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儷文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關鍵詞:馬儷文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馬儷文 女性形象 女性主義 創(chuàng)新價值
【摘要】:縱觀中國電影百年發(fā)展史,銀幕不乏經(jīng)典的女性形象。在男性導演書寫下銀幕上的女性形象承載特定時代的精神倫理價值。新世紀以來,青年電影導演日益浮出水面。因為年輕,他們偏激與銳氣、稚拙與純熟赫然并存。因為年輕,他們用獨特的視角闡述著豐富的當代世態(tài)人情。女性青年導演的創(chuàng)作日益活躍,向觀眾交出不錯的答卷。女性青年導演的創(chuàng)作日益活躍,向觀眾交出五彩紛呈的視覺和感官盛宴。放眼中國電影的百年發(fā)展歷史,電影銀幕上并不乏那些經(jīng)典的女性形象。女性導演的作品,與男性導演對電影銀幕上的那些經(jīng)典女性形象塑造擁有著不同的精神倫理價值觀。尤其是新生代女導演將目光投向女性主體,以細膩的筆觸描述女性的生活際遇和感情世界。作為新生代女導演的馬儷文,在藝術和商業(yè)中的電影創(chuàng)作具有截然不同的風格,反映出她具有較強的個人藝術追求和鮮明的個人特征。時至今日,新生代女導演將目光投向女性主體,以細膩的筆觸描述女性的生活際遇和感情世界。馬儷文在藝術和商業(yè)中的電影創(chuàng)作具有截然不同的風格,卻反映出她具有較強的個人藝術追求和鮮明的個人特征。馬儷文在早期執(zhí)導之路頗為艱辛,所以后來自愿并且主動向商業(yè)電影轉型。在《桃花運》和《巨額交易》中,馬儷文充分尋找商業(yè)資源,逐漸背離了電影賴以生存的藝術性。馬儷文在保持電影人獨立的思考與態(tài)度,找出商業(yè)與藝術之路,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藝術品,而不是商業(yè)復制品。本文將以馬儷文的電影作為具體研究對象,力圖透析電影中所蘊含的女性意識。從理論意義上看,縱觀當今的世界電影導演,是以男性導演為主流,女性成名導演寥寥無幾。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力圖對馬儷文電影中女性的形象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進行研究和探索,揭示馬儷文作為女性導演,在作品中對女性形象和價值觀和不同闡釋和理解,本文對她的作品進行研究,也將進一步豐富女性主義意識相關理論。從現(xiàn)實意義上看,伴隨著我國女性導演群體的逐漸發(fā)展,她們所創(chuàng)作的女性形象也耐人尋味,也促使人們認真地進行研究。本文對馬儷文的作品進行分析研究,重點在于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中,通過女性工作、情感生活的刻畫,體現(xiàn)了導演對于女性的關懷,展現(xiàn)出陣較強的藝術張力,對于提供多樣化的藝術表達視角,豐富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乃至對當代女性的生活和發(fā)展,全社會對于女性的人文關懷都具有較強的啟示意義。本文利用文獻研究、對比分析、多學科分析等研究方面,在研究馬儷文影視作品的基礎上,探討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蘊含的女性意識,以及在商業(yè)化推動下馬儷文導演風格的轉變。本篇論文全文包括緒論、正文和結語三大部分。緒論在探討馬儷文研究背景的基礎上,分析馬儷文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梳理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現(xiàn)狀,確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正文第一章是馬儷文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策略。筆者從男性角色的反襯、多視角的刻畫、詩意化的表達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二章是馬儷文電影作品女性形象的價值內涵。筆者從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訓和男權話語表達的女性形象,現(xiàn)代女性價值觀影響下的女性形象,后現(xiàn)代主義和消費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三個層面進行探討。第三章是馬儷文電影創(chuàng)新價值分析。筆者從性別觀念的轉變、婚姻地位的重建、對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關懷的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在文章的結語部分,筆者對比了馬儷文前后作品,指出馬儷文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電影,保持電影人獨立的思考與態(tài)度,找出商業(yè)與藝術之路,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藝術品,而不是商業(yè)復制品。進一步提出馬儷文應結合她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深入挖掘男女形象不同背后的根源,提升作品的思想內涵,突破創(chuàng)作的瓶頸,適應當前多元化、國際化的電影藝術發(fā)展需求,從而對電影藝術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馬儷文 女性形象 女性主義 創(chuàng)新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0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s7-9
- 緒論9-16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9-10
- 1.研究背景9
- 2.研究意義9-10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3
- 1.國內研究現(xiàn)狀10-12
- 2.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13
-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3-14
- 1.研究思路13
- 2.研究方法13-14
- 第四節(jié) 主要創(chuàng)新點14
- 第五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14-16
- 1.電影作者——馬儷文14-15
- 2.女性主義藝術特征15-16
- 第一章 馬儷文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策略16-22
- 第一節(jié) 反襯策略16-18
- 1.利用男性角色的缺失反襯女性形象16-17
- 2.利用男性特質弱化反襯女性形象17-18
- 第二節(jié) 女性形象的多人稱刻畫18-20
- 1.第一人稱的女性形象刻畫18-19
- 2.第三人稱的女性形象刻畫19-20
- 第三節(jié) 女性形象的詩意化表達20-22
- 1.通過寓意之象表達女性形象20
- 2.通過意境之音表達女性形象20-22
- 第二章 馬儷文電影作品女性形象的價值內涵22-31
-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訓和男權話語表達的女性形象22-25
- 1.男權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22-23
- 2.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訓對女性的刻板界定23-24
- 3.傳統(tǒng)貞節(jié)觀與現(xiàn)代性觀念的沖突24-25
-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女權價值觀影響下的女性形象25-28
- 1.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25-26
- 2.內在孤獨焦灼的個體26-27
- 3.生活困境中的堅強者27-28
- 第三節(jié) 后現(xiàn)代主義和消費文化中的女性形象28-31
- 1.視覺和欲望消費的客體28
- 2.現(xiàn)代主流社會的邊緣人物28-29
- 3.都市理想愛情的落空者29-31
- 第三章 馬儷文電影創(chuàng)新價值分析31-36
- 第一節(jié) 社會倫理價值取向31-33
- 1.性別觀念的轉變31-32
- 2.婚姻地位的重建32-33
- 第二節(jié) 對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關懷33-36
- 結語36-37
- 參考文獻37-40
- 附錄40-41
- 致謝41-4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宏英;;馬儷文:愛與誠意比語言更有力[J];文藝生活(智慧幽默版);2008年05期
2 楊天東;;遍嘗苦樂《桃花運》 專訪導演馬儷文[J];電影;2009年01期
3 潘婕;黃寅申;;馬儷文 “巴多胺”幸福論[J];東方電影;2012年01期
4 馬儷文;吳冠平;;他叫劉躍進——馬儷文訪談[J];電影藝術;2008年02期
5 陳佳君;;從人情關系模式劇作的角度看馬儷文電影[J];電影文學;2009年01期
6 黃亞清;;馬儷文電影的敘事話語構建[J];當代電影;2010年09期
7 李婧;趙世佳;;從馬儷文的電影談新生代電影發(fā)展趨向[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15期
8 楊曉林;;馬儷文現(xiàn)實主義電影創(chuàng)作論[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9 尹曉利;;馬儷文的電影之“道”——馬儷文轉型前后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比較[J];電影評介;2012年17期
10 秦喜清;;從女性主體到陽剛特質——馬儷文作品的性別表達解析[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郭娟;馬儷文:在實踐中慢慢摸索[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端木晨陽;馬儷文:《桃花運》是中國愛情大觀的縮影[N];中國電影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張晉鋒;馬儷文:導演法則適者生存[N];中國電影報;2005年
4 李真慧;玉女姚星彤出演女主角[N];中國電影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孫永杰;一身正氣驅邪惡[N];撫順日報;2006年
6 記者 端木晨陽;銀都寰亞安樂攜手打造《桃花運》[N];中國電影報;2008年
7 記者 端木晨陽;《桃花運》雙“官網(wǎng)”新浪啟動[N];中國電影報;2008年
8 吳丹;我叫劉躍進:一個新鮮的“怪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9 本報三亞專稿 記者 翟曉林;記者無奈看“金雞”[N];長江日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尹愛妮;馬儷文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2 陶圓;藝術自覺與商業(yè)訓喚[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謝珊珊;論馬儷文的電影創(chuàng)作[D];復旦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86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58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