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CA研究論文摘要匯編——抗PD-L1抗體在癌癥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活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WONCA研究論文摘要匯編——抗PD-L1抗體在癌癥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活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背景程序死亡1(PD1)蛋白是T細胞受體,PD-L1抗體作為其配體之一,對腫瘤細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統(tǒng)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PD1蛋白和PD-L1抗體的相互抑制作用提高了機體的免疫功能,在臨床前模型中提高了抗腫瘤活性。方法在本研究多中心1期試驗中,經(jīng)靜脈給予晚期癌癥患者抗PD-L1抗體(0.3~10.0 mg/kg)治療,1次/14 d,6周為1個療程,最多治療16個療程后患者病情可完全緩解,或確診疾病已惡化。結果截止到2012-02-24,共207例患者(非小細胞肺癌75例、黑素瘤55例、結腸直腸癌18例、腎細胞癌17例、卵巢癌17例、胰腺癌14例、胃癌7例及乳腺癌4例)接受了抗PD-L1抗體治療。連續(xù)治療的中位時間為12周(2~111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9%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與治療相關的3或4級毒副作用。52例黑素瘤患者中有9例、17例腎細胞癌患者中有2例、4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5例、17例卵巢癌患者中有1例進行了客觀評價(完全或部分評價)。評價時間為1年及以上,這其中有半數(shù)患者(8/16)持續(xù)了1年以上。結論對于晚期癌癥患者,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黑素瘤和腎細胞癌患者,PD-L1抗體介導的抑制作用可以誘導腫瘤持續(xù)縮小(客觀反應率為6%~17%)并延長疾病的穩(wěn)定期(24周內延長12%~41%)。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中心醫(yī)院;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 晚期癌癥患者 腎細胞癌 抗體治療 黑素瘤 抑制作用 卵巢癌 肺癌患者 活性研究 治療相關
【分類號】:R473.73
【正文快照】: 原文見:Brahmer JR,Tykodi SS,Chow LQM,et al.Safety and activity of anti-PD-L1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N Engl J Med,2012,10:1056.Published at: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200694#t=articleTopWONCA研究論文摘要匯編——抗PD-L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艷;金納新;劉亞力;;癌癥患者臨床護理心得[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年06期
2 王秀梅;胡紅蕾;;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年29期
3 劉麗華;劉志敏;郭莉;;社會支持對晚期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年01期
4 張福國;才瑞慧;;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摘要)[J];中華護理雜志;1989年04期
5 宿靜;晚期癌癥患者鎖骨下靜脈置管的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4年02期
6 常云麗;;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9年19期
7 師艷艷;;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年36期
8 陳建平;晚期癌癥患者口腔并發(fā)癥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年08期
9 陳賢梓;疼痛控制與晚期癌癥患者壓瘡的防護[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02期
10 甘存良;;晚期癌癥患者家庭護理干預效果的評價[J];海南醫(yī)學;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紅艷;;護理晚期癌癥患者時的溝通技巧[A];全國神經(jīng)內、外科專科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2 曹冬凌;;癌癥患者心理護理的必要性[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吳艷云;;晚期癌癥患者靜脈給藥途徑改進的探討[A];第六屆中國癌癥康復與姑息醫(yī)學大會大會論文集和專題講座[C];2010年
4 王素玲;;淺談晚期癌癥患者的護理[A];河南省腫瘤全科護理學術交流會暨?谱o士培訓班資料匯編[C];2006年
5 曹冬凌;;癌癥患者心理護理[A];腫瘤研究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孫淑玲;;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A];河南省腫瘤全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資料匯編[C];2005年
7 龔迎秋;鄧玉華;;老年非小細胞肺癌72例化療的護理體會[A];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宮熠;宮穎;;做好晚期癌癥患者的生理護理和心理護理[A];第一屆全國腫瘤護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黃穎;任軍;潘伯榮;;100例晚期癌癥患者心理康復[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10 王燕;;非小細胞肺癌運用多西他賽同期放化療的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丹 實習記者 甘貝貝;疼痛學科三難題待解[N];健康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車文斌;臨終關懷 送給貧困晚期癌癥患者[N];成都日報;2007年
3 指導專家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寧養(yǎng)院主任 黃華 記者 符蓉;寧養(yǎng)醫(yī)療尊重晚期癌患“生”的權利[N];醫(yī)藥導報;2006年
4 匡遠深;晚期癌癥患者適宜家中服藥鎮(zhèn)痛[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5 程守勤;八成晚期癌癥患者被“嚇”死[N];健康報;2005年
6 記者 任勇;臨終關懷 生命晚霞因愛燦爛[N];天津日報;2008年
7 鄧運宗 上海中大腫瘤醫(yī)院院長;您知道“腫瘤臨終療護”嗎?[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7年
8 郭曉斌;我省首家純福利性臨終關懷機構成立[N];陜西日報;2007年
9 蔣家啟;“臨終關懷”需要理解[N];健康報;2007年
10 記者 姚敏 本報通訊員 鄭楊 通訊員 朱麗麗 宏君;感覺疼痛請去醫(yī)院[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孫昌進;多層CT首過時間動態(tài)增強對肺周圍型占位病變的定量研究:與延遲動態(tài)增強模式對照[D];四川大學;2005年
2 黃備建;超聲造影在腎占位血流動力學中的基礎和臨床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鵬熙;全身彌散加權序列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價值[D];山東大學;2011年
2 劉鳳艷;家居寧養(yǎng)服務對貧困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1年
3 申怡智;晚期癌癥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研究與對策[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張開山;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細胞癌及其術前分期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2年
5 胡海云;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李萍;多排螺旋CT多期掃描在腎臟病變中的診斷價值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張鑫;超聲造影對腎臟占位性病變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張俠;心理行為干預對癌癥化療病人生活質量、情緒及應對方式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9年
9 李艷平;硫酸軟骨素化學發(fā)光法的快速測定及其ELISA雙抗體夾心法的建立[D];鄭州大學;2007年
10 王玉娟;超聲造影評價腎臟及膀胱占位性病變血流灌注特征的臨床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WONCA研究論文摘要匯編——抗PD-L1抗體在癌癥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活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0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