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棵橡樹》與波伊斯的當代雕塑觀念
本文關鍵詞:《7000棵橡樹》與波伊斯的當代雕塑觀念
更多相關文章: 雕塑觀 橡樹 當代 卡塞爾 藝術家 藝術概念 美術作品 人類學 藝術實踐 藝術理念
【摘要】:正約瑟夫·波伊斯(1921—1986)以他獨特的藝術理念和藝術實踐為西方當代雕塑開啟了新的路徑,其影響之深、波及之廣可謂罕見。
【作者單位】: 宣化科技職業(yè)學院;
【關鍵詞】: 雕塑觀 橡樹 當代 卡塞爾 藝術家 藝術概念 美術作品 人類學 藝術實踐 藝術理念
【分類號】:J305
【正文快照】: 約瑟夫·波伊斯(1921—1986)以他獨特的藝術理念和藝術實踐為西方當代雕塑開啟了新的路徑,其影響之深、波及之廣可謂罕見。波伊斯從創(chuàng)作主體上消解了“藝術家”與“非藝術家”的界線,提出了“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口號。這并不是說每個人都是畫家或雕塑家,而是說每個人都具有藝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維青;;當代藝術與生活關系新探[J];齊魯藝苑;2011年03期
2 孫璐;;到卡塞爾去——赴一場同藝術的約會[J];藝術·生活;2003年03期
3 ;個體青春的集體回憶 A4青年藝術家實驗季第一回展[J];西南航空;2011年07期
4 ;藝術家檔案 高銘研[J];美術文獻;2010年02期
5 高潔;;寫在卡塞爾文獻展與威尼斯雙年展之前[J];藝術.生活;2007年05期
6 ;內地新銳藝術登陸香港國際藝術展[J];華人世界;2011年07期
7 ;藝術家檔案 陽江組[J];美術文獻;2010年04期
8 李潔;;再接觸——記《接觸——國際當代藝術展》[J];藝術.生活;2007年04期
9 ;關注 李婷婷[J];東方藝術;2011年14期
10 Bernard Hoffert;王昀;吳余青;;當代藝術理論和文化探討:意識的探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當代日本報告》近日出版[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第103期)[C];2011年
2 李光榮;;聞一多的藝術家氣質及其兼政經歷[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3 ;當代海南論壇[A];2010當代海南論壇文集(上)[C];2011年
4 高旭東;;近代、現代、當代:文學與歷史的復雜變奏[A];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5 殷曼i_;;從藝術體制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性[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夏昭炎;;藝術和藝術家的“頭腦”[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7 沈寶基;;沈寶基詩論二則[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8 肖鑫;;“自律”啟蒙的遲來與書法大眾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9 郝偉鋒;;試論瓊崖革命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A];旗幟飄揚——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人物研究論文選[C];2010年
10 付曉東;;當藝術遭遇經濟——兼記“光·音/光陰”大山子藝術節(jié)[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宏宇;卡塞爾密碼[N];南方周末;2007年
2 本報記者 李宏宇;你去卡塞爾看展覽,卡塞爾在展覽上看你[N];南方周末;2007年
3 本報記者 曹俊杰 實習記者 王淑君;一個“整理問題”的藝術展[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4 李宏宇;“未未的中國人”來了[N];南方周末;2007年
5 湖南省中共婁底市委黨校 彭龍富;學生比樹少的大學[N];中國教師報;2011年
6 李桂玲;2008年度“當代作家評論獎”獲獎篇目揭曉[N];文藝報;2009年
7 楓園;北美紅橡樹[N];中國花卉報;2003年
8 YMG記者 滕新書 通訊員 政黎 吉友 杜蕾 劉婧;“橡樹婚”背后的孝順孩子們[N];煙臺日報;2010年
9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何鵠志;研究當代西方思想史的力作[N];湖北日報;2011年
10 王玉周;面向當代現實問題的“深呼吸”[N];光明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陳;我國當代學位制度的傳統(tǒng)與變革[D];西南大學;2011年
2 巫曉燕;審美現代性視野下的中國當代都市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朱奚紅;當代城市管理及其哲學理念[D];蘇州大學;2005年
4 丁玉龍;當代蒙古語詩歌綜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內蒙古大學;2004年
5 韓穎琦;中國傳統(tǒng)小說敘事模式的“紅色經典”化[D];蘇州大學;2008年
6 謝登斌;當代美國課程話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燕飛;進入主流[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8 柯凡;昆曲在當代的傳承和發(fā)展[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9 徐晨陽;“意”與“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10 隋少杰;文化傳播與藝術的機制性生成[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饒建華;當代“流行書風”現象下的非書法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楊帆;西方流行文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D];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
3 常潔;當代雕塑材料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劉玄;多元與個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馮燕;從當代西方藝術展覽看繪畫回歸[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6 張楠;中國當代雕塑色彩運用探索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江鴻;當代青年白領消費生活方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瑩;當代景德鎮(zhèn)日用瓷發(fā)展之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9 宋慶蓮;當代中國人物畫的區(qū)域特征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滕美芳;當代紀念性建筑的多元化創(chuàng)作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01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0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