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影視論文 >

在傳統(tǒng)文脈與新思潮之間的中國早期電影批評(1897-1932)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00:50
   本文主要關(guān)注1897-1932年間中國電影批評的思潮起伏,研究時段是從中國電影批評最早發(fā)端一直延續(xù)到左翼影評集體亮相之前。在這一歷史時期,西方文化的進入,促成了中國思想界急于融入世界潮流的社會功利傾向;在“文明等級論”的影響下,國人開始對中國既有之文化資源進行重估;而亡國滅種、救亡圖存的現(xiàn)實焦慮,也不斷激起國內(nèi)的民族主義思潮。本文即著力觀照上述思潮影響下的中國早期電影批評,研究內(nèi)容將涉及文化整合、民族意識、威權(quán)政治、社會功利多個視閾間的滲透與震蕩。電影舶來中國之時,適逢中國“數(shù)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晚清以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多種西方思潮紛至沓來。但各色思潮在老舊中國落地的過程幾近必然地交織著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蠻橫與中國政府割地賠款、喪權(quán)辱國的懦弱,這令救亡圖存成為此時最重要的社會議題。較之西方,中國的現(xiàn)代性啟蒙有兩點不同,一是“救亡壓倒啟蒙”,使得思想界過度關(guān)注物質(zhì)追求與權(quán)力宰制,顯現(xiàn)出較強的社會功利色彩;二是“啟蒙成了唯一的救亡”,使得國人在潛意識中認同了“文明等級論”等帝國主義的文化邏輯,簡單地將東西文化比附于新舊文化,進而促成了極端的“西化”傾向。這為中國早期電影批評思潮渲染了精神底色。同時,基于救亡圖存而不斷顯現(xiàn)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對“文以載道”等傳統(tǒng)文脈的無意識固守,也均參與到了上述思潮的流變過程。基于此,本文具體分成以下幾個板塊。緒論——系統(tǒng)闡述本文的選題意義、前期研究成果,以及1897-1932年間中國電影批評的基本特征。第一章——早期電影批評中的傳統(tǒng)回響。在梳理早期電影批評的思想史語境的基礎(chǔ)上,著力于探討早期電影批評對傳統(tǒng)文藝觀念的承繼與變奏,具體著眼于“影戲話”等早期批評文本所顯現(xiàn)出的傳統(tǒng)詩話“緣情遣興”之思維,以及潛隱于現(xiàn)代性震撼體驗之后的“文以載道”的批評觀。第二章——早期電影批評對西方文化的“鏡鑒”。主要關(guān)注早期電影批評中論證影戲源流中土的“西學中源”意識、影戲說的“中體西用”意識,以及盧夢殊主編《銀星》雜志鼓吹之“新英雄主義”影劇觀對于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借鑒和改造。第三章——早期電影批評中的民族意識。著力于梳理“國片復興”運動、“民族主義電影”運動、辱華電影抗議事件中所滲透之力避歐化、國民性批判以及民族國家(nation)作為“想象的共同體”通過大眾傳媒達成民族認同的過程。第四章——早期電影批評中的社會功利思維。關(guān)注早期電影評論中對電影的娛樂屬性與教化屬性的交鋒,涉及商業(yè)娛樂電影、教育電影運動以及電檢制度創(chuàng)設(shè)伊始電影評論圍繞上述話題所做的討論,對于類型敘事、電影宣教以及國民黨文藝政策做思潮上的厘清。結(jié)語——總結(jié)全文。指出本文始終觀照文化整合、民族意識、權(quán)威政治、社會功利多個視閾間的滲透與震蕩,對影人批評、學人批評、報人批評和大眾批評等各種批評模式的話語取向做出歸納,對商業(yè)話語、政治話語、精英話語以及市民話語在多個問題上的表述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區(qū)分,以期勾勒一段歷史思潮的真實面貌。在上述板塊的討論中,仰仗于當前大量民國期刊電子數(shù)據(jù)庫的廣泛建立,本文借助更為快捷和相對完備的史料搜集,重新考證了“影戲源流中土”理念的濫觴、電影“第八藝術(shù)論”的譯介過程、《銀星》雜志“新英雄主義”影劇觀的理論淵源、《電影月刊》“民族主義電影運動”的外部政治環(huán)境,清華“丄社事件”的前后因由。同時,本文從思潮史的角度審視早期“影戲話”對傳統(tǒng)“詩話”思維的承繼,“國片復興運動”對晚清以降“實業(yè)救國”理念的延續(xù),以及“高臺教化”文藝理念在“電影教育運動”中的顯影與變奏。進而,本文以新史料的挖掘與新視角的選取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意識,并希望借助上述問題的厘清對中國早期電影批評思潮研究做出有益的嘗試。
【學位單位】:上海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J909.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近代中國的現(xiàn)代化啟蒙與電影的傳入
    二、1932年之前中國電影批評的特征
    三、范式和視角
第一章 早期電影批評中的傳統(tǒng)回響
    第一節(jié) 近現(xiàn)代思潮迭起中的早期電影批評
        一、現(xiàn)代性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介入
        二、對“人”的關(guān)注:個體性與群體性
        三、對制度的探討:政治與功利色彩
    第二節(jié) “緣情遣興”在早期影評中的在場
        一、從傳統(tǒng)“詩話”到“影戲話”
        二、“考證故實”:光影敘事的沖動
        三、“隨性閑談”:日常生活的在場
    第三節(jié) “民智教化”在早期影評中的延續(xù)
        一、驚嘆:觀影的奇觀體驗
        二、電影作為現(xiàn)代性的物化表征
        三、“啟發(fā)民智、教化民眾”理念的血脈相續(xù)
第二章 早期電影批評對西方文化的鏡鑒
    第一節(jié) 西學中源:“影戲源流中土”的偏執(zhí)論證
        一、“影戲源流中土”的文本表述
        二、“西學中源”說的歷史衍變
        三、“影戲源流中土”的文化心理機制
    第二節(jié) 中體西用:“影戲論”的體用之道
        一、電影的藝術(shù)“家數(shù)”
        二、“影戲論”的技巧批評實踐
        三、“影戲論”的文化底色
    第三節(jié) 群己之辯:“新英雄主義”影劇觀的在地化歷程
        一、“新英雄主義”溯源:從羅曼·羅蘭到《銀星》
        二、“新英雄主義”之新:革命與領(lǐng)袖
        三、“新英雄主義”的功用:平民、階級與群己觀
第三章 早期電影批評中的民族主義思潮
    第一節(jié) “國片復興運動”與作為公共事業(yè)的電影
        一、“復興國片”與實業(yè)救國
        二、“到民間去”:語焉不詳?shù)钠矫窕?br>        三、步入公共領(lǐng)域的電影與儒商精神
    第二節(jié) 抗議“辱華電影”與眾聲喧嘩間的多方話語角力
        一、國族形象:自我表述的沖動
        二、文化滲透:表述中國的沖動
        三、話語共謀:多方角力的公共事件
    第三節(jié) “民族主義電影運動”與“國民性”改造
        一、“民族主義文藝運動”與《電影月刊》
        二、改造“國民性”的一次嘗試
        三、“民族主義電影運動”的當下性省思
第四章 早期電影批評中的社會功利思維
    第一節(jié) 電影娛樂思潮:正當娛樂、類型意識與敘事機制
        一、正當娛樂:從清華“丄社事件”說起
        二、類型意識:商業(yè)導向與話語征用
        三、敘事機制:滑稽穿插與教化字幕
    第二節(jié) 電影教育思潮:直觀教育、社會教育與寓教于樂
        一、直觀教育:作為教學方式的電影
        二、社會教育:電影的普及傳播
        三、寓教于樂:文化統(tǒng)制的話語策略
    第三節(jié) 電影檢查思潮:必要、權(quán)屬與主體定位
        一、電影檢查之必要:社會教化、行業(yè)準入與民族主義情緒
        二、電影檢查的權(quán)屬機制:行政權(quán)力、統(tǒng)一電檢與派系紛爭
        三、電影檢查的主體定位:體恤商艱、藝術(shù)眼光與意識管控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學術(shù)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范伯群;;名編周瘦鵑的標新立異精神[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湯姆·岡寧;范倍;;吸引力電影:早期電影及其觀眾與先鋒派[J];電影藝術(shù);2009年02期

3 鄭大華;;嘉道經(jīng)世思潮與晚清社會的近代轉(zhuǎn)型[J];史學月刊;2008年01期

4 陳山;;理論的發(fā)現(xiàn):中國電影理論思維的萌芽與形成[J];當代電影;2008年01期

5 黎萌;1937年的發(fā)現(xiàn)[J];電影藝術(shù);2003年05期

6 汪衛(wèi)東,張鑫;國民性:作為被“拿來”的歷史性觀念——答竹潛民先生兼與劉禾女士商榷[J];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01期

7 張法 ,張頤武 ,王一川;從“現(xiàn)代性”到“中華性”——新知識型的探尋[J];文藝爭鳴;1994年02期

8 侯曜;影戲劇本作法[J];當代電影;1986年01期



本文編號:28663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663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017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