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性融入紀實鏡像 ——賈樟柯藝術電影新探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22:25
賈樟柯作為電影作者中頗具影響的中堅力量,以低成本制作日漸顯露出獨特的影像風致,其作品將新現實主義風格一以貫之,為體現真實美學在電影中稀缺的普世價值予以支撐。賈樟柯意圖在創(chuàng)制上結合文學性與紀實鏡像相互聯姻,以期構建時空完整的敘事主體。通過在藝術中實現多元化的文學形式滲透,以紀實鏡像為依托,呈現出直面現世的敏銳洞察力,并將其自我獨創(chuàng)的個人色彩推向極致。第一章賈樟柯銀幕空間之文學性滲透。賈樟柯在藝術創(chuàng)制上帶有自我寫實的時代烙印,慣將電影語言與文學形式的多樣性相融以此追溯社會之革新,借由文學符號與影像互文的呈現,由表及里的置于作品中,實現在銀幕空間里時間動態(tài)與空間延展的平衡性?v觀賈樟柯影片中的敘事實質進行整體性、系統(tǒng)性梳理,終以察覺文學符號作為詮釋其主題意蘊最為契合,將賈樟柯駁雜的人生況味放置時代語境中,其影片在文學上具有解讀現世之味的文獻價值與喚醒文化回歸的民族救贖。第二章賈樟柯紀實主義鏡像之文學內涵。賈樟柯通過關注現實并以紀實鏡頭加以輔之,畫面風致呈現出樸實無華的內涵表征,他在敘事中顛覆宏觀記錄的傳統(tǒng)模式,追求情節(jié)結構上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視覺藝術與審美形態(tài)共通,以期傳遞電影主旨對宏大敘事的消...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外部影響研究
2.生成機制研究
3.內部機制研究
(二)選題研究意義
(三)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標
(六)研究構思與文章架構
(七)文學性內涵與賈樟柯紀實鏡像的內在聯系
一、賈樟柯銀幕空間之文學性滲透
(一)影像符號的文學表征性
1.隱喻多元化
2.意象特殊化
(二)文學性的空間場域
1.路途站臺寄愿景
2.城景眷村念故人
(三)沉入大地的人性回歸
1.舞蹈的肢體美流露真情
2.寫實影像呈現詩意
3.流行音樂彰顯平民視角
(四)觀照現實的文學性改編
(五)文本互文的文學融入
1.主題凝練參照
2.內容擇取參照
3.提喻結構參照
二、賈樟柯紀實主義鏡像之文學內涵
(一)敘事策略:蘊含情感與哲理的文學敘事
1.尋找與回歸的青春躁動——《故鄉(xiāng)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
2.堅守與突破的自我平衡——《世界》、《三峽好人》、《山河故人》
3.逃離與折回的命中注定——《江湖兒女》
(二)文學價值:寓深刻于平易之審美形態(tài)
1.粗糙顆粒與紀實美感
2.光影色調與情意表述
3.自然主義與年代復現
4.空間疊加與藝術質感
5.自由精神與理想愿景
三、文學性與紀實鏡像“聯姻”下的意蘊流轉
(一)語言傳達與社會轉型
(二)視覺遞進與時代流轉
(三)精神價值與民族文化
四、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接受美學視角下的中國當代電影敘事新形態(tài)[J]. 李晶. 江西社會科學. 2018(03)
[2]全球化語境下的地域性表達——解讀中國電影導演的地方意識[J]. 麥劍芬. 電影評介. 2017(07)
[3]探究賈樟柯電影的紀實美學特征[J]. 張放. 電影文學. 2017(05)
[4]“劇情之外的美感”——淺析賈樟柯“混雜性”的紀實美學[J]. 徐竟涵. 當代電影. 2016(06)
[5]賈樟柯電影中的底層人物形象塑造[J]. 楊華麗. 電影文學. 2016(09)
[6]當下中國電影的美學困境[J]. 張宗偉. 當代電影. 2016(03)
[7]由作者理論看賈樟柯的電影藝術[J]. 岳爭艷,楊凱. 電影文學. 2016(04)
[8]淺議賈樟柯電影的后現代主義[J]. 王洪生. 電影文學. 2015(23)
[9]賈樟柯電影作品的視覺空間特征[J]. 張坤秀. 電影文學. 2015(22)
[10]拍電影最重要的是“發(fā)現”——與賈樟柯導演對話[J]. 賈樟柯,楊遠嬰,馮斯亮. 當代電影. 2015(11)
博士論文
[1]“八十年代”文學審美論研究[D]. 趙學存.蘇州大學 2017
[2]中國當代小劇場話劇的文學性與劇場性[D]. 周珉佳.吉林大學 2015
[3]“底層文學”批判[D]. 王學勝.吉林大學 2013
[4]媒介文化思潮與當代文學觀念[D]. 劉堅.吉林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賈樟柯電影中的間離手法研究[D]. 王彤.揚州大學 2018
[2]賈樟柯電影中的風景敘事研究[D]. 楊依溪.陜西師范大學 2017
[3]賈樟柯電影中的城鎮(zhèn)影像研究[D]. 田壯.上海師范大學 2017
[4]城市轉型演義:賈樟柯電影的空間解讀[D]. 王莉.蘇州大學 2013
[5]賈樟柯電影的紀實美學風格研究[D]. 巫佳熙.南京師范大學 2012
[6]賈樟柯電影紀實性美學特征研究[D]. 余映.中南大學 2011
[7]賈樟柯電影的符號研究[D]. 盧兆旭.廣西師范大學 2010
[8]個人化敘事、紀實風格與基層空間書寫[D]. 李娜.北京大學 2008
[9]賈樟柯電影的敘事研究[D]. 黎明.清華大學 2008
[10]底層平民生存狀態(tài)的藝術呈現[D]. 顧聞.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57476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外部影響研究
2.生成機制研究
3.內部機制研究
(二)選題研究意義
(三)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標
(六)研究構思與文章架構
(七)文學性內涵與賈樟柯紀實鏡像的內在聯系
一、賈樟柯銀幕空間之文學性滲透
(一)影像符號的文學表征性
1.隱喻多元化
2.意象特殊化
(二)文學性的空間場域
1.路途站臺寄愿景
2.城景眷村念故人
(三)沉入大地的人性回歸
1.舞蹈的肢體美流露真情
2.寫實影像呈現詩意
3.流行音樂彰顯平民視角
(四)觀照現實的文學性改編
(五)文本互文的文學融入
1.主題凝練參照
2.內容擇取參照
3.提喻結構參照
二、賈樟柯紀實主義鏡像之文學內涵
(一)敘事策略:蘊含情感與哲理的文學敘事
1.尋找與回歸的青春躁動——《故鄉(xiāng)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
2.堅守與突破的自我平衡——《世界》、《三峽好人》、《山河故人》
3.逃離與折回的命中注定——《江湖兒女》
(二)文學價值:寓深刻于平易之審美形態(tài)
1.粗糙顆粒與紀實美感
2.光影色調與情意表述
3.自然主義與年代復現
4.空間疊加與藝術質感
5.自由精神與理想愿景
三、文學性與紀實鏡像“聯姻”下的意蘊流轉
(一)語言傳達與社會轉型
(二)視覺遞進與時代流轉
(三)精神價值與民族文化
四、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接受美學視角下的中國當代電影敘事新形態(tài)[J]. 李晶. 江西社會科學. 2018(03)
[2]全球化語境下的地域性表達——解讀中國電影導演的地方意識[J]. 麥劍芬. 電影評介. 2017(07)
[3]探究賈樟柯電影的紀實美學特征[J]. 張放. 電影文學. 2017(05)
[4]“劇情之外的美感”——淺析賈樟柯“混雜性”的紀實美學[J]. 徐竟涵. 當代電影. 2016(06)
[5]賈樟柯電影中的底層人物形象塑造[J]. 楊華麗. 電影文學. 2016(09)
[6]當下中國電影的美學困境[J]. 張宗偉. 當代電影. 2016(03)
[7]由作者理論看賈樟柯的電影藝術[J]. 岳爭艷,楊凱. 電影文學. 2016(04)
[8]淺議賈樟柯電影的后現代主義[J]. 王洪生. 電影文學. 2015(23)
[9]賈樟柯電影作品的視覺空間特征[J]. 張坤秀. 電影文學. 2015(22)
[10]拍電影最重要的是“發(fā)現”——與賈樟柯導演對話[J]. 賈樟柯,楊遠嬰,馮斯亮. 當代電影. 2015(11)
博士論文
[1]“八十年代”文學審美論研究[D]. 趙學存.蘇州大學 2017
[2]中國當代小劇場話劇的文學性與劇場性[D]. 周珉佳.吉林大學 2015
[3]“底層文學”批判[D]. 王學勝.吉林大學 2013
[4]媒介文化思潮與當代文學觀念[D]. 劉堅.吉林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賈樟柯電影中的間離手法研究[D]. 王彤.揚州大學 2018
[2]賈樟柯電影中的風景敘事研究[D]. 楊依溪.陜西師范大學 2017
[3]賈樟柯電影中的城鎮(zhèn)影像研究[D]. 田壯.上海師范大學 2017
[4]城市轉型演義:賈樟柯電影的空間解讀[D]. 王莉.蘇州大學 2013
[5]賈樟柯電影的紀實美學風格研究[D]. 巫佳熙.南京師范大學 2012
[6]賈樟柯電影紀實性美學特征研究[D]. 余映.中南大學 2011
[7]賈樟柯電影的符號研究[D]. 盧兆旭.廣西師范大學 2010
[8]個人化敘事、紀實風格與基層空間書寫[D]. 李娜.北京大學 2008
[9]賈樟柯電影的敘事研究[D]. 黎明.清華大學 2008
[10]底層平民生存狀態(tài)的藝術呈現[D]. 顧聞.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574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5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