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大學課程 >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名詞解釋復習筆記

發(fā)布時間:2017-12-17 17:06

  本文關鍵詞:藥物化學


  更多相關文章: 南開 大學 藥物化學 名詞解釋 復習 筆記


藥物化學名詞解釋復習筆記

 

1.   藥物化學:關于藥物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和確證,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藥物作用方式的一門學科。

2.   化學藥物:一類既具有藥物功效,同時又有確切化學結構的物質。

3.   藥物:對疾病具有預防治療和診斷作用或用以調節(jié)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4.   靶分子優(yōu)化:確定了所研究的靶分子后,對該靶分子的結構以及配機結合的部位結合強度以及所產(chǎn)生的功能等進行的研究。

5.   親和力:配基和酶對受體結合的緊密程度。

6.   活性:配基和酶或者受體產(chǎn)生的生化或者生理相應的能力

7.   選擇性:配機識別所作用靶分子 而不和其他靶分子產(chǎn)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8.   候選藥物:先導化合物經(jīng)過結構修飾后得到的化合物此類化合物的活性安全性藥代動力學性質選擇性等并不確定需要經(jīng)臨床研究以確定其性質和修飾方案的化合物。

9.   上市藥物:指候選藥物經(jīng)過臨床試驗達到了監(jiān)管機構的標準并得到監(jiān)管機構的上市許可的藥物。

10.NCE:即新化學實體,可能成為藥物的化合物分子。

11.高通量篩選(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術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細胞水平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微板形式作為實驗工具載體,以自動化操作系統(tǒng)執(zhí)行試驗過程,以靈敏快速的檢測儀器采集實驗結果數(shù)據(jù),以計算機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同一時間對數(shù)以千萬樣品檢測,并以相應的數(shù)據(jù)庫支持整體系運轉的技術體系。

12.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以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特別是其活性中心的三維結構為出發(fā)點,應用高效計算機技術設計出可與大分子相互識別并較好結合的小分子。

13.化學治療:用化學藥物抑制殺滅機體內病原體微生物寄生蟲及惡性腫瘤以消除或緩解由它們所致疾病的治療稱為化學治療。

14.代謝活化:是指某些藥物經(jīng)過體內酶或者非酶作用產(chǎn)生比原藥生物活性更強的代謝活性物。

15.合理藥物設計:是根據(jù)生命科學研究所所揭示的包括酶、受體、離子通道、核酸等潛在藥物作用靶標,再參考內源性配體或者天然底物的化學結構特征來設計藥物分子以發(fā)現(xiàn)選擇性作用于靶標的新藥,這些藥物往往具有活性強、毒性小的特點。

16.QSAR:定量構效關系(quanti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是將化合物的結構信息、理化參數(shù)與生物活性進行分析計算,建立合理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購-效之間的量變規(guī)律,為藥物設計,先導化合物的結構優(yōu)化和結構改造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指導。

17.組合化學:是指在某一時間合成大量的化合物,并進行生物活性測試,然后對其中最有可能的化合物進行分離、鑒定以進一步開發(fā)。這種合成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用一系列構建模塊進行可能的組合,從而產(chǎn)生大量的化合物。

18.先導化合物又稱原型物,是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化學物質,可進一步優(yōu)化其結構獲得供臨床使用的藥物。

19.先導化合物的優(yōu)化:藥物設計的目的是設計活性高、選擇性強、毒副作用小的新藥,在發(fā)現(xiàn)了先導化合物后就要對先導化合物進行合理的結構修飾,這種過程和方法稱為先導化合物的優(yōu)化。

20.生物電子等排體是指一組原子或基團因外圍電子數(shù)目相同或排列相似而產(chǎn)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并具有相似物理化學性質的基團,常用于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時進行類似物變換,廣義上的等排體分子中沒有相同的原子數(shù)、價電子數(shù),只要有相似的性質相互替代時可產(chǎn)生相似的活性或拮抗的活性都稱為生物電子等排體。

21.前藥:指一類在體外無活性或活性較小,在體內經(jīng)酶或非酶作用釋放出活性物質而產(chǎn)生藥理作用的化合物。

22.協(xié)同前藥:為了減少Aspirin副作用,采用前藥原理和拼合原理,將Aspirin的-COOH和Paracetamol的-OH進行縮合,得到Benorilate,口服對胃無刺激,在體內分解又重新生成原來的兩個藥物,共同發(fā)揮解熱鎮(zhèn)痛作用,這種前藥又稱協(xié)同前藥。

23.軟藥:指一類本身具有治療活性,在體內已可預料的和可控制的方式,代謝成為無毒和無藥理活性的代謝產(chǎn)物的藥物。通常是為了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在原藥分子中設計極易代謝失活的部位稱為軟部位。

24.軟藥設計:在藥物結構中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易于代謝的片段使藥物在發(fā)揮作用后,易于代謝消除,避免蓄積中毒,這種方法叫做軟藥設計。

25.硬藥:指在體內不能被代謝,直接從膽汁或者腎排泄的藥物,或者是不易代謝,需經(jīng)過多步氧化或其他反應而失活的藥物。

26.孿藥:指將兩個相同或不同的先導化合物或藥物經(jīng)失價鍵連接綴合成的新分子,在體內代謝生成以上兩種藥物而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增強活性或產(chǎn)生新的藥理活性,或者提高作用的選擇性。

27.Ⅰ相反應:官能團反應是指藥物的生物生物轉化過程,即在酶的催化下進行氧化還原、水解等化學反應;結果藥物分子中引入或轉化成一些極性較大的官能團,如羥基、羧基、氨基和硫基等代謝產(chǎn)物的極性增大。

28.Ⅱ相反應:結合反應是指藥物原型或經(jīng)官能團化反應后的代謝產(chǎn)物的一些極性基團與內源性的水溶性的小分子如葡萄糖醛基、硫酸鹽、些氨基酸等,在酶的作用下,以酯、酰胺或苷的方式結合,產(chǎn)生的結合物大都有極好的水溶性,可通過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

29.構效關系(SAR):藥物化學結構與活性的關系。

30.結構非特異性藥物:藥物的活性主要取決于藥物分子的各種理化性質,與化學結構關系不大,當結構有所改變時,活性并無多大變化。

31.結構特異性藥物作用靶點是不同的受體(酶蛋白),其活性除與藥物分子的理化性質相關外,主要還與藥物分子受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匹配有關,化學結構稍加變化會直接影響藥效學性質。

32.藥效團:藥物與受體結合時在三維空間上具有相同的疏水電性和立體性質,具有相似的構象。

33.藥效構象:把藥物分子與受體相互作用時,與受體互補并結合的藥物的構象稱為藥效構象。

34.三維定量構效關系:以藥物分子和受體分子的三維結構特征為基礎分析結構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

35.直接藥物設計又稱全新藥物設計,用于受體靶點的三維結構是已知的情況,該法的設計思路是以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為基礎,根據(jù)受體受點形狀和性質研究藥物與受體的相互作用,設計新的藥物。

36.間接藥物設計:由于許多藥物作用靶標的三維結構還是未知的,只能以小分子的構效關系為基礎進行藥物設計。該方法利用藥物分子和受體的互補性及一系列藥物分子的三維結構與生物活性的定量關系提取藥效基團,來推測底物與受體相互作用模式,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新的先導化合物。

37.藥物代謝:指藥物分子被機體吸收后,在機體酶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

38.前藥設計或藥物潛伏化:在已知藥物的結構上進行改造可使藥物獲得一些適宜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同時是該改造后的藥物在體內經(jīng)代謝后轉化為結構變化前的藥物而發(fā)揮作用,如貝諾酯。

39.抗菌增效劑:抗菌藥物和其他藥物在一起使用時,所產(chǎn)生的治療作用大于兩個藥物分別給藥的作用總合。

40.烷化劑:也稱生物烷化劑,這類藥物在體內能形成缺電子活潑中間體或其他具有活潑的親電性基團的化合物進而與生物大分子中含有富電子的基因發(fā)生共價結合使其喪失活性或使DNA分子發(fā)生斷裂。

41.抗代謝抗腫瘤藥物是以葉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拮抗物的形式摻入DNA合成中,干擾DNA合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存和復制所必需的代謝途徑,導致腫瘤細胞的死亡。

42.代謝拮抗:設計與生物體內基本代謝物的結構有某種相似程度的化合物,使之與基本代謝物競爭性或干擾機體代謝物的被利用或摻入生物大分子合成之中形成偽生物大分子致死合成,從而影響細胞的生長。

43.酶抑制劑:可以減弱抑制甚至破壞酶作用物質使酶分子本身受到破壞,但不引起酶蛋白變性的化學物質稱為酶抑制劑。

44.手性藥物:一個不對稱分子當它不能與自己鏡像相重疊,并且有使偏振光震動面旋轉的性質時稱作手性分子,含有手性特征的藥物稱為手性藥物。

45.CADD:即計算機藥物輔助設計,是計算機作為操作界面和輔助手段利用計算化學、分子圖形學和化合物數(shù)據(jù)庫等技術研究藥物與受體的相互作用是藥物設計的一個重要新領域。

46.等效構象:構象的等效性是指藥物沒有相同的骨架但有相同的藥效團,并有相同的藥理作用和的相似構象。

47.藥物分析設計:通過科學的構思和理論規(guī)劃,構建具有預期藥理性的新化學實體。

48.H2受體拮抗劑:具有阻斷組胺分子與受體親和從而防止組胺對受體激動效應并能產(chǎn)生抗過敏作用的藥物

49.質子泵抑制劑:稱H+/K+-ATP酶催化下,ATP水解并使離子輸出受阻產(chǎn)生胃酸分泌抑制作用的藥物。

50.鎮(zhèn)痛藥:一類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選擇性減輕痛覺而不影響其他感覺的藥物。

51.阿片受體:具有高親和力、可飽和的,可在腦膜上與阿片生物堿進行立體化學特異性結合的受體

52.ACEI:即血管緊張素轉化抑制劑,用于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一類藥物,主要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引起血管擴張,降低外周血周動脈血管阻力有輕度尿鈉排泄增多,對心率和心肌收縮力無影響。

53.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干擾膽固醇生物合成用于治療高血脂癥的藥物如洛、普伐他汀。

54.逆轉錄酶:艾滋病病毒復制過程中一個重要酶,它利用病毒的RNA合成DNA,使得病毒得以復制,抑制劑主要分核苷類和非核苷類。

55.維生素:維持生命正常代謝過程的必需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通常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而必需從食物中攝取。

56.經(jīng)典抗代謝物:干擾細胞正常代謝過程的一類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在化學結構與機體必需的代謝物質,如嘌呤、嘧啶、葉酸等,非常相似可與相應的代謝酶競爭,與酶形成結合物干擾核酸代謝從而阻止細胞分裂增生。

57.生物前體:特殊的前藥須在體內經(jīng)過氧化還原等復雜反應使結構發(fā)生較大變化后才能產(chǎn)生預期的藥理活性,此種前藥為生物前體。

58.藥物的雜質:是指在生成貯存過程中引進或者產(chǎn)生的藥物以外的其他化學物質,包括由于分子手型的存在而產(chǎn)生的非治療活性的光學異構體。

 

綜合題復習題例

局麻藥的發(fā)展

 

從南美洲古柯樹葉中提取得到一種生物晶體,命名為可卡因。

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具有成癮性及其他一些毒副反應性質,人們開展了對可卡因的研究改造。

將可卡因水解后得到(一)愛康寧、苯甲酸及甲醇,三者都不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倘若用其他羧酸代替苯甲酸與愛康寧成酯后,麻醉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這說明苯甲酸酯是可卡因具局麻醉的主要原因。

從托哌可卡因分子結構中只存在苯甲酸酯結構而不存在羧酸甲酯基,但同樣具有局麻作用證實了苯甲酸酯的局部麻醉作用。

確定了苯甲酸酯的結構后開始對可卡因進行改造簡化。

當去除可卡因N上的甲基后發(fā)現(xiàn)對其生理活性無顯著影響,但將其季銨化后,則活性喪失,阿爾法優(yōu)卡因、貝塔優(yōu)卡因均有類似可卡因的局麻作用,說明莨菪烷雙環(huán)結構是非必需的。

證實對氨基甲酸乙酯具有局麻作用后之后又發(fā)現(xiàn),含OH的可卡因具有較強的局麻作用,此類藥物溶解度較小,人們在氨基甲酸酯中引入氨基醇結構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最后開發(fā)出了普魯卡因。

 

 

先導化合物的發(fā)現(xiàn)途徑及相應藥物,舉例注意總結擴展

 

隨機發(fā)現(xiàn):青霉素、普萘洛爾 。

天然藥物的活性成分中獲得奎寧﹑利血平、嗎啡阿托品、普魯卡因。

從體內內源活性物質為先導化合物,以組胺設計西咪替丁。

從藥物代謝物中尋找磺胺類、奧沙西泮。

通過觀察藥物的臨床副作用:磺胺類、利尿藥、降血糖藥等。

基于生物大分子結構設計得到:卡托普利。

通過組合化學。

從藥物合成中間體中發(fā)現(xiàn):異煙肼。 

從其他新發(fā)展的方法:1。CADD 2。綜合技術平臺 3。翻譯寡核苷酸技術。

 

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

烷基連或環(huán)的結構改造 

嗎啡→嗎啡喃類→烯基哌啶類:如美沙酮。

 

合成抗菌類和抗病毒藥物。

合成抗菌藥物是指除抗生素以外的康生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和殺滅病原體微生物 用于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

 

磺胺類藥物

 

①開創(chuàng)了化學治療的新紀元②提出了代謝拮抗學說③使人們認識到從體內代謝產(chǎn)物中尋找新藥的可能④根據(jù)其副作用又發(fā)現(xiàn)了具有磺胺結構的利尿藥和降血糖藥。

磺胺類藥物構效關系

 

 

4.抗菌增效劑:抗菌藥物和其他藥物在一起使用時,所產(chǎn)生的治療作用大于兩個藥物分別給藥的作用總和。

①磺胺類藥物和甲氧芐啶合用是通過了抑制葉酸代謝過程中二個不同酶而產(chǎn)生。

②棒酸與青霉素對能使藥物分解的酶作用來增加藥物抗菌作用。

③異煙肼與利福平作用于同一靶點的藥物。

④異磺舒和青霉素 降低藥物從體內排泄速度來增加藥物抗菌作用。

5.磺胺類藥物和抗菌增效劑的作用機制

Wood-Fields學說 提出磺胺類藥物能與細菌生長所必需的對氨基苯甲酸(PABA)

競爭性拮抗,干擾了細菌的正常生長,因此有抑菌作用。磺胺類藥物所以能和PABA競爭性拮抗是由于兩者的分子大小和電荷分布極為相似的緣故,在細菌生長繁殖過程中,二氫蝶啶焦磷酸酯與PABA及谷氨酸或對氨基苯甲酰谷氨酰胺,在二氫葉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氫葉酸。二氫葉酸經(jīng)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還原為四氫葉酸。四氫葉酸進一步合成輔酶F,而輔酶F為細菌DNA合成中必需的嘌呤、嘧啶堿基的合成提供一碳單位;前匪幬锟梢匀〈鶳ABA的位置生成無功能的化合物妨礙了二氫葉酸的生物合成;前奉愃幬锱cPABA競爭的結果使微生物的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受到干擾,影響了細菌的生長繁殖。

 

甲氧芐啶TMP是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劑,可阻止二氫葉酸還原為四氫葉酸。

 

6.人體和微生物體內代謝均需二氫葉酸,但來源不同。人體自食物中攝取二氫葉酸不受磺胺類藥物影響,凡需自身合成四氫葉酸微生物對磺胺藥物都敏感。而由二氫葉酸還原成四氫葉酸是人和微生物體內相同的過程。因此甲氧芐啶對人和動物二氫葉酸還原酶同樣有抑制作用,但甲氧芐啶對微生物的二氫葉酸還原酶的親和力比對人和動物的二氫葉酸還原酶親和力強60000—100000倍,因此對人和動物的影響很少其毒性也比較弱。

 

7.代謝拮抗(metabolic antagomsm)是設計與生物體內基本代謝物的結構有某種相似程度的化合物,使之與基本代謝物競爭性或干擾基本代謝物被利用或摻入生物大分子合成之中形成偽生物大分子導致致死合成從而影響細胞生成。

 

喹諾酮類藥物

 

1.喹諾酮胺化學結構分為①萘啶酸②噌啉羧酸③吡啶并嘧啶羧酸④喹啉羧酸

2.喹諾酮類藥物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代:

①第一代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活性易產(chǎn)生耐藥性,活性中等,易代謝,作用時間短,中樞毒性大,化學結構特征為氮雜萘核-4-酮-3羧酸。如萘啶酸吡咯酸。

②第二代抗菌活性增大抗菌譜擴大到陽性菌,耐藥性低副作用小,化學結構特征為7位引入哌嗪基因如西諾沙星,吡哌酸。引入哌嗪基使整個分子堿性和水溶性增加從而使抗菌活性增加,這主要歸因于哌嗪基團能與DNA螺旋酶B亞基之間相互作用從而增加此類藥物對DNA螺旋酶的親和力。

③第三代具有抗革蘭氏陽性與陰性菌的活性;瘜W結構在分子6位引入氟原子,1位,5位,8位上的取代基改變及7位哌嗪基被生物電子等排體替代如----。

 

喹諾酮類藥物作用機制:

通過抑制DNA螺旋酶和拓撲異構酶IV干擾菌DNA合成喹諾酮類藥物構效關系。(考場上時間很寶貴,一不小心就會做不完的,一定要學會精簡書本上的內容,一是加快做題速度,二則老師看了比較清楚,老師也會多給分的)

①吡啶酮酸A環(huán)是抗菌作用必需的藥效基團,變化較小,其中3位-COOH和4位與DNA螺旋酶和拓撲異構酶IV結合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3位-COOH或4位用其他基團取代均導致活性喪失。

B環(huán)可以作較大改變,可以是并合的苯環(huán),吡啶環(huán),嘧啶環(huán)等。

1位N上的取代基對抗菌活性貢獻很大,⑴烷基中以乙基與乙基體積相似的氟乙基等取代時活性較強。⑵脂環(huán)烴以環(huán)丙基為最佳,且大于N-乙基⑶芳烴取代基中以2,4-二氟苯基和4-OH苯基為佳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增強,當1位與8位成環(huán)產(chǎn)生光子異構體以S-對映體活性為佳。

2位引入取代基活性減弱或消失,2位為N原子時藥代動力學性能改善。

5位以氨基取代時活性最強,5位取代基對活性影響為電負性和立體因素的綜合表現(xiàn)。

6位引入F原子使藥物與細菌DNA螺旋酶結合力增大2-17倍,由于F親脂性對細胞壁穿透力也增加了1-70倍。

7位取代可增強活性以哌嗪基為好

8位取代以F為好,口服性良好,體內活性更強。

 

 



本文編號:13008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kc/13008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680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