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情景喜劇《寢室軼事》的人物設計
本文關鍵詞:談情景喜劇《寢室軼事》的人物設計
【摘要】:《寢室軼事》的拍攝以《大學寢室那些事兒》女生人物性格為基礎,結合影視拍攝要求,對其進行豐富和發(fā)展。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小青禾、蘑菇、一問和颯颯為主要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一個系列情景喜劇。在拍攝過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探索校園情境喜劇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寢室軼事》 情景喜劇 人物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05
【目錄】:
- 致謝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緒論8-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8-10
- 1.1.1 研究背景概述8
- 1.1.2 研究現(xiàn)狀分析8-9
- 1.1.3 課題來源9-10
- 1.1.4 研究意義10
- 1.2 情景喜劇的發(fā)展情況10-11
- 1.2.1 中國情景喜劇的發(fā)展10-11
- 1.2.2 中國情景喜劇的特點及缺陷11
- 1.3 《寢室軼事》創(chuàng)作概述11-12
- 1.3.1 《寢室軼事》的研究成果11
- 1.3.2 《寢室軼事》的拍攝安排11-12
- 2 情景喜劇《寢室軼事》的人物設計12-20
- 2.1 《寢室軼事》人物形象的繼承與發(fā)展12-17
- 2.1.1 小青禾形象設計分析13-14
- 2.1.2 一問形象設計分析14-15
- 2.1.3 颯颯形象設計分析15-16
- 2.1.4 蘑菇形象設計分析16-17
- 2.2 《寢室軼事》人物設計的影視語言化17-20
- 2.2.1 場景設計烘托人物17-18
- 2.2.2 鏡頭設計刻畫人物18-19
- 2.2.3 臺詞設計表現(xiàn)人物19-20
- 3 結語20-23
- 3.1 《寢室軼事》對情景喜劇的探索21
- 3.2 情景喜劇的發(fā)展構想21-23
- 參考文獻23-25
- 作者簡介2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伏蓉;關于情景喜劇[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3年03期
2 唐志平;大型教育題材情景喜劇 《家有兒女》編劇創(chuàng)作會議在京召開[J];當代電視;2004年01期
3 李立;中國情景喜劇的生存空間[J];現(xiàn)代傳播;2004年01期
4 唐恩思;情景喜劇的魅力[J];當代電影;2004年03期
5 唐志平;300集大型情景喜劇《家有兒女》開機[J];當代電視;2004年06期
6 徐琰;書寫都市世俗生活的情景喜劇[J];中國電視;2004年12期
7 劉艷臣;淺析英氏情景喜劇的成功之道[J];當代電視;2005年09期
8 李三強;我國情景喜劇創(chuàng)作中的誤區(qū)與矛盾[J];電影藝術;2005年01期
9 楊偉光;潤物細無聲——看大型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有感[J];當代電視;2005年05期
10 彭啟貴;;美國情景喜劇探源[J];中國電視;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韓駿偉;;情景喜劇的審美特征[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2 李強;方擁軍;丁敏玲;;簡析中國情景喜劇創(chuàng)作樣態(tài)與文化的缺失(摘要)[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3 蔡盈洲;;試析我國情景喜劇接受的文化機制[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陳利;;淺析電視劇《家有兒女》的成功原因(摘要)[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5 朱青君;;“情景喜劇”瞄準受眾心理——北京電影學院[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周星;;大眾娛樂文化背景中的電視偶像劇與情景喜劇分析[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哲明;國產情景喜。和粐雎泛卧赱N];中國電影報;2005年
2 劉斌;國產情景喜劇的3大死穴[N];北京日報;2006年
3 王國平;情景喜劇 走出困境期待繁榮[N];光明日報;2007年
4 李君娜;電視情景喜劇遭遇創(chuàng)作和市場瓶頸[N];中國改革報;2008年
5 記者 李君娜;電視情景喜劇遭遇創(chuàng)作和市場瓶頸[N];解放日報;2008年
6 商報記者 吳穎 鄭潔;情景喜劇何時形成成熟產業(yè)鏈[N];北京商報;2008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高慶秀;國產情景喜劇或迎第二春[N];中國文化報;2014年
8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楊洪濤;情景喜劇20年:總量不足 佳作稀缺[N];光明日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甘文瑾;情景喜劇《五環(huán)人家》主打五張牌[N];中國電影報;2005年
10 理禮;英達 拍情景喜劇是我的特長[N];中國文化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彭啟貴;九十年代美國情景喜劇中的種族性再現(xiàn)[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小芳;接受美學視角下中國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幽默語言的理解與接受[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2 馬珂;國產情景喜劇地域化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3 趙曉娟;中國情景喜劇的新視野[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魏爽;當代中國電視情景喜劇的審美流變[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慧;情景喜劇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黃如光;中美情景喜劇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7 馬建蕊;接受美學視域下的中國情景喜劇[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媛;從違反“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角度分析當代美國情景喜劇的幽默[D];內蒙古大學;2010年
9 駱倩;對情景喜劇空間構成的文化意義的思考[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易青梅;中國情景喜劇的兩面旗幟[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00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60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