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德籍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地質和寶玉石專家崔文元
步向上。
股市連熊不見轉機,樓市泡沫越吹越大,許多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藝術品市場。
于是,各大拍賣行不斷書寫新的“神話”,“瘋狂的石頭”繼續(xù)“瘋狂”,“隊伍”也愈來愈大。如果你能冬眠,3年后醒來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記憶都已經是歷史,全傻。
作為收藏市場主戰(zhàn)場之一的珠寶行業(yè),繁榮之中不乏亂象,虛高標價亂打折,以次充好行欺詐,虛假促銷靠揭秘等等惡性競爭一直被行業(yè)內外所痛斥,但仍屢見不鮮,屢禁不止。
如果是這深水里的一艘船,要想不沉不翻,就得有一雙慧眼。
2000年,日本東京。
由崔老鑒定的四塊田黃石被一位商家?guī)У饺毡境鍪。一下子拿出四塊珍貴的田黃石,對方張大了嘴巴,但同時也多了一份置疑,他們認為,這肯定有詐。
交涉中,他們把商家告到法庭,為了證明自己所帶田黃石的真實,商家又把石頭拿了回來,請崔老又出了一個新的鑒定報告。當商家拿著這個鑒定報告再到日本出示給對方時,對方一個懂漢語的工作人員指著鑒定人的名字大呼:崔文元,OK!然后滔滔不絕地給同伴講起了崔老在玉石界的影響和聲望……
這次,四塊田黃石不僅得到對方的認可,還做出誠懇的道歉,并主動要求承擔商家往返的費用,F(xiàn)在,臺灣、香港、日本,一般出售田黃石的,都要有崔老簽字。
當?shù)匾晃挥衿鞯昀习逭f:“崔老不簽字的話,就沒有說服力。”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崔、文、元,這三個字已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已成為寶石鑒定的權威級象征,是寶石真?zhèn)螀^(qū)分公認的分水嶺,是中華美玉行走天下的保護符。
權威 源于專業(yè)
2014年4月30日,首屆中國和田玉文化專家論壇在烏魯木齊召開。
鴉雀無聲的會場上,帶著金邊眼鏡,穩(wěn)若泰山的崔文元教授以玉石般溫潤且擲地有聲的話語發(fā)表了《把中國和田玉行業(yè)推向國際市場》的主題演講。
“建議規(guī)定和統(tǒng)一使用‘和闐玉’這個古老且具有文化內涵的品牌名稱,把產于新疆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由接觸交代成因形成的透閃石玉,統(tǒng)稱為‘和闐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主持和組織,由新疆和田地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區(qū)三大和闐玉主產地代表新疆聯(lián)合申報‘和闐玉’原產地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品牌商標注冊,同時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和闐玉’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話音一落,會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他的建議讓與會專家產生了共鳴。
同時,他還建議新疆建立《中國和闐玉玉文化博物館》,以弘揚和傳播中國玉文化和中華文明,讓全世界認識、了解和闐玉及中國玉文化。
這是今年已80歲高齡的崔老目前正在努力促成的事情。
“在外人眼里,崔老已功成名就,不單是博導,還是著名的地質和寶玉石專家,可以享享福啦!可家里人都知道,他是閑不住的人呀,除了整理資料,就是被請去講座或進行學術研討!狈蛉说恼Z氣里透著理解。
其實,崔老心里明白:他是國家培養(yǎng)的專業(yè)人才,他感恩并珍惜這個時代,用自己這一生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能多為社會做點事是他最愿意的。在他看來,科學無止境,他的工作也是無止境的,他要用積累的已知探討出更多的未知。
“崔老師,快點,車在校門口等著呢!”
拿上夫人給準備的干糧和蚊帳,拎上包,20歲出頭、剛到北大地質系任教不久的崔文元奔出家門。
他們要去內蒙古一帶進行野外考察。
那些年,去全國各地野外考察實踐、帶著學生鉆研課題是他生活的全部。走到哪吃到哪,困了,就地搭帳篷休息是常有的事兒。
致力于變質地質學、成因礦物學、結晶礦物學和玉石學教學與科研的崔文元鉚足了勁鉆研著一個又一個的難度課題。
1982年,他首次提出了內蒙集寧群上部相當于孔茲巖系;在河南團麻斷裂以西首次發(fā)現(xiàn)了含柯石英榴輝巖,引起國內外的重視;在我國首次研究了河北遷灤地區(qū)變質巖及變質礦物的氧同們素組成特征及其地質意義。于1998年按礦物組成對翡翠進行分類,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共識。
關于緬甸翡翠中六種閃石組合研究新成果,發(fā)表于2003年世界著名刊物《礦物學和巖石學論文集(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上,取得了閃石組礦物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他還對我國的壽山石、巴林石、昌化石和青田石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他先后兩次作為訪問教授分別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地質系及在德國美因茨大學地質系進行科研工作。從1984年至今,他先后主持了三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在會上提交和宣讀論文。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崔文元的座右銘。
北京大學地空學院原院長潘懋說:“在北京大學地質系任教的40多年里,崔文元從助教、講師、教授到地質系副主任,為北大地質系的發(fā)展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
崔文元的學生說:“崔老是桃李滿天下的‘師者’,花開滿園,不言自傲。”40多年來,他培養(yǎng)了碩士生20名,博士生8名,合著專著五部,在國內外的重要刊物上發(fā)表了50多篇論文。他教育學生們寶石界最忌紙上談兵,一定要對物實研。
讓崔老高興和欣慰的是,他培養(yǎng)的大部分博士生、碩士生在崔老的教導下從事寶玉石方面的研究。有的學生遠赴日本,成為當?shù)厥浊恢傅膶毷b定人才。
求學 鮮為人知
1934年的夏天,崔文元出生在承德灤平縣小營村一戶貧寒的人家里。
排行老二的崔文元5歲時,隨舅舅、媽媽舉家搬到圍場找父親。當時為了生計,父親在圍場一個偏僻小山村租地主家的地種“大煙”。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圍場,扶犁、鋤地等農活對于幼小的崔文元來說是必須面對的。
偶爾,在地主家私塾的墻外會發(fā)現(xiàn)瘦小的崔文元蹲在那里蹭聽的身影。
14歲,崔文元的父母及哥哥先后因病去世。他一下子成了孤兒。
兵荒馬亂中,舅舅的兒子把崔文元和他的妹妹從圍場接回灤平老家。半年后,他們又隨著表哥一家人來到承德市區(qū)糧食北山。做事認真的崔文元也學著表哥走街串巷做小買賣。
很快,表哥發(fā)現(xiàn)崔文元并不是一個做生意的料。于是,在表哥的努力下,崔文元到了大德肥皂廠學手藝。
就在大德肥皂廠,崔文元遇到了貴人,他的人生命運從此出現(xiàn)轉機。
那時候,他白天做工,晚上憑著僅有半年蹭私塾的底子在煤油燈下看小說,識字,教他做肥皂的師傅不知從哪給他尋來一本《社會發(fā)展史》。了解自然,了解社會如何發(fā)展變遷的種子在他心里生根發(fā)芽。
1951年,聰明好學,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崔文元以工人身份報考了第一屆“工農速成中學”(承德二中前身)。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讓崔文元倍加珍惜。
機會青睞奮發(fā)向上的人。1954年,長春地質學院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我當時報的志愿是‘東北工學院’,我是靠黨的好政策上的學,所以報志愿都是圍繞為國家建設服務需要的。誰知,陰差陽錯地在《人民日報》上找到了長春地質學院錄取了我。”
抱著感恩的心態(tài),底子并不扎實的崔文元在大學里玩命地學了四年“地質學”,要知道,當時給他們上課的都是在國內很有影響力的教授,中科院院士董申葆就是當時給他們上課的教授之一。
1958年畢業(yè)分配了,一共只有7年半“學歷”的崔文元走進了中國最負盛名的學府——北京大學,成為一名教師。
“天公嬌子性通靈,風沙磨礪俏玉容。冰晶玉肌飄清韻,暴雨洗禮駐彩虹!苯涍^命運洗禮的崔文元步入北大地質系任教后,宛若進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地質王國”。
對變質地質學方面有著深入研究的崔文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被當時已成為中科院院士的董申葆看中,建議他往中科院院士方向發(fā)展。
然而,作為鉆研結晶礦物學、玉石學教學的專家,在主持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時,崔文元發(fā)現(xiàn)當時中國研究寶玉石方面的人才太少了,市場上玉石贗品橫行。所以,他認為:科學家不能只埋頭于科研,不能把自己應負的責任當做負擔。
于是,1994年,,崔文元與同仁共同努力組建了“北大寶石鑒定中心”,成為我國寶石界“雙認證”國家級珠寶鑒定單位,大家一致推舉崔教授為法人。工作的需要、組織的安排,再加上牢固的地質巖石專業(yè)基礎,崔教授走上寶石鑒定的行業(yè),挽臂至今。
1995年,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成立寶石鑒定師考試委員會,崔文元教授再一次重任在身,擔任考試委員會主任。他和全國寶石鑒定的知名專家吳國忠等多名專家聯(lián)手,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已培育了很多專業(yè)的寶石鑒定師,讓無數(shù)愛好者首都圓夢、心系玉石。
“我們做這個工作,主要是想培養(yǎng)更多的下一代與國際玉石市場相接軌,讓玉石鑒定的接班人從此不再匱乏空缺!贝蘩险f這是他工作的意義之所在。
對于崔教授來說,從事寶玉石鑒定這個工作,當初只是作為一種職業(yè)來做,到后來漸漸演變成一種事業(yè),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
《鑒寶》 眾望所歸
“好像是《鑒寶》里的崔文元老師!薄按蘩蠋煟悄鷨?”
2012年8月,正在新疆和田縣一玉石市場上挑選玉石課件的崔文元與夫人一回頭,呼啦啦地就圍上一大群人,原來是通過央視《鑒寶》節(jié)目認出他的“粉絲”們。
無奈,玉石市場就成了現(xiàn)場教學的大課堂。
崔文元教授和央視二套曾經紅極一時的《鑒寶》節(jié)目有著很深的緣分。開播初,欄目組就想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鑒定人來鑒寶。不約而同,大家想到了在北京大學地質系任教的崔文元教授。
從那時起,和顏悅色、學者風范、道古容顏的崔老頻頻出現(xiàn)在電視熒屏上,他用專業(yè)到位的知識將一個又一個執(zhí)寶人帶來的寶物認真評估、正確鑒別。通過熒屏,人們記住了老人,老人的鑒定結果讓執(zhí)寶人心悅誠服。
曾主持《鑒寶》節(jié)目的主持人羅晰月不止一次地說:“別的專家我不熟識,我敬仰崔教授,他是名副其實的玉界權威!
“我感謝《鑒寶》節(jié)目,在那里一方面我接觸了更多的執(zhí)寶者,學習到更多的寶石知識與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在普及珠寶知識、提高大家的欣賞力、宣揚中華玉石文化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它是我的良師益友。”
崔老透露,不管是在《鑒寶》節(jié)目里,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執(zhí)寶人和各種“故事”。有一次,一位藏家拿著一塊“馬踏飛燕”的圓形佩件找到崔老想上節(jié)目,說這個東西很有來歷,是一件古玉,但崔老鑒定后認定其為工藝品。
人們常說:玉,石之美者也。意即美麗的石頭就是玉。言外之意即是“玉、石不分家!贝尬脑淌陂_始是搞巖石礦物的,自然而然,崔老的研究對象從巖石礦物延伸到各種美玉。在多年的日積月累中,他對玉石的研究已駕輕就熟。一塊玉,打眼一看,即可辨識出它的質地、成色的好壞;再經過進一步專業(yè)的技術鑒定,便可知其詳盡的成因與機理。
新疆收藏家協(xié)會一位資深收藏家說,崔老高超的鑒寶水平折服了現(xiàn)場所有的人,稱他為“火眼金睛”一點也不為過。
感恩 赤子情深
“儷白妃青又比紅,洞天生長小玲瓏。怡情到老同燕玉,好色于君似國風。”七八年前,在第一期“工農速成中學”校友聚會時,崔教授將一件溫潤細膩的壽山石《碩果累累》擺件贈給了承德二中。在承德二中的校史上,崔文元的文字熠熠生輝!
“承德山美,水美,人更美。我從農民、商人、工人、學生,一步步走到大學教授,是承德的親情把我從‘井底之蛙’帶到更寬廣的世界,我的根一直在這里!”
7月初,回承德來避暑的崔老鶴發(fā)童顏、談吐有趣,親切隨和。此時,他與夫人端坐在“希珍珠寶城”的圈椅上給家鄉(xiāng)人義務鑒寶。
“在收藏過程中,人們總是希望以最少的價格購買,以最高的價格售出,這在術語上叫做‘撿漏’。但是對于翡翠收藏來說,‘撿漏’的機會并不多,在收藏的時候一定要擺正心態(tài),以收藏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而不要過度地關注經濟價值。”崔老告誡家鄉(xiāng)藏友。
被業(yè)界人士稱為“翡翠四君子”之一的崔文元認為,從世界范圍來說,寶玉石只是礦物巖石中少之又少的組成部分;礦物有3500多種,巖石種類也很多,但作為寶石用的也就幾十種到上百種。寶玉石主要是用它的物理性質直接使用,而不是提取某種元素加工使用。寶玉石的鑒定工作特點是:一是無損鑒定;二是評估其價值。寶玉石里最難研究的二項就是翡翠及和田玉的研究。
崔老說,他還記得承德小南門迎水壩上露天的石玩市場曾給他留下過很深的印象,在那里他看到了承德人骨子里對收藏的那份熱情。
隨著承德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不僅有了古玩城,各大商場都設有很多國際、國內知名品牌的珠寶玉器專區(qū),而且還有專門的珠寶、玉器城。所以,崔老認為,喜愛珠寶、玉器的承德藏家和消費者不一定非得要去“北上廣”等大城市購買,在承德本地購買如出現(xiàn)質量問題方便調換。
同時,他也建議消費者去大型的商場購買,價值高的產品要索要具有權威部門鑒定的寶石證書和正式發(fā)票以作依據。
承德做寶玉石行業(yè)的一位人士透露,崔老曾指點、幫助了很多做寶玉石行業(yè)的業(yè)內人士。他為人誠懇,處世低調,對科學的嚴謹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他對寶玉石鑒定肩負的那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更是讓人佩服。
正是這種對待科學百分之百的嚴謹態(tài)度,也讓崔文元在攀登科學這座技術高峰的時候,步履堅實而篤定!
后記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在給崔老拍照片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擺在他面前的美玉都與這位戲稱自己為“80后”的老人渾然天成。我想,這是經過無數(shù)波濤滌蕩的崔老亦早已修煉得如玉般“精光內斂,明而不耀”的緣故吧!
玉,是大自然億萬年修煉出來的結晶,它本就聚集了大自然的靈氣,再賦予它人文內涵,這種結合就把人與自然連在了一起。
崔老透露,曾有一位很有錢的企業(yè)家去緬甸賭石,開出非常優(yōu)厚的條件想請崔老去給掌眼,被崔老婉言拒絕了。他覺得,賭石就像是一場生死游戲,不符合他的性格。
他記得,2011年,從緬甸過來十幾塊翡翠原石,當時,他給出評估價值達3個億。一對母女想買其中的幾塊,但需要借民間的高利貸,然后再倒手。他看到,那個女兒簽字時的手一直在發(fā)抖……
崔老說,賞玉、玩玉,首先是做人的態(tài)度問題。這么多年,他看到過太多的假貨和不道德的交易行為。結合自己的經驗,崔老告誡新手,一定要選個好師傅,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看透玉石的同時,更要看清人心。
采訪之余,崔老認真地寫下了“傳承萬年玉文化,發(fā)展未來玉輝煌”。
虛懷若谷,處事不驚,閱盡萬物,心地純凈,這是與崔老接觸之后留給我的真切感受,作為他的小老鄉(xiāng),受益匪淺,亦感慨良深。
2014年7月初,崔文元教授給家鄉(xiāng)人講解如何鑒別寶玉石
崔文元教授在主持國際珠寶學術會議
1988年崔文元教授在西德探針室進行科研工作
本文編號:21268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kc/212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