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大學課程 >

典型鉛污染土壤修復工藝技術(sh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6 17:09

  本文選題:典型鉛污染土壤修復工藝技術(shù)研究 +  



分類號——
UDC




量Q壘窆2

學校代碼

劣漣程歹大穿

題 目







典型鉛污染土壤修復工藝技術(shù)研究
Study
on a

英文 題


typical lead contaminated

壘Qi!堂魚i坐衛(wèi)翌魚笪墨鯉魚地墜趕
楊雯 教授 學位 博士 姓名

研究生姓各

彭會清一職稱 指導教師單位名稱童塑皇堡墮三猩學陵
申請學位級別 論文提交日期 碩士

郵編壘蘭QQzQ 環(huán)境工程

學科專業(yè)名稱

2Q!三生三旦論文答辯日期至Q!呈生堇旦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學位授予日期

答辯委員會主席壟..趙邊,

評閱人圍杰

壑益遺

2013年5月

獨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盡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 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 武漢理工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gòu)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
明并表示了謝意。

簽名:

裼蜜

學位論文使用授權(quán)書
本人完全了解武漢理工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 學校有權(quán)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gòu)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 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quán)武漢理工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 全部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他復制
手段保存或匯編本學位論文。同時授權(quán)經(jīng)武漢理工大學認可的國家有

關機構(gòu)或論文數(shù)據(jù)庫使用或收錄本學位論文,并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
服務。 (保密的論文在解密后應遵守此規(guī)定)

研究生(簽名):書嚶

導師(簽名攤?cè)掌谏愁保叮畨?br />
武漢理工大學顧士學位論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搬遷企業(yè)遺慰下的大片污染場地 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網(wǎng)益受到關注。由于士壤污染的修復難、費用高,亟需快速、

有效的土壤修復技術(shù)以加快我國污染場地的轉(zhuǎn)型利用。本文對西南區(qū)某典型鉛 蓄電池污染場地土壤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場地污染土壤特征及環(huán)境風險進行評 價以確定修復值,然后利用土壤清洗技術(shù)修復污染土壤,并對清洗的參數(shù)優(yōu)化 及土壤測試分析進行研究。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結(jié)論如下: (1)污染場地土壤特征及環(huán)境風險評價 對該場地104個采樣點共計276個土壤樣品進行pH值、鉛濃度測定,結(jié)果
顯示場地pH值整體里弱堿性,部分區(qū)域受鉛污染嚴重;檢測實驗土壤鉛的粒徑 分布發(fā)現(xiàn)可針對不同粒徑進行清洗。對場地進行風險識別、暴露評估、毒性評

估后,通過綜合考慮,確定當場地用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時,采用血鉛評價值
293mg/kg為修復目標值;當用作商服及工業(yè)用地時600mg/kg為修復目標值。

(2)摩擦清洗實驗室研究
通過正交實驗確定最佳清洗參數(shù)為:水土比為70%干物質(zhì)、溫度為25℃、 攪拌30min、攪拌速率為1200r/min。對3份土壤進行摩擦清洗,清洗效率分別

為:67.61%、31.71%、41.01%。研究砂粒粒級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0.25~0.5mm處是清
洗質(zhì)量變化的拐點;掃描電鏡(SEM)觀察發(fā)現(xiàn)摩擦清洗能從砂粒表面去除一 部分細粒土壤和鉛污染物。 (3)泡沫浮選實驗室研究 通過浮選條件實驗確定浮選最佳條件為:土壤粒徑范圍為<0.05mm、pH值 為1 1.0、2%Na2S 2mL、l%黃藥4mL、浮選時間為5min。研究浮選的形態(tài)變化 發(fā)現(xiàn):浮選對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除率最好;加入Na2S有利于提高有機物 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的去除率。 (4)土壤清洗工藝實驗室研究 將清洗工藝進行組合后研究發(fā)現(xiàn):流程2是最佳流程,且處理后最終土壤 能達標排放。形態(tài)研究表明:摩擦清洗主要去除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和Fe.Mn氧化物 結(jié)合態(tài);泡沫浮選主要去除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藥劑清洗對各個形態(tài)的去

武漢理二E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除效果均較好。處理后±壤的鉛毒性浸出.評價表明:流程1、2處理后土壤不屬

于危險廢物,可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處理后土壤則屬于危險廢物,需做填 埋等其他處理。 關鍵詞:土壤清洗技術(shù),鉛污染,土壤特征,環(huán)境風險評價,工藝研究;

II

一——————————————————————————————————————————————————一
Abstract

武漢理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relocation of enterprises large contaminated
sites lef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oil contamination is difficult to of Urgent,need fast,effective soil rcmediation technology to repair,and the high cost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In this
area as

soil at the site ofthe southwest paper,a typical lead bmtery contaminated research obiect,at first to evaluate site

the

contamination of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rnental risks to determine the repair technology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value,then the soil
and

rise

of the soil washing of

cleaning

the

parameter follows:

optimization and soil analysis test study.This study's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11 Contaminated site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soil Experimental soil pH value of the site 104 sampling points total of 276 concentration of lead samples.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weakly alkaline show
venue

and

lead detection
severe

pH

value overall,some

areas

affected by

lead pollution;different tablets diameter for

washing.Venue

for risk identification,

exposure assessment,toxicity assessment,comprehensive
the spot for residential repak the target

consideration,to determine

and

public

land,using
as a

blood lead evaluation value 293mg/kg

value;When

used

commercial’service and industrial

land

600mg&g target value for the repair.

(2)Attrition scrubbing

laboratory

studies ortho gonal experiments:so il
and water
rate

Best washing pamrmters determined by

ratio of 70%dry trotter,the tempemture of 25℃,stirring 1200r/min.3 parts soil attrition

30rain,st打ing
are

to

scrubbing,cleaning efficiencies

67.61%,31.71%, the

41.01%.Research sand particle size
cleaning quality

grad噸variation

found

at

0.25~0.5mm

changes

inflection poin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bserved that the friction cleaning tO remove part of

the

fag-grained soil and lead

contamination丘Dm



sand Sill"face.

(3)Flotation

laboratory

studies

III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Fbtation condition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mrmters:so il

particle size range of<0.05rnm,the pH value of 11.0,2%Na2S 2mL,1%xanthate 4mL,flotation time of5min.Research of flotation morphological changes"flotation of organic

lmtter

and sulfide bound best

improve the organic

removal efficiency;,join rmtter and sulfide bound removal rate.
hboratory studies

Na2S

hep

to

(4)Soil washing process

After the washing process to combine the study found:the second process is the best process and final soil treated discbarge scrubbing to remove carbonate matter

standards.Morphobgy

found the attrition

and Fe-Mn

oxide bound;flotation to

remove

organic

and

sulfide bound;cleaning agents for the removal of various forrm of good.

Treated soil leaching of lead toxicity

evaluation

showed

that

process 1,2 treated soil

does not belong to the hazardous waste,can be used for other purpose;processes 3 treated soil is


hazardous waste,to be done to landfill and other processing.

Key words:Soil washing technology,lead pollution,soil risk assessment,process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environment

IV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要………………………………………………………………………………….I

Abstract…………………………………………………………………………………………………………III

目勇之…………………………………………………………………………………………………………….i 第1章文獻綜述……………………………………………………………………1
1.1

研究背景…………………………………………………………………..1

1.2典型場地重金屬污染土壤特征概述………………………………………2
1.2.1我國場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2 1.2.2鉛污染危害及其途徑………………………………………………3

1.2.3鉛的遷移轉(zhuǎn)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4
1.2.4土壤中鉛的存在形態(tài)………………………………………………4

1.3場地土壤環(huán)境風險評價概述……………………………………………..5
1.4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shù)簡介…………………………………………..6
1.4.1

電動修復……………………………………………………………6

1.4.2固化/穩(wěn)定化………………………………………………………..7

1.4.3土壤淋洗法….:…………………………………………………….8
1.4.4土壤清洗……………………………………………………………9 1.4.5植物修復……………………………………………………………9

1.5土壤清洗技術(shù)工藝研究現(xiàn)狀……………………………………………10 1.5.1土壤清洗技術(shù)機理及工藝研究現(xiàn)狀…………………………….10 1.5.2摩擦清洗研究現(xiàn)狀……………………………………………….12 1.5.3泡沫浮選研究現(xiàn)狀……………………………………………….1 3 1.6研究目的、意義與內(nèi)容…………………………………………………14
1.6.1研究目的、意義………………………………………………….14 1.6.2研究內(nèi)容…………………………………………………………..1 5 第2章
2.1

實驗設備、藥劑及研究方法…………………………………………….1 6 實驗設備與藥劑…………………………………………………………16 2.1.1實驗設備………………………………………………………….16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1.2實驗藥劑…………………………………………………………。16 2.2主要實驗研究方法………………………………………………………17 2.2.1土壤性質(zhì)研究方法……………………………………………….17 2.2.2土壤清洗實驗方法……………………………………………….17 2.2.3實驗指標測定及評價方法………………………………………..17 2.2.4清洗土壤測試分析方法………………………………………….17 第3章鉛污染場地土壤特征分析及環(huán)境風險評價…………………………….19
3.1材料與方法………………………………………………………………19 3.1.1供試土壤………………………………………………………….19 3.1.2實驗方法………………………………………………………….20

3.1.3測試指標及分析方法…………………………………………….21 3.1.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處理………………………………………………….23 3.2鉛污染場地土壤特征分析結(jié)果與討論…………………………………23 3.2.1采樣土壤pH值與鉛濃度統(tǒng)計分析規(guī)律………………………..23 3.2.2土壤鉛的遷移率………………………………………………….26 3.2.3實驗土壤特征…………………………………………………….27 3.3鉛污染場地土壤環(huán)境風險評價…………………………………………28 3.3.1建立場地概念模型……………………………………………….29
3.3.2毒性評估…………………………………………………………..32

3.3.3修復值的確定……………………………………………………..32
3.5

小結(jié)………………………………………………………………………………………………35

第4章摩擦清洗實驗室研究……………………………………………………。36 4.1實驗內(nèi)容………………………………………………………………….36
4.2數(shù)據(jù)處理……………………………………‰…………………………..37 4.3結(jié)果與分析………………………………………………………………37

4.3.1參數(shù)優(yōu)化………………………………………………………….37 4.3.2摩擦清洗效率評價……………………………………………….39 4.3.3摩擦清洗后砂粒粒級變化規(guī)律………………………………….42 4.3.4掃描電鏡測試分析……………………………………………….43
4.4_、結(jié)………………………………………………………………………………………………44 第5章泡沫浮選實驗室研究………………………………………………………46
5.1

實驗流程…………………………………………………………………46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2 5.3

數(shù)據(jù)處理…………………………………………………………………46

泡沫浮選條件實驗研究…………………………………………………47
5.2.1 5.2.2 5.2.3

土壤粒徑條件實驗……………………………………………….47 pH值條件實驗……………………………………………………47 Na2S用量條件實驗………………………………………………48

5.2.4黃藥用量條件實驗……………………………………………….49
5.2.5浮選時間條件實驗……………………………………………….50

浮選前后土樣中鉛形態(tài)分析……………………………………………5l
5.3.1 5.3.2 5.4

pH值條件實驗浮選前后鉛形態(tài)分析……………………………51 Na2S用量條件實驗浮選前后鉛形態(tài)分析………………………52

小結(jié)………………………………………………………………………………………………53

第6章
6.1 6.2 6.3

土壤清洗工藝實驗室研究……………………………………………….54 實驗內(nèi)容…………………………………………………………………54 測試指標及分析方法…………….-.…………………………………….55
結(jié)果與分析………………………………………………………………55
6.3.1

清洗效率評價…………………………………………………….55

6.3.2清洗前后鉛形態(tài)分布評價……………………………………….56 6.3.3清洗后土壤鉛毒性浸出評價…………………………………….57
6.4

小結(jié)………………………………………………………………………………………………58

第7章結(jié)論與建議……………………………………………………………….59
7.1

結(jié)論………………………………………………………………………………………………59

7.2存在的問題及建議………………………………………………………61 致

謝………………………………………………………………………………………………………..62

參考文獻…………………………………………………………………………….63 附錄: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69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1章文獻綜述

1.1

研究背景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也是人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

部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城鎮(zhèn)建設速度的加快,許多工業(yè)企業(yè)陸續(xù)搬出城區(qū), 用地性質(zhì)發(fā)生改變,原有的工業(yè)用地被逐步開發(fā)為居住用地或公建用地,但搬
遷企業(yè)所遺留下的場地環(huán)境污染問題一時難以快速解決,不僅影響了土地的轉(zhuǎn)

型利用還嚴重危害未來居住者的身體健康。比如鉛蓄電池、采礦、冶煉、化工 等行業(yè),這些企業(yè)在生產(chǎn)中由于化學品泄露、廢水廢氣排放以及固體廢物隨意
傾倒和堆放,并通過大氣、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等地表地質(zhì)作用的影響,致使許

多工業(yè)企業(yè)場地的土壤、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并危害到居民的健康。相對于 水污染、大氣污染及固體凌物污染,無論從立法上還是技術(shù)工藝上,土壤污染
的修復都相對滯后,土壤污染的治理難度也更大。所以,無論是從環(huán)境保護需

要還是從商業(yè)角度來說,土壤修復都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些年,全國各地鉛蓄電池行業(yè)的重金屬污染造成許多“血鉛"事件,引

起廣泛關注。自2011年2月1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 二五”規(guī)劃》,中國陸續(xù)關閉了一大批鉛蓄電池工』一,然而遺留下來以鉛為主要
重金瞞污染物的場地治理成為難題。因為鉛污染土壤具有隱蔽性、毒害性、累

積性、長期性、多樣性等特點,被污染的土壤通過地下水或生物富集作用直接
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類健康:人體積累的鉛過量會導致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血系 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以及生殖系統(tǒng)混亂,尤其對兒童的危害最大。

土壤清洗技術(shù)適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場地,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得到廣泛
應用。在我國,土壤清洗技術(shù)工藝的研究尚不成熟。本研究針對我國鉛蓄電池 行業(yè)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狀況,以西南某鉛蓄電池廠土壤為研究對象,采集并 分析該場地鉛污染土壤并進行土壤污染特征分析及風險評價;同時,以鉛為主 要修復目標,采用土壤清洗技術(shù)工藝對污染場地土壤進行修復,對土壤清洗技 術(shù)的單體工藝和復合清洗工藝進行實驗室研究。通過本研究對鉛蓄電池行業(yè)的

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協(xié)論文

1.2典型場地重金屬污染土壤特征概述
1.2.1

我國場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

土壤環(huán)境中的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滯留時間長,一般不易遷移,也不 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相反可在土壤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中富集, 或轉(zhuǎn)化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對食物鏈中某些生物達到有害水平,最終在 人體內(nèi)蓄積而危害人體健康。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約1.5萬噸,Cu 340萬噸,Pb 500萬噸,
Mn 1500萬噸,Ni 100萬噸11】。國土資源部統(tǒng)計‘表明,我匿已受重金屬污染受重

金瘸污染的耕地已達2000萬hm2,占我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21。我國現(xiàn) 在每年因重金屬土壤污染問題而帶來的糧食與經(jīng)濟損失巨大|31。近些年,頻繁爆 發(fā)的重金屬污染事故眾多,不僅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還增加了土壤修復成本。 于2011年國務院批復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中,重點 對5大行業(yè):采礦、冶煉、鉛蓄電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學原料及其制品的砷、 鉛、汞、鉻、鎘等重金屬污染進行控制。近些年,血鉛事件頻發(fā),如陜西風翔 縣數(shù)百兒意“血鉛超標”、浙江臺州等地因鉛酸蓄電池廠等涉鉛企業(yè)對大氣、水、 土壤等的污染引起的血鉛事件更是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影響,使得鉛蓄電池的環(huán) 境和健康風險引起了引起管理部門和學者的極大關注[41。我圜鉛蓄電池廠主要分 布在江浙沿海一帶,具體分布見圖1.1所示。截止2011年,我國各地共排查鉛 蓄電池相關企業(yè)1930家,其中80%的企業(yè)停業(yè)整頓或勒令停產(chǎn),由于管理不善, 致使其大部分場地土壤鉛嚴重超標,如電池回收場地鉛污染土壤鉛含量范圍在

幾千到幾十萬mg/kg不掣51,亟待修復。物料堆放場,廢渣場及排污口是造成鉛 蓄電池行業(yè)場地高濃度鉛污染的主要原剛6’。如休斯頓鉛蓄電池回收場地的電池
拆解車間臨近區(qū)域,鉛的濃度最高可達30萬mg/kg,平均濃度在6萬.10萬mg/kg,

其他的研究表明鉛也在相似的濃度范耐7'8】。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00 100.50 50.10 <10

圖1.1

我國鉛蓄電池廠分布圖

1.2.2鉛污染危害及其途徑
鉛(Pb)的原子序數(shù)為42,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四主族,相對原

子質(zhì)量為207.19,是一種銀灰色、質(zhì)軟的金屬,相對密度為11.35,熔點為327.46C, 沸點為1620。C。鉛是構(gòu)成地殼的元素之一,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約為13mg/kg。 世界土壤中鉛的背景含量范圍值為2~200mg/kg,平均值為15.25mg/kg_【引。鉛主 要通過消化系統(tǒng)和呼吸道進入人體,鉛進入人體后分布于肝、腎、腦、胰及主 要動脈中,對人體造成危害很大。鉛中毒對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會造 成很大的危害,也會引起消化系統(tǒng)、腎功能損傷、對兒童的不良影響尤為突出【10J。

土壤重金屬污染途型¨】主要有:(1)受污染的土壤直接暴露在環(huán)境中,通
過土壤顆粒物等形式直接或間接地為動物或人所吸收,從而在生物體內(nèi)蓄積, 對生物體產(chǎn)生危害;(2)通過雨水的淋溶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屬向下緩慢滲透, 可能導致地下水的污染;(3)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如酸雨、施加土壤添加劑 等因素提高了土壤重金屬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使得重金屬較容易為植物吸 收利用而進人食物鏈,對動物和人體產(chǎn)生毒害作用。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能論文 1.2.3

鉛的迂移轉(zhuǎn)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

鉛褐于積累性土壤污染物,進入±壤中的鉛大部分被土壤顆粒和膠體吸附 或與有機.無機化合物形成復合物。土壤中鉛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降解自由度低, 在土壤剖面向下移動很少,隨土壤剖面深度增加,鉛含量下降,鉛大多積累于
0~15cm耕層中,且水平移動和垂直移動都很困難[汜】。

P.Stille研究表明[13]土壤中的鉛主要富集在表層土壤40cm中。通過淋洗實 驗表明,表±中的鉛多是以有機質(zhì)形式存在,而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鉛的磷 酸鹽礦物形式及鐵氧化物的形式有所提升。鉛在表層土壤40cm中的的遷移速度 大致范圍是0.5cm/y-1.6cm/y。杜紅霞【¨]對鉛在土壤中的遷移轉(zhuǎn)化規(guī)律進行了研 究,結(jié)果表明土壤中全鉛的含量隨有機質(zhì)含量的降低而降低,這主要是由于有 機質(zhì)和鉛形成穩(wěn)定的有機鉛絡合物和鰲合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各形態(tài)鉛 中主要為殘渣態(tài)的鉛,其次是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主要是和當?shù)氐摹廊佬再|(zhì)有關。 尹玲玲【15】通過靜態(tài)試驗表明,±壤對鉛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可 達99.86m/g,這對保護地下水免受鉛污染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土柱試驗表明, 鉛主要被吸附在土壤的表層,自淺至深鉛的含量越來越低。土壤對鉛的吸附與 土壤種類、pH值以及淋濾液的鉛含量有直接關系,不同土壤對同一含鉛廢水的 吸附量不同,同一土壤對不同聲值和濃度的含鉛廢水的吸附量也不同。這不僅 為研究土壤中鉛的吸附提供了試驗依據(jù),也為了解和掌握鉛在土壤中的分布和 遷移提供理論指導。

1.2.4土壤中鉛的存在形態(tài)
土壤重金屬的形態(tài)分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Tessier法【16】,另一種是BCR'法。 Tessier?qū)⒅亟饘傩螒B(tài)分為: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鐵錳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有機 物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等5種形態(tài);BCR法將可交換態(tài)與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合并為 一種形態(tài),其余不變?山粨Q態(tài)、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鐵錳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有機物 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屬于易被生物利用的形態(tài),容易遷移轉(zhuǎn)化:殘渣態(tài)則較穩(wěn)定。 土壤中的可溶性鉛的含量一般很低,約占土壤總鉛量的1/4。土壤中的無機
鉛主要以二價態(tài)難溶性化合物存在,如PbC03、PbS04、Pb(0H)2等難溶態(tài)形

式存在,使鉛的移動性和生物有效性降低,這是由于土壤中的各種陰離子對鉛 的固定作用。±壤中的黏土礦物與有機質(zhì)對鉛的吸附能力很強,鉛可以與絡合 劑與螫合劑形成穩(wěn)定的絡合物和螯合物。黏土礦物對鉛的吸附作用以及鐵錳氫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氧化物(特別是錳的氫氧化物)對Pb2+的專性吸附作用,對鉛的遷移能力、活性

與毒性影響較大。當土壤的pH值降低時,由于一對吸附性鉛的解吸作用和增進 PbC03的溶解,部分被固定的PbC03可以釋放出來。土壤功的增高,會降低鉛的
可溶性。

1-3

場地土壤環(huán)境風險評價概述
目前,很多污染場地的調(diào)查只是對土壤和地下水進行單一的采樣檢測,與

相應標準進行比較判斷場地的污染狀況,沒有結(jié)合場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 這對實際的管理和修復沒有實際意義。其他各國均已通過采用環(huán)境風險評價對 實際場地進行識別、度量和管理。場地風險評估是指對已經(jīng)或可能污染的場地, 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泄露對人體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與損害進行評估【17
環(huán)境風險評價可分為生態(tài)風險評價和健康風險評價【1引。
J。

生態(tài)風險評價的定義是【”】:研究一種或多種應激物形成或可能形成不利生 態(tài)效應可能性的過程,用來評估由于化學排放、人類活動和子讓災害產(chǎn)生非預
期影響的可能性和強度,對暴露和影響進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整套方式/方法。 健康風險評價是生態(tài)風險評價的一種,主要是針對人體健康風險。1983年

美國最早提出健康風險評估的定義與框架;之后并對此進行完善,現(xiàn)在風險評
佶的步驟更加具體化。之后其他歐洲各國均根據(jù)各自的污染現(xiàn)狀和環(huán)境管理模

式建立了相應的系統(tǒng)的污染場地的風險管理方法和程序【20]。我國場地風險評估 研究起步較晚,北京市2007年率先頒布了《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暫行)》,對我 國場地風險評價起到促進作用。在具體的風險評估項目研究中,張厚堅等|2l】評 估了鉻渣污染場地土壤中鉻的健康風險并利用EPA的健康風險計算公式計算出
場地修復值。

鉛以外的污染物,通常采用RBCA模型計算場地風險及場地修復值。根據(jù) 暴露情景和土地利用方式,確定主要受體類型,計算所有污染物經(jīng)所有暴露途 徑的總致癌風險和非致癌風險,以及基于場地特征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啟動值。
對于鉛污染物,一般采用綜合暴露吸收生物動力學模型(Integrated Exposure
Uptake Biokinetic

Model

for Lead in

Children,IEUBK)(0歲~6歲的兒童)和成

人血鉛模型(Adult Lead Methodology Model,ALM)計算基于血鉛的人體健康

風險和場地修復啟動值[!’1。對于居住用地,采用IEUBK模型討‘算預測兒童(O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歲~6歲)環(huán)境鉛暴露后血鉛濃度水平及基于人體血鉛的土壤修復啟動值【23】;對

于I/商業(yè)用地采用ALM模型評估暴露于211/商業(yè)用地鉛污染土壤的孕婦胎兒血 鉛含量,表征鉛污染土壤的人體健康風險并用于計算鉛的土壤修復啟動值f241。
鑒于鉛污染物對兒煮具有強烈毒性,大部分國家都是基于兒毫健康風險制 定鉛的土壤環(huán)境標準值f251。

1.4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shù)簡介
近年來,污染土壤修復技術(shù)與工程發(fā)展很快,特別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已 具有相對成熟先進的修復技術(shù),具體污染土壤修復技術(shù)的分類見表1.1【261。按處
置場地的不同,分為原位修復技術(shù)和異位修復技術(shù)。原位不需要再搬運,但需

要更長的時間周期。因為土壤的可變性和含水層的特征,很難證實該過程的有
效性,所以目前沒有統(tǒng)一確定的原位土壤物理/化學處理方法。

表1.1污染土壤修復技術(shù)分類

熱能

熱處理(thermal)

目前,針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shù)主要有電動修復、固lJc/穩(wěn)定化、化 學淋洗、士壤清洗、植物修復這幾類。下面就主要介紹以上幾種針對鉛污染±
壤的修復技術(shù)。
1.4.1

電動修復

土壤電動修復是一門新的經(jīng)濟型土壤修復技術(shù),其原理是在包含污染土壤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的電解池兩側(cè)施加直流電壓形成電場梯度,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如Pb、Cd、

Cr、Zn等)和無機離子通過電遷移、電滲流或電泳等途徑被帶到位于電解池兩

極的處理室中,并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從而實現(xiàn)污染±壤樣品的減污或清洲27.2 81。
該技術(shù)產(chǎn)生的動電效應一般不受土壤透水性影響,因而特別適合于低滲透 性粘土和淤泥土,對于土壤中的Pb、舡、Cr、Cd、Cu、Hg和Zn等重金屬非常 有效的[:9];在沙土上的實驗結(jié)果表明,土壤中Pb2+、crs+等重金屬離子的去除率
可達90%以上【3 01。

電動修復技術(shù)最大的問題是對土壤的特性要求很高,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的pH 值、導電率、所含的雜質(zhì)、含水率、斷層的存在等因素均影晌該技術(shù)的效果[31]。

1.4.2固化/穩(wěn)定化
固定化技術(shù)通過把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滲透 性的材料,來減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濾面積以達到限制污染物遷移的目的。穩(wěn)定 化技術(shù)是從改變污染物的有效性出發(fā),將污染物轉(zhuǎn)化為不易溶解、遷移能力或 毒性更小的形式。S/S技術(shù)包括:水泥固化、石灰火山灰固化、塑性材料包容固 化、玻璃化技術(shù)、藥劑穩(wěn)定化。在穩(wěn)定化技術(shù)中,加入藥劑的目的是改變土壤 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通過pH控制技術(shù)、氧化還原電勢技術(shù)、沉淀技術(shù)、吸附技 術(shù)、離子交換技術(shù)等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狀態(tài),從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和遷移性!劲

在污染土壤的固化/穩(wěn)定化修復技術(shù)方面,國內(nèi)外學者探討了水泥、粉煤灰、 石灰等單一固化劑對鉻渣或土壤中鉻的固定效率,但是完整的解釋固定機理的 理論體系并沒有建立起來,尤其是影響土壤固化體中重金屬的持久固定的因素 還不清楚,需要從重金屬的固定過程與pH、溫度、物料配比、混合條件等關系

進一步開展研究,探索土壤固化體中重金屬的持久固定機制,以確保土壤固似
穩(wěn)定化修復技術(shù)的安全性。 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shù)工藝簡單,可利用現(xiàn)有的工程設備,處理成本較低。但該

技術(shù)主要存在增容比大和固化臆定化后的混合體需要進行安全處囂,且對混合
體需要后期長期的監(jiān)測和跟蹤等缺點。國際上,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shù)一般是作為填 埋技術(shù)的預處理技術(shù),很少單獨使用。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shù)較適用于作為處置量較 小、危害性很大的危險廢物填埋處置的預處理。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4.3土壤淋洗法
土壤淋洗法包括土壤異位洗滌技術(shù)和土壤原位淋洗技術(shù)。土壤淋洗使用的

藥劑主要有:EDTA、草酸、鹽酸、檸檬酸掣3 31。大量文獻表明對于受重金渦污
染的土壤(尤其是Pb,Cd,Cu及Zn),EDTA是被公認的處理效果最好的人工 合成螫合劑。這是由于:(1)EDTA對于重金屬陽離子有著很強的螯合能力;(2)

EDTA可以適用于更多的土壤類型;(3)EDTA可以回收并重復使用。 土壤異位洗滌技術(shù)由一系列物理操作單元和化學過程組成。首先,將污染 土壤挖掘出來,物理篩分為不同的顆粒級別;然后分別用水或溶于水的化學試 劑來清洗,去除污染物;薦處理含有污染物的廢水或廢液;最后將潔凈的土壤 回填或運到其他地點。 土壤原位淋洗技術(shù)是將清洗液注入土壤中,從而帶走土壤孔隙問的污染物, 然后把沖洗液進行回收并進行處理和分離的技術(shù),作用原理見圖1.2。

垂 善













圖1-2

原位淋洗.地下水抽提技術(shù)示意圖[41】

影響土壤淋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壤質(zhì)地、污染物種類及賦存狀態(tài)和清 洗劑的選擇[341!廊懒芟床贿m宜于修復質(zhì)地粘重、滲透性差的土壤;目前使用 的土壤淋洗藥劑價格都比較昂貴,不具有實際應用性;另外,淋洗液的回收處 理問題也有待解決[3 51。

武漢理l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4.4

土壤清洗

土壤清洗技術(shù)大部分基于選礦技術(shù),是一種物理化學方法,廣泛應用于歐 洲北部和美國的被污染的土壤治理。土壤清洗是一個以水為基的過程,洗滌非

原位上的土壤來去除污染物。通常用下列兩種方法從土壤去除污染物: (1)使污染物溶解或懸浮于清洗液中(可通過化學pH值的處理持續(xù)一段
時問): (2)通過土壤粒度分級、重力分級、摩擦清洗(其他與這些技術(shù)相似的應 用于沙子和碎石操作中)使污染物濃縮為更小體積。 土壤清洗技術(shù)主要是由物理分離和化學清洗兩部分組成。研究表明大部分

污染物附著于細粒土壤顆粒(如粉粒和黏粒)表面上,可先采用物理分離技術(shù) 將大顆粒土壤予以分離,大大降低待處理污染土壤的質(zhì)量和體積;然后通過化
學清洗過程,使清洗液清沈液和污染土充分混合,被土壤吸附的無機或有機污 染物通過溶解、乳化或化學作用進入淋洗液,從而隨淋洗液從土壤中去除。

物理分離技術(shù)主要包括:機械篩分、水力分級、重力濃縮、磁選、摩擦清 洗等;瘜W清洗主要包括:螫合荊清洗,表面活性劑清洗,萃取劑萃取,酸堿 溶液清洗。 陳同斌等人通過使用清洗技術(shù)某鋼鐵工業(yè)遺留場地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并取 得較好的效果【36l,ART Engineering公司曾成功運用清洗技術(shù)對Bend Trap射擊俱
樂部23800噸鉛污染土壤進行處理,并實現(xiàn)回收110噸鉛精礦。根據(jù)鉛蓄電池

污染場地的特殊性,土壤受高濃度重金屬污染,且急需完成整治緊迫性,土壤 清洗法以其集成化、時間短、效率高、整治成本較低等特點即為值得加以評估 考慮的修復技術(shù)。為了發(fā)揮最佳修復效果,在進行土壤清洗技術(shù)之前,需對先 對污染場地的特點進行分析,如土壤粒徑分布及理化性質(zhì),污染物賦存形態(tài)等,
粒徑分布與污染物含量的關系【37】等。有觀點認為清洗技術(shù)所適用的土壤條件為 粗質(zhì)地粘粒與粉粒(<0.05mm)總含量低于20 ̄30%【3 81。而我國鉛蓄電池行業(yè)聚

集主要的南方地區(qū),土壤質(zhì)地主要以壤土及粘土為主【391,土壤顆粒偏細,清洗 起來難度較大。
土壤清洗技術(shù)具體研究進展見后續(xù)章節(jié)。
1.4.5

植物修復

植物修復技術(shù)是指利用植物本身特有的吸收富集污染物、轉(zhuǎn)化固定污染物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以及通過氧化.還原或水解反應等生態(tài)化學過程,使土壤環(huán)境中的有機污染物得

以講解,使重金滿等無機污染物被固定脫毒;與此同時,還利用植物根際圈特 殊的生態(tài)條件加速土壤微生物生長,顯著提高根際微環(huán)境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和 潛能,從而提高對土壤有機污染的分解作用能力,以及利用某些植物特殊的積
累與固定能力去除土壤中某些無機污染物的能力【40
J。

針對鉛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方法中主要有植物提取和植物穩(wěn)定兩種方法。 植物提取就是采用超積累植物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富集到植物體內(nèi),然后對植物

進行處理。針對鉛的超積累植物有:土荊芥、羽葉鬼針草、魯白等。植物穩(wěn)定 則傾向于研究如何促進植物根系的發(fā)育,使重會屬富集在根.土體系中…】。 植物修復具有效果好、投資省、費用低、易于管理與操作、不產(chǎn)生二次污 染等優(yōu)點,同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其缺點是治理效率低,治理速度較緩慢目. 周期較長,不能治理重度污染土壤區(qū)域。

1.5

土壤清洗技術(shù)工藝研究現(xiàn)狀
土壤清洗技術(shù)機理及工藝研究現(xiàn)狀

1.5.1

美國EPA研究表明由于大部分土壤污染附著于細小±壤顆粒(如黏士及粉 土)表面上,在此一情形下,,則可利用物理分離技術(shù),先將大顆粒土壤先予分

離,可大大降低待處理污染土壤的體積。而后通過化學清洗的過程,使清洗液 和污染土充分混合,被土壤吸附的無機或有機污染物通過溶解、乳化或化學作 用進入淋洗液,從而隨淋洗液從土壤中去除。美國EPA建議的土壤清洗流程如
圖1.3所示【4 2l。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圖1-3

EPA建議土壤清洗流程[36】

粒度分離是基于找到土壤中大多數(shù)有機和無機污染物傾向于通過物理或化 學性質(zhì)的結(jié)合的粘土、淤泥、土壤有機顆粒。淤泥和粘土通過物理過程,主要 是壓實和粘附在砂和碎石顆粒上。清洗過程就是從粗糙的、劣質(zhì)的砂和碎石土 壤中有效分離那些好的(小)粘土和淤泥顆粒,然后使污染物濃縮成一個小體 積的土壤,可以加以利用或處理。重力分離可以有效去除比重高或低的粒子, 例如:含有重金屬的混合污染物(鉛、鐳氧化物)。摩擦清洗去除糨糙顆粒上粘 附的污染物。摩擦清洗可以增加土壤處理過程中的細粒土。那些清潔的、更大 顆粒的土壤可以回填繼續(xù)使用。 含有復雜混合污染物(像混合了會屬、非揮發(fā)性有機物和SVoCs)和含有 異構(gòu)污染物成分的土壤中,這種污染土壤很難制定一個合適的清洗解決方案, 穩(wěn)定,可靠地清除所有不同類型的污染物。這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連續(xù)清洗、使用 不同的洗配方和/或不同土壤清洗液比。 限制清洗的適用范圍和有效性的因素包括: (1)復雜混合污染物(如,金屬和有機物),難以制定沈滌液; (2)土壤含有高腐植酸的土壤可能需要預處理; (3)土壤清洗過程中產(chǎn)生的廢液需要處理; (4)是否需要額外的處理步騾來處理那些殘留在己處理的土壤中的高危險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性的清洗溶劑;

(5)可能很難處理那些吸附在粘土粒子上的有機物。 土壤清沈工藝流程是根據(jù)不同污染場地土壤性質(zhì)來設計‘的,其中確定污染土 壤的分割粒徑是關鍵。圖1.4是簡化的土壤清洗工藝流程圖,基本說明了整個流 程需要的清洗設備、清洗方法以及土壤清洗過程。土壤清洗不是一個單一的過 程,而是一批單元操作組裝為每個項目,所有的過程必須為相互協(xié)調(diào)。在確定 單獨清洗方法的最佳參數(shù)后,需要將整個清洗流程進行模擬實驗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 以進一步確定不同清洗方法適用的清洗粒徑范圍。

7i了=i:刁酬S鉻Ie
二——一一——,}

Legend
-__-__-■’

Water

SoiI

圖1—4土壤清洗工藝流程圖[41】

1.5.2摩擦清洗研究現(xiàn)狀
目前,摩擦清洗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工合成土壤和底泥沉積物,對原狀重 金屬污染土壤的研究較少:研究內(nèi)容集中在清洗參數(shù)的優(yōu)化和清洗效率的評價
【4

31。為達到強烈的清洗作用,懸浮液必須以很高的固體濃度以確保使各種顆粒

互相緊挨在一起的條件下給入到擦洗機中;但水土比過大時,使內(nèi)部顆粒很少 的進行粒子運動:當水土比增加時,水量過多使摩擦清效果不理想【441。有研究 表明【451,隨著攪拌時間的增加,清洗效率趨于平衡,清洗時間超過30rr血后效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果沒有明顯變化。對于有機物污染土壤,溫度的增加有利于摩擦清洗,但對于 重金屬污染土壤溫度的高低對清洗效率不一定有影響【4們。摩擦清洗通過攪拌葉 輪輸入機械能,使顆粒間產(chǎn)生物理沖擊和剪切作用,破壞土壤中污染物與顆粒

表面的結(jié)合方式[471。攪拌速率越大,輸入的機械能越大,但攪拌速率需要與摩
擦清洗系統(tǒng)成比例14引。以上這些研究,都是對單因素變量進行研究,沒有綜合 考慮各因素對摩擦清洗效果的影響。

摩擦清洗主要適用于較糧砂粒的清洗,將富集在較粗砂粒表面上的污染物 和細粒土擦洗下來。由于污染物在較粗顆粒士壤中分布的不均勻性,清洗過程 會引起粗顆粒土壤質(zhì)量和污染物濃度的變化,單一的污染物濃度變化對清洗效
率的評價不夠全面,不能反應單位質(zhì)量上污染物的減少程度。國外研究中[4950]

采用尺值的變化對摩擦清洗效率進行評價,其中膽污染物質(zhì)量分數(shù)(%)/質(zhì)量
百分數(shù)(%)。同時,R值還可以反映不同粒徑土壤對污染物的富集程度,當尺 ≥1時,污染物富集程度高;尺<1時,污染物富集程度低。
1.5.3

泡沫浮選研究現(xiàn)狀
浮選的原理是【”】依據(jù)各種土壤顆粒的表面性質(zhì)的不同,在浮選劑(捕收劑,

起泡劑,調(diào)節(jié)劑)的作用下,借助氣泡的浮力,從土壤顆粒懸濁液中將受污染 土壤與潔凈土壤分離。(丘繼存)在三種浮選劑中,捕收劑是影響重金屬去除效 率最重要的因素。對于浮選法中捕收劑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研究,大多數(shù)集
中在浮選捕收劑的篩選及條4'-t:優(yōu)化,對于硫化礦浮選理論研究集中于捕收荊(黃

藥)與硫化礦物作用機理,先后提出了多種理論或假設,最有代表性的機理主 要有早期的“溶度積假說’’、“吸附假說”和現(xiàn)代的“浮選電化學理論"【5引。在 電化學調(diào)控下,氧化開始時,硫化礦物表面的金屬離子優(yōu)先離開礦物晶格,進 入液相,形成缺金屬晶格(arnetal-defciientlattice)或多硫化物(polysulphide), 這種物質(zhì)被認為是疏水的。隨著氧化過程的繼續(xù),金屬離子越來越多地離開礦
物晶格,富硫程度越來越高,最終在礦物表面生成中性硫(So)。 浮選技術(shù)修復Pb污染土壤中主要使用的浮選捕收藥棄lJ有:鉀己黃藥(KI-IX)
[5

31、鉀乙基黃藥(KEX)[541、鉀戊基黃藥(KAX)l 55|、煤油(Kersey)[56l、


二硫代磷酸鹽(DTP)、油酰胺(OAA)等。Dermont G等15 7J研究出20.125IJ

的粒徑范圍上具有最佳浮選效果。在進行浮選實驗之前,對城市重金屬污染土 壤進行化學物相分析和礦物物相分析,通過SEM—EDS(掃描電鏡.能譜儀)分析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出污染土壤中鉛主要是各種氧化物/碳酸酯化合物;實驗對比了煤油和KAX的浮 選效果,隨著煤油濃度的增加,浮選效果先升高后略微下降;KAX濃度增大,

捕收效果略微增加。pH值對浮選效果沒有明顯的影響,但Seselj等【5 8】實驗表明
pH值為9.0時Pb的浮選回收率可以達到91%。孫慧超p】總結(jié)國外浮選法修復重 金屬污染土壤中pH值范圍一般在8.0.12.0。 M.Vanthuyne等【601總結(jié)出浮選適合于16.1251J m的土壤。金屬在粒徑和物理 化學物相上的分布和有機質(zhì)含量是影響浮選的主要因素:對于細粒浮選和捕收 劑的浮選機理有待研究。Mosrmns
and
van

MillE 61】對<161J m的土壤進行半工業(yè)

浮選實驗,但結(jié)果并不理想。有機質(zhì)因為吸附在土壤表面而對浮選造成不利影 響。

M.Vanthuyne等[60】總結(jié)出在浮選前可進行硫化和羥基化的預處理,提高捕收
劑捕收效率,降低浮選對土壤的選擇性,因為浮選前加Na2S的硫化處理產(chǎn)生的

HS。使污染物更容易吸附在KAX上。M.Vanthuyne等【62]在空氣中或N2/H2的缺氧
手套箱中對土壤進行硫化預處理使重金屬變?yōu)閱为毜闹亟饘倭蚧锵嗷蚺cFeS

形成共沉淀;同時,使用煤油捕收劑,在高電解質(zhì)溶液中進行浮選實驗,可以 減少金屬硫化物與有機質(zhì)問的反應,這種離子強度作用在重金屬硫化物的可浮 性被解釋為“赫析效應”f6
31。

Langen.M等【64】用陰離子型磺酸酯捕收劑對Pb、盈污染土壤進行實驗室浮
選,研究表明對于重金屬Fe.Mn氧化態(tài)結(jié)合態(tài)含量>60%的土壤在pH值為4.0 時浮選效果最好,但金屬回收率只有60%.65%,隨著捕收劑量的增加,金屬回 收率增加,但質(zhì)量回收率也增加。對于重金屬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以及殘渣

態(tài)含量高的浮選實驗結(jié)果不理想。 總之,泡沫浮選法是源于傳統(tǒng)的選礦技術(shù),可根據(jù)傳統(tǒng)選礦的研究方法對
泡沫浮選修復土壤進行研究。

1.6

研究目的、意義與內(nèi)容

1.6.1研究目的、意義
本研究擬選取我國優(yōu)先控制行業(yè)一鉛蓄電池污染場地土壤為研究對象,通 過布點采樣分析,評價該場地整體和四個區(qū)域土壤中鉛濃度及pH值的分布規(guī)律

14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土壤鉛污染現(xiàn)狀;制備土壤清洗的實驗士壤,對實驗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zhì)進行 分析并研究鉛在粒徑上的分布規(guī)律,初步判斷不同粒徑應采用的清洗方法;并
對場地鉛污染場環(huán)境風險進行評價確定修復值。明晰土壤鉛污染規(guī)律后,分別 采用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選對不同粒徑土壤進行清洗,確定分割粒徑,并針對某 一粒徑范圍的土壤進行清洗參數(shù)優(yōu)化及清洗土壤前后的分析測試研究。根據(jù)摩

擦清洗和泡沫浮選的實驗室研究結(jié)果,將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選進行清洗工藝的 組合,設計出不同的土壤清洗工藝流程,測定清洗后土壤的質(zhì)量以及鉛濃度和 形態(tài),對不同土壤清洗工藝進行清洗效率評價、清沈過程鉛形態(tài)變化評價、修
復后土壤鉛的毒性浸出評價,根據(jù)評價結(jié)果選擇最優(yōu)工藝流程,為促進我國鉛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提供科學依據(jù)和理淪基礎。

1.6.2研究內(nèi)容
(1)測定并分析鉛污染場地土壤污染特征以及實驗土壤的粒徑分布規(guī)律,對潛 在的環(huán)境風險進行評價以確定修復值; (2)摩擦清洗法修復鉛污染土壤的參數(shù)優(yōu)化、效率評價及掃描電鏡測試分析; (3)泡沫浮選法修復鉛污染土壤的條件實驗、效率評價及清洗前后鉛形態(tài)變化
評價;

(4)土壤清洗工藝修復鉛污染土壤的效率評價、鉛形態(tài)變化評價及修復后士壤
的毒性浸出評價。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2章

實驗設備、藥劑及研究方法

2.1

實驗設備與藥劑
實驗設備
表2.1實驗儀器設備列表

2.1.1

2.1.2實驗藥劑
表2-2實驗藥劑列表

16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2

主要實驗研究方法
土壤性質(zhì)研究方法

2.2.1

土壤性質(zhì)的測定主要包括pH值測定、鉛全量測定、有機質(zhì)含量測定、鉛形

態(tài)測定、土壤粒徑分布測定等測定方法,查明土壤中鉛濃度、形態(tài)、主要富集 粒徑的分布規(guī)律,為后續(xù)的土壤清洗實驗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論依據(jù)。通過全面 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不斷優(yōu)化±壤清洗工藝流程,研究適宜于該土壤特征的清洗 工藝,為土壤清洗的實際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shù)指導。

2.2.2土壤清洗實驗方法
實驗主要采用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選兩種方法。摩擦清洗實驗設備采用電子 攪拌器,將污染土壤放入1L的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進行攪拌。首先針‘對不同
粒徑土壤進行清洗以確定適合摩擦清洗的粒徑范圍,然后通過正交實驗優(yōu)化清

洗參數(shù),對清沈效率進行評價并研究清洗規(guī)律。泡沫浮選實驗設備采用掛槽浮 選機,將污染土壤按固液比1:5,配置成lOOmL的土壤溶液于lOOmL浮選槽中, 按照浮選流程進行實驗。首先針對不同粒徑土壤進行清洗以確定適合泡沫浮選 的粒徑范圍,然后通過條件實驗確定最佳的浮選條件,并對清洗前后鉛的形態(tài)
分布進行研究。

根據(jù)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選的研究結(jié)果,將兩種方法進行組合,設計出針對
該場地士壤的工藝流程,對比不同流程的清洗效率、鉛形態(tài)變化以及毒性浸出 值,根據(jù)評價指標選擇最優(yōu)的土壤清洗工藝流程。 2.2.3

實驗指標測定及評價方法

通過實驗研究,盡可能將土壤中的鉛去除。由于單一的鉛濃度不能反映土 壤整體的去除效果,將質(zhì)量變化也考慮進去。對于摩擦清洗,采用尺值評價清 洗效果和土壤中鉛的富集情況。對于泡沫浮選采用金屬回收率、鉛去除率評價 清洗效果。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2.4清洗土壤測試分析方法
掃描電鏡是一種利用電子束掃描樣品表面從而獲得樣品信息的電子顯微鏡。 它能產(chǎn)生樣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圖像,且圖像呈三維,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被用來 鑒定樣品的表面結(jié)構(gòu)。通過掃描電鏡可以觀察土壤在摩擦清洗前后的表面結(jié)構(gòu)

變化,從而判斷摩擦清洗效果和微觀變化規(guī)律。
重金屬形態(tài)是反應重余屬在土壤中的實際存在形式,通過分析形態(tài)分布可 以針對不同形態(tài)采用不同物理化學方法進行去除,去除后分析形態(tài)分布可以評 價去除效果。同時,重金滿形態(tài)中除了殘渣態(tài)是不利于植物吸收的形態(tài),其余 形態(tài)則被稱為有效態(tài),有效態(tài)重金屬可以評價土壤實際污染狀況以及對植物的 危害。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何論文

第3章鉛污染場地土壤特征分析及環(huán)境風險評價

以西南地區(qū)某鉛蓄電池污染場地為例,根據(jù)場地實際情況,通過合理的布 點采樣,評價該場地整體和四個區(qū)域土壤中鉛濃度及pH值的分布規(guī)律土壤鉛污 染現(xiàn)狀;制備土壤清洗的實驗土壤,對實驗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zhì)進行分析并研 究鉛在粒徑上的分布規(guī)律;另外,對污染現(xiàn)狀進行環(huán)境風險評價并確定修復目 標值。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為該污染場地應采用的可行性修復技術(shù)提供參考和后續(xù)±
壤清洗工藝研究提供基礎支持。

3.1材料與方法
3.1.1供試土壤
(1)場地概況

該場地從1958年開始生產(chǎn)鉛酸蓄電池至今,部分車問仍在運行。該企業(yè)生 產(chǎn)區(qū)域為一斜坡地帶,但坡度不大,土層較薄,為砂質(zhì)泥巖夾薄層砂巖,無邊 坡失穩(wěn),無場地斷層與滑坡,場地工程地質(zhì)條件簡單,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2)土壤樣品采集
按照土壤采樣技術(shù)規(guī)范[6引,結(jié)合場地前期評估報告,根據(jù)J‘區(qū)內(nèi)污染區(qū)域 分布以及廠區(qū)地形特點,將污染場地劃分為4個區(qū)域,在一車間、二車間、三

車間、污水處理站和靠近污水處理站的四車間采用20rn~30m的網(wǎng)格布點,對場
內(nèi)其余區(qū)域采用50~lOOm的間距布點,布點范圍擴展N)-一區(qū)邊界。廠。區(qū)內(nèi)總共

布設了104個監(jiān)測點位。1區(qū)設景15個采樣點,共采集37個樣品;2區(qū)設置24
個采樣點,共采集66個樣品;3區(qū)設置50個采樣點,共采集143個樣品;4區(qū)

設置15個采樣點,共采集34個樣品。具體采樣區(qū)域及點位如圖3.1所示。每個 采樣點通過鉆井取芯進行剖面采樣,自上而下逐層采集0.20、20.50、50-100、
200、300、400cm的單獨土壤樣品,不同位點依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土壤樣品采 集。

(3)采樣土壤樣品制備與保存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所有土壤采集后分別置于封條塑料袋中,并粘貼識別標簽,于自然通風處 風干后,將其碾碎、磨細過2mm篩后保存于陰涼通風處待用。用四分法取部分 過2mm篩的土樣研磨過60日及100目篩,用于測定土壤pH值和鉛含量。
(4)實驗土壤樣品制備與保存 將采集到的土壤樣品自然風干后用四分法取部分過2mm篩,然后將所有土

樣混合均勻后罱于4。C以下的冰箱中冷藏備用,以免土壤性質(zhì)發(fā)生改變。

囂簿 囂 心麓般越雒囂朝翔顙秘翔熱秘如勰赫鐳豫

圖3.1某鉛蓄電池廠一土壤采樣點分布圖

3.1.2實驗方法
3.1.2.1

鉛污染場地土壤特征研究
(1)采樣土壤污染特征研究:測定所有采樣土壤樣品的pH值、鉛濃度,

對整個場地以及矚個區(qū)域的pH值、鉛濃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土壤鉛的遷移率:計算土壤鉛的遷移率,分析鉛的剖面遷移規(guī)律。
(3)實驗土壤污染特征研究:測定混合土樣的基本理化性質(zhì)pH值、有機 質(zhì)、鉛濃度、鉛濃度;分析鉛的粒徑分布,包括粒徑質(zhì)量分布、粒徑濃度分布,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確定各個粒徑鉛濃度的高低以及富集程度。

3.1.2.2鉛污染場地±壤環(huán)境風險評價
首先建立場地概念模型,調(diào)查分析鉛污染場地的污染源及暴露途徑;然后 對污染受體進行毒性評估:最后根據(jù)《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

行)》、廠區(qū)附近背景值和兒童血鉛風險評價,確定該場地土壤鉛的最終修復目 標值。

3.1.3測試指標及分析方法
(1)pH值測定方法№6


稱取10.09_0.19試樣,置于50mL高型燒杯中,并加入25mL水。將容器

密封后,用攪拌器劇烈攪拌5min,然后靜置1~3h。pH測量時,應在攪拌的條 件下,將電極插入試樣溶液中,待讀數(shù)穩(wěn)定后讀取pH。
(2)土壤有機質(zhì)測定I∥7】 采用重鉻酸鉀法。稱取土樣0.05~0.5 g放入硬質(zhì)試管中,記錄下每個樣品的 稱量重量薦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進行適當調(diào)整。然后加入10.00mL 0.4rrol/L重鉻酸鉀.

硫酸溶液,搖勻后插入玻璃漏斗。將試管放入已加熱至185~190℃的油浴鍋中, 5±O.5min后取出冷卻,把消煮液沖洗入三角瓶,加3滴鄰菲羅啉指示劑,用硫

酸亞鐵標液滴定剩余的K2Cra07溶液,待溶液的變色過程為橙黃.藍綠棕紅時表
示為滴定終點。結(jié)果計算如公式(3.1)所示:
c×(vn—V)X 0.003×1.724 X 1.10 0.M=———————二L—————————————————————————————一×1000 m

公式(3.1)

式中:O.M~土壤有機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g/kg; Vo一空白樣品消耗硫酸亞鐵標準溶液體積,mL: V一土樣測定消耗硫酸亞鐵標準溶液體積,mL; C—硫酸亞鐵標準溶液濃度,mol/L; rn一稱取烘干試樣的質(zhì)量,g。
(3)鉛總量測定【68】

準確稱取土壤樣品0.25009,置于微波消解罐中,依次加入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mLHN03.2mLHF.1mLH202,加蓋密封后放入MARS.5微波消解器消解。待消
解完成,溫度降到80。C以下,消解液用針筒濾頭過濾后用超純水定容至50ml; 置于4。C下待全譜直讀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測定土壤中鉛含量。鉛化學分析中插 入國家標準參比物質(zhì)(GSS.14)進行全過程質(zhì)量控制,質(zhì)控樣測定均值及平行 樣偏差均在允許范圍內(nèi)。 (4)土壤鉛形態(tài)測定

形態(tài)的測定采用歐共體標準物質(zhì)局于提出的4步提取法,即BCR法【69】,具
體步驟見表3-3所示。

表3-3

BCR四步提取法

(5)土壤鉛的粒徑分布 將1009土壤用去離子水進行浸泡并輕微攪拌使顆粒分開:將泡開的土壤依

次用篩子進行濕篩,篩分為6個粒級:<0.05mm、0.05~0.125mm、0.125~0.25mm、
0.25~0.5mm、O.5~1rain、1~2mm,貼好標簽;將篩分好的土壤過濾掉水分:用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漏斗過濾或用烘箱低溫烘干;測定每個粒級土壤的質(zhì)量以及鉛濃度。

3.1.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處理
運用Microsoft
Excel

2007,SPSSl6.0等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3.2

鉛污染場地土壤特征分析結(jié)果與討論 采樣土壤pH值與鉛濃度統(tǒng)計分析規(guī)律

3.2.1

對104個采樣點共計276個樣品的pH值和鉛濃度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分析,分析結(jié)果見表3.1、表3.2、圖3—2和圖3—3所示。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顯示,土 壤中pH值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lO倍,采樣區(qū)域內(nèi)土壤pH值平均值為8.000,

中位值為8.400,均超過《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GB 15618.1995);土壤pH值中
有10%樣品<5.200,土壤pH值整體呈弱堿性。土壤鉛濃度最大值與最小值相 差5.463×104倍,鉛濃度平均值為1.022×104ng/kg,中位值為833.5mg/kg,均 超過《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HJ-350.2007)中的A級 (140mg/kg)和B級(600mg/kg)標準。監(jiān)測區(qū)域土壤鉛濃度較高,鉛污染嚴 霞。

表3.1
統(tǒng)計參數(shù) 樣品數(shù)景 最小值

土壤pH值及鉛濃度統(tǒng)計分析值
最大值 平均值 中位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

表3.2
累積分布 函數(shù)值 pH值 鉛濃度 (mg/kg)
3.285 22.11 5.200 28.68

pH值及鉛濃度積累分布函數(shù)表
25% 50% 75%80% 90% 95% 99%

5%

10%

20%

7.400 73.40

7.700 141.8

8.400 833.5

8.900 5810

9.100 9074

9.800 1.900 ×104

10.50 4.092 ×104

11.02 1.598 ×103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pH伍

均韻一800 鈾:難酗■。1.84
N=276

圖3-2

pH值統(tǒng)計分析頻率圖

鉗濃發(fā)

粕蹴,,翳韙。,
N=276

留j-濃艘

圖3.3鉛濃度統(tǒng)計分析頻率圖

將場地劃分為4個區(qū)域,對各個區(qū)域的pH值和鉛濃度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數(shù)據(jù) 統(tǒng)計‘分析,分析結(jié)果見表3—3、3.4、3.5和3-6所示。

pH值統(tǒng)計分析結(jié)采顯示,2、3區(qū)采樣區(qū)域內(nèi)pH值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倍
數(shù)最大,均達到10倍左右,2、3區(qū)為污水處理站和鉛蓄電池的主要生產(chǎn)區(qū)域, 污染較嚴重。2區(qū)pH值最大值為11.20,最小值為1.60,平均值為7.046,中位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值為8.050;3區(qū)pH值最大值為11.0,最小值為1.10,平均值為8.441,中位值 為8.600。2區(qū)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其次是3區(qū)。變異系數(shù)是級差、標準差和方差 一樣都是反映數(shù)據(jù)離散程度的絕對值,其數(shù)據(jù)大小不僅受變量值離散程度的影 響,而且還受變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響。一般來說,變量值平均水平高,其 離散程度的測度值也大,反之越d,t M’l。 鉛濃度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顯示,2區(qū)采樣區(qū)域內(nèi)最大值為5.900×105mg/kg,最 小值為30.20mg/kg,平均值為2.341×104 mg/kg,中位值為5965mg/kg,是受鉛 污染最嚴重的區(qū)域。其次是3區(qū),最大值為2.830×105 mg/kg,最小值為16.9mg/kg, 平均值為7920mg/kg,中位值為1120mg/kg。l區(qū)鉛濃度最大值為4010mg/kg, 最小值為12.5mg/kg,平均值為406.0mg/kg,中位值為57.60mg/kg。4區(qū)鉛濃度 最大值為9.460×104 mg/kg,最小值為10.8mg/kg,平均值為3790mg/kg,中位 值為53.05mg/kg。整體來看,2、3區(qū)受鉛污染嚴重,1、4區(qū)受鉛污染影響相對 較小。由于2、3區(qū)鉛污染嚴重,各個位點的鉛濃度變化較大,因此2、3區(qū)鉛 濃度變異系數(shù)相較于1、4區(qū)要大;這表明該場地土壤已受人為擾動的影響。

表3-3

pH值分區(qū)的統(tǒng)計特征值

區(qū)域 編號
l 2 3 4

累積分布 函數(shù)值 pH值 pH值 pH值 pH值

5%

10%

20%

25%

50%

75%

80%

90%

95%

99%

6.00 2.07 6.54 6.15

6.88 2.64 7.34 6.60

7.58 3.86 7.90 7.40

7.70 5.00 8.00 7.48

8.20 8.05 8.60 8.30

8.50 9.00 9.20 8.70

8.62 9.44 9.40 8.80

8.76 10.66 9.90 8.80

8.90 10.86 10.28 8.90

8.90 11.20 10.96 8.90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表3.5鉛濃度分區(qū)的統(tǒng)計特征值
隧域 編號
l區(qū) 2區(qū) 3區(qū) 4區(qū)

樣品 數(shù)景
37 66 143 34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中位值

標準差

變:異系 數(shù)

12.5 30.20 16.9 10.8

4010 5.900×10’ 2.830×103 9.460×104

406.0 2.341×104 7920 3790

57.60 5965 1120 53.05

758.1 7.390×10’

1.770 3.054

2.879×10’4.686 1.625×10’ 2.397

表3-6鉛濃度分區(qū)積累分布函數(shù)表
區(qū)域 編號 累積分 布函數(shù)
5%
10 20 25 50

75%80%

90%

95%

99%









3.2.2土壤鉛的遷移率
土壤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率也稱為淋失率(water washing coefficient, WWC),可以用來比較重金璃在土壤剖面中的遷移特征【71l。 各土層元素遷移率按公式(3.2)計算f72】:
WWCij=M(i.1)j

Mij+M(i.1)j

公式(3-2)

式中:WWCij_i層中J元素的遷移率; M㈦)j一(i-1)層中J元素的濃度; MD—i層中J元素的濃度。 按照上述公式對4個區(qū)域鉛的遷移率進行計算,計算結(jié)果如表3.7所示。

26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由表3.7可知,4個區(qū)域的土壤鉛的遷移率均不高,除了4區(qū)20.50cm的遷

移率>o.5,其余區(qū)域的遷移率均<0.5。同時,各個區(qū)域的鉛的遷移率隨著深度 的增加而降低,說明鉛的遷移率較差,多集中在表層土壤中,而很難進一步遷
移到深層土壤中。 土壤鉛的遷移率一方面受污染源釋放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土壤pH值的影響。 該場地由于鉛蓄電池的生產(chǎn)過程會產(chǎn)生大量鉛塵及含鉛廢水,造成表層土壤含 鉛較高并逐層向下遷移。土壤中的鉛大部分以難溶態(tài)存在,環(huán)境介質(zhì)中酸堿度

極大的影響著鉛的可溶性。在土壤一定的pH值范圍內(nèi),一般土壤pH值越高, 土壤中可溶性鉛比例越小,活性越低,難以向深層土壤及植物中遷移;反之,
則易遷移【731。這是因為當土壤呈堿性時,土壤中Pb2+與OH"形成絡合物,使鉛 形成難溶態(tài)化合物:當土壤pH值降低時,土壤中固定的鉛,尤其是PbC03易被 釋放,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鉛,促進土壤中鉛的遷移【74]。而該場地土壤整體呈弱 堿性,使鉛的遷移率降低。

3.2.3實驗土壤特征
將混合土樣進行基本理化性質(zhì)測定,測定結(jié)果見表3.8和3-9所示。 表3.8 實驗土壤樣品的基本理化性質(zhì)

水溶態(tài)、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 結(jié)合態(tài)(B1)(132)
624.1 1019

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 態(tài)(B3)
271.0

殘渣態(tài)(134)

449.2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對實驗土壤進行篩分分析,各個粒徑的質(zhì)量、鉛濃度及金屬量百分數(shù)分布結(jié) 果如圖3-4所示。由圖可知質(zhì)量百分數(shù)隨著粒徑的增大而減小,其中粒徑< O.05mm的污染土壤質(zhì)量百分數(shù)最大,達46.09%;濃度百分數(shù)呈現(xiàn)“兩端高,中
間低"的趨勢,即<0.05mm和>0.5mm部分較高,其余部分較低:金屬量百分 數(shù)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0.05mm的土壤中,其余土壤基本持平在10%左右。結(jié)果表

明,>0.5mm土壤質(zhì)量少、鉛濃度高,^舀了直接進行篩分去除?紤]到工程可行 性,將篩分粒徑定為lmm。<O.05mm土壤質(zhì)量多、鉛濃度中等,適合泡沫浮選,
將鉛污染物濃縮分離。

綜合考慮后,初步計劃將>lmm土壤篩分去除;O.05~lm土壤進行物理分離
(摩擦清洗);<0.05mm土壤進行分離濃縮(浮選、藥劑),具體分割粒徑的確 定根據(jù)后續(xù)章節(jié)的實驗結(jié)果。
70 60 50



\40
30

百分
20 10





粒徑/ram

圖3-4鉛污染土壤的粒徑分布規(guī)律

3.3

鉛污染場地土壤環(huán)境風險評價
污染場地風險評價是分析污染物從來源、途徑到受體的傳播過程,主要步

驟為風險識別、暴露評估、毒性評估和風險表征,污染場地風險評價一般程序 如圖3.5所示c7引。由于鉛不具有致癌性,因此本場地不需要進行土壤風險值的計 算。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圖3—5污染場地風險評價一般程序

3.3.1

建立場地概念模型

場地概念模型是綜合描述場地污染源釋放的污染物,通過土壤、水、空氣
等環(huán)境介質(zhì),進入人體并對場地周邊及場地未來居住、工作人群的健康產(chǎn)生影

響的關系模型。建立場地概念模型的工作內(nèi)容包括: (1)確定場地主要污染源及其向環(huán)境釋放的方式; (2)根據(jù)污染場地未來用地規(guī)劃,分析和確定未來受污染場地影響的人群;
(3)根據(jù)污染物及環(huán)境介質(zhì)的特性,分析污染物在環(huán)境介質(zhì)中的遷移和轉(zhuǎn) 化; (4)根據(jù)未來人群的活動規(guī)律和污染物在環(huán)境介質(zhì)中的遷移規(guī)律,分析和 確定未來人群接觸污染物的暴露點,并進一步確定暴露方式;

(5)綜合各種暴露途徑,建立場地污染概念模型。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3.1.1污染源及環(huán)境釋放方式 對4個區(qū)的鉛濃度分布進行Kolmogorov-Smirnov數(shù)據(jù)檢測,結(jié)果表明l~4區(qū) 都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因此采用局部污染對場地進行評價,即采用局部區(qū)域的采 用點濃度95%置信水平上限值。由于鉛的垂直遷移率較差f761,因此在風險評價過 程中不考慮將場地分層。具體各區(qū)域污染源濃度見表3.10。

表3.10場地鉛污染物污染源濃度

根據(jù)對該場地重金屬鉛污染土壤的調(diào)查分析可知,該場地在進行鉛蓄電池 的極板生產(chǎn)和組裝生產(chǎn)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鉛塵、鉛煙、鉛渣和含鉛酸廢水等。

具體的鉛環(huán)境釋放方式如圖3-6、3-7所示。

⑨@

圖3-6極板生產(chǎn)污染物釋放方式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

圖3.7組裝生產(chǎn)污染物釋放方式

3.3.1.2暴露途徑 暴露途徑的確定是根據(jù)場地用地規(guī)劃,確定場地的未來用地情景,根據(jù)受 體特征,分析受體人群與場地污染物的接觸方式。一般可將用地情景分為三類:

居住、工商業(yè)和公園。該場地未來±地利用方式為:商住用地?紤]到環(huán)境風 險,暴露途徑的確定根據(jù)居住情景柬確定。另外,該場地在未來的開發(fā)過程中,’ 會涉及土地的建設問題,施工過程中會對建設人員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影響,因此
要對建設人員的健康風險進行評價。 根據(jù)場地利用方式以及鉛污染的特性,并考慮建設施工期工人的風險影響,

該場地鉛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徑為:經(jīng)口攝入污染土壤、皮膚直接接觸污染土 壤、吸入土壤顆粒物三種途徑。
(1)經(jīng)口攝入污染土壤

土壤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人類在室外環(huán)境中或多或少都
會直接或間接食入部分土壤。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兒童的衛(wèi)生意識較差,同樣的

環(huán)境下兒童比成年人更易食入土壤,并隨著室外活動時問的增加而加大土壤食
入量。對于建設工人麗言, 土壤的概率。 由于長時間暴露在污染場地中,增加了食入鉛污染

(2)皮膚直接接觸污染土壤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人體皮膚是人體與自然環(huán)境直接接觸的最大面積的器官,當人類在戶外活

動時難免會用皮膚接觸到土壤,使污染土壤滲入皮膚。
(3)吸入土壤顆粒物 大氣環(huán)境是人類每天必須接觸的環(huán)境之一,土壤中顆粒物會通過呼吸系統(tǒng) 吸入人體。在建設過程中由于機械或自然原因,會揚起大量土壤顆粒物,對建 設工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3.3.2

毒性評估

由于該場地部分區(qū)域鉛污染嚴重,對人體健康危害巨大,需進行鉛的毒性

評估。鉛容易在人體內(nèi)富集,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77】,
成年人每周允許的鉛攝入量為25p g/kg,人體血鉛濃度為15-40lJ g/1009時屬于 正常范圍。人體積累的鉛過量會損害造血、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及腎臟,尤其對兒 童的危害最大。

鉛對造血系統(tǒng)的損害會出現(xiàn)鉛性貧血,會抑制原卟啉向血紅素的轉(zhuǎn)變,主
要表現(xiàn)為抑制Hb的合成、縮短循環(huán)中的RBC壽命[78】。列.牢申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害主要 表現(xiàn)為對大腦皮層和小腦以及運動神經(jīng)軸突的損害。對消化系統(tǒng)的損害表現(xiàn)為 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腹瀉或便秘。對腎臟的損害表現(xiàn)為急性鉛腎病和慢性

鉛腎病,急性鉛腎病損傷是可逆的,慢性鉛腎病嚴重時會導致腎衰竭。

據(jù)報道【79】,兒童血鉛水平在100lJ班時就會影響幾最的智能、智商發(fā)育及
學習能力。當血鉛水平從100tJ g/L上升到2001J g/L,其IQ水平下降2.6分。另 外,兒童積累過高的血鉛還會影響其以后的閱讀能力、定向能力、聽力、眼手 協(xié)調(diào)能力等于學習能力有關的心理行為發(fā)育。

3.3.3修復值的確定
修復行動值和目標值的確定有三個依據(jù)來源:《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
價標準(暫行)》、J一區(qū)附近背景值和兒童血鉛風險評價。 (1)《展覽會用地±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 根據(jù)《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標準,標準規(guī)定當土壤

中鉛濃度超過600mg/kg時要對土壤進行修復,修復至140mg/kg時即可。
(2)廠區(qū)附近背景值 根據(jù)前期該場地背景值監(jiān)測統(tǒng)計分析的結(jié)果,。梗担ド舷揞A測值215.6mg/kg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7-論!文

為修復行動值和目標值。 (3)兒童血鉛風險評價

鉛污染物可通過多種途徑(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皮膚)進入到人體,而嬰
幼兒又是環(huán)境鉛暴露研究的主要關注人群【8剛。該場地未來規(guī)劃為商住用地,鉛 污染物會通過空氣呼吸攝入、食物攝入、飲水攝入、土壤/灰塵經(jīng)過皮膚接觸和 母體攝入進入到嬰幼兒體內(nèi),因此需要對場地兒童血鉛進行風險評價從而確定 鉛的修復目標值。

由于該場地的未來規(guī)劃用地為商住用地,要采用較為嚴格的評估模型,因 此本研究使用暴露吸收生物動力學模型(integrated
exposure uptake

biokinetic

model for lead in children,IEUBK)進行鉛修復值的計算。1EUBK是美國環(huán)保局

(Ⅱ'A)于1994年開發(fā)并經(jīng)過多年完善的模型,該模型通過測定環(huán)境介質(zhì)(空 氣、食物、飲水、土壤、母體)中的鉛濃度,預測和計算兒童(0-6歲)個體血 鉛和群體攝入鉛污染物后體內(nèi)的血鉛濃度水平;另外,還可以根據(jù)兒童血鉛的 實測濃度來反推出居住場所的鉛污染土壤修復值。根據(jù)該模型計算出鉛的修復 目標值為293mg/kg,計算出的血鉛分布概率密度見圖3.8所示。IEUBK中各種 暴露方式的計算參數(shù)見表3.1l至3.14所示。

cI^一:'●.嘲●刪
Gt●U‘●n,3J24

啪=1.m0 X■IM;乞041

XBd口-*9r.,鉑

圖3-8

IEUBK血鉛分布概率密度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表3.11

IEUBK空氣呼吸攝入?yún)?shù)

空氣中Pb濃度(1J g/m3) 戶外活動時問(h/d) 通風換氣尾(m3/d) 肺吸收率(%) 備注

二型堅=壁壘=一!二! 0.38
1 2 32

!二!
0.38 2 3 32

!二!
0.38 3 5 32

!二蘭
0.38 4 5 32

蘭二!
0.38 4 5 32

!二!
O.38 4 7 32

!二!
0.38 4 7 32

1.空氣中Pb濃度參照我國城市空氣中鉛的背景濃度瞵¨;

…一一…,n“
2.其余參數(shù)參考USEPA數(shù)據(jù)41"

表3.12

IEUBK食物攝入?yún)?shù)

食物攝入鉛景(U g/d) 備注

二壁!二壁竺=一

!二!
5.53

生!
5.78

!二!
6.49

!二蘭
6.24

蘭二!
6.01

!二!
6.34

竺!


參數(shù)參考USEPA數(shù)據(jù)

表3.13

IEUBK飲水攝入?yún)?shù)

2塑=蘭咝蘭≥~!二!
水攝入景(L/d) 水中鉛濃度(u g/L) 備注
0.2

。!
0.5

!二!
0.52

!二!
0.53 6

蘭二!
0.55

!二!
0.58

!二:
0.59

1.飲用水中Pb濃度參照《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85) 中標準限值‘82】; 2.其余參數(shù)參考USEPA數(shù)據(jù)

表2.14

IEUBK土壤/灰塵經(jīng)過皮膚接觸和母體攝入?yún)?shù)

:蘭塑二蘭竺=~
母乳中鉛濃度(IJ g/dL) 備注

!二!

。
0.135

!二!
0.135

!二蘭
0.135 4.74

蘭二!
O.100

!二!
0.090

竺!
0.085

土壤攝入景(g/d)0.085

1.母乳中鉛濃度參照國內(nèi)公開發(fā)表孕婦血鉛禽最的幾何平均值
【83.84]


2.其余參數(shù)參考USEPA數(shù)據(jù)

綜合考慮以上三個標準值的嚴格程度、應用廣泛性和技術(shù)條件,當場地用

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普通住宅、公寓、別墅等;幼兒園、學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 游樂場、公園等)時,采用血鉛評價值293mg/kg為該場地的修復行動和疆標值,
即:±壤鉛濃度超過293mg/kg的必須進行修復,修復到濃度低于293mg/kg即

34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可;當用作商服及工業(yè)用地(商場、超市等各類批發(fā)零售用地及其附屬用地)

時,修復行動值和目標值可取《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B 級標準值600mg/kg,即:土壤鉛濃度超過600mg/kg的必須進行修復,修復到濃 度低于600mg/kg即可。

3.5

小結(jié)
(1)污染場地土壤特征 本研究共設置104個采樣點共計276個樣品,對該場地土壤樣品進行pH值

和鉛濃度檢測,結(jié)果顯示場地pH值整體呈弱堿性,受鉛污染嚴重。 根據(jù)廠區(qū)內(nèi)污染區(qū)域分布以及廠區(qū)地形特點,將污染場地劃分為4個區(qū)域,
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顯示,2、3區(qū)受鉛污染影響嚴重,1、4區(qū)鉛污染較輕。

對實驗土壤進行基本理化性質(zhì)分析及鉛的粒徑分布規(guī)律進行研究,根據(jù)各 個粒徑的質(zhì)量、鉛濃度及金屬量百分數(shù)分布結(jié)果,建議將>1mm土壤篩分去除; O.05~lm土壤進行物理分離(摩擦清洗);<0.05mm土壤進行分離濃縮(浮選、
藥劑)。 (2)鉛污染場地環(huán)境風險評價 該場地的污染源是在進行鉛蓄電池的極板生產(chǎn)和組裝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大

量鉛塵、鉛煙、鉛渣和含鉛酸廢水等。鉛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徑為:經(jīng)口攝入 污染土壤、皮膚直接接觸污染土壤、吸入土壤顆粒物三種途徑。鉛污染土壤的 毒性很大,會對施工工人以及未來規(guī)劃的商住用地居民帶來健康危害,尤其是
對兒童的影響更大。

通過《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廠一區(qū)附近背景值和兒 奄血鉛風險評價來確定該場地的修復值。綜合考慮以上三個標準值的嚴格程度、 應用廣泛性和技術(shù)條件,當場地用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普通住宅、公寓、別墅 等:幼兒園、學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游樂場、公園等)時,采用血鉛評價值293mg/kg 為該場地的修復行動和目標值:當用作商服及工業(yè)用地(商場、超市等各類批
發(fā)零售用地及其附屬用地)時,修復行動值和目標值可取《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 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B級標準值600mg/kg。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能論文

第4章摩擦清洗實驗室研究

4.1

實驗內(nèi)容
摩擦清洗流程:。保埃埃雇翗樱茫埃埃担恚砗Y子將土樣篩分為<0.05mm(粉

黏粒)和0.05~2mm(砂粒)兩部分,由于摩擦清洗主要針對砂粒土壤進行清洗,
因此主要針對O.05~2mm部分土壤進行摩擦清洗,清洗后土壤過0.05mm篩,<

O.05mm的土樣與原土的<o.05mm士樣混合,0.05~2mm的清洗后土樣進行化驗
分析。

(1)清洗參數(shù)優(yōu)化:針對最佳粒徑范圍對水土比、溫度、攪拌時問、攪拌 速率4個因素設計成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實驗(見表4.1、4.2),取1009 土壤進行摩擦清洗,對比實驗前后砂粒土壤的摩擦清洗效率。
(2)摩擦清洗實驗:基于最佳清洗參數(shù),。撤菰瓲钔粮鳎保埃埃狗謩e進行 摩擦清洗實驗,對各粒徑土壤摩擦清洗前后進行鉛濃度、質(zhì)量、有機質(zhì)測定。

分布計算R(Pb)移R(OM)值評價不同粒徑土壤對鉛的富集程度和摩擦清洗
效率。

(3)掃描電鏡實驗[85]:將士壤均勻鋪在導電雙嚼膠上,將其粘貼在金屬樣 品托上。隨后,將樣品用真空鍍膜機鍍金,以獲得較高分辨率的圖像。采用掃
描電鏡儀進行顆粒物形貌觀察并拍攝照片。

表4.1
因素 水平
l 2 3

實驗因子和水平列表
溫度/℃
B 25 50 75

水土比/%
A 40 70 90

攪拌時悔l/mm
C 10 20 30

攪拌速率/r?mm.1
D 400 800 1200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似論文

表4-2摩擦清洗正交實驗表



1 l l 2 2 2 3 3 3

1 2 3 1 2 3 1 2 3

l 2 3 2 3 1 3 1 2

l 2 3 3 1 2 2 3 l


③ ④ ⑤


⑦ ⑧



4.2

數(shù)據(jù)處理
所有實驗樣品均重復3次,數(shù)據(jù)。炒蔚钠骄。R值和清洗效率的計算公

式見公式(4.1)、(4.2)所示。
污染物質(zhì)暈分數(shù)(%) 質(zhì)量百分數(shù)(%)

T1:簍生×100%
11 2

T¨叫%

公式(4.1)

公式(4.2) 8.0等統(tǒng)

所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Microsoft 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Excel 2007,SPSSl6.0,Origin

4-3結(jié)果與分析
4.3.1

參數(shù)優(yōu)化

通過清洗參數(shù)正交實驗,從表4—3直觀分析可知:實驗號⑧的A382C1D3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實驗結(jié)果最佳;即當水土比為90%干物質(zhì)、溫度為50℃、攪拌時間為10min、

攪拌速率為1200r/min時,清洗效率最好。由于正交試驗并非完全試驗,實驗中 未考慮各因素問的交互作用,因此清洗效率最好不能說明此時清洗參數(shù)最優(yōu)泌b|。
極差是指各水平平均值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極差的大小反映了因子水平 改變時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大小。由表4.3極差分析可知A因子的極差最大,其 次是C因子、B因子、D因子。說明A因子對清洗效率產(chǎn)生了最大的影響。要 把引起數(shù)據(jù)波動的原因進行分解,數(shù)據(jù)的波動可以用偏差平方和來表示。由表

4-4方差分析瞰】可知,A因子是引起數(shù)據(jù)波動的關鍵因素,其次是C因子、B因
子、D因子。這與表4.3的極差分析結(jié)果相同,因此可以確定A因子是關鍵影 響因素,對A因子和其他因子進行交互作用分析,分析結(jié)果如表4—5、4-6和4.7 所示。交互作用值最大的即為最優(yōu)參數(shù),由表4.5、4.6和4.7分析可知,A281C3D3 為最佳清洗參數(shù),即水土比為70%二f物質(zhì)、溫度為25℃、攪拌時間為30min、 攪拌速率為1200r/min。

表4-3正交實驗結(jié)果

32.84 ●2 3 2 6 6 l 5 9 0 3 1 35.26 65.23 54.68 50.70 64.45 13.75 5 4 6 1 3● 2≯&王孓 舛騶%弱 55.10 52.07 62.67 10.6l O 7

鉉甜鵂%弱他夠”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靴齜始贓

69.35 34.09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表4.5溫度、水土比交互作用分析

表4-6攪拌時問、水土比交互作用分析

表4.7攪拌速率、水土比交互作用分析

4.3.2摩擦清洗效率評價
針對三份土壤進行摩擦清洗后砂粒和粉黏粒各自的鉛濃度、質(zhì)量、有機質(zhì) 含量見表4—8所示。分別計算三份土壤砂粒和粉粘粒的R(Pb)和R(OM)值, 對清洗效率進行評價并分析砂粒、粉粘粒的鉛富集情況。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摩擦清洗后砂粒的尺值變化規(guī)律及清洗效率評價 分別計算三份土壤進行摩擦清洗后砂粒的R值,R值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4—1所

示。從中可知,經(jīng)過摩擦清洗后,3份土壤中砂粒部分R(Pb)和R(0M)均
減少至<1,使富集在砂粒上的鉛減少。3份土R(Pb)分別減少:0.7768、0.3618、 0.3881:R(OM)分別減少:0.2890、0.2893、0.4819。 通過對清沈效率進行計算,摩擦清洗對于3份土的清沈效率分別為:67.61%、 31.71%、41.01%。卜號土壤砂粒鉛濃度最高,因此被擦洗下來的鉛也相對最多,

去除效果最好;2、3號土壤砂粒濃度差別不大,但質(zhì)量差別很大,3號土壤比2
號土壤砂粒質(zhì)量百分數(shù)多30.54%,造成3號比2號清洗效率高。摩擦清洗對于

3份土砂粒中鉛的去除均有較明顯的效果,而且有機質(zhì)的變化規(guī)律與鉛相同,這 更加證實了鉛含量與有機質(zhì)有極大相關性。
總之,尺值對3份士的清洗效率評價說明摩擦清洗對3份土壤的砂粒中的鉛 均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4

1.2



0.8

隹0.6

0.4

0.2



圖4.1摩擦清沈后砂粒尺值變化圖

(2)摩擦清洗后粉黏粒變化規(guī)律 針對三份土壤進行摩擦清洗后粉黏粒R值變化規(guī)律如圖4.2所示。從中可知, 經(jīng)過摩擦清洗后,3份土壤中粉黏粒部分R(Pb)和R(OM)均增,說明從砂 粒上擦洗下來的粘粉粒富集了大量的鉛,摩擦清洗起到了濃縮鉛污染物的目的。 高、中、低濃度土R(Pb)分別增加:0.4760、0.04800、0.3350;R(OM)分別 增加:0.5770、O.1000、O.3410。3份土的粉黏粒尺值的增加量均小于砂粒R值 減少量,這是由于3份土的pH值偏弱堿,在清洗過程中釋放出一部分水溶態(tài)鉛, 隨液體流失掉[88】。R(Pb)和R(OM)變化規(guī)律相同,證實了鉛含量與有機質(zhì) 有極大相關性。 由此說明,摩擦清洗能使3份土壤砂粒表面聚集的粉黏粒擦洗下來,能有 效將鉛濃縮到粉黏粒中。

41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8 1.6 1.4 1.2


℃0.8 0.6 0.4 0.2 0

圖4.2摩擦清洗后粉黏粒R值變化圖

4.3.3

摩擦清洗后砂粒粒級變化規(guī)律

為進一步研究砂粒在清洗后的變化規(guī)律,將砂粒分成5個等級:
O.05~0.125mm、0.125~0.25mm、O.25~0.5mm、0.5~l

mm,1-2mm。3份土摩擦清

洗前后在各粒級上質(zhì)量百分數(shù)的變化情況如圖4.3所示。在O.05.0.125mm粒級 上高、中濃度土的質(zhì)量增加百分數(shù)為:3.230%和5.710%,低濃度土的質(zhì)量百分 數(shù)減少0.9292%;在0.125~0.25mm粒級上3份土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均在增加,增加 量分別為:2.480%、6.820%、3.119%;在O.25~0.5mm粒級。£高濃度土的質(zhì)量百 分數(shù)減少:2.270%,中、低濃度土的質(zhì)量增加百分數(shù)為:3.230%和0.2189%; 在0.5~lmm粒級上3份土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均減少,減少量分別為:1.608%、4.480%、 1.405%:在1,-,2mm粒級上3份土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均減少,減少量分別為:1.866%、 11.29%、1.004%。由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三種濃度士壤在0.25—0.5mm粒級處是
摩擦清洗后質(zhì)量分布發(fā)生變化的拐點處。泌明摩擦清洗使砂粒中粗砂粒 (2-0.25ram)粒級分布率減少,細砂粒fO.25~0.05mm)粒級分布率增加。

42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0.05/o.1250.125/02.5 0.25/o.5

0.5/1

112

0.05/o.1250.125/0.25 0.25/o.5

0.511

112

粒徑/pm
(a)

粒徑/pm
(b)

0.05/o.12..5 0.125/o.25 0.25/o.5

0.s/z

1/2

粒徑/mm
(C)

圖4-3摩擦清洗后砂粒質(zhì)量百分數(shù)變化

4.3.4掃描電鏡測試分析
通過掃描電鏡(SEM)觀察摩擦清洗后砂粒的變化來確認清洗效果,如圖
4.4所示。圖4-4(a)、4-2(b)表明砂粒在清洗前表面由于鉛污染物的富集而凹 凸不平,應該是富集較多細粒土壤,細粒土壤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而吸附大量 鉛污染物【89】;圖4.4(c)、4-2 Cd)表明摩擦清洗后砂粒土表面較光滑,一部分 細粒土從砂粒表面擦洗下來。土壤中污染物與顆粒表面結(jié)合主要有3種形式m】:

①污染物與土壤的潛在化學反應,如顆粒表面的腐植酸與污染物的反應:②污

43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能論文

染物的疏水/親水性;③污染物和固體表面的表面力作用。掃描電鏡(SEM)觀 測結(jié)果表明,摩擦清洗通過破壞土壤中污染物與顆粒表面的結(jié)合方式使砂粒表
面的污染物擦洗下來。
摩擦清洗前

(b)

摩擦清洗后

(C)

(d)

圖4.4摩擦清洗前后砂粒表面掃描電鏡(SEM)照片

4.4

小結(jié)
(1)參數(shù)優(yōu)化:本研究采jjl b(34)正交實驗,根據(jù)鉛污染物的去除率對

實驗結(jié)采進行極差、方差和交互作用分板,優(yōu)化清洗參數(shù)是:水土比為70%干 物質(zhì)、溫度為25℃、攪拌時間為30min、攪拌速率為1200r/min。

(2)摩擦清洗實驗:本研究通過尺值評價摩擦清洗效率,當尺>1時鉛富 集程度較高,反之較少。對3份原狀土壤進行摩擦清洗實驗,結(jié)果表明:
3份

土壤的摩擦清洗效率分別為:67.61%、3 1.71%、41.01%,摩擦清洗對3份土壤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能論文

的砂粒中的鉛均有較好的去除效果。粉黏粒的變化規(guī)律表明摩擦清洗能使.3份 土壤砂粒表面聚集的粉黏粒擦洗下來,能有效將鉛濃縮到粉黏粒中。

(3)通過掃描電鏡(SEM)和砂粒粒徑分級進一步研究摩擦清洗后砂粒的 變化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摩擦清洗能從砂粒表面去除一部分細粒土壤和鉛污染物;
O.25~0.5mm處是摩擦清洗質(zhì)量變化的拐點。

45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5章泡沫浮選實驗室研究

5.1

實驗流程
浮選流程為:稱。玻埃雇翗影垂桃罕龋 5,配置成lOOmL的土壤溶液于浮選

槽中,然后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浮選實驗:水土混勻攪拌2min;加入NaOH調(diào)節(jié)
pH,攪拌2min;加入Na2S活化,攪拌2min;加入黃藥,攪拌2min;加入1滴 松醇油,攪拌1 min;充氣lmin;刮去浮選泡沫層。其中,攪拌速率為2400rpm/min,

充氣量為150L/min。浮選條件實驗過程中藥劑用量根據(jù)查閱相關參考文獻及前
期實驗結(jié)果分別定為:pH值調(diào)節(jié)為10.0, Na2S加入2%質(zhì)量分數(shù)2mL,黃藥

加入1%質(zhì)量分數(shù)4mL。

5.2

數(shù)據(jù)處理
質(zhì)量網(wǎng)收率、金屬回收率、富集的比的計算公式見公式(5.1)、公式(5.2)

所示。

質(zhì)量回收率(%)=弋面蓮簀
[金屬濃度]泡沫崖×質(zhì)量泡洙層

公式(5.1)

金瘸回收率‘%’2弋曩西爵蒗夏I:ii歷蠶≤蓑喜;T磊i豢羞纛五面
^阿_脅擊…、 公式(5.2)

武漢理l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_3

泡沫浮選條件實驗研究
土壤粒徑條件實驗

5.2.1

根據(jù)文獻可知,土壤的最大可浮粒徑范圍為0~0.25ram,因此浮選土壤的粒 徑主要針對0-0.25mm的土壤進行泡沫浮選分離。分別稱。迹埃埃担恚、

0.05~0.125ram、0.125~0.25mm的土樣209于浮選槽中,按照浮選流程進行浮選、
在40*(2下烘干浮選泡沫層土壤和底層土壤,稱重并進行鉛量測定。

針對不同粒徑范圍的土壤進行浮選實驗,實驗結(jié)果如圖5.1所示。實驗結(jié)果 顯示,隨著土壤粒徑范圍的增加,鉛的金屬回收率、去除率都逐漸降低。綜合
考慮,粒徑范圍為<0.05mm的土樣是最佳浮選粒徑范圍。 粗顆粒土樣的浮選效果不佳是由于顆粒較粗、質(zhì)量較大,限制了空氣泡承

載他們的能力,它們不能夾雜在氣泡與水體之間,而是被機械(液壓)誘導作 用機制,將它們排回漿。

-.o-金耩網(wǎng)收率
60

+去除率

50

40
永 \ 30

卣甕
10



<0.05

0.05”o.125

0.125“0.25

粒徑范圍/mm

圖5.1

不同粒徑范圍的浮選效果

5.2.2

pH值條件實驗

根據(jù)不同粒徑土壤的浮選效果,稱取浮選效果較好的<O.05mint壤209于

47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浮選槽中,用NaOH調(diào)節(jié)pH值至8.0、9.0、10.0、11.0、12.0,按照浮選流程進
行浮選。在40℃下烘干浮選泡沫層土壤和底層土壤,稱重并進行鉛量測定。

在不同pH環(huán)境的士樣中加入2%黃藥溶液2mL,進行浮選實驗,結(jié)果如圖
5.2所示。實驗結(jié)果顯示,在pH值為11.0時鉛的金屬回收率、去除率最高,鉛 濃度最低。 pH值是浮選的一個重要工藝參數(shù),浮選過程只有在一定pH值范圍內(nèi)才能

有較好的浮選效果。由于浮選藥劑只能在堿性條件下進行與土壤表面產(chǎn)生化學 或吸附反應,但溶液中存在大量OH"離子時,藥劑陰離子與OIT會競爭反應或吸
附土壤表面。著名的Barsky公式:Ix-]/[OH.]-K(常數(shù))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當pH值提高,OH.離子濃度也隨之增加,這時加入藥荊的質(zhì)量分數(shù)也需增加;

因此在一定的藥劑質(zhì)量分數(shù)條件下,針對不同士樣都有浮選臨界值[91】。

小金屬同收率

+去除率





10

11

12

pH值

圖5-2不同pH值對浮選效果的影響

5.2.3

Na2S用量條件實驗

根據(jù)粒徑和pH值條件實驗結(jié)果,分別稱。迹埃埃担恚硗寥溃玻埃褂诟∵x槽中, 將溶液pH值調(diào)節(jié)為11.0,分別加入1、2、3、4、5mL質(zhì)量分數(shù)為2%的Na2S 溶液,按照浮選流程進行浮選。在40。C下烘干浮選泡沫層土壤和底層土壤,稱 重并進行鉛量測定。

武漢理工大學顧士學位論文

在不同Na2S用量條件下,浮選結(jié)果見圖5.3所示。由圖表可知,NaES投加 量的不同會對浮選效果造成較大影響,但隨著NaES投加量的增加,金屬回收率、

去除率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加入2%Na2S 2mL時,是最佳浮選條件。 硫化鈉可與土樣中的鉛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提高黃藥對鉛的捕收效果;但
硫化鈉投加量過大,導致多余的硫化鈉水解產(chǎn)生HS。與吸附在礦物表面的黃原酸 根離子發(fā)生競爭吸附,使吸附在礦物表面的黃原酸根離子解吸,阻礙重金屬硫 化物與捕收劑之間的疏水反應。[92,93]

—卜金屬同收率
60 50

咿去除率

40


30



自.甕
10

0 1









Na2S體積/m1.

圖5.3不同NaES用量對浮選效果的影響

5.2.4黃藥用量條件實驗
根據(jù)粒徑、pH值和NaES條件實驗結(jié)采,分別稱。迹希埃担恚硗翗樱玻埃褂诟 選槽中,將溶液pH值調(diào)節(jié)為11.0,加入2%Na2S 2mL后,分別加入0.1、0.2、l、 2、4mL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黃藥溶液,按照浮選流程進行浮選。在40℃下烘干浮
選泡沫層土壤和底層土壤,稱重并進行鉛量測定。 在供試土樣中加入不同用量的黃藥溶液進行浮選實驗,結(jié)果如圖5.4所示。 由表圖可知,隨黃藥濃度的增加,鉛的金屬回收率,去除率均不斷增加,在加

入1%黃藥4mL時,Pb的金屬回收率、去除率最佳,比分別為47.73%、38.97%。 關于浮選過程中黃藥與重金屬之間的作用機理十分復雜,有早期的“溶度

49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積假說”、“吸附假說’’和現(xiàn)代的“浮選電化學假說”【9鍆。其中,以沃克和柯克

斯‘951提出的離子交換吸附最受認同,模型為:畔+以‘jM嘩+Ⅳ一,式中
X為黃藥陰離子,礦為礦物陽離子,N.為礦物陰離子。
60

50

40


30



髓分
20

10



黃藥體積/mL

圖5.4不同黃藥用量對浮選效果的影響

5.2.5

浮選時閆條件實驗

根據(jù)粒徑、pH值、Na2S和黃藥條件實驗結(jié)果,分別稱。迹埃埃担恚硗寥溃玻埃
于浮選槽中,將溶液pH值調(diào)節(jié)為11.0,加入2%NazS 2mL,1%黃藥4mL后, 刮去泡沫層的時間為1、2、3、4、5min,按照浮選流程進行浮選。在40℃下烘 干浮選泡沫層土壤和底層土壤,稱重并進行鉛量測定。 不同時間浮選條件下,浮選結(jié)果見圖5.5所示。由表圖可知,隨著浮選時間 的增加,對鉛的去除率呈現(xiàn)先增大后趨于平衡,最后減小的趨勢。浮選在7.5min 時達到最大值,而后隨著時問的增加去除率降低。在5min時,金屬去除率達到 最大值,之后金屬回收率降低。因此,浮選時間在5min時,是最佳浮選時間。 隨著浮選時間的增加,土樣中鉛與黃藥的反應充分進行,因此可以提高土 樣中鉛的去除率;但作用時間過長,不利于浮選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5



7.5

10

l坩問/min

圖5-5不同浮選時問對浮選效果的影響

5.3

浮選前后土樣中鉛形態(tài)分析
稱取不同pH值、NaES濃度浮選前后泡沫層土壤和底層土壤2.509各三份,

用BCR三步提取法將土壤中鉛按照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有機 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進行逐級分離【961,殘渣態(tài)由鉛總量減去其它3種形態(tài)含量求 得。土樣中鉛總量采用HN03.HF.HE02消解,ICP-OES進行測定。

5.3.1

pH值條件實驗浮選前后鉛形態(tài)分析

對不同pH值條件下浮選前后土壤進行鉛形態(tài)測定,形態(tài)含量分布結(jié)果如圖 5-6所示。由圖5-6可知,原土中鉛以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和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為主,

含量分別是43.13%和26.40%,其次為殘渣態(tài)。經(jīng)泡沫浮選后,鉛的形態(tài)含量分 布與原土一致,但去除率較高。經(jīng)過泡沫浮選后,其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的 去除率最高,均在50%以上,最高可達75%;其次是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
除率為50%左右。不同pH值條件下,pH值為10.0和11.0時的去除率最高。 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比較容易受pH值的影響重新釋放進入水相197】,由于浮選是在 堿性條件下進行,因此造成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的去除率不高。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

態(tài)易與黃藥生成絡合物,黃藥的基團主要作用在硫基與氧基上,因此有機物和

武漢理工大學頌士學位論!文

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除率最好。Fe—Mn氧化物上也有氧基,因此去除率也較高。殘渣

態(tài)在土壤中的滯留能力較強,泡沫浮選不易進行去除。

100

80

60

40

鉻硼


pH值

圖5-6不同pH值浮選前后鉛形態(tài)變化

5.3.2

Na2S用量條件實驗浮選前后鉛形態(tài)分析

對Na2S用量條件條件實驗浮選前后土壤進行鉛形態(tài)測定,形態(tài)含量分布結(jié) 果如圖5.7所示。由圖5-7可知,經(jīng)泡沫浮選后,鉛的形態(tài)含量分布與原土一致,
但去除率較高。加入Na2S進行浮選,其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的去除率最高, 均在80%以上,最高可達97%;其次是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除率為50%左右。 加入2%質(zhì)量分數(shù)Na2S的不同體積條件下,加入2mL時各形態(tài)去除率最高。 總之,浮選過程對于鉛的各個形態(tài)的去除中,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除

率最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在加入Na2S后,提高了有機物和硫化物
結(jié)合態(tài)的去除率。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何論文
100

80

60

40

鉛不
20




Na2s體積/mL

圖3.12不同Na2S用量浮選前后鉛形態(tài)變化

5.4

小結(jié)
(1)浮選分離控制因素:在一定的浮選條件下,士樣粒徑范圍為<O.05mm、

pH值為11.0、2%Na2S加入2mL、1%黃藥加入4mL、浮選時間為5min時,土

壤中鉛的金屬回收率、去除率及富集比均為最佳。 (2)形態(tài)變化:從形態(tài)變化可以判斷pH值為11.0,2%Na2S加入2mL時 去除率最好,這與之前的實驗結(jié)果相符;另外,浮選過程對于鉛的各個形態(tài)的
去除中,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除率最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在 加入Na2S后,大大提高了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的去除率。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6章土壤清洗工藝實驗室研究

6.1

實驗內(nèi)容
根據(jù)第三、四章實驗結(jié)果,針對不同粒徑土壤的處理效果將摩擦清洗、泡

沫浮選進行工藝組合,設計三種清洗工藝,工藝圖如圖6.1、6.2和每3所示。 三種清洗工藝流程的主要區(qū)別在于不同清洗工藝所適用的土壤粒徑范圍。測定 摩擦清洗、泡沫浮選、EDTA清洗后土壤的質(zhì)量以及鉛濃度和形態(tài),進行分析研 究;根據(jù)測定結(jié)果確定最終的清洗工藝流程。將最終清洗后土壤混合后進行土 壤鉛毒性浸出評價。

圖6.1工藝流程1

圖6-2工藝流程2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圖6-3工藝流程3

6.2

測試指標及分析方法
毒性特性浸出程序(TCLP)實驗研究:根據(jù)U.S.EPA的1311方法f9引,對

堿性廢物,用O.1N醋酸溶液,pH2.88;對非堿性廢物,用0.1N醋酸鹽緩沖溶液, pH4.93:固液比為20:l(m/m);最大粒徑為:9.5ram;提取時間為18_2h的水 平震蕩;提。贝。

其他指標(鉛濃度、形態(tài))的測定方法見第3章3.1.3所示。

6-3結(jié)果與分析
6.3.1

清洗效率評價
對3個流程的清洗效率進行評價,分別對各工藝的每個單體工藝的去除效

率以及整體工藝的去除率進行評價。摩擦清洗效果的評價步驟為:取摩擦清洗
后土壤進行鉛質(zhì)量、濃度測定,然后計算清洗前后R值得出去除率;泡沫浮選 效果的評價步驟為:測定泡沫浮選后土壤質(zhì)量、鉛濃度,然后計算金屬回收率、 富集Lt-,kl去除率來評價浮選效果;藥劑清洗效果的評價步驟為:測定清洗前后 鉛濃度,計算鉛去除率;總?cè)コЧ脑u價步驟為測定摩擦清洗與藥劑清洗后

混合土壤的質(zhì)量及鉛濃度,計算鉛去除率。具體評價結(jié)果見表6.1所示。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由表6.1可知,摩擦清洗的去除效果中,工藝流程2的去除率最高為80.16%; 泡沫浮選的去除效果中工藝流程2的金屬回收率、富集比和鉛去除率均為最高, 分別為:78.72,o,/o、1.664、68.13%;藥劑去除效果中工藝流程2的去除率最高為 75.90%;總?cè)コЧ泄に嚵鞒蹋驳淖罱K鉛濃度和去除率均為最佳,分別為: 230.4mg/kg、88.78%。工藝流程1的去除效果比工藝流程2的略差,工藝流程3 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工藝流程2的最終處理后土壤中鉛濃度達到第1 章中計算出的修復值293mg/kg。通過清洗效率評價,得出工藝流程2為推薦清 洗工藝:流程。

表6.1工藝清洗效率評價

6.3.2清洗前后鉛形態(tài)分布評價
對3個工藝流程清洗前后土壤中鉛的形態(tài)分布進行測定,測定結(jié)果如圖6.4 (a)、(b)、(c)所示。由圖可知,工藝流程l、2的摩擦清洗主要去除的是碳酸 鹽結(jié)合態(tài)、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說明摩擦清洗中加入HCl對這兩種形態(tài)的去
除效果很明顯;工藝流程3的摩擦清洗效果不理想,形態(tài)幾乎沒有改變,這是 由于流程3用于摩擦清洗的土壤質(zhì)量少、顆粒粗且濃度高,沒有起到將細粒徑 鉛濃縮的作用。流程1、2、3的泡沫浮選對于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除率最

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然后是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藥劑萃取使可溶態(tài)及 交換態(tài)、碳酸赫結(jié)合態(tài)的濃度急劇減少,從而降低了鉛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
鉛在土壤中主要以化學吸附為主,一般難以解吸出來,但EDTA能利用自 身的強螯合作用與土壤中的鉛形成較穩(wěn)定的化合物。EDTA使可交換態(tài)Pb和部 分殘渣態(tài)減少,可能是由于鉛與殘渣態(tài)形成的沉淀穩(wěn)定性小于鉛與EDTA形成

的水溶性配合物的穩(wěn)定性,從而使殘渣態(tài)Pb的含量降低。同時由于土壤中還存 在部分浮選藥劑黃藥,黃藥屬于表面活性劑,它通過膠束作用和反相電荷離子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作用,使難于交換出的部分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和吸附在土壤顆粒物表面的有 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鉛溶出【991。

100

100

80

80

逞60
毽|(分

逞60

壬盼
20

20





原土

摩擦清洗泡沫浮選藥劑萃取

原土

摩擦清洗泡沫浮選藥劑孳取

(a)工藝流程l形態(tài)分布
100 四 阿機!
80

(b)丁藝流程2形態(tài)分布

勿和硫化物結(jié)臺 態(tài) 1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

口1 :e.M

日: 炭酸. 汰結(jié)合態(tài)

逞60

百撇
20




原土

。國。

摩擦清洗泡沫浮選藥劑摹取

(C)工藝流程3形態(tài)分布

圖6.4土壤清洗前后形態(tài)分布

6.3.3

清洗后土壤鉛毒性浸出評價

土壤清洗后,各處理土壤的毒性浸出液中Pb濃度如圖6.5所示。固體廢棄 物中Pb的浸出毒性鑒別標準值為5mg/L。由圖可知,流程1、2的土壤毒性浸出

液中Pb濃度沒有超標,而流程3則超出標準。按照HJ/T 299制備的固體廢物浸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出液中任何一種危害成分含量超過浸出毒性鑒別標準值,則判定該固體廢物是 具有浸出毒性特性的危險廢物。所以流程1、2處理后土壤不屬于危險廢物,可 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處理后土壤則屬于危險廢物,需做填埋等其他處理。

..J

\ ∞ \


五的 也



圖6.5土壤清洗后土壤毒性浸出液中Pb濃度

6.4

小結(jié)
(1)清洗效率評價 對3個土壤清洗工藝流程的單體工藝的以及整體工藝的去除率進行評價,

結(jié)果表明流程2是最佳流程,各項指標均為最高:摩擦清洗去除率達80.16%;
泡沫浮選金屬網(wǎng)收率、富集比、去除率分別達78.72%、1.664、68.13%;藥劑清 洗去除率達75.90%;工藝整體去除率達88.78%。經(jīng)流程2處理后最終土壤中鉛 濃度為230.4mg/kg,達到第l章中計算得到的修復值293mg/kg的標準。

(2)清洗前后鉛形態(tài)分布 對3個±壤清洗工藝流程的清沈前后鉛形態(tài)分布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摩擦
清洗主要去除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和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泡沫浮選主要去除有機物 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藥劑清洗對各個形態(tài)的去除效果都較好。 (3)清洗后土壤鉛毒性浸出評價 流程1、2的土壤毒性浸出液中Pb濃度沒有超標,而流程3則超出標準。

所以流程1、2處理后土壤不屬于危險廢物,可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處理后
土壤則屬于危險廢物,需做填埋等其他處理。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能論文

第7章結(jié)論與建議

7.1

結(jié)論
本文在對典型鉛污染場地進行土壤特征分析及風險評價確定修復值的基礎

上,利用土壤清洗技術(shù)修復污染土壤:首先對摩擦清洗、泡沫浮選進行單體工
藝的清洗參數(shù)及測試分析研究:然后將清洗工藝進行組合以確定最優(yōu)工藝的實 驗室研究,為土壤清洗技術(shù)的實際工程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本研究得出的主要 結(jié)論如下: (1)污染場地土壤特征 本研究共設置104個采樣點共計276個樣品,對該場地土壤樣品進行pH值

和鉛濃度檢測,結(jié)果顯示場地pH值整體呈弱堿性,受鉛污染嚴重。將污染場地
劃分為4個區(qū)域,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顯示,2、3區(qū)受鉛污染影響嚴重,1、4區(qū)

鉛污染較輕。對實驗土壤進行基本理化性質(zhì)分析及鉛的粒徑分布規(guī)律進行研究,
根據(jù)各個粒徑的質(zhì)量、鉛濃度及金屬量百分數(shù)分布結(jié)果,建議將>1mm土壤篩

分去除;O.05~lm土壤進行物理分離(摩擦清洗);<0.05ram土壤進行分離濃縮
(浮選、藥劑)。

(2)鉛污染場地環(huán)境風險評價 對該場地進行風險識別、暴露評估、毒性評估,評價結(jié)果表明該場地的污
染源是鉛塵、鉛煙、鉛渣和含鉛酸廢水等。鉛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徑為:經(jīng)口

攝入污染土壤、皮膚直接接觸污染土壤、吸入土壤顆粒物三種途徑。鉛污染土
壤的毒性很大,會對施工工人以及未來規(guī)劃的商住用地居民帶來健康危害,尤 其是對兒童的影響更大。

通過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廠區(qū)附近背景值和兒章 血鉛風險評價來確定該場地的修復值。綜合考慮以上三個標準值的嚴格程度、
應用廣泛性和技術(shù)條件,當場地用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普通住宅、公寓、別墅

等;幼兒園、學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游樂場、公園等)時,采用血鉛評價值293mg/kg 為該場地的修復行動和El標值;當用作商服及工業(yè)用地(商場、超市等各類批 發(fā)零售用地及其附屬用地)時,修復行動值和目標值可取《展覽會用地土壤環(huán)

武漢理工大學頒士學位論文

境質(zhì)量評價標準(暫行)》B級標準值600mg/kg。

(3)摩擦清洗實驗室研究 摩擦清洗的最佳清洗參數(shù)是:水土比為70%干物質(zhì)、溫度為25℃、攪拌時
間為30min、攪拌速率為1200r/min。通過R值評價不同粒徑土壤對鉛富集程度 的高低及摩擦清洗效率,結(jié)果表明:3份土壤鉛主要富集在砂粒和粉黏粒中,鉛 的分布與有機質(zhì)有極大相關性;3份土壤的摩擦清洗效率分別為:67.61%、31.71%、

41.01%。通過掃描電鏡(SⅨ)和砂粒粒徑分級研究摩擦清洗后砂粒的變化規(guī)
律,結(jié)果表明:摩擦清洗能從砂粒表面去除一部分細粒土壤和鉛污染物; 0.25~0.5mm處是摩擦清洗質(zhì)量變化的拐點。粉黏粒的變化規(guī)律表明摩擦清洗能 使3份土壤砂粒表面聚集的粉黏粒擦洗下來,能有效將鉛濃縮到粉黏粒中。 (4)泡沫浮選實驗室研究
泡沫浮選實驗的最佳分離控制因素是:在一定的浮選條件下,pH值為11.0、
2%Na2S 2mL、1%黃藥4mL、浮選時間為5min時,土壤中鉛的金屬回收率、去

除率及富集比均為最佳。另外,從形態(tài)變化可以判斷pH值為11.0,2%Na2S

2mL

時去除率最好,這與之前的實驗結(jié)果相符;另外,浮選過程對于鉛的各個形態(tài) 的去除中,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去除率最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 在加入Na2S后,大大提高了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的去除率。

(5)土壤清洗工藝實驗室研究 ①清沈效率評價:對3個土壤清洗工藝流程的單體工藝的以及整體工藝的
去除率進行評價,結(jié)果表明流程2是最佳流程,各項指標均為最高:摩擦清洗 去除率達80.16%;泡沫浮選金璃回收率、富集比、去除率分別達78.72%、1.664、 68.13%:藥劑清洗去除率達75.90%;工藝整體去除率達88.78%。經(jīng)流程2處理 后最終土壤中鉛濃度為230.4mg/kg,達到第1章中計算得到的修復值293mg/kg 的標準。

②清洗前后鉛形態(tài)分布:對3個土壤清洗工藝流程的清洗前后鉛形態(tài)分布
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摩擦清洗主要去除碳酸鹽結(jié)合態(tài)和Fe.Mn氧化物結(jié)合態(tài);

泡沫浮選主要去除有機物和硫化物結(jié)合態(tài);藥劑清洗對各個形態(tài)的去除效果都
較好。

③清洗后土壤鉛毒性浸出評價:流程1、2的土壤毒性浸出液中Pb濃度沒
有超標,而流程3則超出標準。所以流程1、2處理后土壤不屬于危險廢物,可

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處理后土壤則屬于危險廢物,需做填埋等其他處理。

武漢理l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7.2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在計算兒毫血鉛風險評價修復值的過程中,參數(shù)的選定可以再進行現(xiàn)

場調(diào)查以更精確修復值:
(2)浮選使用的藥劑可使用其他藥劑進行實驗研究;同時,浮選過程中, 藥劑與土壤中污染物的反應機理比較復雜,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機理分析研究;

(3)復合清沈工藝的最佳流程可以進行小試實驗以進一步推進土壤清洗技
術(shù)的實際應用范圍。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畢業(yè)論文即將完成,我的學生生涯也要告一段落了。借此機會,我要對研 究生三年來幫助過我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謝。 首先,要感謝我的母校導師彭會清教授,本論文是在彭老師的悉心指導和 幫助下完成的,從課題的確定到論文的撰寫都凝聚著彭老師辛勤的汗水。彭老 師淵博的學識、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富于鉆研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我努力學習;悉 心的指導使我在論文完成過程中糾正了很多錯誤;彭老師的教導對我影響至深, 在此謹向彭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中科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黃錦樓副研究員的精心指導 和關懷下完成的,感謝黃老師為我的實驗研究提供大力支持以及生活上的關懷。 黃老師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和開闊的思維為我在學習道路上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在此向黃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 實驗期間,得到了中科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和北京金隅生態(tài)島科技有限責 任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深切感謝兩個公司的老師、領導和員工! 感謝同門師兄弟,感謝你們的是與你們在一起讓我感覺到團結(jié)協(xié)作的友誼 是我的最大收獲,感謝高潔博士、劉艷杰博士、秦磊博士及李思拓、任貝、岳 希、陳琴、張曉洲、胡淼在實驗中所給予的熱情幫助,感謝師妹林芳芳、李麗 娟及師弟程冠全、王東、劉世錚、彭林、張偉等在實驗中給予的支持,朝夕相 處所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是終身難忘的,祝大家今后的生活一帆風順。 忠心感謝培育我七年的武漢理工大學和資環(huán)學院,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和良好 的生活條件,還有和藹可親的老師與先進的實驗平臺,我會為在未來工作中積 極努力,回報武漢理工和資環(huán)學院的培育之恩! 最后,要感謝我的家人,在讀書期間給予的理解和支持,使我順利完成研 究生的學業(yè),真心地感謝您們! 向所有關心和幫助過我的領導、老師、同學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謝!
楊雯
201

3年5月于西院

62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參考文獻

[1]周澤義.中國蔬菜重金屬污染及控制[J].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網(wǎng)絡研究動態(tài),1999,10(3):
21.27.

【2]王立群,羅磊,馬義兵,等.重金屬污染土壤原僦鈍化修復研究進展【J】.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9,20(5):1214.1222.

【3]楊蘇爿‘,南忠仁,曾靜靜.:::I二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與治理途徑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06,34(3):549.552.

[4】Pa



W’Bosilovich B E.Use
of

of lead reclamation sites.Journal

in

secondary lead smelters for the Materials,1995,40(2):

remediation 139.164.

lead contaminated

of Hazardous

[5】Nedwed

T J.Extraction and Recovery of Lead from Lead Battery Recycling Site Soil

Using

Concentrated

Chbridc

Solutions.Dissertation,Civi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時of Houston,Houston,TX,1 996. [6]Dahodwalla H
Herat of

S.Cleaner

production options

for

lead-acid

batt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J].Journal

Cleaner Production,2000,8(2):1 33-142.
Gaire R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7】Royer M D,Selvakumar A

soil and waste deposits at superfund lead battery recycling

sites[J].Journal of the Air&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92,42(7):970-980.

[8]Pichtel J,Kuroiwa l(,Sawyar
two

H Z200ff Distn'bution of Pb,Cd and Ba in soils

and

plants of

contaminated site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0,110(1):171-178.

[9】鄭國璋.農(nóng)業(yè)士壤重金屬污染研究的理論與實踐[Ⅶ.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7。
【10】阮宏華,姜志林.城郊公路兩側(cè)主要森林類型鉛含景及分稚規(guī)律【J】.應用生態(tài)學報,
1999,10(3):362.364.

[11]劉春陽,張字峰,崔志強.土壤中重金屬污染修復的研究進展【J】.江蘇環(huán)境科技,2005,
18:139-141.

【1]李黼光,何興元,曹志強,等.士壤.作物體系中鉛的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雜志,2004,
23(1):78.82.

【12】Stille P,Pourcelot L'Granet M,et
from


a1.Deposition

and migration

of atmospheric Pb in soils
210

forested silicate catchment today

and

in the

past(Strengbach case):evidence from

Pb activities

and

Pb isotope

ratios[J].Chemical Geology,2011,289(1—2):140?153.

【13】杜紅霞.土壤特性及鉛遷移轉(zhuǎn)化規(guī)律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4,4:29.31

63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4]尹玲玲.鉛在土壤中遷移機理以及含鉛廢水處理的研究[D].長安:長安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07. [1 5]Tessier A
Campbell P G C,Bisson M.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Analyrical Chemistry.1979,51(7):844—851.
Protection Agency.Risk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superfund Vol 1:

[16]U.S.Environmental

nunqarl heakh evaluation

manual(EPA475-9486)[R].Washington

D C:Office of

Emergency

and Remedial Response.1991:l-28.

[17]劉磊.某市鉻渣污染場地風險評價與修復技術(shù)篩選【D].浙江:浙江大學,2010.
[18]鄭創(chuàng)偉.生態(tài)風險評價方法和問題討論[J].J1‘州環(huán)境科學,2004,19(3):54-56,60. 【19】丁愛中,劉玉蘭,程砥蓉,等.環(huán)境事件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初步研究【J】.北京 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5(5/6):469.472. 【20]張厚堅,王興潤,陳春云,等.典型鉻渣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價及修復指導限制[J】.環(huán) 境科學學報,2010,30(7):1445.1450. 【21】潘厶雨,宋靜,駱永明.基于人體健康風險評估的冶煉行業(yè)污染場地風險管理與決策流 程[J】.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shù),2010,22(3):55.60. [22】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r,S

guide for

the integrated exposure uptake DC:Office of

biokinetic model for lead in Superfund

children(IEUBK)(EPA9285.7—42)【R].Washington

Remedi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2007:7—38. Protection

[23]U.S.Environmental
workgroup for in

Agency.Recommendations

of

the

technical

review

lead for an

approach to assessing risks associated with adult exposures to Protection

lead

soil(EPA-540-R-03—001)[EB/OL】.U.S.Environmental Workgroup
for Lead,1 996.

Agency:Technical

Review

[24】張紅振,駱永明,蘸海波,等.基于人體血鉛指標的區(qū)域土壤環(huán)境鉛基準值J】.環(huán)境科
學,2009,30(10):3036.3042. 【25]棒德杰,張玉龍一j二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與修復技術(shù)研究進展[J】.’{二壤通報,2004,35
(3):366.370.

[26】Probstein

R F’Edwin H R.Removal of

contaminants from soils

by elec仃ic

fields[J].Science,

1993,260(5107):498-503. [27】Sillanp M,Vh-kutyt J.用電動糾正法去除土壤中重金屬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00,
(7):20.

[28]楊蘇才,南忠{.._.=,曾靜靜.土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與治理途徑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06,34(3):549.552.

【29]Hanson A Washington

David L Sabatin A Transport and Remediation of Subsurface DC:American Chemical Socicty,1992:108-120.

Contaminants[C].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0】Kawachi T,Kubo H Mode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heavy metals in

electtokinetic remedration process for contaminated

soil[J】.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1999,45(2):259-268. 【31]郝漢舟,陳同斌,靳螽貴,等.重金屬污染:::l:壤穩(wěn)定/網(wǎng)化修復技術(shù)研究進展[J】.應用 生態(tài)學報,2011,22(3):816.824. [32]丁竹’紅,胡忻,尹大強.螯合荊在重金屬污染士壤修復中應用研究進展[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 報,2009,18(2):777.782.

【33】劉雪.鉻渣污染土壤特性與異位修復技術(shù)研究[D】.陜兩:兩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
[34]可欣,李培軍,鞏宗強,等.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shù)中有關淋洗劑的研究進展【J】.生 態(tài)學雜志,2004,23(5):145.149. [35】李艷梅,雷梅,陳同斌,等.鋼鐵工業(yè)遺留場地土壤重金屬洗脫幫篩選[J】.環(huán)境態(tài)環(huán)境 學報,2011,20(4):696.700. [36]蘇紹瑋,陳尊賢.土壤清洗法整治重金屬污染土壤國內(nèi)外最新研究與整治案例之網(wǎng)顧

[J].臺灣£壤及地下水環(huán)境保護協(xié)會簡訊,2008,(27):4—12.
[37]Semer R Reddy
from


K R Evaluation of soil waShing process to remove mixed

contaminants

sandy loam.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1996,45(1):45-57.

[38]李德成,張?zhí)伊郑袊寥李w粒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J】.士壤與環(huán)境,2000,9(4):
263.265.

【39】胡文翔,應紅梅,周軍.污染場地調(diào)查評估與修復治理實踐[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 出版社,2012. [40】劉小寧,馬劍英,張慧文,等.植物修復技術(shù)在土壤重金屬污染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 國沙漠,2009,29(5):859-865. [41】USEPA.Guide for
conducting treatability studies under CERLA:Soil

Washing

Interim

Guidance,EPA/540/2-9

I/020A,Washington

DC,1 99 1. of
all

[42】Bayley



w,Biggs C八Characterisation

attrition

scrubber for the removal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ntaminants in sand[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5,1 1 1(1):
71.79.

【43]Feng D'Lorenzen

L,Aldrich

C,ct ak Ex

situ

diesel contaminated

soil washing

w曲

mechanical methods[J].Minerals Engineering,2001,14(9):1093-1100. 【44]Strazisar J,Seselj A
Attrition as


process

of comminution

and separation[J].Powder

Technology,1999,105(1-3):205-209. [45]Thorvaldsen


S,Wakefield



W.The sand scrubber:an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ofjet pumps叨.Hydrotransport,1999,14:卜14.

[46]J?利珀特,等.:I:壤濕法清洗——第一家高效±壤擦沈廠。[J】.國外金屬礦選礦,2007,
(8):42.44.

65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能論文 [47]Gul A
Kaytaz Y,Onal G.Beneficiation of colemanitetailings by attrition and

flotation[J].

Minerals Engineering,2006,19(4):368—369.

[48]Petavy

F,Ruban V Conil E et aL Attrition efficiency in the decontamination of stormwater

sediments[J】.Appfied Geochemistry,2009,24(1):153-161. [49]Petavy E
Ruban V Conil P.Treatment of stormwater

sediments:Efficiency
Engineering

of

an

attrition

scrubber-laboratory 475.482.

and

pilot-scale

studies[J】.Chemical

Journal,2009,145(3):

[50]匠繼存.選礦學[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7,342.408.

[51]王淀佐.浮選藥劑作用原理及應用【Ⅶ.北京:冶金l,Jk出版社,1982.
[52]Venghaus T,Werther
J.Flotation of


zinc-contaminated soil.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1998,2(1):77-92.

[53]Mohammed
dredged river

K Abd El-Rahman,Maes A

et

a1.Removal of heavy metal impurities from

sediment[J].Chemical


Eng ineering Technology,1 of heavy

999,22(8):707—7 1 2.

【54]Stapelfeldt F,Kuyumcu

Z.Decontamination
and
coal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by

flotation:Innovations in mineral

processing[J】.Interna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Symposium,1998,3.7(15?17):245-250.

【55]Cauwenberg.E Verdonckt.F,Maes.A

Flotation

as



remediation

technique

for heavily

polluted dredged material.1.A feas而ility stud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 998,209

f2?3):113-119. [56]Dermont urban
G,Bergeron M,Richer.Lafleche M,et a1.Remediation of metal-contaminated

soil using flotation

technique[J].Sco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0,408(5):

1199.1211.

[57]Seselj A

Strazisar J,Salopek.B.Use of column flotation in the soil remediation

process[R].

In:Proceedings ofthe Interna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Congress,Aachen,1997:709.718.

[58]孫慧超.應用泡沫浮選法分離I二壤中重金屬硪究[D].北京: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 [59]Vanthuyne M,Maes A
heavy Cauwenberg P The
use

of flotation techniques in the overview

remediation

of

metal

contaminated

sediments

and

soils:an

of controlling

factors[J].

Minerals Engineering,2003,16(11):1131—1141.

[60]Mosmans S,Van Mill G.Optimising

and modelling of flotation techniques for remediation of of Characterisation and

contaminated

sediments[R].

In.Proceedings
5.1 7.

Treatment

of

Sediments(CATS 4),Antwerpen,1 999,1 [6 1]Vanthuyne M,Maes A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 by



combination of sulfidisation and flotatio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2,290 (1.3):69—80.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2]Yariv
S,Cross H Geochemistry ofcolloid systems for earth

scientists[J].Soft

Science,1980,

130(1):56. [63】Langen
M,Hoberg I-t
Hamacher B.Prospects for separating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J].Aufbereitungs—Technical,1994,35(1),1-12.

[64】Ⅲ/T 166.2004,_二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shù)規(guī)范【S】.
[65]NY/T 137%2007,土壤pH的測定[S]. [66]NY/T 1121.&2006,土壤檢測第6部分:t壤有機質(zhì)的測定【S].

【67】劉雷,楊帆,劉足根,等.微波消解ICP-AES法測定±壤及植物中的重金屬【J】.環(huán)境
化學,2008,27(4):511.514. [68]Gleyzes
C,Tellier S,Astruc M.Fractionation studies of trace element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sediments:a review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J].TeAC

Trends in

AnaMical

Chemistry,2002,2 1(6-7):45

1-466.

[69]羅良清,魏和清.統(tǒng)計學【M】.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11. 【70】李小虎,湯中立,初風友.金晶市銅鎳礦區(qū)周圍土壤中重金屬的遷移特征【J】.吉林大學 學報(地球科學版),2009,39(1):31.136.

[71]南忠仁,李吉均.干早區(qū)耕作士壤中重金屬鎘鉛鎳剖面分靠及行為研究一以白銀市區(qū)灰
鈣:1二為例【J】.干旱區(qū)研究,2000,17(4):39.45.

[72]王金達,王艷,任慧敏,等.沈陽『f{『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土壤一作物系統(tǒng)鉛含最水平及其影響因
素分析[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5,24(2):261.265.

[73]楊卓弧,張福鎖.:::l二壤一植物體系中的鉛[J】.土壤學進展,1993,21(5):1.10.
【74】姜林,龔字陽.場地與生產(chǎn)設施環(huán)境風險評價及修復驗收手冊[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 學出版社,2011. [75]阮心玲,張}j‘霖,趙玉國,等.基于高密度采用的士壤重金屬分布特征及遷移速率【J】.環(huán) 境科學,2006,27(5):1020.1025. [76]劉嵐.鉛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J】.職業(yè)與健康,2005,21(5):665.666. 【77】韋友歡,黃秋蟬.鉛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效應及其防治途徑[J】.微景元素與健康,2008,
25(4):62.64.

[78]劉茂生,宋繼軍.有害元素鉛與人體健康【J】.微景元素與健康研究,2004,21(4):62-63. [79]Dixon
S,Gaitens J M,Jacobs D E,et a1.Exposure of U.S.children to residential dust lead,

1999—2004:11.The conlrmution of lead—contaminated dust to children’S blood

lead levels[J].

Environment Health Perspec乞2009,1 1 7(3):468?474.

[80】李敏,林玉鎖.城巾.環(huán)境鉛污染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shù),2006,
18(5):6.10.

[81]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s】.

67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82]周愛芬,曾江霞,覃凌智.416名孕婦血鉛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
22:1670.1672.

[83]黃惠萍.680例孕婦血鉛水平及其對胎兒、嬰兒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搬,2004,
10(8):68.69.

[84】劉田.裴宗平.棗莊市大氣顆粒物掃描電鏡分析和來源識別[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
34(2):151.155.

[85]潘鑫,韓登峰,史帥臻,等.浮選柱超聲預處理浮選難選鋁尾礦。研究【J】.有色金屬(選 礦部分),2012,(1):59.63. [86]俞國慶.再磨與擦沈?qū)μ岣咩f精礦質(zhì):帚=影響試驗研究[J].中國鉬業(yè),2003,27(1):18—20. 【87】王崇臣,李曙光,黃忠臣.公路兩側(cè)土壤中鉛和鑲污染以及存在形態(tài)分布的分析【J】.環(huán) 境污染與防治,2009,3(5):80.82. [88]黃靜.兩安市公岡士壤的重金屬含景水平及理化性質(zhì)研究[D].陜兩:陜兩師范大學,
2010.

[89]Durand C,Ruban、c Ambles A Mobility
Environmental

of Trace Metals in Retention Pond 1—888.

Sediments[J].

Technology,2004,25(8):88

【90]羅仙平,付丹,呂中海,等.捕收劑在硫化礦物表砸吸附機理的研究進展[J].江西理工 大學學報,2009,30(5):5-9. [91]孫偉,董艷紅,張剛.硫化鈉在銅鉛分離中的應用【J】.金屬礦山,2010,(10):44.47.

[92]孫偉,張剛,董艷紅.硫化鈉在銅鉛混合浮選中的應用及其作用機理研究【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1,(2):52.56. [93]余潤蘭.鉛銻鐵鋅硫化礦浮選電化學基礎理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4. [94]Sutherland


L,Wark





Principles of

Flotation,Melbourne[J].Australasi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INC,1955,119-122.

[95]張輝,馬東升.南京地區(qū)土壤沉積物中重金屬形態(tài)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97,17
(3):346—352.

[96]王洋,劉景雙,王金達,等.土壤pH值對凍融黑士重金屬Cd賦存形態(tài)的影響[J】.農(nóng) 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8,27(2):574—578. [97】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同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shù)研究所.困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 平振蕩法(征求意見稿)[S].2008. 【98]Peters




Chelant extrac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999,66(1-2):151-210.

68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能論文

附錄: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

發(fā)表論文情況:
1.摩擦清洗修復鉛污染土壤的參數(shù)優(yōu)化及清洗效率評價,環(huán)境科學

參加科研情況:
1.201I/07至今土壤清洗修復鉛污染場地士壤研究 2.201I/07.201I/09京煤集團門頭溝區(qū)王平電廠工礦棚戶區(qū)改造定向安置房項 目場地環(huán)境評價
3.201I/09.2011/11

北京地鐵lO號線二期宋家莊站~成壽寺區(qū)問項目(石榴莊

七號路以東)場地環(huán)境評價 4.2011/10.2011/12京煤集團房山區(qū)河北鎮(zhèn)國有工礦棚戶區(qū)改造定向安置房項 目場地環(huán)境評價

典型鉛污染土壤修復工藝技術(shù)研究
作者: 學位授予單位: 楊雯 武漢理工大學

本文鏈接:




本文編號:17598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kc/17598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fb0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