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記憶:新時期少數民族兒童紀錄片的影像表達——以《我是中國的孩子》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09:29
少數民族題材的影像記錄是傳承民族文化、實現(xiàn)民族記憶的重要載體,而作為民族題材的兒童系列紀錄片《我是中國的孩子》通過講述各民族兒童的成長故事,更是實現(xiàn)了紀錄片的社會功能。本文以其中一集《磊磊的煩惱》為研究對象,從該片的敘事模式、成長故事、視聽表達、平等視角四個方面來做深入分析,探究新時期鄂倫春族兒童的影像表達,對觀眾理解紀錄片蘊含的深層次意義有一定的啟示。
【文章來源】: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08)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一、敘事的模式激活文化記憶
二、成長的故事講述文化傳承
三、視聽的表達再現(xiàn)兒童世界
四、平等的視角表達兒童的心聲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紀錄片《傳承》第二季中少數民族的文化記憶與意境營造[J]. 朱旭輝,王淑賢. 當代電視. 2018(12)
[2]成人與兒童的平等對話——關于我國兒童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幾點思考[J]. 楊曉麗. 電視研究. 2011(12)
本文編號:3027153
【文章來源】: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08)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一、敘事的模式激活文化記憶
二、成長的故事講述文化傳承
三、視聽的表達再現(xiàn)兒童世界
四、平等的視角表達兒童的心聲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紀錄片《傳承》第二季中少數民族的文化記憶與意境營造[J]. 朱旭輝,王淑賢. 當代電視. 2018(12)
[2]成人與兒童的平等對話——關于我國兒童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幾點思考[J]. 楊曉麗. 電視研究. 2011(12)
本文編號:30271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2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