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城市雕塑視覺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
本文關鍵詞:當代城市雕塑視覺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同濟大學》 2006年
當代城市雕塑視覺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
謝佳音
【摘要】:本課題旨在探討處于新的時代語境下被重新定義的城市雕塑藝術在城市的軟環(huán)境建設中所發(fā)揮的視覺功用,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視覺創(chuàng)作實踐。當代城市雕塑的創(chuàng)作不是藝術家的個人行為,而是在更廣闊的時空中發(fā)揮作用的一種社會行為,因此其參與的因素也就更為復雜,作用的范圍也就更為廣闊和深遠。 為了使城市雕塑藝術創(chuàng)作更符合時代需求,提高城雕作品的視覺品質,充分發(fā)揮其視覺功用,我們必須在城市文化的語境下確立起適合中國的話語坐標。嘗試從社會學、人類學、環(huán)境心理學以及美學的角度去綜合思考,并學會如何將這些精神意象用視覺化的語言傳達給受眾。這是一個思考、創(chuàng)作與表達的綜合過程。而本課題就是圍繞這個過程中的視覺要素展開探討,并結合創(chuàng)作實踐豐富論文內容體系,希望能對城市雕塑理論體系有所豐富和充實。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同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J30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紹武;就當前城市雕塑的問題談幾點看法[J];雕塑;1997年03期
2 陸軍;論城市雕塑的主題、環(huán)境與形式[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1999年03期
3 吳為山;雕塑文化論壇[J];雕塑;2004年03期
4 劉炳南;立體構成與抽象雕塑[J];雕塑;2005年03期
5 唐明;拿什么奉獻給你[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05年08期
6 姜濤;;城市的眼睛——城市雕塑美學價值觀初探[J];藝術教育;2006年10期
7 宇帆;;我國城市雕塑的發(fā)展歷程[J];城鄉(xiāng)建設;2008年01期
8 王平勝;;城市雕塑的內涵[J];藝海;2009年08期
9 劉開渠;城市雕塑也是精神文明的標志[J];文藝研究;1982年04期
10 楊庚新;;重視提高城市雕塑的藝術質量[J];浙江工藝美術;199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建邦;;從城市雕塑到公共藝術——北京市公共藝術建設機制研究[A];論北京文化產業(yè)發(fā)展——2009北京文化論壇文集[C];2009年
2 馬軍;;被規(guī)劃師遺忘的角落——談城市雕塑的規(guī)劃[A];2004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3 和紅星;;城市雕塑貴在“畫龍點睛”展現(xiàn)“文化特色”[A];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劉巖;;關于濟南城市雕塑建設的幾點思考[A];“迎全運”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5 曾騰;王勝清;;網絡課堂界面設計的視覺傳達研究[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6 楊芳;布亞林;楊蒙;;視覺傳達與電視氣象節(jié)目的版面設計[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曾軍;;“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義——關于城市雕塑與公共空間的一點思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8 杭間;;“六書”與中國視覺設計思維[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郭亞男;;現(xiàn)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間[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培一;;“雕塑批評”之我見——試論雕塑藝術批評的標準問題[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超;[N];寧夏日報;2005年
2 劉楓;[N];新疆日報(漢);2005年
3 記者 李迎;[N];中國建設報;2009年
4 王翔;[N];淮南日報;2009年
5 張曉燕 楊青;[N];寶雞日報;2009年
6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文化部;[N];中國文化報;2009年
7 阮樹彬 記者 王媛;[N];哈爾濱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余海霞 通訊員 陳云;[N];湘潭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侯麗;[N];中國文化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雷新;[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藺寶鋼;當代城市雕塑建設評價機制及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2 王豪;中心性與開放性[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3 郭公民;藝術公共性的建構:上海城市公共藝術史論[D];復旦大學;2009年
4 陳艷;共性·個性·女性[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5 何小青;公共藝術發(fā)展路徑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佳音;當代城市雕塑視覺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2 楊帆;長株潭城市雕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戚家海;體制與創(chuàng)作[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4 王興亮;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當代城市雕塑創(chuàng)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5 郭建偉;蘇州市城市雕塑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張亞彬;城市雕塑的文化傳播功能淺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范文涵;太原市中心城區(qū)城市雕塑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8 鐘家立;城市雕塑與空間環(huán)境關系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陳建華;淺談衡量城市雕塑優(yōu)劣的因素及其引申[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10 袁海雷;歷史文化名城城市雕塑特色性設計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當代城市雕塑視覺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6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