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作者”阿基·考里斯馬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22:07
阿基·考里斯馬基是享譽全球的芬蘭導(dǎo)演,他的電影在國際上屢屢獲獎。芬蘭電影的平民喜劇和國家形象傳統(tǒng)并沒有影響阿基的創(chuàng)作,反而是他早期的工作經(jīng)歷和學習環(huán)境改變了他對電影的看法。不管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失業(yè)危機,還是21世紀初困擾歐洲的難民問題,他總是能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探討生存命題。阿基不同時期的影片在敘事主題上具有多元化:既有對資本主義罪惡的揭露,也有對政治體制的批判。他關(guān)注勞工、農(nóng)民等底層小人物的生存窘境,也對現(xiàn)代文明和外來文化進行反思。阿基電影的鏡頭克制,音樂類型多樣,人物表演“僵化”,形成極簡主義的風格特色。德國表現(xiàn)主義、法國詩意現(xiàn)實主義以及黑色電影等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到阿基的電影里。布列松、小津安二郎、戈達爾等直接影響了阿基的電影創(chuàng)作。阿基向往輝煌的五六十年代,而他自己也成為電影作者理論的踐行者。
【文章來源】:山西師范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概述
1.1 阿基·考里斯馬基與芬蘭電影
1.1.1 芬蘭電影
1.1.2 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
1.2 阿基·考里斯馬基創(chuàng)作軌跡
2 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個性化表達
2.1 體制批判
2.1.1 揭露資本的弊端
2.1.2 批判政治體制
2.2 人文關(guān)懷
2.2.1 底層小人物的生存窘境
2.2.2 小人物的避難所
2.2.3 愛的力量
2.3 對現(xiàn)代文明和外來文化的反思
2.3.1 《卡拉馬里聯(lián)盟》——社會微縮景觀
2.3.2 《坐穩(wěn),泰欣娜》——外來文化侵略的反思
3 極簡主義美學風格
3.1 化繁為簡的畫面
3.1.1 孤獨的色彩
3.1.2 傳統(tǒng)的生活場景
3.1.3 內(nèi)斂的鏡頭
3.2 獨樹一幟的音樂
3.2.1 音樂類型
3.2.2 音樂的情緒——以《火柴廠女工》為例
3.2.3 音樂的反諷——以《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為例
3.3 絕對克制的表演
3.3.1 演員的“僵化”
3.3.2 充滿善意的反表演
3.3.3 精煉的對白
4 電影史意義和貢獻
4.1 回望德國表現(xiàn)主義
4.2 套用黑色電影的敘事風格
4.3 現(xiàn)實主義的詩意前綴
4.4 致敬大師
4.5 作者電影理論的實踐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像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從《卡里加利》到“極簡主義”[J]. 李聞思. 河南社會科學. 2017(08)
[2]芬蘭電影跨國史——對一個電影小國研究的反思[J]. 亨利·貝肯,鄭睿,趙益. 當代電影. 2017(03)
[3]我的電影是怪異表演的一部分——阿基·考里斯馬基訪談[J]. 安德烈·內(nèi)斯廷根,劉宜冰. 電影藝術(shù). 2016(02)
[4]底層人生、減法電影與零度幽默——阿基·考里斯馬基的電影美學[J]. 譚笑晗. 電影藝術(shù). 2016(02)
[5]“勞工”三部曲的電影美學和創(chuàng)作特征[J]. 王蘭. 電影文學. 2015(10)
[6]《勒阿弗爾》的美學與政治——兼論考里斯馬基的電影藝術(shù)[J]. 譚笑晗. 長春大學學報. 2015(03)
[7]底層敘事與民間政治學——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勞工”三部曲[J]. 符曉.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5(01)
[8]方泰尼亞三部曲:佩德羅·科斯塔的政治詩學[J]. 符曉.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4(03)
[9]《薄暮之光》:欲望與絕望[J]. 江逐浪. 當代電影. 2010(06)
[10]雅基·考利斯馬基生平與創(chuàng)作年表[J]. 汪方華. 當代電影. 2010(06)
碩士論文
[1]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藝術(shù)研究[D]. 李鐵.魯迅美術(shù)學院 2017
[2]試論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詩意現(xiàn)實主義[D]. 李琦.重慶大學 2016
[3]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研究[D]. 李劼.南京大學 2014
[4]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極簡主義美學風格研究[D]. 王青青.南京師范大學 2014
[5]雅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底層意識探析[D]. 杜慧娟.南京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33391
【文章來源】:山西師范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概述
1.1 阿基·考里斯馬基與芬蘭電影
1.1.1 芬蘭電影
1.1.2 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
1.2 阿基·考里斯馬基創(chuàng)作軌跡
2 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個性化表達
2.1 體制批判
2.1.1 揭露資本的弊端
2.1.2 批判政治體制
2.2 人文關(guān)懷
2.2.1 底層小人物的生存窘境
2.2.2 小人物的避難所
2.2.3 愛的力量
2.3 對現(xiàn)代文明和外來文化的反思
2.3.1 《卡拉馬里聯(lián)盟》——社會微縮景觀
2.3.2 《坐穩(wěn),泰欣娜》——外來文化侵略的反思
3 極簡主義美學風格
3.1 化繁為簡的畫面
3.1.1 孤獨的色彩
3.1.2 傳統(tǒng)的生活場景
3.1.3 內(nèi)斂的鏡頭
3.2 獨樹一幟的音樂
3.2.1 音樂類型
3.2.2 音樂的情緒——以《火柴廠女工》為例
3.2.3 音樂的反諷——以《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為例
3.3 絕對克制的表演
3.3.1 演員的“僵化”
3.3.2 充滿善意的反表演
3.3.3 精煉的對白
4 電影史意義和貢獻
4.1 回望德國表現(xiàn)主義
4.2 套用黑色電影的敘事風格
4.3 現(xiàn)實主義的詩意前綴
4.4 致敬大師
4.5 作者電影理論的實踐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像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從《卡里加利》到“極簡主義”[J]. 李聞思. 河南社會科學. 2017(08)
[2]芬蘭電影跨國史——對一個電影小國研究的反思[J]. 亨利·貝肯,鄭睿,趙益. 當代電影. 2017(03)
[3]我的電影是怪異表演的一部分——阿基·考里斯馬基訪談[J]. 安德烈·內(nèi)斯廷根,劉宜冰. 電影藝術(shù). 2016(02)
[4]底層人生、減法電影與零度幽默——阿基·考里斯馬基的電影美學[J]. 譚笑晗. 電影藝術(shù). 2016(02)
[5]“勞工”三部曲的電影美學和創(chuàng)作特征[J]. 王蘭. 電影文學. 2015(10)
[6]《勒阿弗爾》的美學與政治——兼論考里斯馬基的電影藝術(shù)[J]. 譚笑晗. 長春大學學報. 2015(03)
[7]底層敘事與民間政治學——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勞工”三部曲[J]. 符曉.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5(01)
[8]方泰尼亞三部曲:佩德羅·科斯塔的政治詩學[J]. 符曉.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4(03)
[9]《薄暮之光》:欲望與絕望[J]. 江逐浪. 當代電影. 2010(06)
[10]雅基·考利斯馬基生平與創(chuàng)作年表[J]. 汪方華. 當代電影. 2010(06)
碩士論文
[1]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藝術(shù)研究[D]. 李鐵.魯迅美術(shù)學院 2017
[2]試論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詩意現(xiàn)實主義[D]. 李琦.重慶大學 2016
[3]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研究[D]. 李劼.南京大學 2014
[4]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極簡主義美學風格研究[D]. 王青青.南京師范大學 2014
[5]雅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底層意識探析[D]. 杜慧娟.南京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33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3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