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學》案例化、專題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13:40
《食品安全學》是食品質(zhì)量與安全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探索食品安全案例,以日本米糠油事件為例闡述如何開展案例化教學及其優(yōu)點,同時對課程以生物性污染為例進行專題探討。課程案例化、專題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可以使知識脈絡(luò)清晰,加強學生記憶,改變課堂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性,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加強教學效果。
【文章來源】:輕工科技. 2020,36(10)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案例分析知識點框架圖
如圖2所示,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因和防控措施的講述,可以通過具體案例和視頻進行細致深入地展開。同時開展關(guān)于霉菌的發(fā)育和產(chǎn)毒條件的探討,包括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雜色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的來源、性質(zhì)和毒素的探討。病毒污染包括瘋牛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肝炎病毒等。通過生物性污染專題的探討,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微生物的污染對食品安全的重要影響。在進行專題化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時,可以使學生分組進行討論[6],將生物性污染專題化知識進行三大模塊化劃分,分別為食源性致病菌部分,霉菌及其有毒代謝產(chǎn)物和病毒部分,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再進行細分。這樣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讓每個小組將自己的分析、討論、總結(jié)知識點與大家分享,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專題化的討論、分享之后,為了檢測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結(jié)合專題布置相關(guān)案例搜集的課后作業(yè),要求對案例進行簡單的分析總結(jié)。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實踐,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升,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認為知識架構(gòu)明確,具體知識點清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思考能力以及綜合素質(zhì)都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結(jié)合翻轉(zhuǎn)課堂對《食品安全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郭澤鑌,孫思薇,張怡,曾紹校,曾紅亮. 教育教學論壇. 2019(47)
[2]淺談《食品安全學》教學改革[J]. 張清清,薛博.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08)
[3]食品安全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 羅登林,徐寶成,劉建學.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 2013(24)
[4]《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顏秀花,許偉,唐蘭勤,陳立根. 考試周刊. 2013(61)
[5]二惡英的毒性及環(huán)境來源[J]. 周莉菊,馮家滿,趙由才. 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06(11)
本文編號:3511806
【文章來源】:輕工科技. 2020,36(10)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案例分析知識點框架圖
如圖2所示,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因和防控措施的講述,可以通過具體案例和視頻進行細致深入地展開。同時開展關(guān)于霉菌的發(fā)育和產(chǎn)毒條件的探討,包括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雜色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的來源、性質(zhì)和毒素的探討。病毒污染包括瘋牛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肝炎病毒等。通過生物性污染專題的探討,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微生物的污染對食品安全的重要影響。在進行專題化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時,可以使學生分組進行討論[6],將生物性污染專題化知識進行三大模塊化劃分,分別為食源性致病菌部分,霉菌及其有毒代謝產(chǎn)物和病毒部分,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再進行細分。這樣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讓每個小組將自己的分析、討論、總結(jié)知識點與大家分享,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專題化的討論、分享之后,為了檢測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結(jié)合專題布置相關(guān)案例搜集的課后作業(yè),要求對案例進行簡單的分析總結(jié)。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實踐,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升,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認為知識架構(gòu)明確,具體知識點清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思考能力以及綜合素質(zhì)都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結(jié)合翻轉(zhuǎn)課堂對《食品安全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郭澤鑌,孫思薇,張怡,曾紹校,曾紅亮. 教育教學論壇. 2019(47)
[2]淺談《食品安全學》教學改革[J]. 張清清,薛博.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08)
[3]食品安全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 羅登林,徐寶成,劉建學.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 2013(24)
[4]《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顏秀花,許偉,唐蘭勤,陳立根. 考試周刊. 2013(61)
[5]二惡英的毒性及環(huán)境來源[J]. 周莉菊,馮家滿,趙由才. 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06(11)
本文編號:3511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ieribaike/351180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