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英【雕塑作品】
本文關鍵詞:李鐵英【雕塑作品】
【摘要】:正~~
【作者單位】: 唐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J32
【正文快照】: 活著之一活著之二李鐵英【雕塑作品】@李鐵英$唐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巴巴拉·羅斯 ,王明杰 ,薇君;空間時代的雕塑(下)[J];世界美術;1983年04期
2 沅柳;1945年以來的西方雕塑(10)[J];世界美術;1994年01期
3 孫振華;論張烽的雕塑藝術[J];美苑;1994年04期
4 隋建國;在實踐中提高──關于97~98意大利國際雕塑競賽[J];美術研究;1998年03期
5 馬欽忠;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當代開拓與傅中望的雕塑創(chuàng)作[J];藝術界;1998年04期
6 孫振華;觀察張峰[J];美術觀察;2000年05期
7 高蒙;杜安·漢森[J];雕塑;2001年03期
8 錢紹武;一個我所期待的展覽[J];雕塑;2002年03期
9 ;沈允慶作品[J];雕塑;2002年03期
10 李硯祖;在山水與塑造之間——雕塑藝術家周鵬生及其作品[J];美術;2004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小平;;后現(xiàn)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2 姚書文;;吐魯番出土雕塑的修復與保護[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三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戴曉玲;戴曉莉;;藝術設計中可承載之“輕”——解析雕塑大師亞力山大·卡爾德Alexander Calde[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郭巍;侯曉蕾;;西方現(xiàn)代園林的空間構成——從巴黎工美博覽會到米勒花園[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肖熾;丁宗良;;空間結構造型初探[A];第三屆空間結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86年
6 王伯敏;;歷史的彩暈——敦煌石窟美術載入中國美術史冊的回顧[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7 柴劍虹;;論“常書鴻精神”[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8 凌繼堯;;“持矛者”的美學意義[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9 黃勇;;關于雕塑教育的一點思考[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10 陳漓;易樂平;;現(xiàn)代城市公共環(huán)境中的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小蘭;亨利·摩爾怎么看[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中國城市雕塑與中國精神[N];文藝報;2003年
3 趙晉華;來看亨利·摩爾吧[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河南“城市名片”好尷尬[N];中國旅游報;2002年
5 季明 莫穎怡;上海城市雕塑普查80%作品很平庸[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6 ;農(nóng)民雕塑進社區(qū)引發(fā)爭議[N];中國文化報;2003年
7 王求;擁抱自然[N];中國文化報;2000年
8 記者 王凱;老品牌 創(chuàng)新意[N];美術報;2006年
9 劉紅;癡心雕塑民族魂[N];中國貿(mào)易報;2004年
10 閆勤;索探:理解當代雕塑[N];人民法院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滕小松;潛在與顯現(xiàn)[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2 周相錄;元稹生平與作品考索[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于林立;媒介性:后現(xiàn)代藝術的存在[D];山東大學;2005年
4 畢榮建;論發(fā)表權[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敢;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D];中央美術學院;1999年
6 劉暉;從單柄眼鏡到戒尺——論圣伯夫的批評方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鄭錦揚;日本“清樂”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8 廖增湖;沸騰的土地——莫言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武麗霞;唐代雜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展;論西方現(xiàn)代雕塑多位空間的視覺表達方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2 王琪;談人物雕塑的姿勢[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3 王慎;馬背的負載——對中西方有關于馬的紀念性雕塑藝術中馬背上無人或有人問題的探討[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4 金來煥;融合與發(fā)展[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5 志勇;論用雕塑語言闡釋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的精神內涵[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6 福田全啟;思索當代雕塑的材料同一語言[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7 陳文令;消費時代中的“藝術江湖”氣場[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8 郭繼鋒;現(xiàn)成物介入雕塑的幾種方式[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9 林e,
本文編號:12264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2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