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兒女》解讀:新中國電影英雄形象生產(chǎn)的內在邏輯
發(fā)布時間:2022-01-12 22:14
《英雄兒女》中的王成是社會主義文藝中的經(jīng)典英雄形象,而這一形象是在電影改編時豐滿起來的。電影在形象塑造與建構理想觀眾等方面,體現(xiàn)出它作為工業(yè)性藝術的一些程式特征,這些程式也構成了電影的獨特表意方式。這種工業(yè)性特征的呈現(xiàn),反映出當代中國如何利用電影這一藝術門類的特長來推進話語建構與傳播。英雄形象塑造是這一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的核心任務,以英雄形象的生產(chǎn)作為一個切口,可以管窺20世紀50到70年代的中國構造自身歷史敘述的思路,以及以文藝來引導觀眾認同社會主義中國的文化政治。
【文章來源】:文藝研究.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從《團圓》到《英雄兒女》
二、凸顯英雄形象:時代需求與電影生產(chǎn)
三、英雄形象范型:標準化與拍攝程式
四、觀眾反應:家國一體與情感認同
五、英雄形象生產(chǎn)的意義:平等精神與世界圖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團圓》到《英雄兒女》:斷裂與承續(xù)[J]. 李文甫. 電影文學. 2015(16)
[2]不僅僅是故事的旅行:小說《團圓》與電影《英雄兒女》的改編研究[J]. 陳娜. 文藝爭鳴. 2014(10)
[3]尋找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J]. 李春為,譚小龍. 黨史文苑. 2011(01)
[4]復合視角·女性鏡像·道德偏向——論抗美援朝文學中的“朝鮮敘事”[J]. 惠雁冰. 人文雜志. 2007(04)
[5]團圓[J]. 巴金. 上海文學. 1961(08)
[6]朝鮮人[J]. 魏巍. 人民文學. 1951(02)
本文編號:3585539
【文章來源】:文藝研究.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從《團圓》到《英雄兒女》
二、凸顯英雄形象:時代需求與電影生產(chǎn)
三、英雄形象范型:標準化與拍攝程式
四、觀眾反應:家國一體與情感認同
五、英雄形象生產(chǎn)的意義:平等精神與世界圖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團圓》到《英雄兒女》:斷裂與承續(xù)[J]. 李文甫. 電影文學. 2015(16)
[2]不僅僅是故事的旅行:小說《團圓》與電影《英雄兒女》的改編研究[J]. 陳娜. 文藝爭鳴. 2014(10)
[3]尋找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J]. 李春為,譚小龍. 黨史文苑. 2011(01)
[4]復合視角·女性鏡像·道德偏向——論抗美援朝文學中的“朝鮮敘事”[J]. 惠雁冰. 人文雜志. 2007(04)
[5]團圓[J]. 巴金. 上海文學. 1961(08)
[6]朝鮮人[J]. 魏巍. 人民文學. 1951(02)
本文編號:3585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8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