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造型的虛擬
本文選題:形 切入點:虛擬造型 出處:《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造型的方式可以分成兩個類型:一是通過材料來進行造型,二是通過計算機的虛擬空間進行造型。前者的特點是,它通過接觸材料,觸摸產生對形的認識,后者是運用計算機顯示的虛擬空間來認識形,兩者之間,既有補充,又有區(qū)別,本文第一部分是從它們的共性開始寫起,形就是他們之間的共同的存在,虛擬和真實都不能脫離形,而恰恰又是對形的認識的不同,使它們之間又產生了差異性,導致的結果也不會相同,虛擬造型的運用多是在影視和工業(yè)方面較多,,而傳統(tǒng)材料造型多是在手工業(yè)方面。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在論述虛擬造型和虛擬世界,它們的形成因素,和造型的方式,還有在創(chuàng)作中帶來新的嘗試和與以往不同的視覺感受、以及精神感悟,這些是傳統(tǒng)造型和真實世界所不能表達的和給予的。虛擬造型還能對真實中的造型進行補充,同時也能給現(xiàn)實中的雕塑造型和創(chuàng)作提供很多便利,提高雕塑的制作效率。
[Abstract]:The method of model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is to model through materials, the other is to model through the virtual space of computer.The former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ontact with the material and the touch of the form, while the latter uses the virtual space displayed by the computer to recognize the form, which is both complementary and distinct.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begin to write from their commonness. The form is the common existence between them.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form, but it is precisely the differe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 t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The result is not the same, the use of virtual modeling is more in film, film and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terial modeling is mostly in the handicraft industry.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is to discuss virtual modeling and virtual world, their formation factors, modeli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 creation of new attempts and different visual feelings, as well as spiritual perception.These are things that traditional forms and the real world cannot express and give.Virtual modeling can also supplement the real modeling, but also can provide a lot of convenience for the real sculpture modeling and cre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ulpture production.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3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林 ,潘振聲;火車火車向前開[J];早期教育;1995年Z1期
2 肖世龍;;虛擬技術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大觀;2009年03期
3 劉波;王家民;陳鵬;;動漫制作技術中速寫能力訓練的重要性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1期
4 杰里米·?怂;林善震;;計算機輔助學習與語言教師[J];外語電化教學;1984年01期
5 郭江鴻;虛擬環(huán)境中三維地形與運動匹配問題[J];嘉應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王勝東;;淺談中國古代圖徽與現(xiàn)代標志的意象傳達[J];科技咨詢導報;2006年14期
7 何克成;孫昭陽;;新媒體時代的高清字幕技術[J];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2008年05期
8 金承信;;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視聽系統(tǒng)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1989年04期
9 辛奇;;尋找莫扎特夫人的情人[J];世界文化;1991年03期
10 ;電腦初識毛澤東[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世釗;;創(chuàng)新虛擬造型——“數(shù)學編織”和“數(shù)學根雕”[A];中國計算機圖形學進展2008--第七屆中國計算機圖形學大會論文集[C];2008年
2 王曉林;徐長青;馮月萍;;VRML技術在虛擬房屋設計中的應用[A];第十二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朱印海;高增平;;論新媒體藝術傳播中文本與視像互動遷移中的審美思維方式[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郭小朝;劉寶善;馬雪松;伊麗;熊端琴;;編隊協(xié)同飛行中殲擊機飛行員的信息使用需求[A];第六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周福云;;島津SCT-45OOTE CT故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二次醫(yī)學影像設備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王義;靳清秀;李元景;;計算機X線攝影技術在無損檢測中的應用[A];第13屆全國計算機、網絡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領域的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劉雪;;以材料為載體的常態(tài)造型的重構與延伸——時間與空間的新語言表達形式[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8 任曄平;黃瑾;馬萬林;何仲健;;CAD信息庫收集管理與水工CAD制圖[A];山東水利學會第二屆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上冊)[C];1998年
9 江明旺;;計算機在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學門診中應用[A];計算機在診法中的應用與研究論文匯編[C];2005年
10 楊樺;;智能電力線高頻載波通道測試裝置的研究[A];12省區(qū)市機械工程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湖北省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馮春華 趙曉宇 特約記者 朱祖純;飄色:用故事演繹民間傳奇[N];韶關日報;2010年
2 肖淑勤 阜陽市開源剪紙藝術有限公司;剪紙造型的似與不似[N];安徽經濟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劉穎莉 實習記者 左文婷;“兔元素”叫座我市春節(jié)市場[N];張家口日報;2011年
4 許向群;愛“琢墨”的畫家[N];美術報;2011年
5 袁晴;掃描“超級嘔像”[N];光明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譚湘竹;且看經典電視劇翻拍[N];黑龍江日報;2010年
7 ;《洛克王國! 圣龍騎士》:清晨開始 白天上映[N];中國電影報;2011年
8 朱留心;渾樸純正 率真不雕[N];中國藝術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葛芝;身著華麗戲服同席而坐 同器而食[N];蘇州日報;2010年
10 范玉剛;人不聞道是為虛生[N];學習時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莊超;基于細分曲面造型的邊界元法及后處理開發(fā)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爾亮;論造型的虛擬[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2 張俊;虛擬造型藝術與公共藝術實踐教學探索[D];中國美術學院;2013年
3 李哲;數(shù)字媒體影像造型的敘事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4 何先衛(wèi);基于UG的虛擬車身數(shù)字化模型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5 張予林;陶瓷碗類造型的發(fā)展演變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0年
6 戴維絲;從游戲需求心理看粘土造型的嬗變[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7 花斌;面向飛行器概念設計的虛擬造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8 李加濤;平和之中求趣味[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9 齊然;畫乃形也——關于中國畫人物寫實造型的學習心得[D];天津美術學院;2010年
10 劉道林;形態(tài)、形式到造型的三跨越設計研究及應用[D];廣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931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69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