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否定與絕對參照——現(xiàn)當代雕塑藝術中的古典因素評述
本文選題:現(xiàn)當代 + 完全否定 ; 參考:《新美術》2009年05期
【摘要】:正一般來說,作為西方文明所追溯的古典文化藝術,其生成和成熟的時期,是指希波戰(zhàn)爭結(jié)束至馬其頓亞歷山大東侵開始的這一段時間(公元前499-公元前334年),從地理空間上講,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沿海地區(qū)。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the generation and maturity of classical culture, which is traced back to Western civilization, refers to the period of the period of the Greek War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invasion of Alexander in Macedonia (334 B.C. 499- BC), from the geographical space, including the Greek island, the Aegean Sea islands, and the Asia Minor coast.
【分類號】:J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富仁;;為新詩辯護[J];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04期
2 姬昆生;淺談more/-er than的否定含義[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胡凡良;;古典[J];散文詩;2007年06期
4 譚權(quán)書;王濟達雕塑藝術簡介[J];美術研究;1993年03期
5 景安東;;試論中國現(xiàn)當代民歌的特征[J];黃河之聲;2007年02期
6 潘鶴;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J];美術;1981年07期
7 趙萌;融入·超越的二極重構(gòu)——試讀李象群的雕塑藝術[J];美術大觀;2005年05期
8 東土;雕塑藝術與商品學[J];雕塑;2005年04期
9 李忠;;淺談雕塑藝術與時代的關系[J];雕塑;2005年06期
10 王富仁;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社會(下)[J];文藝爭鳴;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來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與時代精神[A];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探析[C];2002年
2 ;編者的話[A];中國數(shù)控機床展覽會論文集[C];2004年
3 黃勇;;關于雕塑教育的一點思考[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張志貴;;辯證把握當代倫理道德的多維時代精神[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5 劉敏;李雷立;;從后工業(yè)產(chǎn)品看當代建筑的時代精神[A];中國建筑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郭志超;;新修譜牒的時代精神——《錦繡莊氏山腰宗譜》評述[A];閩臺譜牒民俗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于小平;;后現(xiàn)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8 雷金銘;胡銘;;不同金屬合鑄器文物的保護修復研究[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李守芳;;反映時代精神是新聞攝影的光榮使命[A];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5年
10 陳再生;;高校加強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恬園;現(xiàn)當代陶瓷成拍賣新寵[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2 代后攀 記者 王吟;中國現(xiàn)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獎揭曉[N];貴州政協(xié)報;2009年
3 張潔宇;“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真被“倒掉”了嗎?[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商報記者 李巖;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如何融入“藝術CBD”?[N];北京商報;2009年
5 肖維波;雕塑藝術要多與公眾對話[N];中國文化報;2006年
6 商報記者 李巖;共商雕塑產(chǎn)業(yè)化之路[N];北京商報;2009年
7 曹春生;追求·提煉·升華[N];人民日報;2007年
8 ;當?shù)袼芩囆g走進尋常百姓家[N];中華建筑報;2008年
9 曉晨;葉毓山:雕塑藝術蘊涵強大市場潛力[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10 中冶遼寧德龍鋼管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陸慶巖;展現(xiàn)當代勞模精神風采[N];鞍山日報 ;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巍;中國古典武俠小說史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藝術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3 曹瑞濤;多元時代的“正義方舟”[D];浙江大學;2005年
4 邱昌員;詩與唐代文言小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郝曙光;當代中國建筑思潮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6 王萌;融攝與對話:現(xiàn)當代佛教與科學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7 劉勇剛;云間派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賴_g煌;晚清至五四詩歌的言說方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9 鄭勤硯;中國傳統(tǒng)美術教育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10 陳力;創(chuàng)新實踐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玲;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同性戀書寫的變遷[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韓剛;宋以前畫院問題考辨[D];四川大學;2004年
3 李平;現(xiàn)當代文化情景下的上海寫實油畫[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楊西;環(huán)境·形式·意義[D];重慶大學;2004年
5 朱云;新審美空間[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溫洋;雕塑與建筑—雕塑藝術中的建筑聯(lián)系[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7 趙曉霞;民間印染紋樣的吉祥觀念與現(xiàn)代家紡設計[D];青島大學;2006年
8 沈慧萍;地域文化視野中的電視社教節(jié)目[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江平;試析印度雕塑對元代中國雕塑藝術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孫卓然;日常矛盾與原始儀式并置[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804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08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