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5 01:11
本文關鍵詞: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經常出現(xiàn)“瘋子形象”,他們有的是生理缺陷、有的是精神創(chuàng)傷、有的是性格偏執(zhí)。無論是言語、行為或外貌特征都和中國傳統(tǒng)瘋癲文化及西方非理性哲學中的表述有所不同。他們誕生在文化反思的時代浪潮中,對歷史中錯誤的政治、思想、文化、社會進行著尖銳的批判。在《城南舊事》、《良家婦女》、《芙蓉鎮(zhèn)》、《老井》、《媽媽》《有話好好說》、《大紅燈籠高高掛》、《洗澡》、《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海洋天堂》、《霍元甲》、《孔雀》、《霸王別姬》、《求求你表揚我》、《歸來》等影片中,這樣的瘋子屢見不鮮。本文從文化反思的視角出發(fā),對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進行詳細的梳理、歸納、分析,并納入到新時期中國電影研究的大背景中進行考量。把這一時期的電影作品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政治動蕩后的反思熱潮,中國的電影藝術發(fā)展和電影思潮的涌現(xiàn)很大程度上由這一時期的政治因素決定,甚至連中國的電影史都是按照歷史階段的劃分框架來填寫的,這和西方從文藝思潮、大規(guī)模的藝術運動蔓延而產生的電影運動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在這股反思熱潮中先后涌現(xiàn)出了政治反思、傷痕電影等風貌各異的作品,而且“瘋子形象”成為一個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在作品中。二是反思熱潮的深入,把時間再往前推,鏡頭對準更前一時期的思想路線,旨在深入揭示浩劫中那種極左政治及其封建文化氛圍產生的歷史淵源。三是文化反思中的民族寓言。這一階段將文化反思的視點追溯得更遠,回到了中國歷史的文化民俗之中,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將目光聚焦在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市井風情等方面,由于對古老中國和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俗展示和反思,也幫助這一代的中國電影人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頻頻獲獎。四是喧囂城市里的社會反思。這一階段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已經邁上正軌,中國與世界的屏障已經被打通。一方面,遙遠的東方好像也不再是那么神秘,另一方面,中國社會也將面臨人類世界的普遍問題,以及社會變革對人心理的影響和扭曲。這一時期的“瘋子形象”往往屬于城市的邊緣人物,內心的苦悶、孤獨和偏執(zhí)的性格導致行為上的出格。他們經常和城市中的“病院”打交道,渴望找到生命的意義,對工業(yè)文明和商業(yè)文明進行了反思和批判。從反思中的新時期中國電影的發(fā)展脈絡中我們可以找到這一時期的電影中“瘋子形象”的不同意義,同時可以追問他們的“病因”及表現(xiàn)特征,總結了瘋子形象為什么能在新時期中國電影中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首先,政治環(huán)境的巨變引發(fā)了對對前一段歷史時期文化反思的大潮,與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齊頭并進。其次,這一時期電影理論的發(fā)展,從《丟掉戲劇的拐杖》開始,中國的電影觀念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每一代新導演的出現(xiàn)都在革新中國電影的視聽語言和影像風格。最后,“瘋子形象”有著先天的符號功能優(yōu)勢,在電影表意系統(tǒng)豐滿的同時不至于破壞電影的敘事系統(tǒng)。因此,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不僅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并且成為了一種“文化產物”,有著深遠的象征意義、審美意義、文化意義。而“瘋子形象”對于電影文本的意義,對于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意義,對于中國社會文化的意義是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楚狂接輿和盜跖等“瘋子形象”開啟了中國以“狂”為核心的傳統(tǒng)瘋癲文化,然而到了新文化運動,中國的“瘋癲”文化又在魯迅等人的筆下得到了發(fā)展,但當時中國電影還在初創(chuàng)期,電影人對電影的藝術規(guī)律還處在探索階段,到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就頻頻出現(xiàn),與同時期的文學作品相得益彰。然而中國的這種“瘋癲”文化與西方截然不同,中國古代文學更加注重對瘋癲外部直觀的模仿和戲擬,程式化、符號化的痕跡要重一些,是一種智者的策略,用以個人對抗秩序或社會,是裝瘋賣傻,是先智慧再瘋癲。而在西方文化中巫師、預言家在靈感來潮時的精神狀態(tài)是不同于平時的精神狀態(tài)的,是一種獲得神力的代價,用以對抗其二元對立面一一理性,是先瘋癲才智慧,在西方哲學中有這種非理性的文化傳統(tǒng)。不難看出,新時期中國電影中的“瘋子形象”與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瘋子形象有相似之處,我們可以清楚的察覺到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的建構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種影響下,這些“瘋子形象”還在繼續(xù)變形發(fā)展。新時期的中國電影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塑造出與中國傳統(tǒng)瘋癲文化不太一致的“瘋子形象”,但這一表意符號還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首先,敘事動力和表意符號可以更恰當?shù)娜诤。其?“瘋子形象”的表現(xiàn)和“瘋子形象”本身已經被程式化,他們的瘋言瘋語、他們的行為癥狀、他們的外貌形象,以及他們的病因根源都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空間。在不同時代、文化背景下理應有差別。最后,人物的瘋癲狀態(tài)可以成就電影風格的多元化。就像姜文帶有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那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人物激情洋溢的瘋癲狀態(tài)。而對于“瘋子形象”的讀解也不要再局限于其文本意義,應該更宏觀的去考察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下的社會意義及不同地獄、不同時代語境中的文化意義。
【關鍵詞】:新時期 文化反思 中國電影 瘋子形象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905
【目錄】:
- 內容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緒論10-15
- 第一節(jié) 研究緣由和意義10-11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11-13
- 第三節(jié) 瘋子形象的概念及研究范圍的界定13-15
- 第二章 基于文化反思視角的新時期中國電影15-21
- 第一節(jié) 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時代背景15-16
- 一、政治形勢的改變15
- 二、電影觀念的發(fā)展15-16
- 三、文化反思的熱潮16
- 第二節(jié) 文化反思中的新時期中國電影16-19
- 一、政治反思16-17
- 二、思想反思17-18
- 三、文化反思18
- 四、社會反思18-19
- 第三節(jié) 文化反思與瘋子形象19-21
- 第三章 東西方文化視野中的“瘋子形象”描述21-24
- 第一節(jié) 中國文化中的瘋子形象描述21-22
- 第二節(jié) 西方文化中的瘋子形象描述22-24
- 第四章 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描述24-34
- 第一節(jié) 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瘋子形象”梳理24-26
- 一、生理缺陷的瘋子24-25
- 二、精神創(chuàng)傷的瘋子25-26
- 三、性格偏執(zhí)的瘋子26
- 第二節(jié) 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瘋子形象”的表現(xiàn)特征26-30
- 一、瘋言瘋語26-28
- 二、行為癥狀28-29
- 三、外貌形象29-30
- 第三節(jié) 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瘋子形象”的涵義解析30-34
- 一、反叛與放逐30-31
- 二、戲謔和反諷31-32
- 三、救贖與回歸32-34
- 第五章 “瘋子形象”在新時期中國電影中的價值和意義34-38
- 第一節(jié) 象征意義34-35
- 第二節(jié) 審美意義35-36
- 第三節(jié) 文化意義36-38
- 第六章 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瘋子形象”的變化與發(fā)展38-41
- 第一節(jié) 與西方文化及其電影中的瘋子形象對比38-39
- 第二節(jié) 與中國傳統(tǒng)瘋癲文化中的瘋子形象對比39-41
- 結語41-42
- 參考文獻42-45
- 致謝45-46
- 攻讀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王彬彬;余華的瘋言瘋語[J];當代作家評論;1989年04期
2 吳貽弓;汪天云;;承上啟下的群落——關于“第四代”電影導演的對話[J];電影藝術;1990年04期
3 黃獻文;新時期中國電影回眸[J];電影藝術;2004年05期
4 思忖;惡耶?善耶?喜耶?悲耶? 話說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J];電影藝術;1998年02期
5 張尚華;;新時期中國電影中的農民形象初探[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1年03期
6 朱萍;中西古典文學中的瘋癲形象[J];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郭春蕾;余華作品中的“瘋子”形象解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夏瑋璐;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中女性形象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66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