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概論教學大綱.doc
本文關鍵詞:地球科學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檔名稱: 地球科學概論教學大綱.doc
格式:doc 大。0.04MB 總頁數(shù):5
可免費閱讀頁數(shù):5頁
下載源文檔需要:20元人民幣
預覽與實際下載的一致,文檔內容不會超過預覽的范圍,下載前請務必先預覽,自行甄別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文不對題等情況(本網(wǎng)站為文檔分享平臺性質),一旦付費下載,本站不支持退款
下載文檔
文檔介紹:地球科學概論教學大綱課程編碼:課程名稱:地球科學概論英文名稱:IntroductiontoEarthScience開課學期:1學時/學分:60/3(其中實驗學時:14)課程類型:學科基礎必修課開課專業(yè):地質學、地理科學、測繪工程選用教材:吳泰然何國琦等編著,《普通地質學》,2003.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主要參考書:汪新文等,地球科學概論,1999,地質出版社。陶世龍,萬天豐,程捷,地球科學概論,1999,地質出版社。張寶政、陳琦,地質學原理,1983,地質出版社。李亞美等,地質學基礎,1994,地質出版社。劉本培、蔡運龍,地球科學導論,,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夏邦棟等,普通地質學,1995,地質出版社。執(zhí)筆人:葉茂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地球科學概論》是地球科學教學體系中的先導性課程,起著構筑專業(yè)知識結構基本框架的作用。課程的目的是以新世紀地球科學面臨的任務和應發(fā)揮的作用為出發(fā)點,采用宏觀人——地系統(tǒng)論和行星地球觀,使學生對地球各層圈的特點;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特別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地球表層和人類的影響有所了解。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基本掌握如下內容:現(xiàn)代宇宙形成的基本論點及事實根據(jù);太陽系和地球起源的假說及證據(jù);地球物質組成和地質記年方法;地球層圈結構和地球物理性質;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特征以及風化、風、河流、地下水、海洋、冰川等外動力地質作用;組成巖石圈的礦物、巖石特征和巖漿、變質、構造、地震等內動力地質作用;地球動力系統(tǒng);地球科學在資源利用、災害防治、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作用;地球系統(tǒng)科學的基本知識。教學基本要求《地球科學概論》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專業(yè)啟蒙和專業(yè)基礎教育的雙重任務。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是通過理論和實驗教學,使學生對行星地球的組成、構造、形成和演化規(guī)律有科學的認識,掌握地球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地質作用的基本原理,掌
本文關鍵詞:地球科學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5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kc/32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