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中生物性來源有害產物的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05:37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檢測技術的進步和各國食品安全標準的日趨完善,葡萄酒質量安全問題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一些生物性來源危害物質備受關注;诖,該研究介紹了氨基甲酸乙酯(EC)、赭曲霉毒素A(OTA)、生物胺(BAs)、金黃色葡萄球菌和2,4,6-三氯苯甲醚(TCA)五種影響葡萄酒質量和安全的生物性來源危害物質,著重從它們的來源、危害、影響因素、檢測方法及防控措施五個方面進行了總結闡釋,旨在為葡萄酒質量安全的檢測和防控提供較為系統、全面的參考。
【文章來源】:中國釀造. 2020,39(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葡萄酒中生物性來源危害物質的危害流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進展[J]. 劉洋,李運奎,韓富亮,王婉妮,劉亮. 食品科學. 2019(07)
[2]新疆四大優(yōu)勢產區(qū)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測定[J]. 王瑞,許超麗,喬丹,李倩,張軻,張珍珍. 中國釀造. 2018(08)
[3]葡萄酒釀造過程中不同工藝參數對生物胺含量的影響[J]. 王瑞,董榮,喬丹,李倩,張軻,張珍珍. 釀酒科技. 2019(01)
[4]國產葡萄酒中生物胺組成與含量分析[J]. 李志軍,李曉瑜,元曉梅.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6(02)
[5]葡萄酒中鹵苯甲醚類化合物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 趙英蓮,牟德華,李艷. 中國釀造. 2015(09)
[6]營養(yǎng)肉湯中不同因素影響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模型的構建[J]. 李金春,周彤,李家鵬,陳曦,楊君娜,許隨根,陳文華. 肉類研究. 2015(03)
[7]葡萄酒和軟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 張亞蓮,柳菡,王歲樓,李靜靜,沈偉健,趙增運. 食品科學. 2014(15)
碩士論文
[1]葡萄酒中低產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釀酒微生物特性的研究[D]. 付方圓.新疆農業(yè)大學 2015
[2]HPLC指紋圖譜技術檢測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研究[D]. 趙元煜.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4
[3]基于三維熒光光譜分析的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檢測[D]. 蔣丹紅.浙江大學 2014
[4]基于微流控芯片檢測食品中生物胺總量的化學發(fā)光酶傳感器研究[D]. 劉幸.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25175
【文章來源】:中國釀造. 2020,39(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葡萄酒中生物性來源危害物質的危害流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進展[J]. 劉洋,李運奎,韓富亮,王婉妮,劉亮. 食品科學. 2019(07)
[2]新疆四大優(yōu)勢產區(qū)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測定[J]. 王瑞,許超麗,喬丹,李倩,張軻,張珍珍. 中國釀造. 2018(08)
[3]葡萄酒釀造過程中不同工藝參數對生物胺含量的影響[J]. 王瑞,董榮,喬丹,李倩,張軻,張珍珍. 釀酒科技. 2019(01)
[4]國產葡萄酒中生物胺組成與含量分析[J]. 李志軍,李曉瑜,元曉梅.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6(02)
[5]葡萄酒中鹵苯甲醚類化合物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 趙英蓮,牟德華,李艷. 中國釀造. 2015(09)
[6]營養(yǎng)肉湯中不同因素影響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模型的構建[J]. 李金春,周彤,李家鵬,陳曦,楊君娜,許隨根,陳文華. 肉類研究. 2015(03)
[7]葡萄酒和軟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 張亞蓮,柳菡,王歲樓,李靜靜,沈偉健,趙增運. 食品科學. 2014(15)
碩士論文
[1]葡萄酒中低產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釀酒微生物特性的研究[D]. 付方圓.新疆農業(yè)大學 2015
[2]HPLC指紋圖譜技術檢測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研究[D]. 趙元煜.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4
[3]基于三維熒光光譜分析的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檢測[D]. 蔣丹紅.浙江大學 2014
[4]基于微流控芯片檢測食品中生物胺總量的化學發(fā)光酶傳感器研究[D]. 劉幸.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25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ieribaike/332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