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09:47
歷史上“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民俗,如服飾民俗、飲食民俗和婚喪嫁娶民俗等,也逐漸形成蒙古族濃郁的民族風格。蒙古族題材電影中的民俗景觀不但是對蒙古族文化的記錄與傳遞,也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登上世界舞臺的階梯。民俗景觀通過電影這一特殊的方式詮釋蒙古族文化,本文以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作為研究對象,蒙古族題材電影為載體,結合電影學、藝術學、民俗學、影視人類學等理論,對具體影片進行文本細讀,分析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如何分類及表達,闡釋了蒙古族題材電影中民俗景觀的敘事作用與審美價值,總結與歸納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展現(xiàn)不足的原因和改進辦法,力求能為蒙古族題材電影研究領域添磚加瓦。文章除了緒論部分,主要內容分為四章。第一章基于民俗學理論研究成果,從經(jīng)濟民俗、社會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藝民俗四個方面進行展開論述,對蒙古族題材電影中出現(xiàn)的具體民俗景觀進行深入剖析。第二章探討了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敘事作用,分別從推動電影劇情發(fā)展、渲染影視情感氛圍和傳播蒙古族文化三個大方向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第三章分析了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審美價值,把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審美層次劃分為形...
【文章來源】: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牧人之子》
第一章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表現(xiàn)93.腰帶腰帶在蒙語中為“布斯”。腰帶對人體有著保暖和保護的作用。因馬的奔跑速度對人體內臟產(chǎn)生劇烈的震動,會使人產(chǎn)生難受癥狀,因此腰帶有保護騎馬人內臟不受損壞的作用。蒙古族扎腰帶就是重視禮節(jié),如會客、敬酒、敬茶都要扎腰帶。在電影《額吉》中,額吉再一次給錫林高娃系腰帶,寓意著額吉希望錫林高娃離開草原能夠不忘自己是草原的兒女,也讓錫林高娃明白尊嚴在身。圖1-2《額吉》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中,孛爾貼跪下為鐵木真系上八年前給她的“定情腰帶”,對蒙古男子來說腰帶是權威的象征,是男子漢的標志,腰帶是不能輕易送人的,所有的靈魂都在腰帶上。蒙古族男人們系腰帶也是為佩戴一些物件,如蒙古刀,在《天上草原》和《黑駿馬》等電影中,男主人公腰帶上都有蒙古刀,起到修飾自我形象的作用。腰帶是作為“服飾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理解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徑,它不僅滿足實用性的同時還有藝術性的體現(xiàn)。由此,腰帶感染著蒙古人的精神生活,腰帶在蒙古族服飾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飲食飲食和服飾不同,民間更有其“民以食為天”的說法,飲食是人的本性決定的。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游牧生產(chǎn)方式,決定著獨特的飲食習慣,多種美味食品共同構筑了蒙古族飲食民俗的體系。電影《牧人之子》《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黑駿馬》這幾部影片中鏡頭大多體現(xiàn)出蒙古族飲食文化。蒙古族的飲食習俗古老而自成體系,成為草原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蒙古族傳統(tǒng)飲食有白食、紅食和黃食,筆者選擇馬奶酒代表白食,手把肉代表紅食,奶茶代表黃食。1.白食——馬奶酒白食蒙古語稱“查干伊德”,主要是用馬、牛、羊和駱駝的奶制作出的食物。
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0馬奶酒又稱為蒙古酒,蒙語稱為“策戈”或“乞戈”,因酒是從牛奶里提煉出來,又被成為“牛奶酒”,成為蒙古族人們主要飲料之一。馬奶酒口感純香,無色透明,少飲強身健體、舒筋活血,男女老少都可以飲用。蒙古人喜歡飲馬奶酒,更是把它當成自己的伙伴,每當重大場合的時候,蒙古族人們總是手端著馬奶酒,唱著祝酒歌。馬奶酒帶給客人歡樂時,表達出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和祝福,也表明蒙古人純潔如奶的誠摯心情。正如電影《天上草原》虎子的內心獨白所說“能融化一切孤獨與冷漠的奶酒,讓所有的不快樂憂愁都化作為烏有”,象征著蒙古族人豪爽、樂觀和熱情的民族性格。2.紅食——手把肉手把肉,蒙古人叫:“烏蘭伊得根”,也叫“布合勒”或“秀斯”,漢語為“紅食”。俗話說得好“來內蒙不吃手把肉是真的遺憾”,手把肉是內蒙人最喜愛的傳統(tǒng)美食之一,用蒙古刀割著吃,一手拿著肉一手拿著刀,吃完一塊再割一塊,用手抓食而得此名。蒙古民族早就意識到新鮮飲食對人體營養(yǎng)作用,因此他們對飲食特別講究新鮮程度,尤其是家里有貴客來臨時,一定要選取新鮮的食物,專門現(xiàn)殺牛羊,用鮮肉款待,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他們的敬重之情。電影《珠拉的故事》中就做手抓肉的過程,珠拉直接把羊肉割成若干塊,放入清水中煮,不加任何調味品。電影《黑駿馬》不僅有做手把肉的過程,還有一家人吃手把肉的鏡頭。電影《牧人之子》也有手持刀吃手把肉的鏡頭,展示蒙古族當?shù)氐拇緲泔L俗。至今手把肉依然是蒙古族喜愛的食物之一,用手把肉款待尊敬的客人,在外人看來,手把肉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表達蒙古族的好客的表現(xiàn)。圖1-3《牧人之子》3.黃食——奶茶黃食是指蒙古族的奶茶,蒙語叫“蘇臺柴”。奶茶是蒙古族當?shù)刈钊粘5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麥麗絲蒙古族題材電影的意象研究[J]. 包阿思.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2]“族群記憶”與“鏡像表達”——當代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的“原生態(tài)”現(xiàn)象研究[J]. 趙嵐. 當代文壇. 2014(06)
[3]內蒙古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張蕓.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3(03)
[4]從歷史寓言走向文化寓言——新世紀內蒙古草原電影創(chuàng)作的審美轉型[J]. 郭培筠.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5)
[5]主體性如何可能——少數(shù)民族電影與民族國家建構的張力[J]. 安燕. 電影藝術. 2011(04)
[6]新時期蒙古族電影中的民俗意象[J]. 郭培筠,張妙珠.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7]民俗藝術的審美闡釋[J]. 陶思炎,孫發(fā)成.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0(05)
[8]中國電影民俗文化的價值[J]. 吳玉霞. 電影評介. 2010(09)
[9]草原民族文化的鏡像傳達——論蒙古族題材電影中的民俗色彩[J]. 王俊義. 電影文學. 2010(06)
[10]中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中的民俗文化傾向[J]. 烏爾沁. 百色學院學報. 2009(05)
碩士論文
[1]西北民俗元素在電影中的影像呈現(xiàn)研究[D]. 章夢琪.海南大學 2018
[2]“主位”與“客位”視角下的民俗呈現(xiàn)與文化認同[D]. 趙東方.云南師范大學 2016
[3]傣族題材電影中的傣族民俗影像研究[D]. 龍玥璇.昆明理工大學 2016
[4]新世紀蒙古族題材電影的民族文化研究[D]. 郝磊.華東師范大學 2015
[5]蒙古族電影中的民俗探究[D]. 郝尼尼.大連工業(yè)大學 2013
[6]蒙古族題材電影的蒙族文化傳播研究[D]. 王倩.遼寧大學 2012
[7]近20年來蒙古族題材電影文本的審美文化研究[D]. 劉靜.西北民族大學 2012
[8]新世紀中國蒙古族電影的文化內涵[D]. 張妙珠.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1
[9]游牧文化與內蒙古草原生態(tài)平衡[D]. 烏達巴拉.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
[10]少數(shù)民族電影(視)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 王春麗.西北民族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41201
【文章來源】: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牧人之子》
第一章蒙古族題材電影民俗景觀表現(xiàn)93.腰帶腰帶在蒙語中為“布斯”。腰帶對人體有著保暖和保護的作用。因馬的奔跑速度對人體內臟產(chǎn)生劇烈的震動,會使人產(chǎn)生難受癥狀,因此腰帶有保護騎馬人內臟不受損壞的作用。蒙古族扎腰帶就是重視禮節(jié),如會客、敬酒、敬茶都要扎腰帶。在電影《額吉》中,額吉再一次給錫林高娃系腰帶,寓意著額吉希望錫林高娃離開草原能夠不忘自己是草原的兒女,也讓錫林高娃明白尊嚴在身。圖1-2《額吉》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中,孛爾貼跪下為鐵木真系上八年前給她的“定情腰帶”,對蒙古男子來說腰帶是權威的象征,是男子漢的標志,腰帶是不能輕易送人的,所有的靈魂都在腰帶上。蒙古族男人們系腰帶也是為佩戴一些物件,如蒙古刀,在《天上草原》和《黑駿馬》等電影中,男主人公腰帶上都有蒙古刀,起到修飾自我形象的作用。腰帶是作為“服飾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理解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徑,它不僅滿足實用性的同時還有藝術性的體現(xiàn)。由此,腰帶感染著蒙古人的精神生活,腰帶在蒙古族服飾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飲食飲食和服飾不同,民間更有其“民以食為天”的說法,飲食是人的本性決定的。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游牧生產(chǎn)方式,決定著獨特的飲食習慣,多種美味食品共同構筑了蒙古族飲食民俗的體系。電影《牧人之子》《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黑駿馬》這幾部影片中鏡頭大多體現(xiàn)出蒙古族飲食文化。蒙古族的飲食習俗古老而自成體系,成為草原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蒙古族傳統(tǒng)飲食有白食、紅食和黃食,筆者選擇馬奶酒代表白食,手把肉代表紅食,奶茶代表黃食。1.白食——馬奶酒白食蒙古語稱“查干伊德”,主要是用馬、牛、羊和駱駝的奶制作出的食物。
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0馬奶酒又稱為蒙古酒,蒙語稱為“策戈”或“乞戈”,因酒是從牛奶里提煉出來,又被成為“牛奶酒”,成為蒙古族人們主要飲料之一。馬奶酒口感純香,無色透明,少飲強身健體、舒筋活血,男女老少都可以飲用。蒙古人喜歡飲馬奶酒,更是把它當成自己的伙伴,每當重大場合的時候,蒙古族人們總是手端著馬奶酒,唱著祝酒歌。馬奶酒帶給客人歡樂時,表達出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和祝福,也表明蒙古人純潔如奶的誠摯心情。正如電影《天上草原》虎子的內心獨白所說“能融化一切孤獨與冷漠的奶酒,讓所有的不快樂憂愁都化作為烏有”,象征著蒙古族人豪爽、樂觀和熱情的民族性格。2.紅食——手把肉手把肉,蒙古人叫:“烏蘭伊得根”,也叫“布合勒”或“秀斯”,漢語為“紅食”。俗話說得好“來內蒙不吃手把肉是真的遺憾”,手把肉是內蒙人最喜愛的傳統(tǒng)美食之一,用蒙古刀割著吃,一手拿著肉一手拿著刀,吃完一塊再割一塊,用手抓食而得此名。蒙古民族早就意識到新鮮飲食對人體營養(yǎng)作用,因此他們對飲食特別講究新鮮程度,尤其是家里有貴客來臨時,一定要選取新鮮的食物,專門現(xiàn)殺牛羊,用鮮肉款待,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他們的敬重之情。電影《珠拉的故事》中就做手抓肉的過程,珠拉直接把羊肉割成若干塊,放入清水中煮,不加任何調味品。電影《黑駿馬》不僅有做手把肉的過程,還有一家人吃手把肉的鏡頭。電影《牧人之子》也有手持刀吃手把肉的鏡頭,展示蒙古族當?shù)氐拇緲泔L俗。至今手把肉依然是蒙古族喜愛的食物之一,用手把肉款待尊敬的客人,在外人看來,手把肉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表達蒙古族的好客的表現(xiàn)。圖1-3《牧人之子》3.黃食——奶茶黃食是指蒙古族的奶茶,蒙語叫“蘇臺柴”。奶茶是蒙古族當?shù)刈钊粘5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麥麗絲蒙古族題材電影的意象研究[J]. 包阿思.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2]“族群記憶”與“鏡像表達”——當代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的“原生態(tài)”現(xiàn)象研究[J]. 趙嵐. 當代文壇. 2014(06)
[3]內蒙古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張蕓.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3(03)
[4]從歷史寓言走向文化寓言——新世紀內蒙古草原電影創(chuàng)作的審美轉型[J]. 郭培筠.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5)
[5]主體性如何可能——少數(shù)民族電影與民族國家建構的張力[J]. 安燕. 電影藝術. 2011(04)
[6]新時期蒙古族電影中的民俗意象[J]. 郭培筠,張妙珠.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7]民俗藝術的審美闡釋[J]. 陶思炎,孫發(fā)成.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0(05)
[8]中國電影民俗文化的價值[J]. 吳玉霞. 電影評介. 2010(09)
[9]草原民族文化的鏡像傳達——論蒙古族題材電影中的民俗色彩[J]. 王俊義. 電影文學. 2010(06)
[10]中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中的民俗文化傾向[J]. 烏爾沁. 百色學院學報. 2009(05)
碩士論文
[1]西北民俗元素在電影中的影像呈現(xiàn)研究[D]. 章夢琪.海南大學 2018
[2]“主位”與“客位”視角下的民俗呈現(xiàn)與文化認同[D]. 趙東方.云南師范大學 2016
[3]傣族題材電影中的傣族民俗影像研究[D]. 龍玥璇.昆明理工大學 2016
[4]新世紀蒙古族題材電影的民族文化研究[D]. 郝磊.華東師范大學 2015
[5]蒙古族電影中的民俗探究[D]. 郝尼尼.大連工業(yè)大學 2013
[6]蒙古族題材電影的蒙族文化傳播研究[D]. 王倩.遼寧大學 2012
[7]近20年來蒙古族題材電影文本的審美文化研究[D]. 劉靜.西北民族大學 2012
[8]新世紀中國蒙古族電影的文化內涵[D]. 張妙珠.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1
[9]游牧文化與內蒙古草原生態(tài)平衡[D]. 烏達巴拉.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
[10]少數(shù)民族電影(視)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 王春麗.西北民族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41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4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