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的中篇小說_散文鑒賞_ 36、人間智慧必在某處匯合
本文關(guān)鍵詞:史鐵生散文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課外書閱讀網(wǎng) > 文集詩集 > 史鐵生散文集 > 36、人間智慧必在某處匯合
36、人間智慧必在某處匯合
書名:史鐵生散文集 類別:文集詩集 作者:史鐵生散文集 || 上一章 ← 章節(jié)目錄 → 下一章
——斯坦哈特的《尼采》讀后
凡說生命是沒有意義的人,都要準備好一份回答:你是怎么弄清楚生命是沒有意義的?你是對照了怎么一個意義樣本,而后確定生命是沒有它的?或者,你干脆告訴我們,在那樣本中,意義是被怎樣描述的?
這確實是老生常談了。難道有誰能把制作好的意義,夾在出生證里一并送給你?出生一事,原就是向出生者要求意義的,要你去尋找或者建立意義,就好比一份預支了稿酬的出版合同,期限是一輩子。當然,你不是債權(quán)人你是負債者,是生命向你討要意義,輪不上你來抱怨誰。到期還不上賬,你可以找些別的理由,就是不能以“生命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來搪塞。否則,迷茫、郁悶、荒誕一齊找上門來,弄不好是要——像糜菲斯特對待浮士德那樣——拿你的靈魂做低壓的。
幸好,這合同還附帶了一條保證:意義,一經(jīng)你尋找它,它就已經(jīng)有了,一旦你對之存疑,它就以樣本的形式顯現(xiàn)。
生命有沒有意義,實在已無需多問。要問的是:生命如果有意義,如果我們勤勞、勇敢并且智慧,為它建立了意義,這意義隨著生命的結(jié)束是否將變得毫無意義?可不是嗎,要是我們千辛萬苦地建立了意義,甚至果真建成了天堂,忽然間死神挺胸疊肚地就來了,把不管什么都一掠而光,一切還有什么意義呢?當然,你可以說天堂并不位于某一時空,天堂是在行走中、在道路上,可道路要是也沒了、也斷了呢?
所以還得費些思索,想想死后的事——死亡將會帶給我們什么?果真是一掠而光的話,至少我們就很難反駁享樂主義,逍遙的主張也就有了一副明智的面孔。尤其當死亡不僅指向個體,并且指向我們大家的時候——比如說北大西洋暖流一旦消失,南北兩極忽然顛倒,愛滋病一直猖狂下去,或莽撞的小行星即興來訪,燦爛的太陽終于走到了安息日……總之如果人類毀滅,誰來償還“生命的意義”這一本爛賬?
于是乎,關(guān)懷意義和懷疑意義的人們,勢必都要凝神于一個問題了:生命之路終于會不會斷絕?對此你無論是猜測,是祈禱,還是尋求安慰,心底必都存著一份盼愿:供我們行走的道路是永遠都不會斷絕的。是呀,也只有這樣,意義才能得到拯救。
感謝“造物主”或“大爆炸”吧,他為他們安排的似乎正是這樣一條永不斷絕的路。
雖然尼采說“上帝死了”,,但他卻發(fā)現(xiàn),這樣一條路已被安排妥當:“權(quán)力意志說的是,為什么有一個世界而不是什么都沒有;永恒回歸說的是,為什么在這世界中有秩序。因為權(quán)力意志重復它自己,所以現(xiàn)實有秩序……權(quán)力意志和永恒再現(xiàn)一起形成絕對肯定!保ㄋ固构亍赌岵伞稰115)
就是說,所以有這么個世界,是因為:這個世界原就包含著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蛘哒f:這個世界,是被這個所包含的“權(quán)力意志”和“永恒再現(xiàn)”所肯定的!皺(quán)力意志”,也有譯為“強力意志”、“絕對意志”的,意思是:意志是創(chuàng)生的而非派生的,是它使“有”或者“存在”成為可能。這與物理學中的“人擇原理”不謀而合。而“權(quán)力意志”又是“永恒回歸”的!坝篮慊貧w”又譯為“永恒再現(xiàn)”或“永恒復返”,意思是:“一切事物一遍又一遍地發(fā)生”(斯坦哈特《尼采》P114),“像你現(xiàn)在正生活著的或已經(jīng)生活過的生活,你將不得不再生活一次,再生活無數(shù)次。而且其中沒有任何事物是新的”(尼采《快樂的科學》P341)。正如《舊約?傳道書》中所言:“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太陽底下并無新事。有哪件事人能說‘看吧,這是新的’?”(《舊約?傳道書1:9》)。就這樣,“權(quán)力意志”孕生了存在,“永恒回歸”又使存在綿綿不絕,因而它們一起保證了“有”或“在”的絕對地位。
尼采對于“永恒回歸”的證明,或可簡略地表述如下:生命的前赴后繼是無窮無盡的。但生命的內(nèi)容,或生命中的事件,無論怎樣繁雜多變也是有限的。有限對峙于無限,致使回歸(復返、再現(xiàn))必定發(fā)生。休謨說:“任何一個對于無限和有限比較起來所具有的力量有所認識的人,將絕不懷疑這種必然性”(大衛(wèi)?休謨《自然宗教對話錄》第八部分)。
這很像我寫過的那群徘徊于樓峰廈谷間的鴿子:不注意,你會覺得從來就是那么一群在那兒飛著,細一想,噢,它們生生相繼已不知轉(zhuǎn)換了多少回肉身!一群和一群,傳達的仍然是同樣的消息,繼續(xù)的仍然是同樣的路途,克服的仍然是同樣的坎坷,期盼的仍然是同樣的團聚,憑什么說那不是鴿婚的一次次轉(zhuǎn)世呢?
不過,尼采接下來說:“在你人生中的任何痛苦和高興和嘆息,和不可言表的細小或重大的一切事情將不得不重新光臨你,而且都是以同樣的先后順序和序列”(斯坦哈特《尼采》P114)——對次我看不必太較真兒,因為任何不斷細分的序列也都是無限的。徹底一模一樣的再現(xiàn)不大可能,也不重要!坝篮慊貧w”指的是生命的主旋律,精神的大曲線!疤觳蛔儯酪嗖蛔儭。比如文學、戲劇,何以會有不朽之作?就因為,那是出于人的根本處境,或生命中不可消滅的疑難。就像那群鴿子,根本的路途、困境與期盼是不變的根本的喜悅、哀傷和思索也不變。怎么會是這樣呢?就因為它們的由來與去向,以及人的殘缺與阻障,就其本質(zhì)而言都是一樣的。人都不可能成神。人皆為有限之在,都是以其有限的地位,來面對著無限的。所以,只要勤勞勇敢地向那迷茫之域進發(fā),人間智慧難免也要在某一處匯合。惟懶惰者看破紅塵。懶惰者與懶惰者,于懶惰中爆發(fā)一致的宣稱:生命是沒有意義的。
可就算是這樣吧,斷路的危險也并沒有解除呀?如果生命——不論是鴿子,是人,還是恐龍——毀滅了,還談什么“生生相繼”和“永恒回歸”?
但請注意“權(quán)力意志和永恒再現(xiàn)一起形成絕對肯定”這句話!敖^對肯定”是指什么?是指“有”或“在”的絕對性。就連“無”,也是“有”的一種狀態(tài),或觀察。因為“權(quán)力意志”是創(chuàng)生的。這個在創(chuàng)生之際就已然包含了對自身觀察的世界,是不會突然丟失其一部分的。減掉其一部分——比如說觀察,是不可能還剩下一個全世界的。就好比拆除了攝像頭,還會剩下一個攝像機嗎?所以不必杞人憂天,不必擔心“有”忽然可以“無”,或者“絕對的無”居然又是“有”的。
憑什么說“權(quán)力意志”是創(chuàng)生的?當然,這絕不是說整個宇宙乃是觀察的產(chǎn)物,而是說,只有一個限于觀察——用尼采的話說就是限于“內(nèi)部透視”或“人性投射”——的世界,是我們能夠談論的。即我們從始至終所知、所言與所思的那個“有”或“在”,都是它,都只能是它;就連對觀察不及之域的猜想,也是源于人的“內(nèi)部透視”,也一樣逃不出“人性投射”的知與覺。正如大物理學家玻爾所說:“物理學并不能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而只能告訴我們,關(guān)于這個世界我們可以怎樣說!币簿褪抢献铀f的“知不知”吧。
知亦知所為,不知亦知所為,故你只能擁有一個“內(nèi)部透視”或“人性投射”的世界。此外一切免談。此外萬古空荒,甭談存在,也甭談創(chuàng)生;一談,知就在了觀察就在了,所以“權(quán)力意志”是創(chuàng)生的。
不過,“知不知”并不順理成章地導致虛無與悲觀。盡管“內(nèi)部透視”注定了“測不準原理”的正確,人也還是要以肯定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命。虛無和悲觀所以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問虛無與:既如此,您為啥還要活下去?料其難有所答,進而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心底一直都是有著某種憧憬和希望的。
你只能擁有一個“內(nèi)部透視”或“人性投射”的世界——可是,這樣的話,上帝將被置于何位?這豈非等于還是說,世界是人——“權(quán)力意志”——所創(chuàng)造的嗎?很可能,“超人”的問題就出在這兒。人,一種有限之在,一種有限的觀察或意志,你確實應該不斷地超越自己,但別忘了,你所面對的是“無限”他老人家!“權(quán)力意志”給出了“有”,同時,“權(quán)力意志”之所不及——知不知——給出了“無”。然而,這個“無”卻并不因為你的不及就放過你,它將無視你的“權(quán)力意志”而肆無忌憚地影響你——而這恰是“無也是有的一種狀態(tài)”之證明。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超人”無論怎樣超越也不可能成為神。所以,人又要隨時警醒:無論怎樣超越自我,你終于不過是個神通有限的孫猴子。
好像出了問題。既然“無”乃“權(quán)力意志”之不及,怎么“無”又會影響到“權(quán)力意志”呢?不過問題不大,比如說:我知道我摸不到你,但我也知道,我摸不到的你未必不能摸不到我——這邏輯不成立嗎?換句話說:“無”即是我感受得到卻把握不了的那種存在。這便又道出了“權(quán)力意志”的有限性,同時把全知全能還給了上帝,還給了神秘或無限。
這樣看,“權(quán)力意志”的不及,或“內(nèi)部透視”與“人性投射”之外,也是可以談論、可以猜想的(惟休想掌控)。那萬古空荒,尤其是需要談論和猜想的——信仰正是由此起步。故先哲有言:神不是被證實的,而是被相信的。
可是,“權(quán)力意志”是有限的,并且是“永恒回歸”的,這豈不等于是說:人只能在一條狹窄的道路上轉(zhuǎn)圈嗎?轉(zhuǎn)圈比斷絕,又強多少呢?莫急,人家說的是“權(quán)力意志和永恒再現(xiàn)一起形成絕對肯定”,又沒說“權(quán)力意志”和“永恒回歸”僅限于人這樣一種生命樣式!皺(quán)力意志”是創(chuàng)生而非派生的,而人呢,明明是歷經(jīng)種種磨難和進化,而后才有的。這一種直立行走的哺乳動物,除了比其所知的一切動物都能耐大,未必還比誰能耐大。其缺陷多多即是證明,比如自大和武斷:憑什么說,生命的用料僅限于蛋白質(zhì),生命的形式僅限于擬人的種種規(guī)格?而另一項壞毛病是掩耳盜鈴:對不知之物說“沒有”,對不懂之事說“沒用”?墒,人類又挖空心思在尋找外星智能,而且是按照自己的大模樣找,或用另外的物質(zhì)制造另外的智能,造得自己都心驚肉跳。
很可能,跟人一模一樣的生命僅此一家。而其實呢,比人高明的也有,比人低劣的也有,模樣不同,形式不一,人卻又賭咒發(fā)誓地說那不能也算生命!吧币辉~固可專用于蛋白質(zhì)的鑄造物,但“權(quán)力意志”卻未必僅屬一家。據(jù)說,“大爆炸”于一瞬間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那就是說,種種智能形式也有著無限的可能,種種包含著對自身觀察的世界也會是無限多,惟其載體多種多樣罷了。我們不知是否還有知者,我們不知另外的知者是否知我們,我們憑什么認定智能生命或“權(quán)力意志”僅此一家?
不過我猜,無論是怎樣的生命形式,其根本的處境,恐怕都跑不出去跟人的大同小異。為什么?大凡“有”者皆必有限,同為有限之在,其處境料不會有什么本質(zhì)不同。
有限并埋頭于有限的,譬如草木魚蟲,依目前的所知來判斷,是不具“權(quán)力意志”的。惟有限眺望著無限的,譬如人,或一切具“我”之概念的族類,方可歌而舞之、言而論之,綿綿不絕地延續(xù)著“權(quán)力意志”。這樣來看,“權(quán)力意志”以及種種類似人的處境,不單會有縱向的無限延續(xù),還會有橫向的無限擴展。
“無”這玩意兒奇妙無比,它永遠不能自立門戶,總得靠著“有”來顯自己。“有”就能自立門戶嗎?一樣不行,得由“無”來出面界定。而這兩家又都得靠著觀察來得其確認。“權(quán)力意志”就這么得逞了——有也安營,無也扎寨,吃定你們這兩家的飯了。
哈,這豈不是好嗎?不管你說無說有,說死說活,“權(quán)力意志”都是要在的。路還能斷嗎?干嗎死著心眼兒非做那地球上某種直立行走的動物不可?甚至死心眼兒到,舍不得一具肉身和一個偶然的姓名。永恒回歸的回路或短或長,或此或彼,但有限對峙于無限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如果有一條無窮的道路已被證明,你不得給它點兒意義嗎?暫時不給也行,但它無窮無盡,總有一天“權(quán)力意志”會發(fā)現(xiàn)不給它點兒意義是自取無聊。無聊就無聊,咋啦?那你就接近草木魚蟲了唄,愛護環(huán)境的人當然還是要愛護你,但沒法兒跟你說話。
不過問題好像還是沒解決。盡管生命形式多多,與我何干?凡具“我”之概念者,還不是都得在一條狹窄的道路上做無限的行走?可是總這么走,總這么走,總這么“永恒回歸”是不是更無聊?
嚯,糜菲斯特來了。浮士德先生,你是走、是不走吧?不走啦,就這么燈紅酒綠地樂不思蜀吧!可這等于被有限圈定,靈魂即刻被魔鬼拿去。那就走,繼續(xù)走!可是,走成個圈兒還不等于是被有限圈定,魔鬼還不是要偷著樂?那咋辦,終于走到哪兒才算個頭呢?別說“終于”,也別說“走到”,更別說“到頭”,“永恒回歸”是無窮路,沒頭!坝篮慊貧w完全發(fā)生在這個世界中:沒有另一個世界,沒有一個更好的世界(天堂),也沒有一個更壞的世界(地獄)。這個世界就是全部”(斯坦哈特《尼采》P115)。就是說:你跑到哪兒去,也是這樣一個有限與無限相對峙的世界。所以,就斷掉“無苦無憂”“極樂之地”這類執(zhí)迷吧,壓根兒就沒有那號事!這樣不好嗎?無窮路,只能是無窮地與困苦相伴的路。走著走著忽然圓滿了,豈不等于是路又斷了?半截子斷了,和走到了頭,有啥兩樣嗎?
終于痛而思“蜀”了。好事!這才不至于成為草木蟲魚、奇石怪獸。但“蜀”在何方?“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它不在人們慣行的前后左右,它的所在要人仰望——上帝在那兒期待著你!某種看不見卻要信的東西,在那兒期待著你!期待著人不要在魔障般的紅塵中輸?shù)綮`魂,而要在永恒的路上把靈魂錘煉得美麗。聽懂那慈愛的天音,并以你稚拙的演奏加入其中。靜下心來,仔細聽吧,人間智慧都在那兒匯合——尼采、玻爾、老子、愛因斯坦、歌德……他們既知虛無之苦,又懂得怎樣應對一條永無終止的路。勤勞勇敢的人正在那兒揮汗如雨,熱情并莊嚴地演奏,召喚著每一個人去加入。幸好,任何有限的兩個數(shù)字間都有著無窮序列,那便是換一個(非物質(zhì))方向——去追求善與美的無限之途。
上一章 ← 章節(jié)目錄 → 下一章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jié)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jié)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
本文關(guān)鍵詞:史鐵生散文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0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xrw/6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