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17:07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作為兒童電影在新世紀所出現的重要題材類型之一,秉持關懷兒童的人道主義立場,指向現實留守問題,具有重要的倫理敘事價值。文章以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倫理敘事為切入角度,展開對主題、人物、敘事話語的倫理性探索,挖掘深層次的倫理內涵,并指出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意義與局限。研究共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對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概念進行界定,敘事特征進行總結,發(fā)展狀況進行概述。并且,對敘事倫理與倫理敘事理論的關系進行辨析,梳理中國電影中倫理敘事傳統的傳承脈絡,指出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倫理敘事維度。第二部分對該題材電影的倫理主題進行分析。總結出家庭、生存、現代性三個方面的倫理主題。第三部分對該題材電影的倫理人物進行分析。劃歸出早熟者、叛逆者、守望者三類錯位的留守兒童形象,熟悉的陌生人、無奈的放棄者兩類缺席的父母形象,以及沉默的隔輩者、相依的親情依賴者、多重身份的教育者三類在場的“代理家長”形象。第四部分對該題材電影的敘事話語進行分析。敘事視點體現了敘述者不同視點背后積極關愛與冷靜觀察的倫理態(tài)度。封閉式、開放式的敘事結構體現了敘述者展現關懷與啟發(fā)關切的倫理意圖。時空存在彰顯了兒童留...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與倫理敘事概述
第一節(jié)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概念、特征和發(fā)展概況
一、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概念界定
二、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特征
三、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發(fā)展概況
第二節(jié) 倫理敘事界定與電影倫理敘事傳承
一、倫理敘事與敘事倫理
二、中國電影中的倫理敘事傳統
三、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倫理敘事傳承
第二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主題探尋
第一節(jié) 家庭情感的失落與追尋
一、親子之情的疏離
二、夫妻之情的消磨
第二節(jié) 個體生命的成長缺失與命運掙扎
一、個體生命的成長缺失
二、命運的掙扎與改變
第三節(jié) 現代化進程中的鄉(xiāng)村危機與主體建構
一、現代化進程中的傳統斷裂與鄉(xiāng)村危機
二、自我身份的價值認同與主體建構
第三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人物形象透視
第一節(jié) 錯位的留守兒童形象
一、早熟者
二、叛逆者
三、守望者
第二節(jié) 缺席的父母形象
一、熟悉的陌生人
二、無奈的放棄者
第三節(jié) 在場的“代理家長”形象
一、沉默的隔輩留守者
二、相依的親情依賴者
三、多重身份的教育者
第四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話語分析
第一節(jié) 呈現倫理態(tài)度的敘事視點
一、積極關愛的零聚焦視點
二、“外冷內熱”的外聚焦視點
第二節(jié) 彰顯倫理意圖的敘事結構
一、展現關懷:線索式情節(jié)結構的“關注”
二、啟發(fā)關切:開放式情節(jié)結構的“引發(fā)”
第三節(jié) 探問生命感覺的敘事時空
一、時間的個人化
二、空間的心理化
第五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意義與局限
第一節(jié) 留守兒童電影倫理敘事的意義
一、底層群體的命運關照
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達
三、人性真情的樸實書寫
第二節(jié) 留守兒童電影倫理敘事的局限
一、情感的過度悲情化
二、表達的過分直白性
三、公益性與商業(yè)性的失衡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fā)表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電影“敘事倫理批評”的電影觀及研究方法[J]. 曲春景.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2]電影的“敘事倫理批評”與“倫理批評”方法的綜合研究[J]. 曲春景,溫立紅. 電影新作. 2019(04)
[3]電影倫理學的命名、對象、邊界與譜系[J]. 袁智忠,楊璟. 電影藝術. 2019(04)
[4]留守兒童題材電影藝術特征與未來發(fā)展[J]. 劉麗丹,劉福利. 電影文學. 2018(21)
[5]中國兒童電影中留守兒童形象研究[J]. 王慕晨. 戲劇之家. 2018(05)
[6]現代性視域下鄉(xiāng)村文化的變遷、困境與選擇[J]. 鄖在廷.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7(08)
[7]中國電影敘事倫理研究現狀與進路[J]. 趙文國. 電影文學. 2017(23)
[8]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多維透視[J]. 曾慶江. 百家評論. 2017(05)
[9]鄉(xiāng)土、教職與專業(yè)成長——一項農村優(yōu)秀教師身份質性研究[J]. 林李楠.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7(04)
[10]中國電影倫理學的元命題及其理論主旨[J]. 賈磊磊,袁智忠. 當代電影. 2017(08)
博士論文
[1]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敘事倫理分析(1979-2000)[D]. 劉曉希.上海大學 2018
[2]中國當代電影的敘事倫理研究[D]. 蘇月奐.山東師范大學 2016
[3]敘事中的評論干預研究[D]. 桑迪歡.江西師范大學 2014
[4]敘事形式的倫理意味[D]. 曹金合.山東師范大學 2013
[5]中國小說敘事倫理的現代轉向[D]. 謝有順.復旦大學 2010
[6]新世紀中國鄉(xiāng)村敘事研究[D]. 韓文淑.吉林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馬斯洛人本主義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 孫利娜.廣西師范大學 2018
[2]鄉(xiāng)村教師社會角色的田野研究[D]. 張貝貝.廣西師范大學 2018
[3]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研究[D]. 李倩.湖南大學 2018
[4]中外教育電影中的優(yōu)秀母親形象研究[D]. 呂依玲.福建師范大學 2017
[5]鄉(xiāng)土的失落與現代性焦慮[D]. 吳莎莎.河北大學 2017
[6]時間在電影敘事結構中的作用[D]. 張智佗.西安美術學院 2017
[7]新時期以來中國兒童電影中的頑童形象研究[D]. 劉娜.山東大學 2016
[8]新世紀中國大陸鄉(xiāng)村教育題材電影中教育狀況的影像呈現研究[D]. 韓水.揚州大學 2016
[9]論兒童的未成熟狀態(tài)[D]. 彭丹.南京師范大學 2016
[10]“陌生人”與“熟人”[D]. 王凡.湖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542827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與倫理敘事概述
第一節(jié)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概念、特征和發(fā)展概況
一、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概念界定
二、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特征
三、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發(fā)展概況
第二節(jié) 倫理敘事界定與電影倫理敘事傳承
一、倫理敘事與敘事倫理
二、中國電影中的倫理敘事傳統
三、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倫理敘事傳承
第二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主題探尋
第一節(jié) 家庭情感的失落與追尋
一、親子之情的疏離
二、夫妻之情的消磨
第二節(jié) 個體生命的成長缺失與命運掙扎
一、個體生命的成長缺失
二、命運的掙扎與改變
第三節(jié) 現代化進程中的鄉(xiāng)村危機與主體建構
一、現代化進程中的傳統斷裂與鄉(xiāng)村危機
二、自我身份的價值認同與主體建構
第三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人物形象透視
第一節(jié) 錯位的留守兒童形象
一、早熟者
二、叛逆者
三、守望者
第二節(jié) 缺席的父母形象
一、熟悉的陌生人
二、無奈的放棄者
第三節(jié) 在場的“代理家長”形象
一、沉默的隔輩留守者
二、相依的親情依賴者
三、多重身份的教育者
第四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話語分析
第一節(jié) 呈現倫理態(tài)度的敘事視點
一、積極關愛的零聚焦視點
二、“外冷內熱”的外聚焦視點
第二節(jié) 彰顯倫理意圖的敘事結構
一、展現關懷:線索式情節(jié)結構的“關注”
二、啟發(fā)關切:開放式情節(jié)結構的“引發(fā)”
第三節(jié) 探問生命感覺的敘事時空
一、時間的個人化
二、空間的心理化
第五章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倫理敘事的意義與局限
第一節(jié) 留守兒童電影倫理敘事的意義
一、底層群體的命運關照
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達
三、人性真情的樸實書寫
第二節(jié) 留守兒童電影倫理敘事的局限
一、情感的過度悲情化
二、表達的過分直白性
三、公益性與商業(yè)性的失衡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fā)表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電影“敘事倫理批評”的電影觀及研究方法[J]. 曲春景.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2]電影的“敘事倫理批評”與“倫理批評”方法的綜合研究[J]. 曲春景,溫立紅. 電影新作. 2019(04)
[3]電影倫理學的命名、對象、邊界與譜系[J]. 袁智忠,楊璟. 電影藝術. 2019(04)
[4]留守兒童題材電影藝術特征與未來發(fā)展[J]. 劉麗丹,劉福利. 電影文學. 2018(21)
[5]中國兒童電影中留守兒童形象研究[J]. 王慕晨. 戲劇之家. 2018(05)
[6]現代性視域下鄉(xiāng)村文化的變遷、困境與選擇[J]. 鄖在廷.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7(08)
[7]中國電影敘事倫理研究現狀與進路[J]. 趙文國. 電影文學. 2017(23)
[8]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多維透視[J]. 曾慶江. 百家評論. 2017(05)
[9]鄉(xiāng)土、教職與專業(yè)成長——一項農村優(yōu)秀教師身份質性研究[J]. 林李楠.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7(04)
[10]中國電影倫理學的元命題及其理論主旨[J]. 賈磊磊,袁智忠. 當代電影. 2017(08)
博士論文
[1]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敘事倫理分析(1979-2000)[D]. 劉曉希.上海大學 2018
[2]中國當代電影的敘事倫理研究[D]. 蘇月奐.山東師范大學 2016
[3]敘事中的評論干預研究[D]. 桑迪歡.江西師范大學 2014
[4]敘事形式的倫理意味[D]. 曹金合.山東師范大學 2013
[5]中國小說敘事倫理的現代轉向[D]. 謝有順.復旦大學 2010
[6]新世紀中國鄉(xiāng)村敘事研究[D]. 韓文淑.吉林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馬斯洛人本主義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 孫利娜.廣西師范大學 2018
[2]鄉(xiāng)村教師社會角色的田野研究[D]. 張貝貝.廣西師范大學 2018
[3]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研究[D]. 李倩.湖南大學 2018
[4]中外教育電影中的優(yōu)秀母親形象研究[D]. 呂依玲.福建師范大學 2017
[5]鄉(xiāng)土的失落與現代性焦慮[D]. 吳莎莎.河北大學 2017
[6]時間在電影敘事結構中的作用[D]. 張智佗.西安美術學院 2017
[7]新時期以來中國兒童電影中的頑童形象研究[D]. 劉娜.山東大學 2016
[8]新世紀中國大陸鄉(xiāng)村教育題材電影中教育狀況的影像呈現研究[D]. 韓水.揚州大學 2016
[9]論兒童的未成熟狀態(tài)[D]. 彭丹.南京師范大學 2016
[10]“陌生人”與“熟人”[D]. 王凡.湖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5428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4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