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詩歌鑒賞集錦
本文關(guān)鍵詞:高考詩歌鑒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 章來
源蓮山 課件 w w
w.5 Y k J.Co m
詩歌鑒賞集錦
1、(2007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
(2)結(jié)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2007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1)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答:
3、(2007廣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xiàn)其情感?(2分)
答:
(2)請結(jié)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shù)效果。(4分)
答:
4、(2007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華清宮 過華清宮
吳融 李約
四郎飛雪暗云端, 君王游樂萬機輕,
惟此宮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綠樹碧檐相掩映, 玉輦升天人已盡,
無人知道外邊寒。 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4分)
答: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5、(2007江西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圖
高蟾 韋莊
曾伴浮云歸晚翠, 誰謂傷心畫不成?
猶陪落日泛秋聲。 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傷心畫不成。 老木寒云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
答: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jié)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
6、(2007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秋夜獨坐(節(jié)選)
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 深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體說明。(4分)
答: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4分)
答:
7、(2007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塵垢:塵埃。
(1) 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煉字類)
答:
(2) 尾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形象意境類)
答:
8、(2007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出 關(guān)①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guān),指居庸關(guān)。②旆(pèi),旌旗。
(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開放題型類)
(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表達技巧類)
9、(2007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海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校殘。
明朝風起應(yīng)吹盡,夜惜崇紅把火看。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三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10、(2006安徽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倘嗽醪粋?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內(nèi)容上強調(diào)什么?在上片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答:
⑵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具體說明。
答:
11、(2006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3分)(煉字類)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表達技巧類)
12、(2006廣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以下問題(6分)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 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紅,遠帆片片點歸艭①。
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詩中哪些意象體現(xiàn)了題目中的“晚望”?請分別從“晚”、“望”兩個方面回答。(3分)
⑵簡析詩中“帶”字的妙處。(3分)
13、(2006江蘇卷)請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鷓鴣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
﹡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煉字類)
⑵“滿林殘照見舊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表達技巧類)
⑶有人認為詞的最后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wù)勀愕目捶。(語言、描寫技巧即虛實結(jié)合)
14、(2006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注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1)本詩的“詩眼”是什么?
答:
(2)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
15、(2006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間題。(5分)
涼州詞(其一)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1)“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句表現(xiàn)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答:
(2)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
200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
一、(2007安徽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古硯說
[明]許獬
余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已而有識者曰:“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庇杪勚T言,亦從而寶之,不暇辨其為真五代、宋與否。
雖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當時人亦僅以當一硯之用耳,豈知其必不毀、必至于今而為古耶?蓋至于今,而后知其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時,所寶為周、秦、漢、魏以上物者,視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漢、魏以上物,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
人見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紛華綺麗之樂,奔走于權(quán)貴要津之門,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矯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書圖畫、器物玩好自娛,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進者,必窮極其所無,以諂事權(quán)貴要津;權(quán)貴要津亦時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wù)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與庸俗人同好矣,而猶嘵嘵②然竊好古之名,以求自異于庸俗,不知其名則是,而其意則非。
吾之所謂好古者,學其道,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見,徘徊上下,庶幾得其手澤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則恍然如見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厭。故夫古之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觀今世之所好,大率類是。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硯說。
[注]①僇 (lù)辱:羞辱,侮辱。 ②嘵(xiāo)嘵:吵嚷。 ③手澤: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 遺:贈送
B.示周、秦、漢、魏以上人 示:告訴
C.必盡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厭 厭:滿足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
C. 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 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D.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從一方古硯起筆,圍繞人們對待古物的不同態(tài)度展開議論,借題發(fā)揮,聯(lián)系現(xiàn)實,最后點明了寫作緣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傳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產(chǎn)生的那個時代,只是被當作一件普通的物品來對待的。
C.作者認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風雅,或諂媚權(quán)貴以逐利求進。
D.文章對當時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風氣進行針砭,體現(xiàn)了作者直面時俗的批判精神和卓爾不群的個性特征。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已而有識者日:“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
譯文: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
譯文:
二、(2007廣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21分)
郭生,邑之東山人。少嗜讀,但山村無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畫多訛。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輒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讀,卷置案頭,狐涂鴉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擇其稍潔者輯讀之,僅得六七十首,心恚憤而無如何。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zhì)名流。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泚殆盡。恨甚。
會王生者,以故至山,素與郭善,登門造訪。見污本,問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殘課示王。王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復視涴①卷,類冗雜可刪。訝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當即以為師!边^數(shù)月,回視舊作,頓覺所涂良確。于是改作兩題,置案上,以觀其異。比曉,又涂之。積年余,不復涂,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王閱之曰:“狐真爾師也,佳幅可售矣!笔菤q,果入邑庫。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飲。每市房書名稿,不自選擇,但決于狐。由是兩試俱列前名,入闈中副車。
時葉公文章,風雅絕麗,家弦而戶誦之。郭有抄本,愛惜臻至。忽被傾濃墨碗許于上,污蔭幾無余字,又擬題構(gòu)作,自覺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漸不信狐。無何,葉公以正文體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見。然每作一文,經(jīng)營慘淡,輒被涂污。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狐又盡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為狐設(shè)饌,取讀本鎖箱簏中。旦見封錮儼然,啟視則卷面涂四畫,粗于指,第一章畫五,二章亦畫五,后即無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兩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畫也。
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②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選自《聊齋志異•郭生》,有改動)
注:①沈:弄臟。②狃:因襲。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zhì)名流 詢問
B.素與郭善,登門造訪 友好
C.王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 記載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心恚憤而無如何 何前是而今非也
B. 會王生者,以故至山 以是益疑狐妄
C. 郭具言所苦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 不自選擇,但決于狐 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畫也
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表現(xiàn)郭生虛心和驕傲態(tài)度的一組是( )
A. 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zhì)名流 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
B. 又復視浣卷,類冗雜可刪 于是漸不信孤
C. 回視舊作,頓覺所涂良確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 每市房書名稿,不自選擇,但決于狐 遂不為狐設(shè)饌,取讀本鎖箱簏中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郭生家中經(jīng)常鬧狐患,丟失了許多東西,不少習作也被弄得污濁不堪,難以閱讀,因此他非常怨恨狐貍。
B.老友王生前來拜訪,郭生向他傾訴了自己的煩惱。王生覺得狐貍不僅無惡意,而且還可以當郭生的老師。
C. 葉公名氣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貍卻在抄本上潑墨,郭生便明白了葉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屢拔前茅之后,狐貍還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為然,就不再為狐貍設(shè)饌,并將讀本鎖在箱子里。
9.斷句和翻譯。(9分)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3分)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
譯文: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飲。
譯文:
三、(2007遼寧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22分)
冉氏烹狗記
清•崔述
縣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輒搏噬之,往往為所傷。傷則主人躬詣謝罪,出財救療之。如是者數(shù)矣。冉氏以是頗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殺,故置之。
劉位東①謂余曰:“余嘗夜歸,去家門里許,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橫掃之,群狗皆遠立,獨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幾傷者數(shù)矣。余且斗且行,過冉氏門而東,且數(shù)十武,狗乃止。當是時,身憊甚,幸狗漸遠。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猶望而吠也。既歸,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盜夜往劫之,狗拒門而噬,雖數(shù)人,能入咫尺地哉!聞冉氏頗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囑之使勿殺。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數(shù)日,冉氏之鄰至,問其狗,曰:‘烹之矣!@而詰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盜,主人覺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盜驚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應(yīng)。遍索之無有也。將寢,聞臥床下若有微息者,燭之則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轉(zhuǎn)側(cè),垂頭閉目,若惟恐人之間其聲息者!魅嗽唬骸∥嵯蛑[忍而不之殺者,為其有倉卒一旦之用也,惡知其搏行人則勇,而見盜則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見賊者,豈獨此狗也哉?今夫市井無賴之徒,平居使氣,暴橫閭里間,或竄名②縣胥,或寄身營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遙避之。怒則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誰何,若壯士然。一旦有小劫盜,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數(shù)十人,忽廄馬夜驚,以為賊至,手顫顫,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猶震震相擊有聲。發(fā)火器,再四皆不然。聞將出戍地,去賊尚數(shù)百里,距家僅一二舍,,輒號泣別父母妻子,恐不復相見,其震懼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
雖然,畜貓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盜也。茍其職之不舉,斯固無所用矣,況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殺石虎③,其母曰:“快牛為犢,多能破車,汝小忍之!逼浜笫现,卒滅于虎。貪牛之快而不顧車之破,尚不可;況徒破車而牛實不快乎?然而婦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過人遠矣。
【注】①劉位東: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竄名:冒領(lǐng)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趙人。石虎:石勒侄。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茍其職之不舉 舉:稱
B.再四皆不然 然:這樣
C.燭之則狗也 燭:照
D.且數(shù)十武 武:步
10.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余以柳枝橫掃之 然以其猛也
B.旦若遇之于市 卒滅于虎
C.過冉氏門而東 貪牛之快而不顧車之破
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聞其聲息者
11.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組是( )
①遇行人,輒搏噬之,往往為所傷
②惡知其搏行人則勇,而見盜則怯乎哉
③狗拒門而噬,雖數(shù)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獨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幾傷者數(shù)矣
⑤傷則主人躬詣謝罪,出財救療之
⑥縣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對冉氏烹狗的行為雖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贊賞。
B.劉位東因冉氏狗雖兇猛但可“防盜”而欲勸其勿殺。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擊了那些市井無賴之徒。
D.石勒聽從母親的勸告未殺石虎,結(jié)果石氏反受其害。
13.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斷句。(4分)
故 曰 勇 于 私 斗 而 怯 于 公 戰(zhàn) 又 奚 獨 怪 于 狗 而 烹 之 嘻 過 矣 !
14.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冉氏以是頗患苦狗。(2分)
譯文:
(2)吾向之隱忍而不之殺者,為其有倉卒一旦之用也。(4分)
譯文:
2007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集錦答案
1、(2007安徽卷)
(1)①主要運用襯托的手法。
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打大地、澄碧的求空等場景,來襯托(“烘托”也可)鷹的形象。
(2)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
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的志向。
2、(2007福建卷)(1)表達了破國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現(xiàn)了詩人孤傲不群、堅貞自勵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2)這句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雨過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3、(2007廣東卷)(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葉 流螢 孤燈
(2)詩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多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按弊中蜗蟮貍鬟_出詩人孤獨、徘徊的情緒,詩人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shù)”起了孤螢,“數(shù)”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
4、(2007湖北卷)
(1)① 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
② 第一首詩宮內(nèi)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2)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
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
5、(2007江西卷)
(1)詩人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
(2)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畫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xiàn)出對國勢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畫得成的。
6、(2007遼寧卷)
(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xiàn)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1分)
7、(2007全國卷Ⅱ)
(1)分別是“明”和“出”。
詩人在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后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2)尾聯(lián)寫了農(nóng)忙時節(jié),農(nóng)人全家在農(nóng)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xiàn)“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人才能看到農(nóng)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表態(tài)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修畫面活了起來。
8、(2007山東卷)
(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guān)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并且與全詩思鄉(xiāng)的情感內(nèi)容不相稱。
(2)①將關(guān)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guān)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guān)節(jié)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
9、(2007重慶卷)(1)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2)蘇詩愛花之盛花,白詩惜花之將謝。
10、(2006安徽卷)⑴強調(diào)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nèi)容之間起承上啟下。
⑵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
回答⑴⑵兩小題,要緊緊扣住題干的要求來回答,即⑴題從內(nèi)容上、結(jié)構(gòu)上,⑵題從手法上、內(nèi)容上。不可沒有針對性地亂寫一氣,造成寫得辛苦,效果不佳。
要做好⑴⑵題,首先要弄懂這首宋詞的意思,這是根本。
這是一首送別詞。它描寫了送別時,送別后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xiàn)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聚散匆匆”是關(guān)鍵句,是本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熬邸弊纸Y(jié)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一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
下片寫別后之思。先用設(shè)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說明盧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傷情”。
11、(2006福建卷)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xiàn)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fā)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
⑵在藝術(shù)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xiàn)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12、(2006廣東卷)(1)晚:歸艘 鐘聲 望:江、青山、遠帆、老鶴
(2)“帶”采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老鶴”人的動作,不說鐘聲遠播,而說老鶴帶鐘聲到海幢,使畫面具有動感。
13、(2006江蘇卷)⑴表達了作者飄泊中深切思念家中親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跡天涯,飽含愁苦與無奈。
⑵這里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運用的是反襯手法。
⑶作者企盼與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倫之樂。語言樸素真實,親切動人,能喚起讀者強烈共鳴。
14、(2006江西卷)(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15、(2006天津卷)(1)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
(2)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后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200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答案
一、(2007安徽卷)
8.B 9.B 10.D
11.(1)不能有能辨識古物的人說:“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yīng)該把它當作珍寶來小心地收藏,不要使它毀壞”(句中“寶藏”譯成“珍藏”也可)
(2)這不是真能愛好鼓舞,只不過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罷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我家有方古硯,是過去因友人的贈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當作一方(普通)的硯臺使用著,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貴)的古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yīng)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蔽衣牭搅诉@樣的勸告后,也就依從了他的話把(這方硯)當作了寶貝。但沒時間來辨識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是的物件。
雖然這樣,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時的東西,當初的人也只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硯臺來使用罷了,哪里知道一定不能毀壞、還一定要把它傳到現(xiàn)在而成為一件古物呢?傳到現(xiàn)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時(的寶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時,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當作珍寶的人,對這塊(五代、宋時的)硯臺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
人們看到世上那些和和樂樂的人,沉醉于奢華艷麗的享樂中,在權(quán)貴和地位顯赫的人的門前來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樣子,遭受羞辱卻不知道羞恥。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高高直立守道自重,憑淡泊的心態(tài)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書圖畫、器物愛好來娛樂自己,并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歡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隨并模仿著他們。于是讀書人中那些追求財利求得上進的人,一定想竭盡辦法拿出權(quán)貴們沒有的東西,來巴結(jié)侍奉那些權(quán)貴要人;權(quán)貴要人也時時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讀書人中夸耀?墒悄切┝w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么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這不是真能愛好古物,只不過與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罷了。既然與平庸世俗的人愛好相同,可是還要吵嚷著要擁有好古的名聲,來顯示與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們的名聲是這樣,而他們真實想法卻不是這樣的。
我所說的好古的人,想學習(先人或前輩)的道義,寫他們那樣的文章,思念他們的人卻不能相見,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們的遺墨、遺物來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而從不滿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留下的器物,而是他們的為人。
我看當今詩人所愛好的,大都像這樣。不能詳盡闡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寫了一篇《古硯說》。
二、(2007廣東卷)
5、D 6、D 7、B 8、C
9、(1)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2)①(狐貍)只是用濃墨灑成大黑點,(弄得)滿終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但:只是,僅僅)
②郭生因此感激狐貍,常常置辦(美味的)飯菜,供給狐貍吃喝。(德:感激,感恩)
文言文參考譯文:
郭生是淄博東山人,他從小特別喜歡讀書,但山村沒有地方可以請教。二十多歲時,他的字畫還有很多錯誤。以前,他家中狐貍作難,衣服、食品、器物,總是丟失,他深深地為狐貍的禍害而苦惱。一天晚上,他閱讀自己的詩文,讀完后,隨手把詩卷放在案頭。第二天一看,他驚呆了:自己精心寫出的詩文竟被狐貍涂得烏黑,以至于連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選擇稍稍干凈的編輯起來讀。他心里十分憤恨,但又無可奈何。后來,他又收集了新寫的二十多篇,準備向名人請教。早上起來,見詩卷被狐貍翻開攤在案幾上,墨汁幾乎把它全部涂滿了,他更加憤恨。
剛好王生因事到東山,他與郭生是好友,登門拜訪郭生時,見到被墨汁污染的詩卷,問是怎么回事。郭生詳細訴說了他的苦惱,并拿出殘剩的詩給王生看。王生仔細地看了看,發(fā)現(xiàn)狐貍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刪去。他驚訝地說:“狐貍好像懂詩,它不僅不是你的禍害,而且你應(yīng)該馬上拜它為師!边^了幾個月,郭生回頭看自己的舊作,忽然感到狐貍涂得很對。于是修改了兩篇放在案上,以觀察有什么怪異。到天亮時,又被狐貍涂了。過了一年多,狐貍不再涂,只是用濃墨灑灑點點,弄得滿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訴王生。王生看了看說:“狐貍真是你的老師啊!這好文章可以入試了!边@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從此感激狐貍,常常買些雞肉黍米,備給狐貍吃。他買了別人名稿,自己不選擇,而是讓狐貍選擇。因此,他在縣、府兩級考試中都名列前茅。
當時,葉公的文章,風格典雅,文詞華美,家傳戶誦。郭生有一個抄本,愛惜備至,不料被狐貍倒了約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幾乎沒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葉公的題目創(chuàng)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沒想到,狐貍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漸漸不相信狐貍。但過了不久,葉公因為文章內(nèi)容不當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貍有先見之明。但自己每次慘淡經(jīng)營地寫一篇文章,總是被狐貍涂壞。他還是懷疑狐貍妄為,就拿了從前被狐貍?cè)c很多的文章來試狐貍,狐貍又全部涂污。郭生笑著說:“這真是胡鬧了!為什么以前肯定而現(xiàn)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為狐貍安排飲食,并把讀過的書鎖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鎖著,打開一看,卷面卻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沒有涂了。此后狐貍沒有再來打擾。以后郭生在科舉考試中得了一次四等,兩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貍的涂劃中。
異史氏說:自滿必招致?lián)p傷,謙虛方可得到益處,這是客觀規(guī)律。剛有點小名氣就自以為是,偏執(zhí)于葉公的不良惡習,因襲而不改變,不到一敗涂地而不停止,驕傲自滿真害人就是這樣的啊!
三、(2007遼寧卷)
9.B 10.D 11.C 12.A
13.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
斷句共4處,每處1分。錯1處扣1分。
14.(1)冉氏因此很厭惡這條狗。譯出大意給1分;“患苦”譯為“厭惡”“不滿”一類的意思給1分,譯為“以……為憂”“以……為苦”也可。
(2)我從前克制忍耐不殺它(的原因),是因為它在意外、緊急的時候可能有用。
譯出大意給2分;“向”譯為“從前”一類的意思給1分,“不之殺”譯為“不殺它”一類的意思給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本縣有家姓冉的人家,養(yǎng)了一只很兇猛的狗。它碰到路過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過路人被它咬傷。遇到有人被它咬傷,狗主人就親自上門去向被咬傷的人道歉,拿出錢來給人家治傷,這樣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為此而很討厭那只狗,但是因為狗兇猛,不忍殺它,就還是養(yǎng)著它。
劉位東告訴我說:“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離家門還有一里多路,許多狗圍著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著迎上前來,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們橫掃過去,許多狗都退回去遠遠立著,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來要和我搏斗。它沖了好幾次,我?guī)缀醣凰。我邊斗邊走,走過冉家門口往東,過了幾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當時我巳很疲憊,幸而離狗已遠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離開,那只狗還遠遠望著我汪汪叫;丶乙院,我想: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盜賊仇人夜里去他家搶劫,狗一定守住家門咬人,就有幾個人也進不了他家門一步啊!聽說姓冉的很討厭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勸他不要殺掉這只狗。這樣的狗,是千金也難買到的!
“過了幾天,冉家的鄰居到我家來,我問起那只狗。他說‘已經(jīng)殺掉燒來吃了!矣X得奇怪,問他為什么。他說:‘那一夜,盜賊進了冉家。主人發(fā)覺了,叫醒兩個兒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趕,盜賊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應(yīng);到處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聽到床下象有喘息的聲音,用燭一照,見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著,一動也不敢動,低了頭,閉了眼,好象唯恐有人聽到它的聲聲的樣子。主人說:咳!我過去忍住而不殺它,是因為想它有一天緊急中可以有用處,哪知它追咬過路人是勇敢的,見了盜賊卻這樣膽小畏縮!就為了這樣,第二天把它殺掉燒來吃了。’”
唉!天下與人勇敢搏斗而對盜賊膽小害怕的,難道只是這只狗嗎!現(xiàn)在街市上的流氓無賴,平日到處鬧事,在本鄉(xiāng)本地橫行不法。有的在衙門里掛個差役的名,有的在兵營里吃一口糧,他們專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們走在路上,人們都要遠遠避開;他們一恕,就叫來一大群同黨,手拿兇器圍攏來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們,樣子真象個壯士一樣。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強盜,叫他們拿了兵器,編進宮府,防守地方,人數(shù)不下一百幾十;馬房里的馬夜里有點驚擾叫起來,他們就以為強盜來到,兩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總算跑了出來,身子還在抖,身上的東西碰擊出聲音來。點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點不著。聽說要出發(fā)到防守的地方去,離賊軍還有幾百里,離家鄉(xiāng)僅僅幾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別,象以后永遠見不到的樣子,他們的激動和驚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說:為私而斗很勇敢,為公而戰(zhàn)就膽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責怪那只狗而殺了它呢?咳,這不太過分嗎?
話雖是這樣說,可是養(yǎng)貓的,是要貓捕鼠;養(yǎng)狗的,是要狗防盜。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職守,這已經(jīng)是沒有用了,何況加上它還要咬人?種狗,豈可以留下來?石勒要殺掉石虎,他母親說:“跑得快的牛小時候,總會弄破車子,你還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來石勒的后代,到底滅絕在石虎之手。只貪圖牛能跑得快,不管車子會撞破,尚且不對;何況只撞破車子的牛實際跑不快呢?然而那種女人的仁慈心腸,古今都一樣;從此說來,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過了一般人多得多了。
源蓮山 課件 w w
w.5 Y k J.Co m
本文關(guān)鍵詞:高考詩歌鑒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8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xrw/4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