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表達與苦難的轉化——反思知青題材電視劇中的創(chuàng)傷記憶書寫
本文關鍵詞:尷尬的表達與苦難的轉化——反思知青題材電視劇中的創(chuàng)傷記憶書寫
更多相關文章: 電視劇創(chuàng)作 媒介研究 社會歷史原因 敘事框架 醫(yī)學研究領域 歷史事件 電視劇作品 家庭倫理劇 動機性遺忘 青春偶像劇
【摘要】:正創(chuàng)傷記憶是文化記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概念起源于心理學、醫(yī)學研究領域,逐漸擴展到社會學、歷史、文學、媒介研究領域,成為跨學科研究的焦點問題。在媒介研究領域,媒介如何表述和再現(xiàn)關于災難性歷史事件的創(chuàng)傷記憶成為一種常見的研究路徑。一系列研究表明,對于重大的創(chuàng)傷性事件,媒介發(fā)揮著積極的歷史詮釋作用,媒介建構歷史創(chuàng)傷記憶的思路和過程又往往受到各種現(xiàn)有敘事框架的影響,背后有著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在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關鍵詞】: 電視劇創(chuàng)作;媒介研究;社會歷史原因;敘事框架;醫(yī)學研究領域;歷史事件;電視劇作品;家庭倫理劇;動機性遺忘;青春偶像劇;
【分類號】:J905
【正文快照】: 創(chuàng)傷記憶是文化記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概念起源于心理學、醫(yī)學研究領域,逐漸擴展到社會學、歷史、文學、媒介研究領域,成為跨學科研究的焦點問題。在媒介研究領域,媒介如何表述和再現(xiàn)關于災難性歷史事件的創(chuàng)傷記憶成為一種常見的研究路徑。一系列研究表明,對于重大的創(chuàng)傷性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建文;論主旋律題材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從《紅岸——鄧小平在1929》等三部電視劇說起[J];南方文壇;2002年01期
2 任民;論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人民群眾觀[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2年06期
3 宋延平;崇尚人性 謳歌美好——評電視劇《相依年年》[J];當代電視;2002年07期
4 張志君;論電視劇的社會制約[J];當代電視;2002年10期
5 呂愛華;注重提高電視劇化妝人員的素質[J];當代電視;2002年11期
6 張仲年;對電視劇本性的再認識[J];戲劇藝術;2002年06期
7 鄒慶芳;真實美感出深山——淺談電視劇《大山深處的110》[J];電視研究;2002年05期
8 孫萌;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發(fā)展趨向及存在的問題[J];電視研究;2003年02期
9 張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匯與碰撞——戲曲電視劇創(chuàng)作難點及應對策略[J];電視研究;2003年11期
10 張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匯與碰撞——戲曲電視劇創(chuàng)作難點及其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興葉;;關于電視劇發(fā)展的四點想法[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2 張仲年;;對電視劇的本性再認識[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3 馬相武;;論電視劇中的日常生活[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4 侯洪;孫莉;譚俐莎;;論西部電視劇的命名、書寫與傳播生態(tài)及其思考[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5 吳秋雅;;另一種廣告媒介——重新思考電視劇的傳播行為與社會角色[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6 戴清;;中國電視劇的鏡語特色反思[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7 李庚;;電視劇中的性別符號體系解析[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崔銀河;;內蒙古電視劇三十年[A];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9 唐海;;近年來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特點及有關思考[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10 劉大敏;;從電視劇的播出探求與受眾群體的關系[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曄原;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漸成熱點[N];中國藝術報;2005年
2 李春利;電視劇市場新格局[N];光明日報;2003年
3 仲呈祥;2003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回眸[N];光明日報;2004年
4 張未民;現(xiàn)實精神與電視劇[N];光明日報;2004年
5 李偉 本報記者 吳利紅;電視劇青睞“還俗”[N];黑龍江日報;2005年
6 洪偉成 吳海云;2003:熒屏電視劇豐收[N];解放日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于雁賓;堅持文化生產(chǎn)力觀念 打造吉林電視劇精品[N];吉林日報;2003年
8 記者 張玉芬 于雁賓 張秀安;貫徹“三貼近”要求 繁榮電視劇創(chuàng)作[N];吉林日報;2003年
9 胡恩;電視。号c觀眾同心 與時代同步[N];人民日報;2004年
10 袁丁;電視。簾善翣幤娑菲G[N];人民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流螢;中國電視劇史學研究新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2 杜瑩杰;論中國歷史電視劇的基本美學特征[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3 張永峰;中國電視劇的生產(chǎn)體制與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學;2011年
4 李興亮;世紀之交的清朝題材電視劇現(xiàn)象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張斌;現(xiàn)代性視域里的中國家族電視劇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6 馬琳;電視劇傳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構與身份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段一;類型電視劇研究: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鄧敏;電視劇文化與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引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宋潔;論中國電視劇的崇高范疇[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10 崔銀河;生命形態(tài)與地域文化之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115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71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