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樹_舒婷散文_《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讀后感
本文關鍵詞: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最初認識舒婷是因為她的詩,那時我正是喜歡讀詩和寫詩的年齡,她的那首《致橡樹》成為我追求愛情的標尺:“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倍嗄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了舒婷寫的散文《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我又被她那優(yōu)美的文筆,詩意的哀愁而深深打動。
這篇文章是舒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寫的一篇散文。讀過一遍,散不去的是淡淡的哀愁。再細細品讀,更增加了些許沉甸甸的感情,引起我心靈的震動。舒婷寫了一個女同學的命運,從被同學譏笑為“螞蚱”到最后無聲無息地經歷了愛情和志趣的破滅,下鄉(xiāng)回城后被安排在市政局修馬路。我想作者一定是含著淚寫的,沒有一顆善良的同情心,是寫不出這么感人的文字的。
舒婷用她最擅長的詩意的語言開頭就寫道:“手扶住窗欞,我的心突然發(fā)疼。這是一個普通的夜,白天剛下過陣雨。風特別濕潮。猶如海的呼吸,輕悄地穿過荒蕪的花園,撫摸了我一下,臉上一陣涼意。是什么使眼睛發(fā)潮?……不料記憶能及的那一頁,竟是老朋友你!备星檎鎿,讓我不得不想讀下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你”呢?作者接著是一段人物描寫:“學生時代你的外號叫螞蚱。你長得尤其高又非常瘦,不是林黛玉類型的纖細嬌弱,而是真正的皮包骨頭。你有必定要叫女孩子們傷心不已的凸額頭,又粗又硬的頭發(fā)編成結結實實兩條辮子,撅在耳后!弊髡哞蜩蛉缟拿鑼懽屓擞X得這個人仿佛就站在眼前。插隊時,舒婷曾步行40多公里去看的伙伴“螞蚱”。文中寫道:“遠遠看見你張著大手飛奔而來,使出那么大的勁勒我,我們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眻雒鎰尤,感情真摯。后來,“螞蚱”最后一個回城,因為初戀的夢破滅了,她誰也沒通知就結婚了,生了一個女兒。舒婷很為她惋惜:“命運使我成了‘文人’,成了傳聞和爭議的中心,而你默默戴著草帽跟著壓路機勞動……但我們同是母親,我不知道我的兒子和你的女兒會不會相識在蔚藍清澈的天空下?會不會手拉著手在我們尋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鮮花?”舒婷無限深情,,無限感慨地寫道。
舒婷的詩是朦朧的,可她的這篇散文卻是現(xiàn)實主義的,自然、質樸、親切、有感情。當然,舒婷散文的意境和魅力,離不開她詩人的氣質和修養(yǎng),文中寫她與“螞蚱”初相識時:“我們的友誼究竟怎么開始?誰能說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種子是鳥銜來還是風吹來的呢?……我們把書攤開,做出早讀的樣子,而鳥兒們正開始真正的早讀。淡青色的風、無拘無束的云、拔開灌木叢,白色的野薔薇正安詳?shù)亻_放……”分明就是一組優(yōu)美的詩句?梢,舒婷是用詩心來寫作的。
有人讀了《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后說:“讀過一遍,散不去的是淡淡的哀愁。再讀一遍,更增加了沉甸甸的感情!笔堑,這是一篇能帶給我們深深感動的文章,我們會感動于作者跟“螞蚱”之間的友誼,也會情不自禁地為“螞蚱”后來的命運惋惜,為那一大牙缸中間大約澆了一匙醬油的稀飯而感嘆。
作者跟“螞蚱”之間的家庭背景、地位、生活習慣有很大的差別,但少年時的友誼,往往可以超越表面的差異,再加上倆人惺惺相惜,志趣相投,所以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澄澈明凈的天空”的記憶。
本文的大部分段落用了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把本文看作是作者寫給她中學好友“螞蚱”的信。用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便于淋漓盡致地抒發(fā)感情。
作者在行文中,用了不少詩化的語言,如:“我們的友誼究竟怎么開始?誰能說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種子是鳥銜來還是風吹來的呢?”“……分坐在各個枝丫上,遠遠看去,就像棲著一群嘰嘰喳喳的小相思鳥!薄罢b讀淡青色的風、無拘束的云,撥開灌木叢,白色的野薔薇正安詳?shù)亻_放!
上一篇:如何突破高考語文文言文的五大臺階下一篇:2012二模尖子生易錯題大盤點
本文關鍵詞: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1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8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