年03期
4 霍巍;;青藏高原東麓吐蕃時期佛教摩崖造像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J];考古學報;2011年03期
5 雷玉華,王劍平;試論四川的“菩提瑞像”[J];四川文物;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曉星;;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特點與定位——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研究之一[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潘吉星;《無垢經(jīng)》:中、韓學術論爭的焦點[J];出版科學;2000年04期
3 李翎;海棠山摩崖造像與阜新地區(qū)清代密教特征[J];中國藏學;1999年02期
4 史金波;西夏的藏傳佛教[J];中國藏學;2002年01期
5 賴天兵;;兩種毗盧遮那佛造型:智拳印與最上菩提印毗盧佛造像探討[J];中國藏學;2009年03期
6 張總;;四川綿陽北山院地藏十王龕像[J];敦煌學輯刊;2008年04期
7 王劍平;雷玉華;;四川唐代摩崖造像中部分瑞像的辨識[J];敦煌學輯刊;2009年01期
8 彭建兵;;北涼時期敦煌民間雜密信仰問題考察——以北涼石塔為中心[J];敦煌學輯刊;2009年04期
9 任小波;;古藏文碑銘學的成就與前景——新刊《古藏文碑銘》錄文評注[J];敦煌學輯刊;2011年03期
10 賀世哲;石室札記——重新解讀莫高窟第285窟北壁八佛[J];敦煌研究;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閆愛賓;;錢弘O、汉传密教与宝箧印塔另^糩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2 黨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毗沙門天王信仰[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3 霍旭初;趙莉;;克孜爾石窟出土“陶祖”初步研究[A];龜茲學研究(第五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艷;漢譯佛經(jīng)之美術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于碩;唐僧取經(jīng)圖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宏濤;古代域外普賢信仰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師敏;圓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對日本文化的影響[D];西北大學;2011年
5 楊文法;熱貢賽姆耘宗教信仰類型與功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李輝;漢譯佛經(jīng)中的宿曜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扎西卓瑪;藏傳佛教佛經(jīng)翻譯史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李利安;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的演變及其向中國的傳播[D];西北大學;2003年
9 劉黎明;宋代民間巫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10 王秀林;晚唐五代詩僧群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英軍;宋代陰司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臻輝;歷史文化地理視野下的清水祖師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袁志偉;遼代華嚴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李永斌;悟光法師密教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關靜瀟;準提佛母及其信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趙永剛;佛教護國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尹航;明代內地藏傳佛教民間流布考述[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楊玲;徹悟外化與女性崇拜[D];湖北美術學院;2010年
9 張辛欣;湖南地區(qū)石窟摩崖造像調查與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10 陳慶紀;幻術母題與明清通俗小說[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恰白·次旦平措;鄭堆;丹增;;簡析新發(fā)現(xiàn)的吐蕃摩崖石文[J];中國藏學;1988年01期
2 湯惠生;青海玉樹地區(qū)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國藏學;1998年01期
3 謝繼勝;;川青藏交界地區(qū)藏傳摩崖石刻造像與題記分析——兼論吐蕃時期大日如來與八大菩薩造像淵源[J];中國藏學;2009年01期
4 王惠民;敦煌千手千眼觀音像[J];敦煌學輯刊;1994年01期
5 金理那,李淑姬,李正恩;統(tǒng)一新羅時代智拳印毗盧遮那佛像研究的爭論之點及其有關問題[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6 霍巍;試析西藏東部新發(fā)現(xiàn)的兩處早期石刻造像[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7 陳明光;菩薩裝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變——兼談密教大日如來尊像的演變[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8 彭金章;千眼照見 千手護持──敦煌密教經(jīng)變研究之三[J];敦煌研究;1996年01期
9 丁明夷;;龍門石窟唐代造像的分期與類型[J];考古學報;1979年04期
10 常青;;試論龍門初唐密教雕刻[J];考古學報;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湯惠生;;青海玉樹勒巴溝地點2發(fā)現(xiàn)的吐蕃初期的佛教摩崖[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丁;從“上帝”到“天命”的信仰變遷——兼論商周宗教信仰的理性化[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郭嵐;;劉志軍的《鄉(xiāng)村都市化與宗教信仰變遷——張店鎮(zhèn)個案研究》出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僧海霞;;晚清陜甘回民起義與關中地區(qū)漢人信仰的變遷——以寺廟宮觀的新建、重建和廢棄為中心[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曹路;;阿昌族女性信仰變遷與民族文化關系研究——以云南德宏梁河阿昌族為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鐘向陽;珠三角,
本文編號:7933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9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