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愛聊天軟件是真的么_談愛吧是真的嗎_談愛李白原文
本文關(guān)鍵詞:談愛,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談愛》
——李白
文失比鶴遠,
章顯作罷恩。
愛書天下藝,
上古無傳人。
姚炫彩姍媥,
迪死欲遠源。
拋頭入迷地,
棄天無纏綿。
馬神無往今,
伊藝枕敏眠。
俐雅飛翩翩。
個人作品
李白作品年表序列
時間
背景
作品
710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
10歲。讀諸子百家,通詩書。“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從侄卷游廬山序》)。
715年
唐玄宗開元三年
15歲。觀奇書,學劍術(shù),好神仙。作《明堂賦》、《擬恨賦》。
718年
開元六年
18歲。隱居大匡山,往來旁郡。從趙蕤學縱橫術(shù)!对L戴天山道士不遇》約作于此年。
720年
開元八年
20歲!洞螳C賦》初稿疑作于是年。
721年
開元九年
21歲。在成都瞻仰司馬相如琴臺、揚雄故宅。此后幾年游歷蜀中各地。作《登錦城散花樓》。
724年
開元十二年
24歲。辭親遠游。有《別匡山》詩。游峨眉山,寫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出三峽,至江陵,遇司馬承禎,作《大鵬遇希有鳥賦》,還寫有《渡荊門送別》、《秋下荊門》等詩。
725年
開元十三年
25歲。游洞庭,南窮蒼梧。寫有《江上望皖公山》、《望天門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楊叛兒》、《長干行》等詩。
726年
開元十四年
26歲。春,自金陵至廣陵,又東南游蘇州、杭州、越州、臺州,東涉溟海。然后回舟北上,復(fù)至揚州,散金三十萬。臥病。寫有《金陵酒肆留別》、《夜下征虜亭》、《蘇臺覽古》、《烏棲曲》、《越中覽古》、《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等詩。在九華山題刻“金沙泉”三字。
727年
開元十五年
27歲。沿江西上,觀云夢,寓安州北壽山。北游汝海、襄州,結(jié)識孟浩然;匕碴,沖撞李長史車馬。與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馬正會和李京之長史接見。與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結(jié)婚。寫有《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李長史書》等。
728年
開元十六年
28歲。春至江夏,改葬吳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廣陵;匕碴,寓居白兆山。寫有《早春于江夏送蔡十還家云夢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江夏行》等詩。
730年
開元十八年
30歲。隱于安陸白兆山,有《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山中間答》詩。遭受謗毀,有《上安州裴長史書》,要求雪謗。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寫有《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烏夜啼》等。李白因元丹丘推薦,欲上終南山結(jié)交玉真公主,未果。
731年
開元十九年
31歲。下終南山。有《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寫有《古風》(大車揚飛上)。西游邠州,有《贈裴十四》、《登新平樓》、《贈新平少年》等詩。
732年
開元二十年
32歲。春游坊州,有《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詩。友人元丹丘寄書問候,作《以詩代書答元丹丘》詩。在長安窮途失路,作《行路難三首》(其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難》,寄寓功業(yè)難求之意。五月,離長安,由黃河?xùn)|下梁園,作《梁園吟》。期間,李白二上終南山,欲結(jié)識玉真公主。
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
33歲。應(yīng)元丹丘邀請,赴嵩山隱居。有《題元丹丘穎陽山居》、《元丹三歌》、《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冬夜宿龍門覺起言志》、《梁甫吟》等詩。
734年
開元二十二年
34歲。春在洛陽,寫有《古風》其十八(天津三月時)、《春夜洛城聞笛》。過襄陽,拜見荊州長史韓朝宗。寫有《與韓荊州書》。秋至江夏,有《江夏別宋之悌》等詩。
735年
開元二十三年
35歲。五月與元演越太行游太原,并曾北游雁門關(guān)。寫有《太原早秋》詩及《秋日于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yīng)舉赴上都序》等。期間,曾在北岳恒山題“壯觀”二字。
736年
開元二十四年
36歲。春由太原經(jīng)洛陽口安陸。岑勛千里尋訪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請李白再至嵩山相會。寫有《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著名樂府詩《將進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語,當作于此時。
737年
開元二十五年
37歲。閑居安陸!洞阂寡鐝牡芴一▓@序》或作于此年。
738年
開元二十六年
38歲。游襄陽,有《贈孟浩然》詩。至穎陽元丹丘山居,旋別,有《穎陽別元丹丘之淮陽》。至陳州、宋城、下邳、淮陰、楚州,寫有《送侯十一》、《淮陰書懷寄王宋城》、《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等詩。
739年
開元二十七年
39歲。春在楚州安宜,有《贈徐安宜》、《白田馬上聞鶯》等詩,重游揚州、蘇州、杭州,《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二首》:“潮水還歸海,流人卻到吳。”有《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齡。昌齡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740年
開元二十八年
40歲。許夫人約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帶子女離安陸至東魯。寫有《五月東魯行答漢上翁》詩等。與韓準、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寫有《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等詩。
741年
開元二十九年
41歲。居?xùn)|魯,游東魯各地。
742年
天寶元年
42歲。四、五月間,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這一年,元丹丘將李白多年前撰寫的《玉真仙人詞》呈給玉真公主,成功地將李白推薦給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詔入京,有《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玄宗召見于金鑾殿,命待詔翰林。冬,侍從溫泉宮。寫有《侍從游宿溫泉宮作》、《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溫泉侍從歸逢故人》等詩。
743年
天寶二年
43歲。待詔翰林,草《和番書》或《出師詔》,醉寫《清平調(diào)》《宮中行樂詞》,自以為升遷有望,有《金門答蘇秀才》詩。秋,遭讒見疏,遂有歸隱之念。有《玉壺吟》、《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等詩。
744年
天寶三年
44歲。正月,賀知章請度為道士還鄉(xiāng),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詩。三月,上疏請還山,玄宗賜金放還。寫有《出金門后書懷留別翰林諸公》、《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詩。秋,在梁宋間會見杜甫、高適,暢游梁宋,縱獵孟諸。冬,從高如貴道士受道箓于齊州紫極宮。寫有《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箓畢歸北海》等詩。
745年
天寶四年
四十五歲。春,與杜甫同游東魯,寫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
746年
天寶五年
46歲。臥病東魯。秋,懷念杜甫,寫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詩。復(fù)思游越,告別東魯諸公,寫有《夢游天姥吟留別》。
747年
天寶六年
47歲。至越中,吊賀知章,寫有《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并序》、《重憶一首》。返舟至金陵。
748年
天寶七年
48歲。在金陵,與崔成甫相遇,寫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等詩。游揚州江陽縣、廬江、舒州等地,寫有《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寄上吳王三首》等詩。期間,隱居舒州皖水之濱,寫有《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六首詩,并題刻于二祖寺石壁上。
749年
天寶八年
49歲。在金陵,懷念子女,寫有《寄東魯二稚子》、《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靜夜思》等詩!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約作于是年暮春。冬,寫有《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
750年
天寶九年
50歲。歸魯郡,寫有《任城縣廳壁記》、《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井序》。秋,訪元丹丘石門幽居,寫有《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秋日煉藥院鑷白發(fā)贈元六兄林宗》等詩。
751年
天寶十年
51歲。在梁苑,與宗楚客孫女結(jié)婚當在是年或此前。寫有《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冬,離梁苑北上幽州,寫有《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詩。
752年
天寶十一年
52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寫有《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fā)兵》、《贈臨洺縣令皓弟》、《贈清漳明府侄聿》等詩。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有《行行且游獵篇》、《幽州胡馬客歌》等。后發(fā)現(xiàn)安祿山野心,登黃金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寫有《北風行》、《遠別離》等詩。
753年
天寶十二年
53歲。南下過魏州貴鄉(xiāng),縣令韋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寫有《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回到梁園。又從梁園經(jīng)曹南南下宣城。寫有《留別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國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獨坐敬亭山》、《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等詩。
754年
天寶十三年
54歲。春游金陵,有《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詩。五月至揚州,與魏萬相遇,同返金陵,盡出詩文,請魏萬編集。寫有《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聞晁衡回國途中遇難,寫有《哭晁卿衡》詩。秋冬,游秋浦、涇縣,寫有《秋浦歌十七首》、《贈汪倫》等詩。
755年
天寶十四年
55歲。游皖南。回到宣城。與宣城太守趙悅交游,寫有《贈宣城趙太守悅》、《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趙公西候新亭頌》。反對楊國忠發(fā)動的兩次征南詔之戰(zhàn),寫有《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等,冬,北上梁國。適逢安祿山陷陳留、洛陽,李白攜宗夫人自梁園經(jīng)洛陽西上華山。
756年
天寶十五年、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
56歲。從華山南下宣城,寫有《奔亡道中五首》。過當涂,寫有《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寫有《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過溧陽,寫有《扶風豪士歌》、《猛虎行》、《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至杭州,寫有《感時留別從記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秋,與宗夫人隱于廬山屏風疊,有《贈王判官時余隱居廬山屏風疊》。冬,永王璘水軍至尋陽,三次遣使聘請,李白下山入幕。寫有《贈韋秘書子春二首》、《別內(nèi)赴征三首》等詩。
757年
至德二年
57歲。在永王璘水軍幕,隨軍東下。寫有《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永王東巡歌》詩。二月,永王兵敗,李白自丹陽郡南奔,有《南奔書懷》詩。被系潯陽獄,寫有《獄中上崔相渙》、《上崔相百憂章》、《萬憤詞投魏郎中》、《尋陽非所寄內(nèi)》等詩。宗夫人奔走營救,經(jīng)宋若思與崔渙為之清雪。出獄,入宋若思幕。寫有《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詩、《為宋中丞自薦表》等。旋臥病宿松,,有《贈張相鎬二首》,及《贈閭丘宿松》。在宿松鯉魚山上題刻“聰明泉”三字。歲末,被判長流夜郎。
758年
乾元元年
58歲。在流放途中。自尋陽啟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別,寫有《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憬》詩。至江夏、約州,寫有《流夜郎題葵葉》、《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詩。至洞庭,遇郄昂被貶,寫有《送郄昂謫巴中》詩。入三峽,寫有《上三峽》詩等。
759年
乾元二年
59歲。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東下江陵,寫有《早發(fā)白帝城》。在江夏停留很久,寫有《江夏贈韋南陵冰》、《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等詩。秋至岳州,遇賈至、李曄被貶,同游洞庭,寫有《巴陵贈賈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詩。獲悉崔成甫已卒,寫《澤畔吟序》。聞襄州叛將張嘉延襲破荊州,寫有《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九日登巴陵旨酒望洞庭水軍》等詩。至零陵,有《贈盧司戶》詩。
760年
上元元年
60歲。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漢陽》、《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等詩文。下尋陽,上廬山,有《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赴豫章,有《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豫章行》等詩。
761年
上元二年
61歲。暮春,送宗夫人上廬山,有《送內(nèi)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東下重游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等詩,來往于金陵、宣城間,有《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欲投李光弼軍未果,寫有《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至當涂依族叔李陽冰。寫有《獻從叔當涂宰陽冰》詩。
762年
寶應(yīng)元年
62歲.在當涂養(yǎng)病,有《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天門山銘》,及《姑孰十詠》、《九月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詩。冬,病重,“枕上授簡”,將詩文交李陽冰編集。十一月,賦《臨終歌》而卒。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龍山。
相關(guān)文章推薦閱讀:
1.談愛李白原文
2.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原文
3.李白《春思》原文賞析及翻譯
4.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和賞析
5.李白詩《送友人》原文翻譯賞析
6.賞雪雜感 李白
7.李白《將進酒》原文翻譯賞析
8.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賞析
9.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原文翻譯
下頁更精彩:1
上一篇:李白的詩全集
下一篇:李白的詩有哪些
談愛李白原文相關(guān)推薦
李白詩選讀后感一
這幾天在家拜讀偉大詩人“詩仙”李白的詩作,心中頗有感觸焉。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他在詩壇上是詩壇泰斗般的地位,詩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話,他是詩壇上的老大,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般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詩歌一起萬世流傳,永垂不朽!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
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對李白非常崇拜。記得讀小學時學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那時很小,對詩中包含的思鄉(xiāng)之情根本無法理解,只是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愛讀。后來陸陸續(xù)續(xù)學了他的《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等等,終于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到了上中學又開始學他的詩,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學,我就無法避免地讀到他的詩,這時才感覺到原來他的詩那么重要,但說實話,不知是年齡問題還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體會他的詩歌中所蘊藏的情感和精髓。
現(xiàn)在自己長大了,參加工作十來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嘗過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點了。這時我再來讀李白的詩,我突然有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邊讀他的詩,他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立體豐滿起來,不再是遙不可及、模糊的影子。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滿腹才華、滿腔熱情、滿腔抱負卻始終無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郁悶惆悵、憤懣難平的心情始終相伴一生,讓他只能借酒銷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當我讀到《行路難》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時,我眼前浮現(xiàn)出詩人拔劍四顧,心里無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后的路在何方,連自己最愛的美酒都沒有興趣了,這時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點涌出淚花,我心痛啊!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卻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悵地離開長安。離開長安后,他開始了十多年的四處漂泊的生活,居無定所,四海為家,想尋找一個門路,實現(xiàn)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理想,而始終不得。詩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惆悵。發(fā)出了“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感慨。為什么有這么多的白頭發(fā),是誰讓我滿頭白發(fā)?是愁緒啊!是愁白了頭啊!
縱觀李白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愁苦的一生。原因何在呢?他自身也有原因,因為他太狂放不羈,太單純,太直率,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察言觀色,不懂得溜須拍馬。這是他的性格問題。性格決定命運!要是他世故一點,圓滑一點,可能他還是前途無量的!但我覺得最關(guān)鍵的是他生不逢時!他生在唐玄宗晚期,朝政最腐敗的時候。君王沉溺于楊貴妃的美色中不可自拔,寵信奸臣,任用奸相李林甫。朝野黑暗,有志之士報國無門!要是他生活在現(xiàn)代,憑他這樣驚世駭俗的才華,會成為享譽世界的大文豪,也許會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我們中國人、中國文人爭光,那該多好啊!
李白詩選讀后感二
李白小時候就展現(xiàn)出了他的才能,他青年的時候開始跟他爸爸李客學劍。李客教他的劍法他很快就學會了,后來他爸爸還把祖?zhèn)鞯南麒F如泥的寶劍。過了不久,他去拜趙蕤為師。有一次,趙蕤拿著他的最好的琴讓李白來弾。李白很會彈琴,但是他喝醉了,彈不出曲子來。于是他拿起筆,寫了一首詩: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師父雖然沒有聽到李白彈琴的樣子,但得到了李白做的一首詩,心里很高興。
李白跟師父趙蕤告別后,去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的時候李白結(jié)交了許多的朋友,也寫了許多的詩。有一次他到酒館里喝酒,有五個人欺負一個少女,李白看見了去大聲地罵了幾句,那五個人都輕蔑地笑他,實際上那個少女已經(jīng)被他們買了,但是他們還想打李白。好在李白學了一身好劍術(shù),最后他把五個人都打死了,但是他自己也中了一劍,而且還是毒箭,李白因此差一點丟掉了性命。李白這種打抱不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李白他很喜歡喝酒,因為他不喝酒的話,他就寫不出詩。有一次,因為身上沒有錢喝不到酒,夜里就在床上發(fā)愁,一首詩都想不出來。第二天,有一個酒店老板請他喝酒,他很快就喝醉了,寫了《望天門山》這首詩。從此這個酒店名聲大作,很多人千里迢迢趕過來看這首詩,并飲酒。
李白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詩人,他不僅可以寫出很美的詩句,還有一身好劍術(shù),他是我們的榜樣。
李白詩選讀后感三
謳歌理想,抒發(fā)悲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功業(yè)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xiàn)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于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quán)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卑視,表現(xiàn)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愿阿諛奉迎,也不屑于與俗沉,F(xiàn)實的黑暗使他 李白圖片
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tài)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xiàn)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云,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卷一切。表現(xiàn)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愿望。
揭露現(xiàn)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驕縱,宦官權(quán)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fā),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nèi)涵,并富于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征。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xiāng)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xiàn)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下頁更精彩:1
上一篇:《詩人李白》讀后感
下一篇:我心中的李白
李白詩選讀后感相關(guān)推薦
《詩人李白》是李白研究領(lǐng)域的經(jīng)典之作,因為系里舉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經(jīng)典導(dǎo)讀”活動,所以使我有幸閱讀了這本薄薄的小書。這本書雖然薄但是它蘊藏著濃厚的文學知識與時代精神。初讀《詩人李白》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兩個詞:一個是“時代”;另一個是“布衣”,在盛唐的繁榮而浪漫的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了富有想象力的李白,而李白作為一個布衣也代表廣大平民向時代發(fā)出了吶喊。
站在時代的頂峰上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繁盛的一個時代之一,是一個令中國民族向往的時代。這個時代產(chǎn)生了許多詩歌方面的人才。據(jù)統(tǒng)計,唐代有名有姓的共有2536名詩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初唐“四杰”:王勃、洛賓王、盧照鄰、楊炯
盛唐有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
中唐:柳宗元 孟郊 韓愈 白居易 盧綸 李賀
李益 劉禹錫 賈島 張繼 韋應(yīng)物 李坤 元稹 張祜 杜秋娘 張籍 戴叔倫 顧況 晚唐:李商隱杜牧
李白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站在時代的頂峰上,一望四面遼闊,不禁揚眉吐氣,簡直是“欲上青天攬明月”了。1盛唐帶給他豪情壯志,帶給他解放的精神,帶給他富于浪漫主義的思想,但是他同樣也給盛唐帶來了禮物,有人說讀到李白的詩句就仿佛回到了盛唐,回到了那個氣壯山河的年代,他自由的豐富的想象需要盡情的歌唱。站在時代的頂峰上,俯瞰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總是能發(fā)現(xiàn)不如意的地方,“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他盡情的歌唱不僅是為了抒發(fā)自己“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邁情感,更是為了人民提出自由民主的要求。他的浪漫精神也是人民的驕傲,他的詩歌不僅給了人民獲得民主的自信,而且他還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向時代提出更高的要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這是對于現(xiàn)狀不滿足的有力的浪漫的呼聲,這些都是對于封建統(tǒng)治者的抗議,對于時代更高的要求,把人生的矛盾激成驚濤怒浪的壯觀;它永遠鼓舞著人們,讓人們的脈搏跳得更急,人們的血液流得更快、更有力、更興奮。2這樣有力的呼聲,這樣奇特的比喻,這樣強烈渴望追求自由民主,屬于人民的歌唱,怎么可能不被世人傳誦,不被世人稱贊。盛唐給了他豐富的想象力,他用著想象力又為盛唐增添了一抹鮮艷的色彩,使盛唐的光輝更加廣闊的灑向大地,灑向時代。
以前在中學讀李白的詩的時候,先了解詩歌背景,再翻譯句子,最后才講詩歌抒發(fā)的感情,我們往往更加注意的是詩歌的背景,印象中總是送友人的詩更多一些,但是林庚先生的這本書中先介紹了李白詩歌的現(xiàn)實性,讓我們從以前的思維定式中走出來,來體會李白這個偉大詩人的感情。將李白放在時代背景下,思考時代帶給他的東西以及他回贈給時代的禮物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充滿浪漫色彩的李白的詩歌也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他的詩歌正如大家所說是浪漫的,但它不是虛幻的。雖然我們從他的詩歌中不能還原歷史事實,但是從他的詩歌中我們能看到盛唐時代人民充滿自信、要求解放、渴望自由的現(xiàn)實精神,這表現(xiàn)在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豪言壯語中。
下頁更精彩:1
上一篇:李白詩集讀后感
下一篇:李白詩選讀后感
《詩人李白》讀后感相關(guān)推薦
他桀驁不拘,他放蕩自如,他不是一個不求上進的紈绔子弟,他也曾滿懷壯志,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無令管與鮑,千載獨留名”,他在事業(yè)頂峰,曾有貴妃捧墨,力士脫靴之待遇,但不肯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終究讓他與世俗格格不入,而被眾人排擠,從高處跌入谷底,他就是李白,一位浪漫主義的詩歌大家。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這也為他提供了寫作大量詩歌的情感,有人說,李白不適合那個時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等的豪放之情是舊時封建王朝的所認可的,也許李白能在充滿活力的盛唐嶄露頭角,但盛世轉(zhuǎn)衰,封建制度的丑陋面展現(xiàn)出來的時候,李白只能成為時代的棄兒,顛簸流離,最后抱憾病逝。李白注定不是周轉(zhuǎn)于官場的世俗之人,他是詩仙,是游離于整個時代甚至是超凡脫俗的佼佼者。
世人不懂李白,“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樣的李白才能在仕途不順時盡情在自然美景中游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夸張手法更彰顯李白寫詩時思緒的開闊,用詞的奔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顯示出了李白超凡的想象力和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詩句描繪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等等,李白的詩中酒是個永恒的話題,李白愛喝酒也愛寫酒,他曾經(jīng)自詡為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和詩歌一樣對于李白來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可以使李白暫時忘卻坎坷的仕途,暫時不去管人間瑣事,而能翱翔在他自己建立的夢想世界當中,符合他追求浪漫主義的一生。
李白的個性在他的作品中展露無遺,他熱愛祖國山河,踏足五洲;他重視友情,贈友懷友之詩無數(shù);他思緒活躍,想象豐富,夢幻神游„„他寫下了多少千古流傳的名篇讓無數(shù)后人吟誦,他用詩歌描述了自己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用詩歌譜寫了一個時代的點點滴滴,當我們現(xiàn)代人緬懷這位偉大的詩人的同時,也為他樂觀的人生觀,豪放不拘的性格所折服。反觀現(xiàn)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雖說我們一向自詡?cè)祟惖奈拿髟诓粩嗟倪M步,但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能活得像李白那么瀟灑自如,愛憎分明呢,李白是位大家,飄逸的詩篇,灑脫的人格。
【拓展閱讀】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jié)構(gòu)。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zhuǎn)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yīng),似無跡可循,詩的結(jié)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于散文,但都統(tǒng)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guān)。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fù)詩騷傳統(tǒng)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fù)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丑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jié)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下頁更精彩:1
上一篇:李白的故事讀后感
下一篇:《詩人李白》讀后感
李白詩集讀后感相關(guān)推薦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句,最近我讀了李白的故事,給了我很多的感觸。
李白小時候?qū)W習很不用功,他看見別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親看他學習不好還要出去玩,就不讓他出去玩,讓他在家里學習。李白在父親的督促下,就去讀書了。但是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覺得枯燥無味。他趁父親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邊,看見魚兒很活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他想:“它們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讀那么多的書,一點自由都沒有。”這時候,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問老奶奶:“老奶奶,您為什么要磨這么粗的鐵杵呢?”老奶奶就說:“我這是在磨繡花針呢!”李白說:“老奶奶!你可真會哄小孩!”老奶奶說:“你可別看這個鐵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會被我磨成繡花針的!”聽了老奶奶的話,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讀書,以后肯定會成為一代文章大師的!”從此以后,李白發(fā)奮讀書,最后李白成了一個大詩人,人們都叫他“詩仙”。
李白的詩流傳到現(xiàn)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安西都護府),后遷居四川。天寶初,入長安,薦于唐玄宗,待詔翰林。后漫游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涂依李陽冰,未幾卒。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
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diào)。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1]李白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下頁更精彩:1
上一篇:古朗月行 李白翻譯
下一篇:李白詩集讀后感
李白的故事讀后感相關(guān)推薦
本文關(guān)鍵詞:談愛,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2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8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