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像造型表情與民族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4-03-16 00:24
佛像作為佛教的藝術品,它的藝術生命的源泉來源于一個民族的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其中蘊涵了一種深層次的民族精神。因而,凡是能夠步入世界藝術殿堂的作品,無不是以其獨特的民族精神的魅力取勝的。藝術品往往都是經(jīng)歷著時代變遷,審美文化的考驗和錘煉。佛像雕塑作品更是發(fā)展著,變幻著。本文主要從佛教進入我過以來幾經(jīng)朝代的變遷,佛像的造型風格型隨之改變,出現(xiàn)了印度民族與中國民族的差異,在國內黃河南部與北部的不同,五官和表情意境方面的表現(xiàn)也有著細微的變化,通過佛心本質塑造佛的面部表情,舉例說明幾尊佛的前世為人,經(jīng)歷和修行的程度,和對世間的認識.通過歷史,人文審美觀,對佛心本質,舉止.表情進行深度研究,加上客觀的人性化、人情化、平民化、世俗化、理想化。其意義就在于總結和預示中國佛像雕塑藝術過去和未來雕塑的風格趨勢,目的就是要分析佛像雕塑在各個朝代在何種契機下審美觀發(fā)生慢慢改變。它自從傳到中國以后就失去了印度佛像的影子。一般地說來,愈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它往往也愈是具有世界性,因此,如何把握好本民族地藝術傳統(tǒng),文中通過佛像的佛性、佛心本質體現(xiàn)佛、菩薩、羅漢面部表情在年代變化上的研究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
【文章頁數(shù)】: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引言
1 佛像起源及其發(fā)展
1.1 佛像的產(chǎn)生
1.2 佛像在印度的發(fā)展
2 佛像傳入中國后其特征的轉變
2.1 比較國內各個朝代佛像形態(tài)特征
2.2 各個朝代釋迦摩尼佛佛法身的變化
2.2.1 十六國時期佛像特征
2.2.2 北魏時期佛雕像特征
2.2.3 北魏后期雕像特征
2.2.4 隋朝雕像特征
2.2.5 唐代雕像特征
2.2.6 宋朝時期雕像特征
2.2.7 元代雕像特征
2.2.8 明清佛像特征
3 我國雕塑觀念的發(fā)展與佛像造型審美
3.1 中國雕塑觀念與發(fā)展
3.2 中西文化意識與審美風格的差異
3.3 我國佛像造型的審美特征
4 探索未來中國佛像的表現(xiàn)方式
4.1 佛教中國化的本質
4.2 對中國未來佛像表現(xiàn)的一些想法
結論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28835
【文章頁數(shù)】: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引言
1 佛像起源及其發(fā)展
1.1 佛像的產(chǎn)生
1.2 佛像在印度的發(fā)展
2 佛像傳入中國后其特征的轉變
2.1 比較國內各個朝代佛像形態(tài)特征
2.2 各個朝代釋迦摩尼佛佛法身的變化
2.2.1 十六國時期佛像特征
2.2.2 北魏時期佛雕像特征
2.2.3 北魏后期雕像特征
2.2.4 隋朝雕像特征
2.2.5 唐代雕像特征
2.2.6 宋朝時期雕像特征
2.2.7 元代雕像特征
2.2.8 明清佛像特征
3 我國雕塑觀念的發(fā)展與佛像造型審美
3.1 中國雕塑觀念與發(fā)展
3.2 中西文化意識與審美風格的差異
3.3 我國佛像造型的審美特征
4 探索未來中國佛像的表現(xiàn)方式
4.1 佛教中國化的本質
4.2 對中國未來佛像表現(xiàn)的一些想法
結論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28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92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