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三界外不在紅塵中_三界外 宇宙外_“跳出三界外”是什么意思?
本文關(guān)鍵詞:跳出三界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編者按:我們看古典小說時(sh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一句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西游記》《封神演義》都有類似表述(具體文字稍有出入)。什么是三界和五行?三界是佛教的概念,五行則是中國古代重要概念之一。所謂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佛教認(rèn)為三界中每一界都包含幾重天,三界合共二十八天。佛教另有一個概念“三十三天”,卻與二十八天不同,是欲界第二天忉利天的別稱,后來“三十三天”之說反而流通較廣,而三界二十八天則知者較少。
美猴王有沒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圖品來源:資料圖片)
佛教所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對于學(xué)佛之人來說,唯有出離三界,才算三業(yè)清凈,煩惱諸垢皆已凈盡。
三界中的欲界,共有六天,無論人類、畜生所居的四大洲,還是各層地獄(無間地獄)都在欲界之內(nèi)。六欲天中的眾生有飲食之欲、男女之欲乃至五欲之樂,想要解脫欲界之境,必須從飲食、男女乃至五欲之樂凈化之,才能出欲界天。
三界中的色界,共有十八重天,也稱為四禪天,其中初禪天中分為三天,二禪天、三禪中也分為三天,四禪天則分為九天。色界天的眾生,沒有飲食之欲、男女之欲,,僅是禪定暫時(shí)伏住,沒有女人之相,唯有男身,尚有宮殿,他們都以禪悅為食,想要解脫色界十八天的生死,必須觀色相皆空性,了知諸法本空、幻化而有,不應(yīng)執(zhí)著迷戀色相之法,才能出色界天。
最后是三界中的無色界,則是色相俱無,只是將心識住于深妙禪定中,這是無色界眾生所住的世界,又分為四空天,想要出離無色天的生死,必須了知心意識當(dāng)體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離,見達(dá)自性,當(dāng)下即可出離無色界天。
三界二十八天,從下至上如下所示:
一、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二、色界四禪天: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三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四禪九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
三、無色界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在多部佛經(jīng)中都介紹說,當(dāng)前地球(經(jīng)中名相不同)人類來自色界二禪第三天光音天。
至于“五行”,原是中國古代重要概念,指構(gòu)造物質(zhì)世界的五大元素,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質(zhì)特征,而且相生相克,從而構(gòu)成萬物及其運(yùn)動變化。
《俗語佛源》解釋,“超出三界外”是超出生死輪回,“不在五行中”則是不受物質(zhì)的障礙。至于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則指超凡脫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本文關(guān)鍵詞:跳出三界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68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7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