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子鼻技術的白茶毫香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1-18 11:34
白茶表面豐富的白毫賦予其特有的香氣——毫香。為了探究茶毫對白茶香氣的貢獻,本研究利用電子鼻技術分析了以‘福鼎大白茶’為原料制得的白茶茶毫、茶身和成茶的香氣特征。結果表明,通過主成分分析、貢獻率分析和線性判別分析方法,對白茶茶毫、茶身和成茶中的香氣成分均可以進行較好的區(qū)分,茶毫的香氣特征有別于茶身,電子鼻傳感器W1S、W2S吸收了更多的茶毫香氣組分,對應的敏感物質主要為烷類、醇及部分芳香族化合物。茶毫不但賦予了白茶白毫特顯的外形特征,對于白茶香氣的形成也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28562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 50倍率下的白茶茶毫電鏡觀察
茶毫可能對白茶香氣有較大的貢獻,對于其中可能影響香氣的具體物質,將采用電子鼻技術進行檢測分析。2.2電子鼻傳感器對白茶不同部位中香氣成分的響應值
圖2 白茶不同組分香氣成分電子鼻傳感器響應圖
選取平穩(wěn)后86s處的響應值作為分析點建立雷達圖。圖2是電子鼻10個傳感器對白茶不同部位的響應結果,響應值越大說明傳感器對應成分的濃度越高。由圖2可知,對香氣響應比較敏感的傳感器有R2、R6、R7、R8、R9,說明茶葉中傳感器對應的氮氧化合物、烷類、硫化物、醇、部分芳香族化合物、芳....
圖3 白茶茶毫、茶身、成茶的PCA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較常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此分析方法能夠降低數(shù)據(jù)矩陣的維數(shù),保留原始數(shù)據(jù)集的大部分信息并解釋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22],并且以第一主成分為主。由圖3可知,第一主成分區(qū)分貢獻率是62.80%,第二主成分區(qū)分貢獻率是37.02%,累計貢獻率為99.82%。白茶及其各部位在....
圖4 白茶茶毫、茶身、成茶的Loading分析
從圖4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區(qū)分貢獻率最大的是傳感器R6,其次是傳感器R8,這與雷達圖顯示的結果相符———傳感器R6、R8對白茶茶毫的響應值明顯高于茶身,這說明白茶香氣以烷類、醇及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為主,且白茶茶毫對白茶香氣的貢獻率明顯高于茶身。同時傳感器R9對第二主成分區(qū)分貢獻率....
本文編號:4028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ieribaike/4028562.html
上一篇:常見酒水中甲醛含量的測定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