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教授的雕塑
本文關鍵詞:吳為山教授的雕塑
更多相關文章: 雕塑家 吳為 齊白石 作品 創(chuàng)作 南京大學 教授 書法家 南京博物院 中國
【摘要】:
【作者單位】: 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xié)會
【關鍵詞】: 雕塑家 吳為 齊白石 作品 創(chuàng)作 南京大學 教授 書法家 南京博物院 中國
【分類號】:J305
【正文快照】: 2003年3月,我訪問了中國。這使我有幸參觀南京大學雕塑研究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上海和南京的博物館,2002年世界雕塑家大會會址以及北京國際雕塑的永久性陳列,此外,我還見到了一些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家。中國正在經(jīng)歷一個大發(fā)展的時期,而藝術和建筑在這一發(fā)展中獨領風騷。雕塑家們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東尼·司頓斯;;吳為山教授的雕塑[J];民族藝術;2006年02期
2 ;日本舉辦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學吳為山教授作品展[J];藝術市場;2005年05期
3 尚榮;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應邀赴日舉辦雕塑繪畫展[J];藝術市場;2005年03期
4 范迪安;;吳為山雕塑的價值[J];藝術評論;2006年06期
5 蘇童;;吳為山的雕塑[J];雨花;2007年12期
6 楊振寧;;讀吳為山真、純、樸[J];科學與文化;2001年04期
7 ;吳為山雕塑藝術評論輯錄[J];東方藝術;2002年05期
8 薛龍春 ,尚榮;吳為山:我的雕塑不迎合西方人[J];雕塑;2003年04期
9 ;吳為山青島雕塑藝術展[J];藝術市場;2005年09期
10 薛龍春,尚榮;吳為山:我的雕塑不迎合西方人[J];東方藝術;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彥紅;王靜;王順輝;;雕塑藝術中的形式問題[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陳培一;;“雕塑批評”之我見——試論雕塑藝術批評的標準問題[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韋啟美;;創(chuàng)造性的繼承[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4 郭亞男;;現(xiàn)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間[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燮君;;藝術時空和學科時空——訪問蘇聯(lián)、民主德國散記[A];時代與思潮(3)——中西文化交匯[C];1990年
6 劉向娟;;觀念性——中國當代雕塑現(xiàn)象研究[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于小平;;后現(xiàn)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8 方成;;閑話“點子”[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9 曉雪;;不斷創(chuàng)新 異彩紛呈——讀孫建東的中國畫[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10 何韋;;鐘馗畫是中國漫畫[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薛穎旦;一座雕像,就是一個靈魂[N];新華日報;2006年
2 嚴長元;當代雕塑亮出“中國姿態(tài)”[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錢磊;做“有意義”的雕塑[N];美術報;2008年
4 黃園娟;中國雕塑不能丟掉“根”[N];洛陽日報;2008年
5 記者 王暉邋實習生 王春麗;中國中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在鄭大開幕[N];河南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田宏杰;讓泥巴雕塑出恒久的生命[N];開封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駱會欣;中國雕塑企業(yè)有了“娘家”[N];中國花卉報;2006年
8 高躍;著名雕塑家黃泉福的藝術之路[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羅雪村;城雕:城市的眼睛[N];中國文化報;2005年
10 未工;易中天跨界點評雕塑家[N];中國藝術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立彬;民國時期現(xiàn)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2 陳艷;共性·個性·女性[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3 呂鵬;湖社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4 滕小松;潛在與顯現(xiàn)[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5 孫璐;與環(huán)境共舞的建構[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6 孫遜;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7 楊寶林;劉熙載書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張敢;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D];中央美術學院;1999年
9 金哲弘;倪瓚山水畫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10 胡懿勛;中國古代人物畫女性與兒童圖像譜系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毅;論雕塑的綜合材料表現(xiàn)[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席秀良;關于雕塑創(chuàng)作在材料選擇方面的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3 張宇;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葉毓山雕塑藝術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4 任磊;中西方雕塑空間對比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5 阿帝客(MD. Atiqul Islam);漢字與視覺藝術[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6 劉雅麗;論雕塑的材質(zhì)美[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7 王明妍;女性主義藝術中起著先鋒主導作用的女性主義雕塑[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曾華;試論反法西斯戰(zhàn)爭雕塑題材的主要藝術語言[D];重慶大學;2007年
9 湯士東;現(xiàn)代景觀雕塑形式語言初探[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王汀;大學校園雕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257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02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