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疏離感與反生產行為的關系研究:組織倫理氣氛的調節(jié)作用
1緒論
1.1研究背景
反生產行為是組織成員故意做出的損害組織利益的行為,該行為主要采取故意或試圖傷害組織及其利益相關者的方式,對組織成員工作績效及組織運作效率造成影響。反生產行為具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欺騙及故意破壞等行為與騷擾、歧視別人、拖延工作、早于下班時間下班、找借口請假等方面。反生產行為對組織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大多數(shù)員工都會做出其中的幾種,這些行為會導致組織庫存縮水高達30%。如何減少反生產行為的發(fā)生是組織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反生產行為的影響因素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
國外關于反生產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體現(xiàn)在個體因素、情感因素和組織因素方面,國內主要集中在個體因素、情景因素與組織因素方面,其中員工的個人感知是影響反生產行為的重要方面,本文擬提出工作疏離感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工作疏離感是指當工作環(huán)境或工作條件無法滿足員工要求或其他條件下,導致的員工與組織或組織成員相分離的感覺。目前,工作疏離感的研究在心理學、化會學領域較多,在管理學方面有待進一步拓展。國內關于工作疏離感與工作行為的研究較少,并且它在組織行為學相關研究中發(fā)揮著中介.作用,工作疏離感在研究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個人一紀織價值觀匹配與員工的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中發(fā)揮著中介作用。工作疏離感會引發(fā)員工產生工作場所跑酒等工作偏差行為。
.......................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關于反生產行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直到近幾年,關于反生產行為的研究逐漸增多。關于反生產行為的影響因素,國內主要集中在個體因素、情境因素、組織因素層面,本文通過引入員工工作疏離感,挖掘了影響反生產行為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機理,充實了國內外關于反生產行為的理論研究。
國外對工作疏離感的研究多體現(xiàn)在也理學領域,在管理學領域的理論研究有待進一步探索。在管理學領域,國內學者對于工作疏離感研究體現(xiàn)在其前因變量方面,關于它的結果變量有待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它是如何影咱工作行為的,及它發(fā)生的具體路徑和其具體作用機制的相關理論值得探討。因而,探索工作疏離感對員工工作行為的影響及中間的作用機制拓展了工作疏離感在管理學領域的研究。
研究工作疏離感對于反生產行為的影響,一方面將也理學概念與營理學觀念相結合,拓展了反生產行為的影響因素和研究領域,另一方面,拓展了工作疏離感在管理學領域的研究,為研究工作疏離感與薪酬、績效、行為等管理學范疇相關理論的關系做了鋪墊。
1.2.2實用價值
反生產行為是一種消極的工作行為,對于組織效率和其他員工行為都會產生消極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試圖探索出工作疏離感與反生產行為之間的作用機制,分析工作疏離感對于員工做出反生產行為估計的有效性,并試圖探索組織倫理氣氛對工作疏離感與反生產行為關系的調節(jié)效果。研究結果可以為員工反生產行為的發(fā)生提供合理的解釋,從而為抑制員工做出反生產行為、提高組織績效提供有效的途徑;此外,研究結果對于公司文化氛圍的塑造具有一定啟示價值。
......................
2文獻述評
2.1工作疏離感
2.1.工作疏離感概念及理論基礎
工作疏離感的研究最早是由馬克思提出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中指出,當一個人成為社會階層中機械化的一部分,他就會脫離自己本身產生自我異化。馬克思的自我異化理論是指資本家為了最大程度上獲取工人的剩余勞動價值,將工人作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工具安排到生產過程中去,工人雖然是一個獨立的自由人,卻被剝奪了思考自己行為的權力,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活和目標。該觀點體現(xiàn)了工人主觀上的無力感。
我國學者對王作疏離感的研究借鑒了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Seeman編制的問卷應用最為廣泛(黃小冰,2012)。王月新(2006)通過對Seeman等人的問卷開發(fā)創(chuàng)新,編制了運合本土環(huán)境的測量問卷,并概括出中國員工產生工作疏離感的幾個維度。李曉玉(2012)以護士為研究對象編制了一個包括38個項目的量表,將護士群體的工作疏離感歸納為無奈感、無助感、無意義感三個維度。
根據國內外研究情況,學者對工作疏離感探討最為廣泛的四個維度是自我分離感、無意義感、社會孤立感和無力感,Banai(2007)把無意義感和自我分離感、無力感劃分為一類,將社會孤立感單獨劃分為另一類;Sulu,Ceylan和Kayn濁(2010)將工作疏離感劃分為無力感與社會疏離感兩個維度進斤測量;Nair&Vohra(2009)將工作疏離感作為一個維度進行測量。根據工作疏離感由單維至多維,再由多維至單維的測量趨勢,本文將工作疏離感作為一個維度進行研究。
工作疏離感是員工的一種消極感知,關于疏離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前因變量方面,綜合國內外學者研究,工作疏離感的前因變量主要包括個體方面、組織和領導方面、社會文化、工作特征等方面。
......................
2.2反生產行為
2.2.1反生產行為的概念
雖然眾多學者對于違背組織利益的行為進行了不同的解釋,但是這些行為都具有危害組織利益的共性。20世紀末,"反生產行為"逐漸成為送類行為的整合概念被廣大學者所接受(樊曉麗,張建衛(wèi);2009)。因此,我們采用"反生產行為"這一概念來研究員工做出的有損組織、利益的行為。關于反生產行為的定義,學者們紛紛做出了大同小異的解釋。
國內學者根據中國文化背景對反生產行為進行了研究,認為反生產行為既可能是顯而易見的,也可能是隱而不見的行為,無論顯性與隱形都會在客觀上給組織及其成員的財產帶來損失的行為(張建衛(wèi)、劉玉新,2008)。根據王琢、陳維政(2009)的觀點,反生產行為是組織內員工為降低組織績效而做出的行為,這種行為會對組織及組織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帶來傷害。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將反生產行為的定義總結為:反生產行為是一種員工故意做出的違背組織及組織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顯性或隱性行為。
中國文化背景下,反生產行為的研究主要參照國外反生產行為的維度劃分及測量量表,將學者們對反生產行為的研究成果和中國實際文化背景相結合,探索與本國國家情境相匹配的反生產行為測量方式。Yang(2009)通過探索香港地區(qū)員工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做出的消極工作行為,最終制定出符合當?shù)匚幕尘暗膬蓚維度量表,共包括23個題項。孫婷(2008)對反生產行為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將間卷調查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中國情境下的五維度反生產行為結構。
中國學者主要從個體變量和情景變量兩個方面對反生產行為進行了研究(張永軍,慶建橋,趙君,2012;彭賀2010)。個體變量方面主要考慮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個性變量、個體特質三個方面。情景變量主要考慮工作特征、領導因素、員工認知、組織因素四個方面。趙若言(2014)將情景因素中的員工認知因素分離出來,從個人因素、情景因素、員工認知因素三個方面對反生產行為進行研究。
.....................
3研究設計..............18
3.1研究假設和研究模型............18
3.2量表選擇...........21
4數(shù)據分析..............24
4.1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24
5研究結論與管理建議...........44
5.1研究結論.............44
5.2管理建議...............46
4數(shù)據分析
4.1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4.1.1樣本分析
本研究主要通過問卷星這一平臺設計問卷,充分利用QQ、微信等網絡渠道向不同企業(yè)不同崗位上的員工發(fā)放問卷,問卷發(fā)放數(shù)量達251份。其中,回收了225份,問卷回收率達89.64%,刪除無效樣本(16份),得到的有效樣本共209份,問卷有效率達到92.9%。個體因素是影響員工行為的重要因素,在統(tǒng)計分析中多為控制變量,主要體現(xiàn)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方面,樣本統(tǒng)計結果如表4-1所示。
表4-1顯示了多個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在209份樣本中的分布情報觀察數(shù)據可知,調查對象的性剔有很大的差距,樣本中男性人數(shù)為73人,女性人數(shù)為B7人,女性樣本量接近男性樣本量的2債因化問卷結果在較大程度上代表了女性員工個人感知的情況。
..........................
5研究結論與管理建議
5.1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對工作疏離感、反生產行為和組織倫理氣氛進斤文獻綜述,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對三者的關系進行探索并作出假設。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問卷,并通過對收集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檢測各個假設是否成立。假設檢驗結果如表5-1所示:
通過實證分析,本文主耍結論如下;
(1)員工工作行為分析
員工工作疏離感與反生產行為水平均不高,員工工作疏離感與反生產行為的得分均值在3分以下,說明目前員工在企業(yè)中的工作疏離感較低及做出反生產行為的實際行動較少,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目前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雖然目前求職基于雙方公平協(xié)商的原則上,用人單位在現(xiàn)實招聘中仍掌握用人的主動權,勞動者在選擇中處于被動位置,勞動者出于工作穩(wěn)定性及獲取物質利益的目的會努力的工作;其次,本文所調查對象均為90后新生代員工,進入工作單位時間一般在1一3年,在工作中仍處于向老員工學習技能的時期,對工作具有較商的熱情與主動性,即使被同事排斥而出現(xiàn)無力感與社會疏離感也會暫時采取沉默的態(tài)度;最后,受社會稱許性的影響,員工可能會隱藏自己的工作疏離感與反生產行為。
(2)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本文選取了多個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進行研究,通過差異性分析,本文最終確定其中四個作為控制變量。通過回歸分析/婚姻、工作性質對反生產行為的關系均在化05的水平上顯著。其中,未婚員工較已婚員工做出反生產行為的可能性更大,未婚員工僅對自己承擔責任,穩(wěn)定性較小,且樣本中的調查對象多為90后工作兩年的大學生,對于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具有自己的看法,當工作不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況下未婚員工易做出反生產行為甚至產生離職傾向。員工的家庭會對員工在工作場所的行為產生影響,已婚員工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及維持家庭生活的物質需求,因而具有較好的工作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略)
,
本文編號:559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5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