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局限
發(fā)布時間:2021-09-12 18:03
本文在爬梳了國內(nèi)外關于法國"新浪潮電影"文化價值的研究之后,圍繞著作者論、文藝創(chuàng)作的目的、紀實美學三個核心理念,對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歷史局限進行了思考。作者電影的精英化傾向、紀實美學的單一價值標準,以及藝術自由表達帶來的頹廢與虛無,堆疊出法國"新浪潮電影"這枚徽章背面的暗影。
【文章來源】:當代電影.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前言
一、導演中心制為什么沒有真正替代制片人制成為主導模式?
二、紀實美學為什么不能是電影唯一或者主導的美學關切?
三、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是否應該有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視劇的倫理學內(nèi)涵[J]. 祝虹. 當代電影. 2012(01)
[2]重塑時代電影精神——巴贊再讀解[J]. 祝虹. 當代電影. 2009(02)
[3]好萊塢陰影下的歐洲電影[J]. 麥克·懷納,祝虹. 當代電影. 2006(02)
[4]作者論質(zhì)疑[J]. 德米·雷威,任友諒. 當代電影. 2003(04)
本文編號:3394688
【文章來源】:當代電影.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前言
一、導演中心制為什么沒有真正替代制片人制成為主導模式?
二、紀實美學為什么不能是電影唯一或者主導的美學關切?
三、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是否應該有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視劇的倫理學內(nèi)涵[J]. 祝虹. 當代電影. 2012(01)
[2]重塑時代電影精神——巴贊再讀解[J]. 祝虹. 當代電影. 2009(02)
[3]好萊塢陰影下的歐洲電影[J]. 麥克·懷納,祝虹. 當代電影. 2006(02)
[4]作者論質(zhì)疑[J]. 德米·雷威,任友諒. 當代電影. 2003(04)
本文編號:3394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9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