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共同體美學的歷史構建與當下轉型
發(fā)布時間:2024-05-09 01:42
從文化層面來說,"香港電影"從來都不是一個意義固定不變的實體,從早期"華南電影""中國電影",直至"香港電影"概念的形成,其實是一個以情感文化、美學意識為主要取向的共同體美學逐漸形成的過程。香港電影共同體美學的歷史建構與當下轉型主要表現在血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精神共同體三個維度;同時香港電影與觀眾之間形成了相互建構的接受共同體關系。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血緣共同體:香港電影的倫理意識
(一)以血緣/親情為紐帶的傳統(tǒng)家庭倫理意識
(二)青春化、個性化的現代家庭倫理觀興起
(三)超血緣結構的社會倫理意識表達
二、地緣共同體:香港電影的本位意識
(一)粵語電影的本土意識與港味美學
(二)香港電影的在地傳統(tǒng)與歷史構建
(三)香港電影的懷舊情結與身份追尋
三、精神共同體:香港電影的國族意識
(一)1949年前香港與內地的電影互動
(二)戰(zhàn)后香港電影的“文化中國想象”
(三)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國族身份認同
(四)香港回歸以來港味類型美學與新主流電影的國家意識建構
四、接受共同體:香港電影與觀眾的相互建構
(一)20世紀50年代以中國故事勾連華人家國情感與民族認同
(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武俠功夫、市民喜劇契合大眾青春潮流與本土意識
(三)香港回歸前后以喜劇、動作類型應和大眾文化心態(tài)
(四)新世紀以來本土書寫、多元類型對接香港觀眾娛樂期待
結語
本文編號:3968132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血緣共同體:香港電影的倫理意識
(一)以血緣/親情為紐帶的傳統(tǒng)家庭倫理意識
(二)青春化、個性化的現代家庭倫理觀興起
(三)超血緣結構的社會倫理意識表達
二、地緣共同體:香港電影的本位意識
(一)粵語電影的本土意識與港味美學
(二)香港電影的在地傳統(tǒng)與歷史構建
(三)香港電影的懷舊情結與身份追尋
三、精神共同體:香港電影的國族意識
(一)1949年前香港與內地的電影互動
(二)戰(zhàn)后香港電影的“文化中國想象”
(三)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國族身份認同
(四)香港回歸以來港味類型美學與新主流電影的國家意識建構
四、接受共同體:香港電影與觀眾的相互建構
(一)20世紀50年代以中國故事勾連華人家國情感與民族認同
(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武俠功夫、市民喜劇契合大眾青春潮流與本土意識
(三)香港回歸前后以喜劇、動作類型應和大眾文化心態(tài)
(四)新世紀以來本土書寫、多元類型對接香港觀眾娛樂期待
結語
本文編號:3968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6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