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之《爬山虎的腳》教案
本文關鍵詞:爬山虎的腳教案
更多相關文章: 葉圣陶之《爬山虎的腳》教案_2400字 葉圣陶之《爬山虎的腳》教案
5類高分秘籍 文體 , 就不會 寫 出 “ 四不像 ” 的文 章 ; 作 文 的擬 話題題很 重要 ,題好 一半文 ” “ ,自擬題 目是行 文 的一 大 亮點 . 千萬不 能以話題 當文題 。 近年來 , 相較 2 1 年 安徽卷 的提示語 , …
2014年高考記敘文技法精講與精練高考作文2014-03-21 1008 2014年高考記敘文技法精講與精練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在近幾年高考中,越來越多的考生開始選擇寫記敘文。優(yōu)秀記敘文在高考閱卷現(xiàn)場尤其…
2010—2011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C、鈴聲不決定產生怎樣的情緒,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看待 D、事件本身決定產生怎樣的情緒8、李紅是要求非常嚴格的一名學生,她對自己的要求是每次考試都必須得滿分。有一次,她的數(shù)學成績只被減掉一分,她竟傷心地哭了起來,并…
爬山虎的腳(葉圣陶)
一、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背誦3、4自然段。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像爬山虎一樣的向上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難點: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頻和爬山虎的實物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上課之前我們先猜兩個植物謎語:青藤彎彎細又長,綠葉密密兩相伴。藤上長出卷胡須,輕輕快快爬高墻。打一植物(爬山虎)。簡介爬山虎。有哪些同學見過爬山虎?同時播放爬山虎的圖片,帶領大家一起觀察,請學生回答他們所見的爬山虎的特點(葉子的形狀、顏色和藤蔓)。大家都知道絲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子生長,否則無法向高處生長。而爬山虎不需要借助架子也能往上爬,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爬山虎有腳)。那么在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筆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大家又發(fā)現(xiàn)課題有什么特點嗎?(擬人)
介紹葉圣陶的生平。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敘述脈絡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將不認識的生字詞做上記號。 本課重難點生字:虎、占、鋪、均、勻、疊、莖、柄、觸、痕、逐
隙、拂、漾、蛟
本課重難點詞語:嫩綠、引人注意、新鮮、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拂過、漾起、
葉柄、觸角、蛟龍、痕跡、逐漸、牢固
重點講解“虎、疊、莖、逐”
3、分組朗讀課文,進行小組評價。
4、放課文音頻,學生仔細聽并思考課文大意:課文主要抓住爬山虎哪幾個方面寫(葉
子和腳)。音頻結束后抽學生回答。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自然段。
(一)點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
1、讀第一自然段,哪些詞語能感受到爬山虎的茂盛?
“滿是”“一大片”
2、第一自然段中2次提到“墻”,這暗示了什么?
暗示了爬山虎是一種喜歡攀爬的植物。
(二)全班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葉子的特點:
剛長出來的葉子:嫩紅
長大了的葉子:嫩綠
葉子的朝向:一順兒朝下
(三)句子分析
1、“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
表現(xiàn)了爬山虎的靜態(tài)美。
2、“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解釋“一順兒”、“均勻”、“拂過”和“漾起”的意思;多音字“鋪”、“重”和“空”;
3、第二自然段中哪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細心觀察?
“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四、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來的葉子:嫩紅
葉子 長大了的葉子:嫩綠
朝向:一順兒朝下
五、作業(yè)
課余仔細觀察爬山虎,特別注意爬山虎的腳。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那課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呢?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
二、教學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組的同學讀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組的同學想一想,文中哪些詞語說明爬山虎長的很茂盛。(滿是、一大片)文中兩次提到墻,有什么意義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種喜歡攀爬的植物)
(二)、第二自然段
1、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觀察了爬山虎的葉子,下面我們請三四大組的同學為我們大聲的朗讀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組的同學思考一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這一段共四句話:第一句寫葉子顏色的變化;第二句寫長大的葉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講葉子顏色美,排列整齊、均勻;第四句講風吹過時的景象。)
2、文中那句話體現(xiàn)了葉子很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鮮艷,看著非常舒服,這是一種靜態(tài)美。)
3、齊讀第三句,“一順兒”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爬山虎的葉子“一順兒”朝下,鋪得很均勻并且沒有重疊?(“一順兒”指同一個方向或順序,爬山虎的葉尖一順兒朝下,是說沒有一片葉子是朝另一個方向的,長得非常整齊。我們知道,爬山虎是靠著腳向上爬的,而與它的腳相反方向長的葉柄便向下垂,葉尖便自然也向下垂。葉子的生長要吸收陽光,如果重疊生長,那么有的葉子就不能吸收陽光了,所以葉子鋪得均勻,沒有重疊。)
4、女生讀第四句,體會“漾”字的生動之處。想象微風吹過,成片的葉子隨風起伏,如綠色的海蕩起的波紋,讓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這是一種動態(tài)美。
5、從文中找出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6、葉圣陶的筆下爬山虎的葉子是那么的美麗,那么哪位同學能把那種美讀出來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讀三四自然段,師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問題:
1、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2、爬山虎是怎樣爬的?用了哪些動詞?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蛟龍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腳在生長的過程中有什么變化?
5、要是 休想 說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風吹雨打都不能阻擋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堅強與執(zhí)著,請帶著這種感情再讀第五自然段。)
四、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致。(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
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七、作業(yè)
背誦三四自然段,仿寫一種植物。
爬山虎的腳(葉圣陶) 一、教材分析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
語文八年級下冊字詞練習班別: 姓名: 學號: 第一單元1.《藤野先生》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lànmàn( 爛漫 )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象f齣h飊g( 緋紅 )的輕云。2、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y飖ɡuünɡk㳠iàn( 油…
本文編號:638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ajx/63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