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研究生論文 >

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對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08-31 06:55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益加劇與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組織通過跨國并購來獲取自身發(fā)展所需要的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等知識資源?鐕①徥沟貌①徠髽I(yè)能夠快速獲取被并購方的各種資源,從而進一步進入目標國市場或者擴大其在目標國的市場份額。因此,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跨國并購成為企業(yè)擴大全球市場的關鍵手段,特別是 20 世紀 90 年代中后期,全球開始了第五次并購浪潮,此次并購浪潮以跨國并購為特征。在 2001 年全球并購完成交易金額超過 1 萬億美元,達到近幾年來的最大值,因此跨國并購成為了跨國直接投資重要方式。雖然 2001 年之后幾年有所回落,但自從 2009年以來,中國的并購交易市場整體來說發(fā)展形勢很好。2012、2013 年并購交易規(guī)模增長十分迅速,2015 年并購交易規(guī)模繼續(xù)增加。根據(jù) ChinaVenture 數(shù)據(jù)顯示,2015 年中國并購市場宣布交易案例數(shù)量達 9700 起,宣布交易金額達 7094.43 億美元,數(shù)量及金額較 2014 年同比分別增長 24.30%、78.05%;完成交易案例的數(shù)量為 4156 起,完成交易金額共計 3160.8 億美元,,數(shù)量及金額較 2014 年同比上升 33.16%、  56.37%。

跨國并購為并購企業(yè)帶來所需資源的同時,也會使得并購企業(yè)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和風險。這些風險既存在于并購之前的籌劃過程,也可能存在于并購后的整合過程(Larsson & Finkelstein,1999)。然而,相比于并購之前的籌劃過程,并購后的整合過程更加艱難,很多企業(yè)往往在順利完成了并購之后,由于受各種風險的影響無法繼續(xù)完成對目標企業(yè)資源的有效整合,最終無法給并購企業(yè)帶來預期的并購效果(Quah  & Young,2005)。與國內并購相比而言,跨國并購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如何解決與目標企業(yè)之間由于國別不同所帶來的文化沖突(Hofstede,1994; Buckley & Ghauri, 2002; Warell,2007)。

在跨國并購中,知識轉移成為關鍵,企業(yè)通過有效的知識分享和知識轉移,不僅能夠擴大并購方的知識存儲數(shù)量,而且通過學習對方的技術、經驗等知識資源,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有利于本企業(yè)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通過跨國并購,企業(yè)可以從組織外部獲取所需的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等知識要素?鐕镜闹R轉移績效是進行跨國并購后并購績效的實質。知識轉移能否順利進行直接影響到跨國并購成敗。然而,在跨國并購進程中,文化兼容性和組織信任是知識順利轉移的關鍵。文化兼容性的高低和組織信任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知識是否可以從知識傳遞方轉移到知識接收方,同時會影響到并購方對知識要素的學習、整合、利用和創(chuàng)新,進而影響到自身的競爭優(yōu)勢的增強。

..........................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跨國并購知識轉移作為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與其相關問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分析和探究,但是大多數(shù)專家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還不夠系統(tǒng)和深入。因此本文選取兩個因素進行探究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問題,使本文研究更加具體化和深度化。本文研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理論意義:

1、本文將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知識整合能力與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納入統(tǒng)一的研究框架之內,在理論研究基礎上,構建一個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的新模型,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揭示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知識整合能力與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作用,為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的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相關理論。

2、目前,在跨國并購相關理論中,多數(shù)專家均從雙方文化差異的角度來研究文化對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本文提出了文化中的一個新的視角,即文化兼容性,深入探究了文化對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完善了相關理論成果。本文在研究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對知識轉移績效影響的同時,引入知識整合能力這一中介變量,探討知識整合能力在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與知識轉移績效間的中介作用,有利于豐富和完善知識整合能力理論。

1.2.2   實踐意義

1.本文在研究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問題時,把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知識整合能力及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四個變量納入到統(tǒng)一的研究框架中,建立了新的理論模型。通過設計、發(fā)放調查問卷收集所需數(shù)據(jù),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驗證,從新的角度揭示了影響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因素。本文研究所得的結論不僅能夠為我國企業(yè)進行跨國并購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同時對提升我國企業(yè)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的績效,提高海外并購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2. 在本文統(tǒng)一框架下,分別研究了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以及知識整合能力對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對知識整合能力的影響,并探討了知識整合能力在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與知識轉移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既豐富和擴充了知識轉移績效的相關理論研究,又對企業(yè)在進行海外并購過程中進行知識整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進而對提高企業(yè)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


第 2 章  文獻綜述


2.1   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的相關理論研究

2.1.1   知識的定義和分類

隨著全球競爭日益加劇,知識越來越成為企業(yè)競爭的戰(zhàn)略資源,知識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企業(yè)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Lyles & Salk,1996)。知識的基本特征使得知識成為組織成功的關鍵。企業(yè)掌握了獨有的核心知識資源,就能夠形成新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從而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力(Inkpen,1998)。因此,很多國際商業(yè)學者(e.g.,Hamel,1991;Lane & Lubatkin,1998;Lane,Salk & Lyles,2001;Lyles & Salk,1996)認為新知識的獲取是創(chuàng)造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的捷徑。然而,對于知識一詞一直都沒有精確的定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也不斷挖掘其豐富的內涵?v觀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學者們一般都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闡述對知識的理解。

從理論角度來看,Nonaka(1994)認為:知識是通過知識輸出方和知識輸入方的約束模式和信念模式來創(chuàng)造和傳遞的,因此,它是一種被確認的信念。在知識得到傳遞的同時,知識傳遞方的文化背景也得到了傳遞與共享。Liebeskind (1996)把知識理解為一種正確的信息,也就是說知識是有效的信息。Drongelenetal(1996)認為知識是由研究所內化而成的資訊。Long  和  Fahey(2000)則指出知識是一種情境化的產品,同時也是經過思考形成的精神產品。Bolandetal(2001)認為知識屬于認知層面的事物,具體包括信仰、信念以及精神等,因此知識應當強調協(xié)作與修煉。還有學者認為知識是一種有結構的混合體,主要包括背景信息、經驗、價值和專家的洞察力等,它為新的經驗、信息的合并以及評估提供了一種框架(Tsoukas & Vladimirou,2001)。陳佳(2012)指出知識既涵蓋了能夠用明確的公式表達編碼的說明書、公式和相關規(guī)章制度等,又包括不易用語言、文字及圖表等準確表達的方法、經驗及技術等。

從實踐角度來看,Schultze  和  Stabell(2004)從知識與行動的關系層面進行研究,他們認為任何知識都與人們的行動有一定的關系。從動態(tài)角度來說,知識是一種過程,即個人或集體對客觀世界及客觀現(xiàn)實的認知過程(Carlsson,1996)。Sinkvla(1997)認為知識首先是一個行為規(guī)則體系,這些行為受到顯示不同激勵聯(lián)合的規(guī)則的支持和改善。Kogut & Zander(1996)主要研究知識的作用,他們認為知識可以增加個體和組織能力,促進組織合作與知識分享,最終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力和績效。Lane  和  Lubatkin(1998)則認為學習組織積累的知識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一般會超過個人的知識。Alvesson  和 Karreman(2001)指出,知識是一種沒有具體形狀、模糊的流動過程,它的主要特點在于動態(tài)性?滦∪A(2004)指出,知識是基礎,通過對知識(信息、數(shù)據(jù)、技術等)的梳理和評價,才可能引發(fā)學習、對策、問題和績效等相關的問題。李娜(2009)認為知識從管理學的角度可以定義為:知識是指能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價值的信息、技能、管理經驗、創(chuàng)新能力等的總和,而這些要素都是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所必需的。有學者認為知識能夠通過日常觀察、學習、思考累積形成并影響和指導行為(聶磊,2012)。屠興勇(2012)對知識定義的概括是:知識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是一個行動著的概念,并根植于認知者與其認知環(huán)境互動的認知實踐之中。

...........................


2.2   文化兼容性影響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相關研究

2.2.1   文化的內涵

1、文化

EdwardTylor(1871)認為文化本身是一個綜合體,它涵蓋了知識、藝術、法律、風俗、信仰、道德以及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獲得的習慣和能力。Hofstede(1982)  將文化定義為“總體的心理程序”。Hampden-Turner 給出了文化的另一種解釋“文化來自人們當中,是他們擁有共同能力的反映!绷硗,他們強調文化表明團體的一致性和特征,它起到信息特征作用,大大促進了理解的交流。在《文化:關于概念和定義的批判性回顧》一書中,Kroeber 和 Kluckhohn 描述了在 80 年間關于文化的約 164 種定義。這兩位專家對文化解釋為:文化是通過符號來獲取和傳遞,由外顯或隱含的行為模式及相關行為的模式構成的,它最重要的內容是是傳統(tǒng)思想,核心是價值觀。CamilleP. Schuster & MichaelJ. Copeland(2008)則認為文化涉及到了寬泛的多領域,包括民族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交流和教育等。專家學者從多個方面對文化進行研究,而且研究出的結果也各有不同。進而導致了對文化認知的差異。

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學者們對文化內涵的解釋為:文化是指在共同環(huán)境影響下,能夠對某一特定人群的總體行為、價值觀念、心理變化等產生影響的一種精神程序。文化具有專屬性、時代性和區(qū)域性的特征,它廣泛存在于各個不同的時代、民族、地區(qū)和群體中,文化的三個特征對人們的行為與生活方式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語言、風俗習慣、道德倫理、宗教信仰、科學技術、價值觀念、藝術、教育等等。對于文化的特性眾多專家的共同觀點是:文化具有六個特性:習得性、共享性、繼承性、象征性結構性、適應性。

2、企業(yè)文化

上世紀七十年代,企業(yè)文化的研究開始受到關注,而對于企業(yè)文化這一概念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Hofstede(1979)提出“文化二層次”論,認為企業(yè)文化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價值觀和實踐。Schein(1985)認為組織文化是“企業(yè)成員為了解決外部生存適應問題和內部結合問題,通過學習和實踐而形成的基本信念和假設”,另外他提出了文化的兩種模型,即冰山和洋蔥模型,這一模型的提出是從文化深度的視角出發(fā)的。最終他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1)表層:外顯文化;(2)中間層:價值體現(xiàn)層;(3)核心層:基本假設。持相似的觀點的還有 FonsTrompenaars(1993),他進一步將各層次的涵義做了明確解釋:(1)外層文化: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實情況定義;(2)中層文化: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判斷;(3)核心層文化:人們在維持生存狀態(tài)的實踐中所用到的根本方法。Cooper(1993)認為組織文化是“社會粘合劑”,它可以將有差異性的個人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組織集合力量。組織之間在實踐上的沖突可以通過文化來協(xié)調,通過建立常規(guī)慣例規(guī)范能夠規(guī)范雙方,使雙方順利互動。但是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其所帶來的弊端就是額外的成本變大,最終降低合資企業(yè)績效(Park 和Ungson,1997)。

.........................


第 3 章   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影響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研究假設及理論模型...........25

3.1   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影響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研究假設 .................... 25

3.1.1   文化兼容性對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假設 .................. 25

3.1.2   組織信任對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假設 ........... 26

第 4 章   實證分析與結果討論 .......................... 33

4.1   研究方法 ....................... 33

4.2   變量度量 ............................ 33

第 5 章   研究結論及未來展望 ........................... 53

5.1   研究結論 .............................. 53

5.2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 ........................... 53


第 4 章   實證分析與結果討論


4.1   研究方法

實證分析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之一,在管理學研究中,最常見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一般為回歸分析,本文研究所討論的問題是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對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涉及到多個因變量,因此本文選擇多元回歸分析法作為的實證研究方法。

回歸分析是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量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這種方法運用十分廣泛。它運用回歸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呈現(xiàn)某種關系,能夠幫助人們準確把握一種變量受其他變量影響的程度的大小,最后為變量的預測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jù)。一般運用回歸分析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具有五個主要步驟:(1)建立具有因果關系的初始模型;(2)進行模型識別;(3)建立回歸方程;(4)評價理論模型和樣本數(shù)據(jù)模型的擬合程度;(5)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

本文采用 SPSS17.0 對數(shù)據(jù)的信度和效度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模型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以達到本文的研究目的。

文化兼容性

國內外文獻對于文化兼容性的研究較少,而對文化差異的研究比較多。通過借鑒、總結前人的研究,本文從跨國并購的角度對文化兼容性定義為:并購雙方在跨國生產和 經 營 活 動 中 的 文 化 匹 配 程 度 。 本 文 對 該 變 量 的 測 量 主 要 參 照 SangHoon Kim&SungjoonNam(2004);ByungIIPark,JerylWhitelock&AxeleGiroud(2009)等人測量量表,設計出 4 個條目來測量文化兼容性,具體如表 4.1 所示:

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對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研究

........................


第 5 章   研究結論及未來展望


5.1   研究結論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全球化競爭日益加劇。知識在企業(yè)的發(fā)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企業(yè)一般通過兩種方式來獲取發(fā)展所需要的知識:內部創(chuàng)造和外部獲取。一般來說,內部創(chuàng)造需要企業(y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風險比較大,而且內部創(chuàng)造知識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過程比較漫長,不適應這個知識迅速更新的時代。所以外部獲取成為當今大多數(shù)企業(yè)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通過跨國并購來獲得所需的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等知識要素?鐕①徱呀洺蔀槠髽I(yè)從外部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跨國并購中,文化和信任是知識有效轉移的關鍵。組織雙方文化的匹配度和組織之間的信任關系影響到知識轉移的進程,,進而影響到企業(yè)并購之后的發(fā)展狀況。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本文選取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作為影響知識轉移績效的因素,同時選取知識整合能力作為中介變量,研究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對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對知識整合能力的影響;知識整合能力對知識轉移績效影響;知識整合能力在文化兼容性與知識轉移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知識整合能力在組織信任與知識轉移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文的理論模型,并圍繞文化兼容性、組織信任與知識轉移績效的關系,提出了 7 條假設。通過變量度量,設計調查問卷,發(fā)放和回收問卷,完成了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收集。最后運用 SPSS17.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7 條假設均通過了檢驗。最后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結論。

實證分析表明:在跨國并購中,文化兼容性與知識轉移績效呈正相關;組織信任與知識轉移績效呈正相關;文化兼容性與知識整合能力呈正相關;組織信任對知識整合能力呈正相關;知識整合能力與知識轉移績效呈正相關;知識整合能力在文化兼容性與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之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知識整合能力在組織信任與跨國并購知識轉移績效之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1064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1064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f05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