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解理論視角下英漢名詞轉(zhuǎn)動詞的認知研究
本文選題:名轉(zhuǎn)動詞 + 識解理論; 參考:《海外英語》2016年22期
【摘要】:以識解理論中的視角和突顯兩個方面入手,文章通過對比研究英漢名轉(zhuǎn)動詞語義的產(chǎn)生和識解過程及其生成誘因,揭示英漢名轉(zhuǎn)動詞的生成與語言使用者的識解方式密切相關(guān),是名詞中動作語義成分的視角鎖定和突顯的結(jié)果,反映出英漢名轉(zhuǎn)動詞共有的語義認知機制。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angle of view and prominence in the theory of construal,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process and inducement of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noun rot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reveals that the generation of noun and verb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y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nguage user. It is the result of lock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semantic component of action in nouns, which reflects the common semantic cognitive mechanism of noun trans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
【基金】: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201106LX320):基于語料庫的英漢構(gòu)詞法對比的同源認知機制研究 廣西師范學院青年科研基金:基于認知角度的英漢構(gòu)詞法對比研究
【分類號】:H146.2;H314.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桔元;;投射與經(jīng)驗識解[J];中國外語;2007年01期
2 李海亭;;以識解轉(zhuǎn)換為基礎(chǔ)的翻譯研究[J];天津市經(jīng)理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余渭深;馬永田;;同詞反義的認知識解[J];外語教學;2009年04期
4 吳小芳;;識解理論綜述:回顧與展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5 趙清麗;;視角、語言互補性與經(jīng)驗識解[J];語文建設(shè);2013年26期
6 夏家駟,時汶;詩歌語篇的識解與翻譯[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03期
7 張建理;;新奇隱喻的動態(tài)識解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5期
8 張慧芳;;隱喻的概念復(fù)合理論動態(tài)識解[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9 張鳳娟;;從識解理論詮釋隱喻識解操作及其語言認知功能[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10 肖坤學;;識解理論觀照下的“損譯”現(xiàn)象探析[J];當代外語研究;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唐青葉;;詳略度、精密度與經(jīng)驗識解[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何星;;識解操作與名動互轉(zhuǎn)[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武俊輝;識解理論視域下的文學翻譯主觀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譚業(yè)升;翻譯中的識解運作[D];復(fù)旦大學;2004年
3 何星;名轉(zhuǎn)動詞的認知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利芳;“NP了”構(gòu)式的識解過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陳步青;個體識解水平對沖動決策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姜會敏;識解理論視角下文學作品中獨立主格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4 祁靜;英漢翻譯譯者識解差異性研究[D];魯東大學;2012年
5 李江驊;英語獨立主格結(jié)構(gòu)的認知識解[D];西南大學;2010年
6 張冰;層級反義關(guān)系的動態(tài)認知識解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張麗琴;反義同形詞的認知識解[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8 喻姍姍;《湯姆·索耶歷險記》中省略的認知識解[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陳汝曦;反語的識解機制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10 唐金同;概念化識解視角下的漢詩英譯語篇連貫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105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91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