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期刊論文 >

《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6-05-14 17:00

  本文關鍵詞:聲無哀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湖南大學》 2009年

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啟示

徐丹  

【摘要】:嵇康的《聲無哀樂論》是我國第一篇音樂理論著作,它不僅蘊含豐富的音樂美學思想,而且對音樂教育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聲無哀樂論》涉及了兩個音樂本體的概念:音樂感性本體——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音樂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即我們傾聽著抑或談論著的音樂本體。音樂理性本體——哲學意義上的自為自在,或者稱之為藝術精神。嵇康認為,音樂并不反映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社會風尚,音樂本體不是情感,而是與時代政治和人們情感無關的聲音的“自然之和”。他首先提出“聲無哀樂”的基本觀點,即音樂是客觀的音響,哀樂是人們被觸動以后產(chǎn)生的感情,兩者并無因果關系。音樂本身沒有淫邪與中正之分,所謂的“正聲”、“淫樂”都只是人們對樂曲的一種稱謂,不是音樂的本質(zhì)。淫邪和中正都在于人心,是人的內(nèi)在精神。音樂是人的“情欲”所鐘愛的,所以音樂可以調(diào)節(jié)人的情欲!耙袈曇云胶蜑轶w”,只有符合“和”的音聲才能感人至深,因此音樂表達的是“和”的精神。音樂與情感存在一種對應的關系。 嵇康認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在于統(tǒng)治者實行德政讓百姓內(nèi)心獲得無聲的和樂。他強調(diào)音樂審美教育產(chǎn)生的影響不是通過灌輸和紀律約束強迫,而是自然接受獲得的。由此揭示的《聲無哀樂論》對音樂教育的啟示為:一是音樂教育目的:秉承“自然之和”,完善個體人格(使音樂成為“人性”的音樂、使音樂成為“我”的音樂);二是音樂教育內(nèi)容:超越傳統(tǒng)內(nèi)容,實現(xiàn)“自律”與“他律”統(tǒng)一(反思音樂教育內(nèi)容、“自律”與“他律”結合);三是音樂教育方法:回歸現(xiàn)實生活,激發(fā)個體潛意識能量(回歸生活、潛移默化、寓教于樂)。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0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玫;王炎琪;;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J];船山學刊;2008年03期

2 付宏政;;音樂與公民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理解《聲無哀樂論》當代價值的一個視角[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丁同俊;“聲無哀樂”之我見——從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談起[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孫洪亮;;嵇康《聲無哀樂論》音樂美學思想的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素質(zhì)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孫小棚;;嵇康的音樂審美與人生理想[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8年12期

6 李靜玉;淺談音樂教育的目的[J];遼寧高職學報;2002年05期

7 孔祥萍;嵇康《聲無哀樂論》的音樂思想簡論[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牛淑會;;嵇康《聲無哀樂論》音樂美學思想淺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趙靜;;嵇康之《聲無哀樂論》淺議[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10 劉瑾;《聲無哀樂論》的產(chǎn)生原因及其評價問題[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波;;論指揮美學在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升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李立平;;探索音樂藝術的美學特征[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3 曾裕華;;論古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王小琴;;音樂倫理學論綱[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李成玉;;符號中的藝術——簡析卡西爾《人論》中的藝術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彭正梅;;學習中的消極經(jīng)驗之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7 蒲德祥;;幸福組織: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尹延安;;荷馬史詩的一種哲學解讀——兼論荷馬與柏拉圖的哲學思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童江梅;;論合唱訓練的著力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10 程海艷;;寶卷音樂美學思想探微——以《臨澤寶卷》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彥錄;;論君特·格拉斯小說中的反烏托邦情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徐心希;;泉州書院、社學的發(fā)展與朱熹理學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譚家健;;《左傳》美學思想札記[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4 萬勁波;;弘揚綠色奧運精神與共建生態(tài)文明秩序[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汪偉全;;公共理性芻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雍敦全;;論全面綜合的音樂教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馬東風;;中國原始音樂教育的意識與形態(tài)[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8 鄭莉;;創(chuàng)造是音樂的生命,音樂促進我們創(chuàng)造——簡論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蒙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教育的系統(tǒng)建構——新課標精神指導下的舞蹈教學改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余瑾;魯新華;林華景;李莉;古琨如;;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老年音樂保健[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2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5 金道銘;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詹曉陽;基層政府面向信息弱勢群體的公共服務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偉;從我國城鄉(xiāng)差異看音樂教育公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珍資;基于生態(tài)學的大學生自主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一丁;淺析高師視唱練耳學科發(fā)展中的音樂審美心理[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韓會平;《米德爾馬契》中喬治·艾略特女性倫理探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彭震;“中國威脅論”——影響與對策[D];湘潭大學;2010年

9 陳達;毛澤東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楊雪林;轉型經(jīng)濟中我國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根平;;從《樂記》到《聲無哀樂論》——中國音樂美學的獨立之旅[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楊國榮;道德的形上內(nèi)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金生鈜;成人教育與公民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對成人教育目的的哲學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4 李業(yè)道;“聲無哀樂”么?[J];音樂研究;2001年04期

5 周暢;音樂的情感與形態(tài)──“通質(zhì)同構”[J];音樂研究;1995年04期

6 何善蒙;;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析論——以《聲無哀樂論》為中心[J];美與時代;2006年03期

7 王福雅;《禮記·樂記》與《聲無哀樂論》音樂美學的比較[J];求索;1997年06期

8 黃應全;審美本體論之辨——嵇康《聲無哀樂論》的美學意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修海林;“樂”作為文化行為方式的存在——答劉再生《〈聲無哀樂論〉今譯》“編者按”兼及今譯的概念理解問題[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10 原正幸,薛羅軍;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禮樂批評[J];文藝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和平;;繆天瑞的學術貢獻與歷史地位[J];中國音樂學;2009年04期

2 賀光華;黃書敏;;劉天華音樂美學思想探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01期

3 余冰;;論音樂美學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李姝;;音樂美學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藝術研究;2011年02期

5 王紅艷;;二十世紀釋義學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J];華夏星火;2005年Z1期

6 胡松;許英;;試論音樂教育對大學生道德素質(zhì)教育的作用[J];道德與文明;2006年05期

7 蔡仲德;;陶潛的音樂美學思想[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8 蔡仲德;嵇康《養(yǎng)生論》等篇中的音樂美學思想[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9 蔡仲德;;商鞅韓非的音樂美學思想[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Z1期

10 辛松;朱亞宗;;孔、墨哲學思想之比較——從音樂美學思想探討孔、墨哲學思想[J];船山學刊;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鴻信;;社會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2 宋慶壘;;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 承擔音樂教育重任——淺談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素質(zhì)[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3 向文;;對目前學校音樂教育教學幾點問題的思考[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4 程英華;;音樂教育與中學生心理健康之關系研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5 ;時代的重托,歷史的責任——中國大眾音樂協(xié)會首次工作報告(2006年)[A];中國大眾音樂協(xié)會首次工作報告(2006年)[C];2006年

6 黃麗;;試論我國推進創(chuàng)造性主題音樂教育的幾個維度[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毛理;;不容忽視的力量——談音樂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音樂專輯)[C];2006年

8 張尉強;;學校音樂教育中的感覺體驗及實現(xiàn)途徑[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9 羅琴;;中美音樂課程標準比較——多元文化音樂教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10 方楠;;走進網(wǎng)絡社會的高等音樂教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牛世生;[N];吉林日報;2005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董大汗;[N];中國藝術報;2010年

3 文竹;[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李晉萍;[N];音樂周報;2005年

5 呂健;[N];中華讀書報;2004年

6 方捷新;[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安塞縣沿河灣中心小學 劉淵;[N];延安日報;2011年

8 陶格斯;[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1年

9 高峰;[N];中國藝術報;2008年

10 趙易天;[N];音樂周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資利萍;感性的呼喚[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4 金橋;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D];上海音樂學院;2003年

5 王文瀾;素質(zhì)教育視野中的中學音樂課程實施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麗虹;延安魯藝音樂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戴俊超;20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社團概論[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9 車新春;19世紀上半葉的德意志音樂文化與民族主義思潮[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10 許洪帥;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fā)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婷;論隱性化網(wǎng)絡音樂教育對中學生音樂教育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紅成;社區(qū)音樂教育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賈曉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中國學前音樂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梁愔;構建美的教育 實施以美育人[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5 陳映蓉;樂者“樂”也[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6 馬靜;淺談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7 資利萍;0—6歲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謝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波;論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香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本土化的研究與分析[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本文關鍵詞:聲無哀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1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451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71d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