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分析視角下的中日廣告語篇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8 00:18
本文關鍵詞:語篇分析視角下的中日廣告語篇對比研究
【摘要】:近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廣告行業(yè)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往的研究中,對于廣告語的關注點主要在其辭藻、修辭等方面。而在本文中,將把廣告語篇看作是一種言語事件(Speech event),將關注點放在其作為說服類溝通行為的特征上,對比了中日兩國廣告語篇各自的特征,并將廣告和通常的說服類溝通行為進行了比較。在研究過程中,筆者收集了實際播放的電視廣告,從日用品和耐久消費品兩個類別中分別選取了數量上最多的化妝品廣告和小汽車廣告,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時,根據Hymes(1974)的SPEAKING model,從行為順序(內容和結構)、說話者、格調(語體風格和語氣)的角度,在語篇分析的視角下,將中日兩國的電視廣告加以對比。分析后得出如下結論:在行為順序方面,重點分析了中日兩國的廣告分別重視信息、感情、行為中的哪個因素。根據前人的研究,將“提示信息”、“表明觀點”等10種話語功能分成了信息類、感情類、行為類三個類別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無論是化妝品廣告還是小汽車廣告,感情類和行為類的話語功能在日本的廣告語篇中出現頻率更高,而信息類的話語功能則在中國的廣告語篇中出現頻率更高。通過觀察每一類話語功能的話語內容發(fā)現,中國的廣告中更多出現“商品信息”、“環(huán)境·常識”等客觀且科學的因素,而日本的廣告中更常出現“使用體驗”、“使用后的感想”等容易引起消費者共鳴的因素!俺兄Z·保證”、“對消費者的感謝”等注重聽話者感受的話語僅出現于日本的廣告中。在結構方面,中國的廣告更多出現直線型的結構,而日語廣告語篇的結構更為復雜。此外,行為類的話語功能在日本的廣告中通常在廣告的后半部分出現,而在中國的廣告中則在前半部分出現。此外,化妝品和小汽車的廣告有各自的特點;瘖y品廣告中出現更多感情類的話語,小汽車廣告中出現更多行為類的話語。小汽車廣告中“使用體驗”、“使用效果”等話語出現率比化妝品廣告更低。從說話者角度來看,經分析發(fā)現,旁白和廣告中的人物分別負責信息類和感情類的話語。中國的廣告中旁白的出現頻率更高,該特點在小汽車的廣告中尤為顯著。在格調方面,中國的廣告中更容易出現文言、對偶、專業(yè)用詞等書面語的表達方式,而日本的廣告更容易在縮略語,句尾變化方面出現口語的表達方式。在說話者的語氣方面,中國的廣告更加正式,接近于演講的口吻,而日本的廣告更接近于日常對話。從以上分析可得,整體上看,中國的廣告具有注重信息、直線型結構、邏輯性強、較抽象等特征,符合Report-talk的特點,而日本的廣告重視情感、共鳴的因素,結構復雜,內容具體,具有Rapport-talk的特點。通過比較廣告與說服類溝通行為后發(fā)現,兩者在語篇構成,信息和感情要素之中,哪一方面更受重視等方面有相類似的特征,反映了中日之間的差異。在促進購買的方式上,廣告與說服類溝通行為略有不同。此外,廣告對說服類溝通行為有如下啟發(fā):有關說服話題的信息是說服的基礎;中日兩國的說服行為在信息類話語的重要程度,說服者和被說服者的距離,說服行為的構成方面皆存在差異;說服行為與被說服者的性別有關;存在“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后的變化”的“問題解決型”的說服模式。
【關鍵詞】:廣告 語篇分析 中日對比 說服行為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5;H36
【目錄】:
- ,
本文編號:990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9909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