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的高層政治斗_中國為什么不政治改革_中國政治改革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本文關鍵詞:政治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議題二 政治體制改革:穩(wěn)妥還是激進
當前,對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已達成了較為普遍的共識,但是對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尚存較大爭議。有人主張積極穩(wěn)妥,有人要求激進改革;有人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也有人主張可模仿美歐之路。溫家寶總理今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繼續(xù)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等各項改革,破解發(fā)展難題!卑l(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需要堅持走自己的路,積極穩(wěn)妥地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在中國這么一個超大型的國家里進行政治改革,一定要考慮每一項改革政策的代價。穩(wěn)妥地推動政治改革,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成果,這才是中國前進的最佳之路
過去二三十年中,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大致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古巴采用的“保守改革模式”,即政治體制完全不動,只對經濟體制進行有限的改革;第二種是前蘇聯(lián)的“激進改革模式”,即對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都進行激烈的變革;第三種是“穩(wěn)健改革模式”,即中國模式,其特點是“大規(guī)模的經濟體制改革與相對較小規(guī)模的政治體制改革”,而政治改革重點是為經濟改革和民生改善鋪平道路。這三種模式中,中國模式無疑是最成功的。中國避免了大的動亂,經濟飛速發(fā)展,社會充滿活力,人民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的提高。
穩(wěn)健的改革模式最適合中國
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盡量堅持原來的體制,在局部地方作一些小打小鬧的改革。古巴堅持計劃經濟,但也增加了有限的市場調節(jié),和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很有影響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思路頗有共通之處。但是不得不承認,古巴給人的印象是失望的。
人們往往把古巴的問題歸結為美國的封鎖和制裁。但我和一些古巴朋友私下聊天時,他們認為,造成古巴現(xiàn)今的狀況,人為的因素至少占一半。古巴在80年代初曾嘗試開放農民自由市場、物價改革、工資改革和外貿改革,但由于很快出現(xiàn)了投機倒把、貧富不均等問題,古巴政府從1986年到1989年進行了“糾偏運動”,強調加強黨的思想工作和精神鼓勵,反對權力下放,使得經濟又回到了原來的以計劃經濟為主。
回想起來,如果中國當初沒有走出計劃經濟的老路,沒有大刀闊斧地進行市場導向的改革,而只對舊的體制修修補補的話,中國恐怕也很難告別古巴今天這種短缺經濟的狀況。但古巴并不全是問題,經濟盡管如此困難,但還是實現(xiàn)了全民醫(yī)療低保。比較起來,我想中國通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力大增,財稅收入大漲,我們在社保方面一定可以比古巴做得更好。
在這個世界上,缺少基本的社會公正和貧富差距過大總會導致革命,革命是英勇的、浪漫的、痛快的,而革命之后的建設則是艱巨的、復雜的、耗費時日的。古巴人民在發(fā)展的道路上至今還沒有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成功道路。
前蘇聯(lián)在戈爾巴喬夫領導下,走的是激進改革的道路,其結果大家都知道。但我們不能忘記在1980年代,戈爾巴喬夫提出“新思維”和政治改革壓倒一切,一時間還引來我們國內很多人的羨慕和贊揚。戈爾巴喬夫是以政治改革為主,用經濟改革來輔助政治改革,結果成了首先要保證民主化這個政治進程不可逆轉,為此什么都可以做,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結果是災難性的。
政治改革帶來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政治參與迅速爆炸,而蘇聯(lián)的體制完全沒有為這種參與做好準備。激進的政治改革首先導致了人們質疑蘇聯(lián)共產黨的合法性,然后質疑整個蘇聯(lián)國家存在的合法性。接著,立陶宛率先宣布脫離蘇聯(lián)而獨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緊隨其后。因為經濟形勢已經惡化,戈爾巴喬夫亂了章法,他本人的威望幾乎蕩然無存,誰都可以拿他當笑料。戈爾巴喬夫本人至今仍在西方受到推崇,但很多俄羅斯民眾不能原諒他。戈爾巴喬夫在自己人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1996年他曾參加俄羅斯總統(tǒng)競選,得票率竟不到百分之一。
如果比較一下中蘇兩國在改革戰(zhàn)略上的差別,中國在鄧小平的強勢領導下,走了一條“穩(wěn)健的改革道路”。如果從政治與經濟互動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這個道路也許可以概括為:較大規(guī)模的經濟體制改革與較小規(guī)模的政治體制改革相結合,而政治改革重點是為經濟改革鋪平道路,這也可以稱為“經濟改革優(yōu)先的模式”。這個模式產生的利弊大家有目共睹,但總體上利大于弊,中國避免了大的動亂,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已經18倍于1979年,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人對國家前途持樂觀態(tài)度。
綜合比較中國過去30年中出現(xiàn)過的不同模式選擇,我的結論是:我們的“穩(wěn)健改革模式”雖然問題不少,但確實比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和蘇聯(lián)的“激進改革模式”要好,也比“極左”和“極右”的模式要好。
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通過30多年的奮斗,經濟規(guī)模增長了18倍,4億多人脫貧,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國已經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而這些統(tǒng)計還是建立在人民幣被低估的基礎上的。西方人對中國有各種各樣的批評指責,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否認中國這些成就的已經大大減少了。
如果說我們大約300年前開始落后于西方,現(xiàn)在我們是真正地趕上來了。不管今天中國社會有多少問題,中國還是處在1949年以來最好的時候,處在300年來最好的時候,解決各種問題的資源和回旋余地也是前所未有的。絕大多數(shù)的國人也都為此成果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甚至犧牲。
我們應該通過教育,使大家尊重每一個為民族復興做出貢獻和犧牲的勞動者,包括現(xiàn)在的弱勢群體,并通過各種手段,使他們也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在大變革的社會里生活不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可以化解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的心態(tài)也會更平和,生活也會更溫馨。中國是有希望的,只要我們自己不打敗自己,沒有任何一種外部力量能阻礙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政治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今天中國的政治發(fā)展是中國自己歷史傳統(tǒng)的一種獨特延續(xù),這種延續(xù)決定了中國道路的獨特性。西方主流經濟和政治學者從來沒有想到中國走自己的路會如此之成功,也沒有想到他們自己主導的發(fā)展模式在發(fā)展中國家會如此之不成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相對成功,在某種意義上,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我們經濟改革成功有三條根本的經驗,第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出發(fā),而不是從一個完美的理想設計出發(fā);第二是循序漸進、不斷試驗、摸著石頭過河、逐步地推動體制轉型;第三是拿來主義,非送來主義,也就是說,學習別人的一切長處,但以我為主,以自己的眼光來決定取舍,絕不盲從。這種成功的思路也可以大至勾勒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前進道路。
在西方歷史上,與這種漸進改革思路比較接近的是英國歷史上的經驗主義變革思路。從國際經驗來看,走經驗主義的道路比理想主義的道路代價要小。英國是經驗主義政治變革的典型,法國則是理想主義政治變革的典型。
從中國1949年以來的歷史來看,前30年的經歷更像法國,后30年的經歷更像英國,而后30年的情況總體上比前30年要好得多,大部分人民得到了實惠,中國的崛起已不可阻擋。對于中國今后的政治改革來說,經驗主義的漸進道路應好于理想主義的激進道路。
但是我們不少國人也有類似法國人這種政治浪漫主義情節(jié)和激進主義的傳統(tǒng),總希望通過激進的政治變革來解決中國存在的所有問題,畢其功于一役。其實,在中國這么一個超大型的國家里進行政治改革,一定要考慮每一項改革政策的代價。穩(wěn)妥地推動政治改革,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成果,這才是中國前進的最佳之路。
我們要結合中國的國情進行民主形式的創(chuàng)新,從而使老百姓有更多的政治參與感和認同感。內容和形式相比,內容更重要,但形式不能被忽視。我們在形式方面可以借鑒西方的一些形式,也可以從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資源中進行提煉和創(chuàng)新,也可以土洋結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式,從而使我們的民主在形式上更規(guī)范、更有活力、更為豐富多彩。我甚至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政治改革的重點就是從重視“內容”走向“內容與形式”并重,從強調“結果”走向“結果與程序”并重。
當然,西方政治制度值得我們借鑒的不只是形式,也有內容。比方說三權分立的學說強調了對權力的制約,我們可以結合中國的實際來借鑒權力制約這個思想,但沒有必要學習美國三權勢均力敵的政治構架。我們在保持行政主導的同時,可以借鑒一些國際經驗,進一步加強對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衡。
我們可以按照經濟改革成功的經驗,摸著石頭過河來進行政治改革,在相當時間內最需要的不是“路線圖”,恐怕也拿不出“路線圖”,拿出來也是一個“花架子”,但像經濟改革一樣,我們可以有一個“指南針”,需要知道一個總體方向。經濟改革的總體方向是市場導向的改革,是市場與計劃的有機結合,是發(fā)展生產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治改革總體方向應該是實現(xiàn)勵精圖治的良政,確立一流的人才選拔機制、一流的民主監(jiān)督機制、一流的社會協(xié)商機制,最終落實到人民的“優(yōu)良的生活”。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某種更為完整的思路,或者叫“路線圖”,,在適當?shù)臅r候一定會應運而生,就像通過16年的改革和開放,我們終于形成了內容豐富,而又可以操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念,沒有摸著石頭過河的16年實踐,是提不出這樣的理論的。
我們是一個大國,在中國實踐成功的東西,就是真理,西方現(xiàn)在可以不理解,可以挖苦,可以反對,但只要中國老百姓拍手叫好,只要最終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和做法是正確的,他們就只能來理解你,詮釋你,并最終不得不接受你。中國模式最終一定會影響世界政治的游戲規(guī)則,豐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內容。西方自己的模式也是這樣一路走來,并最終成為強勢模式的。
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我們才對自己的政治制度進行了一些“挖潛”和“微調”,國家就迅速崛起了。如果我們繼續(xù)推動符合國情的政治體制改革,把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潛力進一步發(fā)掘出來,那才是更加巍巍壯觀的事業(yè)。我們應該自信地、從容不迫地、不卑不亢地平視一下西方,看看他們制度的長處在那里,短處在哪里,再對照一下中國,我們的長處在哪里,短處在哪里,從而搞清楚,對于西方的東西,哪些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哪些應該反詰和揚棄,最終都是為了走出一條適合中國自己情況的政治發(fā)展道路,一條能使中國實現(xiàn)國家長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安樂的康莊大道。
(作者為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春秋綜合研究院研究員)
【解讀之一】辜勝阻:降低預期增長目標可為促轉型調結構預留空間
【解讀之二】梅新育:GDP增長目標下調正當其時
【解讀之三】林賢郁:調低經濟增長目標的原因和意義
【解讀之四】從政府工作報告幾組數(shù)據(jù)看經濟工作“穩(wěn)中求進”
【解讀之五】GDP下調增長目標為7.5%的原因與意義
【解讀之六】厲以寧:GDP放棄“保八”合適 CPI控制在4%不易
【解讀之七】林賢郁:消除數(shù)字出官 確保干部考核客觀公正
【解讀之八】周新民:讓人才充分顯出來、多起來、用起來
【解讀之九】辛鳴:中國改革須再理解 再判斷 再出發(fā)
更多內容>>>歡迎進入【理論頻道】
周其鳳:當校長不靠“三把火”
解決退休“雙軌制”根本之策
GDP下調,工資什么時候漲?
事業(yè)單位對養(yǎng)老金差距有“微詞”
適時推行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改革
養(yǎng)老金八連漲難解社保之困
對提拔年輕干部“習慣性猜想”
正確理解“三個世界劃分”
鄧小平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戰(zhàn)略構想
厲以寧:GDP放棄“保八”合適
小產權房好不好?小產權房的福利
“空降”制度改革的突破
(責任編輯:高。
相關專題
· 張維為專欄
>推薦新聞
九常委五年來“兩會”下團審議討論回顧
總書記的“西藏情結”
靈魂裂變:188萬國民黨投誠部隊改造之謎
【相冊】你沒見過的:毛澤東高清歷史照片
·焦點新聞
·政府工作報告公布 2012年9大主要任務
·李源潮:調整鑒于王立軍事件嚴重政治影響
·中央免去王立軍重慶副市長職務 何挺擬任
·北京市近期重要人事任免(共83人)|名單
·兩會代表委員:遏止"小官大貪"還需下猛藥
·郴州"玩失蹤"農機局副局長被免 開除黨籍
·習近平:做黨純潔性工作|應對執(zhí)政考驗
·溫總理"直面拍磚"啟示|李源潮"三個檢驗"
·"副職超編"暴露了啥|司機如何變"巨貪"?
·從溫總理講話看共產黨人責任感 人民情結
·揭秘:是誰落井下石害死陳獨秀長子陳延年
·胡宗南攻占延安 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遇險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
1.張德江同志兼任重慶市委委員、常委、書記(圖/簡…
2.重慶市副市長調整 何挺擬任重慶市副市長(圖/簡…
3.李源潮:重慶領導調整鑒于王立軍事件嚴重政治影響
4.北京市近期重要人事任免(共83人)
5.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
6.【黨報早讀】李源潮:重慶領導調整鑒于王立軍事件…
7.鄭華堂同志逝世
8.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
9.揭秘:是誰落井下石 害死陳獨秀長子陳延年?
10.【理論周刊】收入分配改革的未來方向|中國改革再…
·頻道精選
胡春華:扎實做好當前各項工作
北京竹桿社區(qū)試點差額直選
·強衛(wèi):提高文化自覺 增強文化自信 實現(xiàn)文化自強
·湖南郴州“玩失蹤”農機局副局長被免職
·中共長春市委組織部關于擬提拔局級干部任職前公…
·四川省委省政府下發(fā)意見要求加強鄉(xiāng)鎮(zhèn)紀檢組織建設
·深圳擬建公務員誠信檔案:公務行為終身負責 商…
·北京76個政務部門公開“三公”經費計5.27億元…
社區(qū)論壇·網友聲音
孟學農建言“做官先做人”是一記警鐘
賀子珍毛澤東失去的五子女:尋毛岸紅幾十年無果
·總書記的“西藏情結”讓雪域高原倍感溫暖
·從溫總理的十年足跡中感悟為官之道
·李長春為何說“捂住會越描越黑”?
·習近平新疆工作的“最新要求”啟示啥?
·張高麗“我本身就是個苦孩子”讓百姓動情
·毛新宇澄清:毛主席哪有稿費留給我們呢?
·理論精粹
溫總理的講話給力中國下一步改革
GDP下調,工資什么時候漲?
·鄧小平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為政治” 訴中國難達目的
·南陽?襄陽?諸葛亮到底躬耕何處
·吳丹紅:新刑訴法“73條”“83條”是進步
·王偉光: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分析稱稀土資源陷國際博弈 把握國家利益是關鍵
資料中心
開國將帥名錄·永遠的豐碑——革命先輩紀念館
基礎|黨史大事記|黨史上的今天|黨章教程
會議|黨的會議|歷次黨代會|政治局集體學習
文獻|領導人文選|歷史、當代文獻|馬列全集
事件|抗美援朝資料|海軍博物館|"五四"運動
專題|歷次五年計劃|反腐倡廉大事記|口號選編
圖集|穿越90年·圖說黨史|90年90事|閱兵圖集
視頻|領袖文獻片|共和國圖像日志|《忠誠》
緬懷革命先輩系列訪談
本文關鍵詞:政治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19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shkx/8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