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的內(nèi)在表達——《死者田園祭》個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8 00:59
場景在實驗電影語言表達中具有重要地位,場景可以表達觀念,可以參與敘事,還可以通過置換與轉(zhuǎn)換表達內(nèi)在的思維活動。對實驗電影《死者田園祭》中場景的內(nèi)在表達作個案分析,這種分析的方法給實驗電影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延展空間,無論是實驗電影的敘事和意義上的表達,還是視覺的豐富、觀念的表現(xiàn)等,都體現(xiàn)出場景的內(nèi)在表達對于探索實驗電影語言的重要性。因此,可以通過對其語言的實驗性、當代性、開放性的特征,來分析其介入實驗電影中的意義。
【文章來源】:凱里學院學報. 2020,38(02)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死者田園祭》影片截圖
在影片中間段落,“少年的我”獨自一人出去尋找鄰居家的姐姐。姐姐有著悲慘的人生,被鄰居買來當媳婦,“少年的我”對姐姐有某種單純的愛意。在“恐山”找到了姐姐,而姐姐與自己情人在一起聚會。這里臨時躲避的場景很具有裝置性(如圖2),首先,在影片中改變了它的使用功能,房子本是用來遮風避雨的,這個臨時居住的場景四周沒有墻壁,在這里是供人觀賞的、象征性的裝置,也是一個理念的傳達,象征著姐姐向往自由,向往自己主宰自己的世界。當然用這種方式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是臨時的居所。當“少年的我”第一次來到這四周沒有墻壁的“室內(nèi)空間”,是推門而入的,這體現(xiàn)了東方哲學的觀念。而把室外空間與室內(nèi)空間運用“裝置”的方式使其很難分辨彼此,其實都體現(xiàn)了寺山修司對于時空的觀念,時空是可以交織的,形成時空的“灰色地帶”。場景的觀念表達在實驗電影的美術(shù)中進行了很多嘗試,本片中還有很多場景都是對時間和空間觀念上的表達,利用看似故意、裝置性的場景構(gòu)造出幻影一般的視覺體驗,從中也能感受到寺山修司用心去創(chuàng)造一個主觀場景,看上去也富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所傳達出的是導演精神上與內(nèi)心世界的獨白。
影片開頭的第一個鏡頭,“孩童在玩捉迷藏的游戲”的場景就參與了敘事(如圖3)。導演把場景設定在墓地,讓觀者視覺上所看到的場景與腦中所聯(lián)想到的意義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一群小孩在墓地玩捉迷藏,一個小孩用手蒙住了自己的臉,站在鏡頭前面,其他小孩跑向墓地藏在了墓碑后,再從墓碑后面走出來就成年了,墓地很明顯地具有了敘事性。孩童和墓地分別代表著生命開始與生命結(jié)束的敘事性,而在墓地后面走出的是成年人,能感覺到時間性,時間在某個特定的短時間與小孩長大變?yōu)槌扇说臅r間感覺是等同的,沒有墓地參與敘事,這種效果自然表達不出來,在這里也為整個影片的場景敘事奠定了異化感。如果換成別的場景自然就沒有這種敘事與表達效果。(二)“少年的我”偷窺孕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本實驗電影與實驗影像研究[J]. 劉旭光.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2(04)
本文編號:3124539
【文章來源】:凱里學院學報. 2020,38(02)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死者田園祭》影片截圖
在影片中間段落,“少年的我”獨自一人出去尋找鄰居家的姐姐。姐姐有著悲慘的人生,被鄰居買來當媳婦,“少年的我”對姐姐有某種單純的愛意。在“恐山”找到了姐姐,而姐姐與自己情人在一起聚會。這里臨時躲避的場景很具有裝置性(如圖2),首先,在影片中改變了它的使用功能,房子本是用來遮風避雨的,這個臨時居住的場景四周沒有墻壁,在這里是供人觀賞的、象征性的裝置,也是一個理念的傳達,象征著姐姐向往自由,向往自己主宰自己的世界。當然用這種方式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是臨時的居所。當“少年的我”第一次來到這四周沒有墻壁的“室內(nèi)空間”,是推門而入的,這體現(xiàn)了東方哲學的觀念。而把室外空間與室內(nèi)空間運用“裝置”的方式使其很難分辨彼此,其實都體現(xiàn)了寺山修司對于時空的觀念,時空是可以交織的,形成時空的“灰色地帶”。場景的觀念表達在實驗電影的美術(shù)中進行了很多嘗試,本片中還有很多場景都是對時間和空間觀念上的表達,利用看似故意、裝置性的場景構(gòu)造出幻影一般的視覺體驗,從中也能感受到寺山修司用心去創(chuàng)造一個主觀場景,看上去也富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所傳達出的是導演精神上與內(nèi)心世界的獨白。
影片開頭的第一個鏡頭,“孩童在玩捉迷藏的游戲”的場景就參與了敘事(如圖3)。導演把場景設定在墓地,讓觀者視覺上所看到的場景與腦中所聯(lián)想到的意義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一群小孩在墓地玩捉迷藏,一個小孩用手蒙住了自己的臉,站在鏡頭前面,其他小孩跑向墓地藏在了墓碑后,再從墓碑后面走出來就成年了,墓地很明顯地具有了敘事性。孩童和墓地分別代表著生命開始與生命結(jié)束的敘事性,而在墓地后面走出的是成年人,能感覺到時間性,時間在某個特定的短時間與小孩長大變?yōu)槌扇说臅r間感覺是等同的,沒有墓地參與敘事,這種效果自然表達不出來,在這里也為整個影片的場景敘事奠定了異化感。如果換成別的場景自然就沒有這種敘事與表達效果。(二)“少年的我”偷窺孕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本實驗電影與實驗影像研究[J]. 劉旭光.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2(04)
本文編號:3124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2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