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

發(fā)布時間:2017-01-14 09:04

  本文關鍵詞:高中物理教案全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相關熱詞搜索:

篇一: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運動的描述

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建立質點模型的意義和方法,能根據具體情況將物體簡化為質點。知道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知道科學抽象是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在物理中的作用,會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參考系。

3.認識一維直線坐標系,掌握坐標系的簡單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學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讓學生將生活實際與物理概念相聯(lián)系,通過具體事例引出質點的這個理想化的模型.通過幾個具體的例子讓學生自主討論,在討論與交流中自主升華為物理中的概念.

2.通過參考系的學習,知道從不同角度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熟悉的常見現象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體驗不同參考系中運動的相對性,揭示參考系在確定物體運動時客觀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學生形成勤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3.體會用坐標方法描述物體位置的優(yōu)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設計實驗并體會比較,增強學生發(fā)現問題并力求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關心科技發(fā)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質點概念和參考系的學習,體會物理規(guī)律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學思想.

4.滲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幫助學生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5.通過本節(jié)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課程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質點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質點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維方法.

2.在研究具體問題時,如何選取參考系.

3.如何用數學上的坐標軸與實際的物理情景結合起來建立坐標系.

難點: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即將一個實際的物體抽象為質點的條件. 教學方法:

探究、講解、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錄像資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新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請同學們觀看一段錄像后思考問題(有關運動的話題).

(放映錄像)選擇有關反映物體運動的畫面播放給學生看(可搜集整電視片《科技之光》和《動物世界》中的圖像).如:雄鷹、小鳥在空中飛翔,飛機在天空中劃過,行星、衛(wèi)星在宇宙中運行,航天員楊利偉在宇航艙中給地球拍照,汽車在公路飛馳,輪船在海水中搏擊海浪。?? 師:雄鷹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綠茵場上飛滾,連靜靜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萬里”??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等.請大家根據剛才觀看的錄像片,回顧初中學過的機械運動,提出一些關于運動的話題.

教師總結學生發(fā)言,講述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簡稱“運動”.指物體與物體間或是物體的一部分和另部分間相對位置隨時間發(fā)生改變的過程,是最基本、最簡單、最普遍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是空間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體現.這里涉及到空間和時間的問題.

師:古希臘杰出的哲學家、科學家、圣賢——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不了解運動,就不了解自然”,這句話向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要充滿信心,迎接這一挑戰(zhàn).

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第一段,并粗看這節(jié)課的黑體字標題,提出問題:要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本節(jié)課將從哪幾個方面去描述?

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對本節(jié)涉及的概念有個總體印象,知道這些概念都是為了進一步描述物體的運動而引入的,要研究物體的運動首先從學好這些基本概念人手.

師:我們在剛才的錄像片中看到:汽車在公路上飛馳,江水在咆哮著奔向遠方,鳥兒在飛翔,樹葉在搖動,高山上流水,瀑布直瀉千尺,雪花在空中飛舞??

(放映錄像)(播放“神舟”五號升空的錄像片)“2003年10月15日,一個令人驕傲的日子,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滿載著全國人民的希望成功升空.”

師:飛船在茫茫太空中遨游,假如你是文學家,你如何描述它的運動呢?

參考:文學家的描述:《光明日報)2003年10月17日第一版,作者歐陽中石“凌云戲月游銀漢,轉瞬翔天過太空.”

師:如果你是科學家,你又將如何描述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認識運動 板書: 1.1運動的認識

[新課教學]

一、物體和質點

針對上面看過的錄像,老師提出問題:請你描述出一些運動,詳細描述物體的運動有什么困難? 足球 向前球體滾動

雄鷹 向前翅膀上下

發(fā)現描述物體運動不容易,我們需要了解物體各部分運動的區(qū)別嗎?

問:可以將問題簡化嗎?為什么?

要準確描述物體的運動,特別是物體各部分的詳細運動情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物體本身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物體各部分的運動情況一般并不一樣.

師:在剛才看過的錄像片中,我們見到了楊利偉,看到了“神舟”五號.據報道,“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艙長7.4m,直徑2.8m,用長58 m、重達480t的“長征”2號火箭發(fā)射.升空后,顯示在指揮部熒光屏上的僅是一個小小的光點.科學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離開地面的高度、飛行的速度、運動軌道等問題時,需要考慮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狀嗎?

生:不需要,我們可以用熒光屏上的小光點代替這個“龐大”的飛船呀!

引入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板)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問題得到簡化,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引子;乒乓球小而輕,直徑僅4cm,質量約2.7 g.運動員研究各種旋轉球的打法時,要關注球的受力部位和受力方向對旋轉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必須考慮到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把它簡化為一個點.

[討論與交流](供參考)

1.地球是一個龐然大物,直徑約為12 800km,與太陽相距1.5Xl08 km.研究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時,能不能把它看成質點?研究地面上各處季節(jié)變化時,能不能把它看成質點?

參考答案:若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由于地球本身的大小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小得多,則可以把地球看作質點;但若研究地面上各處季節(jié)變化時,則不能把其看作質點.

2.撐桿跳高是一項非常刺激的體育運動項目,一般來說可以把撐桿跳運動分為如下幾個階段:助跑、撐桿起跳、越過橫桿.討論并思考后回答,在下列幾種情況下運動員能否被看作質點,從中體會質點模型的建立過程.

(1)教練員針對訓練錄像糾正運動員的錯誤時,能否將運動員看成質點?

(2)分析運動員的助跑速度時,能否將其看成質點?

(3)測量其所跳高度(判斷其是否打破紀錄)時,能否將其看成質點?

參考答案:(1)不能,糾正錯誤動作時不能忽略運動員的姿勢及動作,也就是說不能忽略運動員的形狀和大小.(2)能,分析助跑速度時,可以忽略運動員的姿勢及動作.(3)能.

3.物理中的“質點”跟幾何中的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參考答案:相同之處為:都是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不同之處為:質點是實際物體的抽象,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內涵,不僅具有物體的全部質量,而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幾何學中的點沒有質量,僅表示一個位置,而且應該是“絕對得小”.

師:請同學們對質點進行小結:

生:對質點小結:

1.質點是一種科學抽象,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質點是對實際物體的近似,這也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取決于它的形狀和大小在所研究問題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計,而跟

自身體積的大小、質量的多少和運動速度的大小無關.

4.一個物體能否被看作質點,取決于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即使是同個物體,在研究的問題不同時,有的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而有的情況可能不可以看作質點.

(課堂探究)

親自做一做、試一試,書本在下列情景中能否被看成質點.

1.沿一個方向推動桌面上的書本,如果測量書本移動的距離,是否可以將書本視為質點,為什么?

2.如果測定書本經過桌面上方某一定點所需要的時間,是否可以將書本視為質點,為什么?

3.還有什么情況下書本可以被視為質點?什么情況下書本不能被視為質點?

參考答案:

1.沿同一個方向移動書本時,書本各部分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可以將它視為質點.

2.相對桌面上方的某一定點來說,書本本身的長度(或寬度)不能忽略,并對經過該定點位置所需要的時間起決定作用,所以這種情況下不能將書視為質點。

3.答案視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情景,老師進行準確恰當的點撥). 說明:將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

(1)平動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一般研究物體的轉動時不能把物體看作質點.

(2)物體有轉動,但物體的轉動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時,物體本身的形狀和大小已變成了次要因素.

(3)物體本身的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不能忽略時,不能把物體看作質點,如研究火車過橋的時間時就不能把火車看作質點.

[課堂訓練)

1.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體積很小的物體都可看成質點

B.質量很小的物體都可看成質點

C.不論物體的質量多大,只要物體的尺寸跟物體間距相比甚小時,就可以看成質點

D.只有低速運動的物體才可看成質點,高速運動的物體不可看作質點

答案:C

2.在以下的哪些情況中可將物體看成質點?

(1)研究某學生騎車回校的速度.

(2)對這位學生騎車姿勢進行生理學分析.

(3)研究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軌跡.

(4)研究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測火星的表面.

答案:(1)(3)

3.下列情形中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的是?????????( )

A.跳水冠軍郭晶晶在跳水比賽中

B.一枚硬幣用力上拋,猜測它落地時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C.奧運會冠軍邢慧娜在萬米長跑中

D.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比賽中

答案:C

二、參考系

引子:請你設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火車中去旅行在飛快地離去,鐵路邊的人看到火車中的乘客,而乘客自己卻認為自己是靜止的;

教師可展示F1ash動畫課件,動畫內容描述為:

兩位同學在路邊看到急馳而過的一輛小汽車,大聲叫喊,

“唉呀!你看他們跑得真快啊!”

車中的人對司機說:“你動了嗎?”

引導學生分析片中的對話.為什么路邊的同學說車上的人跑得快? 為什么車中的一個人又認為他和司機沒有動?

投影教材中的圖1.1—3圖,讓學生自己分析,教師加以引導.

生1:車中兩個小孩都是靜止的,他們都沒動.

生2:這兩個小孩是運動的,因為在車窗玻璃上有幾個線條表示“風”,這是畫家描述運動時常用的手法.

師:兩個小孩和車都是運動的,這是相對地面來說的,而兩個小孩之間是相對靜止的,他們的相對位置沒有改變.

師:平時我們說樹木、房屋是靜止的,行駛的汽車是運動的,這是以地面作標準來說的.坐在行駛的火車里的乘客,認為自己是靜止的,而在車廂里走動的乘務員在運動,他還認為路旁的樹木在向后倒退,這些都是以車廂作標準來說的.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參考系.

參考系: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選來作標準的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討論與交流]

與同桌和前排(或后排)同學組成四人一組,思考并交流討論下列描述中隱含的參考系. 展示問題:

1.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有兩句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其中分別描述了兩種運動情景,那么它們分別是以什么為參考系的?

2.“月亮在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在美麗的校園內學習毛澤東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時,我們感覺是靜止不動的.這與詩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說明理由.

4.敦煌曲子詞中有這樣的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的參考系分別是什么?

篇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案全套

第六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

第一節(jié) 行星的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基本內容。

2、知道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這個比值與行星的質量無關,但與太陽的質量有關。

4、理解人們對行星運動的認識過程是漫長復雜的,真理是來之不易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開普勒等幾位科學家對行星運動的不同認識,了解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性并加深對行星運動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澄清對天體運動神秘模糊的認識,掌握人類認識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

2、感悟科學是人類進步不竭的動力。

【教學重點】

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教學難點】

對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探究學習】

一、人類認識天體運動的歷史

1、“地心說”的內容及代表人物:

2、“日心說”的內容及代表人物:

二、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內容

開普勒第一定律: 。

開普勒第二定律: 。

開普勒第三定律:。即:a3

?k 2T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多數行星運動的軌道能夠按圓來處理。

引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天體運動的圖片瀏覽。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天體,如月亮、地球、太陽、夜空中的星星??由這些天體組成的廣袤無限的宇宙始終是我們渴望了解、不斷探索的領域。人們對行星運動的認識過程是漫長復雜的,歷史上有過不同的看法,科學家對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將使我們正確地認識行星的運動。

新課講解

一、古代對行星運動規(guī)律的認識

問1:.古人對天體運動存在哪些看法?

“地心說”和“日心說”.

問2.什么是“地心說”?什么是“日心說”’?

”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大陽、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繞地球運動, “日心說”則認為太陽是靜止不動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動.

“地心說’的代表人物:托勒密(古希臘).“地心說’符合人們的直接經驗,同時也符合勢力強大的宗教神學關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認識,故地心說一度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

問3:“日心說”戰(zhàn)勝了“地心說”,請閱讀第《人類對行星運動規(guī)律的認識》,找出“地心說”遭遇的尷尬和“日心說’的成功之處.

地心說所描述的天體的運動不僅復雜而且問題很多,如果把地球從天體運動的中心位置移到一個普通的、繞太陽運動的位置,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天體的運動,許多問題都可以解決,行星運動的描述也變得筒單了.

“日心說”代表人物:哥白尼,“日心說”能更完美地解釋天體的運動.

二、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問1:古人認為天體做什么運動?

古人把天體的運動看得十分神圣,他們認為天體的運動不同于地面物體的運動,天體做的是最完美、最和諧的勻速圓周運動.

問2:開普勒認為行星做什么樣的運動?他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

開普勒認為行星做橢圓運動.他發(fā)現假設行星傲勻逮圓周運動,計算所得的數據與觀測數據不符,只有認為行星做橢圓運動,才能解釋這一差別.

問3: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哪幾個方面描述了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規(guī)律?具體表述是什么? 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從行星運動軌道,行星運動的線速度變化,軌道與周期的關系三個方面揭示了行星運動的規(guī)律.

(多媒體播放行星繞橢圓軌道運動的課件)

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問4:這一定律說明了行星運動軌跡的形狀,不同的行星繞大陽運行時橢圓軌道相同嗎?

不同.

[教材做一做]

可以用一條細繩和兩圖釘來畫橢圓.如圖7.1—l所示,

把白紙鎬在木板上,然后按上圖釘.把細繩的兩端系在圖釘

上,用一枝鉛筆緊貼著細繩滑動,使繩始終保持張緊狀態(tài).鉛

筆在紙上畫出的軌跡就是橢圓,圖釘在紙上留下的痕跡叫做

橢圓的焦點.

想一想,橢圓上某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與橢圓上另

一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有什么關系?

開普勒第二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圖7.1-1 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

相等的面積.

問5:如圖7.1-2所示,行星沿著橢圓軌道運行,太

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在遠日點的速率與在近日

點的速率誰大?

因為相等時間內面積相等,所以近日點速率大。

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

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如圖7.1—l)

(投影九大行星軌道圖或見教材頁圖7.1-3)

問6:由于行星的橢圓軌道都跟圓近似,在中學階段研究中按圓處理,開普勒三定律適用于圓軌道時,應該怎樣表述呢?

1、多數大行星繞太陽運動軌道半徑十分接近圓,太陽處在圓心上。

2、對某一行星來說,它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或線速度)不變。

3、所有行星的軌道半徑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若用R代表軌道半徑,T代表公轉周期,開普勒第三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比值k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恒量。

參考資料:給出太陽系九大行星平均軌道半徑和周期的數值,供課后驗證。

7:這

一定

律發(fā)

現了k水=3.36×1018 所有

行星K金=3.35×1018

的軌

K地=3.31×1018 道的

半長K火=3.36×1018 軸與

公轉

周期

之間

的定量關系,比值k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常量,你能猜想出它可能跟誰有關嗎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知: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二次方的比值是一個常數k,可以猜想,這個“k”一定與運動系統(tǒng)的物體有關.因為常數k對于所有行星都相同,而各行星是不一樣的,故跟行星無關,而在運動系中除了行星就是中心天體——太陽,故這一常數“k"一定與中心天體——太陽有關.

說明:開普勘定律不僅適用于行星繞大陽運動,也適用于衛(wèi)星繞著地球轉,K是一個與行星質量無關的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值不相同。K與中心天體有關。

【課堂訓練】

例1關于

行星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自轉周期就越長

B.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公轉周期就越長

C.水星軌道的半長軸最短,公轉周期就最長

D.冥王星離太陽“最遠”,公轉周期就最長

2.為什么說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a3

分析: 由開普勒第三定律2?k可知,a越大,T越大,故BD正確,C錯誤;式中T

的T是公轉周期而非自轉周期,故A錯。

答案:BD

例2已知木星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的12倍。則木星繞太陽公轉軌道的半長軸為地球公轉軌道半長軸的 倍。

思維入門指導: 木星和地球均為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可利用開普勒第三定律直接求解。本題考查開普勒第三定律的應用。 a3

解:由開普勒第三定律2?k可知: T

3a13a2對地球:2?k 對木星2?k T1T2

2所以a2?(T2/T1)?a1?5.24a1 a3

點撥:在利用開普勒第三定律解題時,應注意它們的比值2?k中的k是一個與行星T

運動無關的常量。

例3已知地球繞太陽作橢圓運動。在地球遠離太陽運動的過程中,其速率越來越小,試判斷地球所受向心力如何變化。若此向心力突然消失,則地球運動情況將如何?

思維入門指導:行星的運動為曲線運動,因此本節(jié)知識常常和曲線運動知識相綜合。 解:由于地球在遠離太陽運動的過程中,其速率減小,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n?mv??,由開普勒第二定律知,地球在遠離太陽運動的過程中角速度?(單位時間內地球與太陽的連線掃過的角度)也減小,故向心力Fn減小。若此向心力突然消失,則地球將沿軌道的切線方向做離心運動。

點撥:地球繞太陽的運動雖然并非勻速圓周運動,但向心力公式仍適用。任一時刻,地球的速度方向均沿橢圓的切線方向。

【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總結,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總結,然后請同學評價黑板上的小結內容。

學生活動:認真總結概括本節(jié)內容,并把自己這節(jié)課的體會寫下來、比較黑板上的小結和自己的小結,看誰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點評:總結課堂內容,培養(yǎng)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教師要放開,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允許內容的順序不同,從而構建他們自己的知識框架。

本節(jié)學習的是開普勒行星運動的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反映了行星運動的軌跡是橢圓,第二定律描述了行星在近日點的速率最小,在遠日點的速率最大,第三定律揭示了軌道半長軸與公轉周期的定量關系.在近似計算中可以認為行星都以太陽為圓心做勻速圓周運動。

篇三: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套 (第一章)

1.1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學習目標:

1. 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知道實際物體在什么條件下可看作質

點,知道這種科學抽象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選擇參考系。

學習重點:質點的概念。

學習難點:

主要內容:

一、機械運動

1.

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

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

是相對的。

二、物體和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

①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

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

②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都

不可簡化為質點。

③質點不一定是很小的物體,很大的物體也可簡化為質點。同一個物體有時可

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物體上

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體看做一個質點。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學問

題的基本思維方法之一,這種思維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質點就是利用這種思維方

法建立的一個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成質點( )

A.研究繞地球飛行時的航天飛機。

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的運動情況的車輪。

C.研究從北京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的木箱。

課堂訓練:

1.下述情況中的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是( )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規(guī)律。

C.研究手榴彈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

D.研究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2.下列各種情況中,可以所研究對象(加點者)看作質點的是( )

A. 研究小木塊的翻倒過程。...

B.研究從橋上通過的一列隊伍。 .....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運動的木箱。 ...

D.汽車后輪,在研究牽引力來源的時。 ..

三、參考系

1.定義: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

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一

個物體一旦被選做參考系就必須認為它是靜止的。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運動,得到的結果會有不同。

【例二】人坐在運動的火車中,以窗外樹木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的。以車廂為參

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參考系的選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選取參考系時

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使之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的簡單。在不說明參考系的情

況下,通常應認為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

4.絕對參考系和相對參考系:

【例三】對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參考系必須選擇地面。

B.研究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擇任意物體其運動情況是一樣的。

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

D.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考系。

課堂訓練:

1.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考系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考系是運動的,那么,

以乙物體為參考系,丙物體是( )

A. 一定是靜止的。 B.一定是運動的。

C.有可能是靜止的或運動的D.無法判斷。

2.關于機械運動和參照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A. 研究和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定參照物。

B. 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照物。

C. 一定要選固定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地球為參照物。

四、坐標系

【例四】

【例五】

閱讀材料: 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問題的處理大為簡化而又不會發(fā)生大的偏差。把現實世界中,有許多實際的事物與這種“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的場合、一定的條件下,作為一種近似,可以把實際事物當作“理想模型”來處理,即可以將“理想模型”的研究結果直接地應用于實際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的時候,由于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4960萬公里)比地球的半徑(約為6370公里)大得多,地球上各點相對于太陽的運動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狀、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在這種場合,就可以直接把地球當作一個“質點”來處理。在研究炮彈的飛行時,作為第一級近似,可以忽略其轉動性能,把炮彈看成一個“質點”;作為第二級近似,可以忽略其彈性性能,把炮彈看成一個“剛體”。在研究一般的真實氣體時,在通常的溫度和壓強范圍內,可以把它近似地當作“理想氣體”,從而直接地運用“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來處理。第二,對于復雜的對象和過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模型,然后,將理想模型的研究結果加以種種的修正,使之與實際的對象相符合。這是自然科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例如:“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與實際的氣體并不符合,但經過適當修正后的范德瓦爾斯方程,就能夠與實際氣體較好地符合了。第三,由于在“理想模型”的抽象過程中,舍去了大量的具體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性,這就更便于發(fā)揮邏輯思維的力量,從而使得“理想模型”的研究結果能夠超越現有的條件,指示研究的方向,形成科學的預見。例如:在固體物理的理論研究中,常常以沒有“缺陷”的“理想晶體”作為研究對象。但應用量子力學對這種“理想晶體”進行計算的結果,表明其強度竟比普通金屬材料的強度大一千倍。由此,人們想到:既然“理想晶體”的強度應比實際晶體的強度大一千倍,那就說明常用金屬材料的強度之所以減弱,就是因為材料中有許多“缺陷”的緣故。如果能設法減少這種“缺陷”,就可能大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后來,實踐果然證實了這個預言。人們沿著這一思路制造出了若干極細的金屬絲,其強度接近于“理想晶體”的強度,稱之為“金胡須”。總之,由于客觀事物具有質的多樣性,它們的運動規(guī)律往往是非常復雜的,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們認識清楚。而采用理想化的客體(即“理想模型”)來代替實在的客體,就可以使事物的規(guī)律具有比較簡單的形式,從而便于人們去認識和掌握它們。

1.2時間和位移(二)

學習目標:

1. 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 知道什么是位移-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3.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的意義。

4. 知道公式和圖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數學工具,且各有所長,相互補充。

學習重點: s-t圖

學習難點:

主要內容:

一、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

勻速直線運動。

2.嚴格的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應該是“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面位移相等”的運動,

現實生活中勻速直線運動是幾乎不存在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點

是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即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一次函數關系。

二、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不相等,這種運動叫

變速直線運動。

2.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不是一次函數關系,其圖象為曲線。

【例一】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關于物體運動的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只要每分鐘的位移大小相等,物體一定是作勻速直線運動。

B.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不相等,物體不可能作勻速直線運動。

C.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相等,物體一定是作變速直線運動。

D.無論是勻速還是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都跟運動時間成正比。

三、位移—時間圖象(s-t圖):

1.表示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的圖象,叫位移-時間圖象,簡稱位移圖象.

2.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位

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3.坐標軸的含義:橫坐標表示時

間,縱坐標表示位移。由圖象可

知任意一段時間內的位移或發(fā)生

某段位移所用的時間。

4.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

①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一

條傾斜直線,或某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傾斜直線則表示其作勻速直線運動。

②s-t圖象中斜率(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體運動快慢,斜率(傾斜程度)越大,

速度越快。

③s-t圖象中直線傾斜方式(方向)的不同,意味著兩直線運動方向相反。

④s-t圖象中,兩物體圖象在某時刻相交表示在該時刻相遇。

⑤s-t圖象若平行于t軸,則表示物體靜止。

⑥s-t圖象并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⑦s-t圖只能描述直線運動。

5.變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為曲線。

6.圖象的應用:

(1)求各時刻質點的位移和發(fā)生某一位移對應時間

(2)求速度:

(3)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例二】某同學以一定速度去同學家送一本書,停留一會兒后,又以相同的速率沿

原路返回家,圖3

中哪個圖線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運動狀態(tài)?

【例三】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相對于同一原點運

動的s-t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0-t2時間內甲和乙都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甲、乙運動的出發(fā)點相距S1

C、乙比甲早出發(fā)t1時間

D、乙運動的速率大于甲運動的速率

【例四】如圖所示為A、B、C三個物體作直線運動的

s-t圖。由圖可知:________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

_________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三個物體運動的總

路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課堂訓練:

1.下列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

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

C.任意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都相同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2.關于質點作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圖線代表質點運動的軌跡。

B.圖線的長度代表質點的路程。

C.圖象是一條直線,其長度表示質點的位移大小,每一點代表質點的位置。

篇四:新課標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全套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選修3-1全冊精品教案

目錄

第一章靜電場 ................................................................... - 2 -

1.1電荷及其守恒定律 ........................................................ - 2 -

1.2庫侖定律 ................................................................ - 5 -

1.3.1電場強度 .............................................................. - 7 -

1.3.2專題:靜電平衡 ....................................................... - 12 -

1.4電勢能 電勢 ........................................................... - 15 -

1.5電勢差 ................................................................. - 17 -

1.6電勢差與電勢強度的關系 ................................................. - 19 -

1.7電容器與電容 ........................................................... - 21 -

1.8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 - 23 -

第二章、恒定電流 .............................................................. - 26 -

2.1、導體中的電場和電流(1課時) .......................................... - 26 -

2.2、電動勢(1課時) ...................................................... - 28 -

2.3、歐姆定律(2課時) .................................................... - 30 -

2.4、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2課時) .......................................... - 32 -

2.5、焦耳定律(1課時) .................................................... - 34 -

第三章 磁場 ................................................................... - 37 -

3.1 磁現象和磁場(1課時) ................................................ - 37 -

3.2 、 磁感應強度(1課時) ................................................ - 39 -

3.3 、幾種常見的磁場(1.5課時) ........................................... - 41 -

3.4 、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力(1.5課時) ................................... - 44 -

3.5、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1課時) ........................................ - 47 -

3.6、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2課時+1練習) ............................................................. - 49 -

第—章靜電場

1.1電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電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電,知道摩擦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

3.知道靜電感應現象,知道靜電感應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

4.知道電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電荷.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初中知識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界中的兩種電荷

2、通過對原子核式結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但對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和不變。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

重點:電荷守恒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新的知識內容,新的學習起點.本章將學習靜電學.將從物質的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與靜止電荷相聯(lián)系的靜電場的基本性質。

【板書】第一章 靜電場

復習初中知識:

【演示】摩擦過的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這種現象叫摩擦起電,這樣的物體就帶了電.

【演示】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之間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之間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膠棒之間卻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板書】自然界中的兩種電荷 正電荷和負電荷: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用正數表示.把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用負數表示. 電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二)進行新課:第1節(jié)、電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書】 電荷

(1)原子的核式結構及摩擦起電的微觀解釋

原子:包括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和核外電子。

(2)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 實質:電子的轉移. 結果:兩個相互摩擦的物體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

(3)金屬導體模型也是一個物理模型P3

用靜電感應的方法也可以使物體帶電.

【演示】:把帶正電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觸的異體A,B(參見課本圖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屬箔都張開了,表示A,B都帶上了電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屬箔就會閉合.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后移開C,可以看到A和B仍帶有電荷;如果再讓A和B接觸,他們就不再帶電.這說明A和B分開后所帶的是異種等量的電荷,重新接觸后等量異種電荷發(fā)生中和.

【板書】(4)、靜電感應: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異體,可以使導體帶電的現象。利用靜電感應使物體帶電,叫做感應起電.

提出問題:靜電感應的原因?

帶領學生分析物質的微觀分子結構,分析起電的本質原因:把帶電的球C移近金屬導體A和B時,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使導體上的自由電子被吸引過來,因此導體A和B帶上了等量的異種電荷.感應起電也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是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電荷守恒定律.

【板書】2、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創(chuàng)造,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另一種表述: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和總是保持不變。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與練習3

3.元電荷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符號:Q或q 單位:庫侖 符號:C

元電荷: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用e表示. 注意: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倍。就是說,電荷量是不能連續(xù)變化的物理量。

-19電荷量e的值:e=1.60×10C

比荷:電子的電荷量e和電子的質量me的比值,為e?1.76?1011C/㎏ me

【小結】對本節(jié)內容做簡要的小結

●鞏固練習

1.關于元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就是電子

B.元電荷是表示跟電子所帶電量數值相等的電量

C.元電荷就是質子

D.物體所帶的電量只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2.5個元電荷的電量是________, 16 C電量等于________元電荷.

3.關于點電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體積很小的帶電體才能看成點電荷

B.體積很大的帶電體一定不能看成點電荷

C.當兩個帶電體的大小及形狀對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可以忽略時,這兩個帶電體可看成點電荷

D.一切帶電體都可以看成點電荷

●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5問題與練習1-4

說明:

1、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摩擦起電的知識,這些在初中都已經講過,本節(jié)重點是講述靜電感應現象.要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靜電感應現象.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知道,感應起電也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使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本節(jié)只說明靜電感應現象。

2.在復習摩擦起電現象和講述靜電感應現象的基礎上,說明起電的過程是使物體中正負電荷分開的過程,進而說明電荷守恒定律.

3.要求學生知道元電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實驗作為專題,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學生選學.

教后記:

1、 學生對三種起電方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還例舉了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對點電荷、元電荷、質子電量、電子電量之間關系下節(jié)課還要復習。

1.2庫侖定律

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庫侖定律,,要求知道點電荷的概念,理解庫侖定律的含義及其公式表達,知道靜電力常量.

2.會用庫侖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3.知道庫侖扭秤的實驗原理.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讓學生探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庫侖定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探索能力

重點:掌握庫侖定律

難點:會用庫侖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課時相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板書】----第2節(jié)、庫侖定律 提出問題: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關?

【演示】:帶正電的物體和帶正電的小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學通過觀察分析出結論(參見課本圖1.2-1).

【板書】:1、影響兩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離.2.電量.

2、庫侖定律 內容表述:力的大小跟兩個點電荷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兩個點電荷的連線上 公式:F?kq1q2 2r

靜電力常量k = 9.0×109N·m2/C2 適用條件:真空中,點電荷——理想化模型

【介紹】:(1).關于“點電荷”,應讓學生理解這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帶電體本身的大小跟它們之間的距離相比可以忽略,帶電體就可以看作點電荷.嚴格地說點電荷是一個理想模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這里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力學中的質點的概念.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只要體積小就能當點電荷,這一點在教學中應結合實例予以糾正.

(2).要強調說明課本中表述的庫侖定律只適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氣體介質,對其它介質對電荷間庫侖力的影響不便向學生多作解釋,只能簡單地指出:為了排除其他介質的影響,將實驗和定律約束在真空的條件下.

擴展:任何一個帶電體都可以看成是由許多點電荷組成的.任意兩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都遵守庫侖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積分計算得:帶電小球可等效看成電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點電荷.

靜電力同樣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頓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板書】:3、庫侖扭秤實驗(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侖)

【演示】:庫侖扭秤(模型或掛圖)介紹:物理簡史及庫侖的實驗技巧.

篇五: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 拋體運動

第一節(jié) 什么是拋體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曲線運動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的性質

2.知道曲線運動的條件,會確定軌跡彎曲方向與受力方向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 體驗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區(qū)別

2. 體驗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及它的速度方向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領會曲線運動的奇妙與和諧,培養(yǎng)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1. 什么是曲線運動

2. 物體做曲線運動方向的判定 3.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探究學習】

1、曲線運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

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沿曲線在這一點的 方向。 3、曲線運動的條件:

(1) 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運動速度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共線時,運動軌跡是___________

(3)運動速度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線,且合力為定值,運動為_________運動。 (4)運動速度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線,且合力不為定值,運動為___________運動。 4、曲線運動的性質:

(1)曲線運動中運動的方向時刻_______ (變、不變) ,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點)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運動軌跡凹下的一側。

(2)曲線運動一定是________ 運動,一定具有_________ 。

【課堂實錄】

【引入新課】

生活中有很多運動情況,我們學習過各種直線運動,包括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等,我們知道這幾種運動的共同特點是物體運動方向不變。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幾組圖片中的物體有什么特點(展示圖片)

再看兩個演示

第一,

自由釋放一只較小的粉筆頭

第二, 平行拋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筆頭

兩只粉筆頭的運動情況有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討論。

結論:前者是直線運動,后者是曲線運動

在實際生活普遍發(fā)生的是曲線運動,那么什么是曲線運動?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新課講解

一、曲線運動

1. 定義:運動的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2. 舉出曲線運動在生活中的實例。

問題: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問題。

二、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

看圖片:撐開帶有水滴的雨傘繞柄旋轉。

問題:水滴沿什么方向飛出? 學生思考

結論:雨滴沿飛出時在那點的切線方向飛出。

如果球直線上的某處A點的瞬時速度,可在離A點不遠處取一B點,求AB點的平均速度來近似表示A點的瞬時速度,時間取得越短,這種近似越精確,如時間趨近于零,那么AB見的平均速度即為A點的瞬時速度。

結論: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方向,沿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三、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實驗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將如何運動? 學生實驗

結論:做勻速直線運動。

實驗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運動方向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放一條形

磁鐵,小球將如何運動? 學生實驗

結論:小球講做加速直線運動或者減速直線運動。

實驗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運動方向一側放一條形磁鐵,小球將

如何運動? 學生實驗

結論:小球將改變軌跡而做曲線運動。

總結論:曲線運動的條件是,

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體

運動的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四、曲線運動的性質

問題:曲線運動是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 學生思考討論 問題引導:

速度是 (矢量、標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fā)生了,也就具有 ,因此曲線運動是。 結論: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課堂訓練】

例題1、已知物體運動的初速度v的方向及受恒力的方向如圖所示,則圖中可能正確的運動A

D

B

解析:

例題2、一個質點受到兩個互成銳角的F1和F2的作用,有靜止開始運動,若運動中保持力的方向不變,但F1突然增大到F1+F,則此質點以后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例題3、一個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做曲線運動,已知運動過程中只受一個恒力作用,

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則,自M到N的過程速度大小的變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做圖分析:

M

F

【課堂小結】

1. 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及速度的有可能變化,速度的方向一定變化。

2. 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的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所

以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也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拋體運動

1、 曲線運動

定義:運動的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

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沿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3、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的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4、曲線運動的性質

曲線運動過程中,速度方向始終在變化,因此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訓練答案】

例1 、B例2、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3、自M到N速度變大(因為速度與力的夾角為銳角)

第二節(jié)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在具體問題中知道什么是合運動,什么是分運動。 2、知道合運動和分運動是同時發(fā)生的,并且互不影響。 3、知道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 二、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夠熟練使用平行四邊形法則進行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三、德育目標:

使學生明確物理中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將曲線運動分解為直線運動。 教學重點:

對一個運動能正確地進行合成和分解。 教學難點:

具體問題中的合運動和分運動的判定。 教學方法:

訓練法、推理歸納法、電教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投影片、多媒體、CAI課件、玻璃管、水、膠塞、蠟塊、秒表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曲線運動,它比直線運動復雜,為研究復雜的運動,就需要把復雜的運動分為簡單的運動,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常用的一種方法——運動的合成各分解。 【新課教學】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理解什么是合運動,什么是分運動,能在具體實例中找出分運動的合運動和合運動的分運動。

2、知道什么是運動的合成,什么是運動的分解。 3、理解合運動和分運動的等時性。

4、理解合運動是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由分運動合成的。 (二)學習目標完成過程 1:合運動和分運動

(1)做課本演示實驗:

a在長約80—100cm一端封閉的管中注滿清水,水中放一個由紅蠟做成的小圓柱體R(要求它能在水中大致勻速上。瑢⒐艿拈_口端用膠塞塞金。

b,將此管緊貼黑板豎直倒置,在蠟塊就沿玻璃管勻速上升,做直線運動,記下它由A移動到B所用的時間。

C:然后,將玻璃管重新倒置,在蠟塊上升的同時,將玻璃管水平向右勻速移動,觀察到它是斜向右上方移動的,經過相同的時間,它由A運動到C:


  本文關鍵詞:高中物理教案全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73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ajx/2373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621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