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管類學術論文中作者身份的英漢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經(jīng)管類學術論文中作者身份的英漢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語料庫語言學 作者身份 第一人稱代詞 學術寫作 集體主義文化
【摘要】:本文對第一人稱代詞在英漢兩種文化背景下的經(jīng)濟管理學術論文中的使用頻率及其語篇功能進行了定量、定性相結(jié)合的實證研究,旨在發(fā)現(xiàn)在學術論文中,中國學者構(gòu)建的作者身份與西方學者有何異同。對兩個自建語料庫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及其語篇功能進行了對比,研究結(jié)果表明,漢語學術論文在第一人稱使用上與英語學術論文存在較大差異:(1)盡管漢語學術論文語料庫中出現(xiàn)了為數(shù)不少的第一人稱,但均為復數(shù)形式;(2)中國學者更傾向于在權威力較弱的語篇功能上使用第一人稱;(3)中國學者盡量避免在權威力較高的語篇功能上使用第一人稱。這些差異表明,中國學者在學術語篇中構(gòu)建的作者身份要弱于西方學者。中國學者傾向于把自己的觀點"集體化",模糊自我和別人的界限,這種現(xiàn)象可能出于中國集體主義文化的影響和中國人的"他人關系傾向"。
【作者單位】: 太原大學外語部;
【關鍵詞】: 語料庫語言學 作者身份 第一人稱代詞 學術寫作 集體主義文化
【分類號】:H315;H1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學術論文作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達形式、研究者造詣的衡量尺度,其寫作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的重視。傳統(tǒng)觀點認為,學術論文應將作者自身排除在外;但近年研究表明,作者自身常會出現(xiàn)在學術論文中,來闡述自己的創(chuàng)新貢獻,構(gòu)建自己的學術地位。第一人稱代詞,作為體現(xiàn)“作者身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梁少蘭;葛廣純;皇甫衛(wèi)華;王嶸;彭帆;;人稱代詞在中外醫(yī)學作者撰寫的英文醫(yī)學科研論文前言部分中的使用[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2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丁茂平;;醫(yī)學論文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之分析[J];編輯學報;2009年06期
2 蔡建敏;;學術論文英文摘要的人稱使用問題剖析[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0年01期
3 黃大網(wǎng);鐘圓成;張月紅;;第一人稱代詞的話語功能:基于中外科學家材料科學論文引言的對比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5期
4 嚴美娟;;中英文醫(yī)學科研論文摘要的比較研究[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張秀榮;李增順;;科研論文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及語篇功能的實證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6 丁茂平;;英文醫(yī)學研究性論文引言部分的體裁結(jié)構(gòu)與語言體現(xiàn)[J];醫(yī)學與社會;2008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靜;關于核武器爭端的新聞報道中人稱指代的批評語篇分析視角[D];山東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麗平;顧飛榮;;國內(nèi)語料庫語言學研究述評[J];韶關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2 阮傲;;實證研究法中的語料庫翻譯研究[J];考試周刊;2008年08期
3 姚蘭芝;;語料庫語言學與語言研究[J];寧波大紅鷹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田原;王東;;語料庫語言學對語言學理論的貢獻分析[J];作家;2011年16期
5 李金婉;為何稱創(chuàng)始人為“鼻祖”[J];秘書工作;2005年08期
6 劉楊;;語料庫與機器翻譯[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2期
7 梁婷;;《幽明錄》中的第一人稱代詞[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3期
8 陳煒湛;;甲骨文所見第一人稱代詞辨析[J];學術研究;1984年03期
9 梁光華;;略論屈原賦第一人稱代詞的語法特點[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10 張春泉;第一人稱代詞的虛指及其心理動因[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燁;;《詩經(jīng)》代詞用法淺析[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2 張普;;關于大規(guī)模真實文本語料庫的幾點理論思考[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3 安娜;劉海濤;侯敏;;語料庫中熟語的標記問題[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張志毅;;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的基礎理論(代序)[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楊蔚;;在比較中探尋NULEXID語料庫系統(tǒng)的未來之路[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解海江;章黎平;;漢語文化詞典的設計與編纂[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許余龍;;對比語言學研究的新趨勢、新思考——第五屆國際對比語言學大會述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詞典》編寫組;徐德寬;楊同用;張會;劉蘭民;;《現(xiàn)代漢語常用實詞搭配詞典》編撰中的幾個問題[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牛洪梅;吐爾根.伊不拉音;;維吾爾語的詞性標注校對初探[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偉;周衛(wèi)紅;;試論語法化理論在對比語言學中的應用——以英漢語篇中替代類型之對比研究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格奇;英漢研究論文中作者身份之構(gòu)建對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浪;當代語言學途徑翻譯研究的新進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賈晴;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漢韓對話語篇指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武振玉;兩周金文詞類研究(虛詞篇)[D];吉林大學;2006年
5 王進;《元曲選》祈使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趙明鳴;12-13世紀中亞《古蘭經(jīng)注釋》語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梁敬美;“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高娃;鄂倫春語與蒙古語靜詞諸語法形態(tài)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妮;中國語言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2 涂志鳳;第一人稱代詞在中外學術論文中的對比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席慧萍;自我概念變化:反思語境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4 鄒清華;學術論文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楊進;基于語料庫的英漢空間詞對比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6 劉康龍;結(jié)合語料庫探索新型翻譯教學模式[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7 朱潔;《世說新語》人稱代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8 宋雪瑩;英漢應用語言學學術論文中的作用身份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劉胡蝶;基于語料庫的學術寫作中話語立場建構(gòu)的對比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10 陳筱芳;模糊限制語及其語用功能[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83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zy/98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