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造句*成語 >

張冠李戴的近義詞、反義詞

發(fā)布時間:2017-03-21 20:07

  本文關鍵詞:張冠李戴造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成語名字】張冠李戴
【漢語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語解釋】
把姓張的帽子誤戴到姓李的頭上。語本宋.錢希言《戲瑕.卷三.張公吃酒李公醉》。后用“張冠李戴”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成語典故】
宋.錢希言《戲瑕.卷三.張公吃酒李公醉》
唐武后時,有“張公吃酒李公醉”之謠。張公謂易之,昌宗兄弟也,李公謂中宗也,此即“薛王沈醉壽王醒”之意。一日士人有犯夜而非其罪者,舉此為辭,官遂命賦其事。士人援筆立構數(shù)言,主者笑而釋之。此語流傳至宋,則宗門老宿,無不拈出來作對答人底話頭,味之卻真有不可思議道理在。其時又有“張公帽兒李公戴”,至今相傳又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之諺,疑亦是此意耳。后世行市語有“張三李四”,皆非漫然無本。“魯酒薄,邯鄲圍”“罪生甲,旤歸乙”,事機莫測,曷足怪乎!諸老先生乃謂皆是亂說,然則圣人何以擇言于芻蕘。
【成語注解】
1、典故或見于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
〔參考數(shù)據(jù)〕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
諺云:“張公帽棳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以戴之,于長隱君乃岸幘而褻禮,木子居士反峨冠而壯儀。”亦可謂善謔者。
【成語出處】
1、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三二.錦衣衛(wèi)》:“彼卑官小卒,以衙門為活計,惟知嗜利,鮮有良心……甚至張冠李戴,增少為多,或久禁暗處,或苦打屈服,砌成可惡情狀,令人一見輒怒。”
2、《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卷一七四之二.李衛(wèi)奏折》:“邇來收稅頗屬公平,,不敢復蹈前轍。然批行與彼查審之事,則有錯誤至張冠李戴者。”
3、清.藍鼎元〈復顧太史書〉:“即為前官受過,亦可不辭。然而張冠李戴,不知其誣者,誰乎?”
4、清.姚炳《詩識名解.卷一.鳥部.鳩》:“以隼同焦,以鵻同隼。張冠李戴,名物混淆,則皆子云輩好作奇字之遺孽也。”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使用類別    用在“出錯失誤”的表述上。
張冠李戴造句】    
1、你一定要看仔細,可別張冠李戴,錯怪了人。
2、他生性迷糊,待人接物常常張冠李戴,鬧了不少笑話。
3、媽媽常把影歌星的名字張冠李戴,弄得我們啼笑皆非。
4、他說過五關斬六將是張飛的事,這不是張冠李戴,胡說八道嗎?
5、寫人物傳記最怕考證不實,一不小心就會鬧出張冠李戴的笑話來。
6、歹徒想使用張冠李戴的蒙混技倆逃避刑責,結果被警方一眼識破。
7、再怎么離譜,你總不能把林黛玉張冠李戴地誤成《水滸傳》人物吧!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明是李白的詩句,你怎么張冠李戴地說是白居易的呢?
【參考詞語】:李戴張帽
【漢語拼音】:lǐ dài zhāng mào
【成語解釋】:即“張冠李戴”。見“張冠李戴”條。
1、明.劉效祖〈黃鶯兒.堪笑世情薄〉曲:“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著張三帽,歪行貨當高,假東西說好。”
【張冠李戴的成語故事】
“張冠李戴”這句成語,原本出自唐朝的諺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張公”是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李公”則是指武則天的丈夫中宗,當時人可能用這句話來暗諷武則天不守婦道,私生活淫亂,就好像把這個人的帽子,錯給那個人穿戴。與此類似意思的諺語,還有“張公吃酒李公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等。后來“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本文關鍵詞:張冠李戴造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02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khy/2602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4b3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